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搭一搭二教案
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互動,偶然性較大。所以課堂教學難免出現一些失誤和不足,教師在課后應當總結不足,西區教訓,使教學過程中能更加完善處理各種問題。今天小編在這里整理了一些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搭一搭(二)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搭一搭二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做和空間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3、通過實踐活動,發展與同伴合作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
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用具:
小正方體、小黑板、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游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教師通過課件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游戲過程。
師:同學們剛才都認真觀察了淘氣和笑笑的搭圖形游戲,誰發現了這個游戲的方法。
師:誰想為這個游戲提出游戲的規則和要求。
2、師生游戲。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游戲的方法。
(1)請橫著擺兩個正方體。
(2)在左邊的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小正方體。
(3)再在左邊的正方體的前面放一個小正方體。
3、學生同桌間游戲。
師:下面我們來做同桌兩人的游戲好嗎?請一個學生先發出指令,另一個學生搭立體圖形,然后互換。
4、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師:大家剛才都做了搭一搭的游戲,你覺得游戲有趣嗎?
你喜歡做這個游戲嗎?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并搭出立體圖形。
1、師生活動師范。
(1)師:下面我們繼續玩搭一搭的游戲,這回老師想先和一位小朋友玩,誰愿意做老師的小伙伴。
(2)師:你先搭一個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讓全班同學都看一看老師先站到旁邊去,記得可別讓我看見喲。
(3)師:你們都看到他搭的立體圖形了嗎?現在由老師向他提幾個問題,我根據提出的問題要搭出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立體圖形,你們相信嗎?
(4)師:剛才大家看到了老師和這位同學的游戲誰能說說游戲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開展游戲。要求學生用盡可能少的提問來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三、拓展應用。
師:下面請同學們4人小組合作,由學習組長安排好各人的分工,一起做這個游戲,注意在小組中盡可能多的想出別的不同方法做游戲,要求要通過盡可能少的提問,搭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四、全課總結。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搭一搭二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搭一搭”活動1
教學目標: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培養學生的立體感。
重點難點: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具準備:
小立方體(學生用), 大立方體(教師用)
教學過程:
一、新課
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
1、拿出5個小正方體,擺成下面形狀
觀察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想一想,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狀?
畫一畫,分別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圖形。
師:這個立體圖形是個長方體,從正面看和從上面看或從側面看都沒有被遮擋小立方體,所以就比較直觀,容易觀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狀。
2、把5個小正方體,擺成下面形狀
(1)從不同方向再觀察,想象它的形狀。
(2)畫一畫,學生單獨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和想象的立體圖形。
(3)展示畫出的圖形。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
(4)師: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為什么只看到3個正方形或4個正方形?你想過為什么嗎?這個物體不是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嗎?應該看到5個才對呀,還有一個到哪去了呢?
生:(很容易地指出來)被遮擋住了。
師:雖然看不見,但它仍然是組成這個立體圖形的一部分。請分別指出從三個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見的是哪一個?(從正面、右面看較難,因為有被遮住的,要注意輔導學困生)
3、練一練
P78練一練1: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可借助學具實際擺一擺,看一看。
4、擺一擺,畫一畫
學生用5個小正方體任意擺出一個圖形,然后畫出從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狀。獨立完成后上臺交流。
交流:請學生把自己擺的圖形放在講臺上,讓大家來判斷他是否畫對,并說一說判斷的理由。通過交流使學生掌握所擺圖形與所畫形狀是否一致的方法。
二、小結
我們今天觀察的圖形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觀察的經驗?
三、作業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搭一搭二教案篇3
教學內容:P36我長高了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鞏固統計的知識。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能準確測量,收集數據。
教學準備: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復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2、學習了怎樣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復習刻度尺使用方法)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用我們手中的’尺子來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你想測量什么東西的長度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四樣東西進行測量。
2、組長做好記錄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開始活動。
四、匯報、記錄數據。
1、把測量的數據匯報記錄在黑板上。
2、完成學生身高統計表。
3、討論、交流:看統計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內容?
五、課堂總結。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搭一搭二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以米、厘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并會估計物體的長度。
2、在活動中體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體會米的含義,知道厘米、米之間的關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新鉛筆、米尺、數學課本、文具盒、1米多長的繩子。
一、創設情境
1、師生利用課前共同準備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測量小組中各物品的長度。
2、指導學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繩子的長度。
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會隨機比較、選擇用哪些測量工具比較合適。(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測量課桌的長度。
二、體驗探究
1、認識米,知道1米有多長。
2、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
3、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歸納:100厘米=1米 , 1米=100厘米, 1m=100cm
4、讓學生聯系身邊的事物,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
三、實踐應用
1、1米大約等于幾枝鉛筆的長度?
2、學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較大的物體的長度(或高度)。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測量活動。
3、出示書中5頁練習題。
4、課外小作業: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物體的長度。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搭一搭二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
(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10個棱長5厘米的小正方體紙盒,
教師準備:
10個棱長是15厘米的立方體紙盒,正方形紙板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我們在前面的知識中已經學習了用三個或四個正方體搭成立體圖形,請大家看大屏幕的圖形,你能說出從正面、側面、上面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嗎?(展示課件)
知道了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更加復雜的立體圖形,有興趣嗎?
二、教學新授:(用三個比賽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創設“比賽”情景一
第一輪比賽:擺(如課件)
要求學生用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任意搭,有多少搭多少,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小組每擺一個造型可得10分)
時間為3分鐘
學生出現了多種答案,老師巡視課堂。
2、想一想,從正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面、上面看呢?
從比較簡單的無遮擋實物入手,發現實物與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第二輪比賽:畫
(1)教師大屏幕出現擺好的立體圖形(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讓學生仔細觀察立體圖形后集體動手單獨畫出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并總結出畫平面圖形的方法。——從左邊開始看,先看有幾列,再看每一列有幾個正方形。(這種方法的教學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簡單易學)
(2)比賽:任選三位同學依次擺出三種圖形,讓全班各組的同學畫,能畫出來的小組獲得分數50分,反之扣50分。
3、創設“比賽”情景三
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屏幕出示,課件上從正面和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
師:這是一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上面和正面觀察所畫下的形狀。同學們,你能不能用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學生小組合作操作,(根據上面兩圖形搭出立體圖形)
(每個小組限定在2分鐘內擺,時間到時各小組擺出圖形來,每擺對一個可得50分,反之,擺錯了倒扣50分)
師:請說一說你搭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師:可以先根據正面圖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體圖形,再根據上面觀察到的圖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也可以根據上面的形狀,知道有一塊是隱藏的,再根據正面的形狀確定隱藏在哪一塊下面。
思考1、從二個方向觀察,能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
(1)出示課本78頁試一試第一題圖。
(2)師: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師:注意到各組搭出的立體圖形,形狀都不一樣,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體會,充分尊重并利用學生(讓生認識到根據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不能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形狀)
思考二、(二個方向觀察可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數量范圍。)
(1)出示試一試第二題圖
(2)師:引導生先從上面看,哪個位置有正方體,哪個位置沒有正方體。再從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幾個?最少有幾個?進行充分想象。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
(擺放實物搭出這樣的立體圖形,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讓學生體會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雖不能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圖形,但可以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4、計算各小組所得分數,宣布獲勝小組
三、反饋練習,深化體會認識。
79頁練一練1、2。
四、小結
今天學習的觀察物體,要從幾個方向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呢?(3個)2個方向是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的,但可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數量范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