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一区二区_国产人妖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色综合_91成人福利在线_亚洲成人手机在线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久久久久国产免费免费_欧美 国产 日本_欧美videofree性高清杂交_www.免费av_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自偷自拍熟女另类

教案吧 > 學科教案 > 數學教案 >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

時間: 新華 數學教案

教案的編排以教學過程的步驟為基礎,使教師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教學流程,從而有利于教學的有序進行。小編給大家分享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參考,方便大家參考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怎么寫。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

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的重點是性質,難點是應用。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的知識是解析幾何中一個重要內容,是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空間想像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的又一重要素材。新課開始,先復習橢圓定義和方程,然后結合圖形觀察分析得出橢圓有性質(范圍、對稱性、頂點、離心率、準線)。

當然,要真正掌握性質并靈活應用,適當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安排了六節數學課,還有足夠的時間來開展反饋環節。課本后面的練習及習題比較多,其中習題的第5題及9題難度較大。對于比較簡單的習題,基本上由學生獨立完成,當然學生解題的時間必須要保證。而對于比較難的第5及9題,采取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啟發藝術,體現“低起點、小步子、及時反饋”的教學原則,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思維和積極性得到最大的挑戰和提高。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境界是無止境的,“啟而不發,引而不導”是一個不斷完善的操作過程。

對于習題的教學,如何提升習題的潛在價值,如何讓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獲,這是我們每天面對和思考的焦點。在教學過程中幾乎花了一節課的時間開展習題教學,由于自己一直擔心時間的緊張,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有效體現,進而數學思維及能力缺少了錘煉的機會。這部分的缺陷,將在今后的教學中找時間來給學生補上,不過這是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將要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盡量做到最好。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2

六年級,讓好習慣不離身

一、目標

“要做事,先做人”,“好習慣使人終生收益”。

二、數學學科行為訓導內容

1、專心聽

講的習慣。

2、勤思好問的習慣。

3、預習習慣。

4、主動探究的習慣。

5、自覺作筆記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

“同學們,為了能在20__年6月順利畢業,你準備好了嗎?”

老師知道,你們都是很優秀的,相信你們以后會做得更優秀。有沒有信心?

(一)講故事,感悟

第一個故事: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鷹,勇敢面對一切挑戰和失敗。)

第二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成功在于堅持,這是一個并不神秘的秘訣。)

第三個故事: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么?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你們說,這個小孩是不是很聰明?(——重要的還在釣技。學習,不能只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第四個故事: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第五個故事:一頭馱著沉重貨物的驢,氣喘吁吁地請求只馱了一點貨物的馬:“幫我馱一點東西吧。對你來說,這不算什么;可對我來說,卻可以減輕不少負擔。”馬不高興地回答:“你憑什么讓我幫你馱東西,我樂得輕松呢。”不久,驢累死了。主人將驢背上的所有貨物全部加在馬背上,馬懊悔不已。

膨脹的自我使我們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我們同在生活這條大船上,別人的好壞與我們休戚相關。別人的不幸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相反,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一位信佛的老人告訴我,人好比一只空杯,里面的水滿了,你得施一半給人家,待杯子里又滿了,再施一半給人家。只有不斷進、不斷出,你這個杯子才會有價值,你這里的水才會是活水。如果只進不出,你那只杯子也就再也裝不進了。當你得到一杯水的時候,你別忘記,其中的一半是奉獻。假如你不愿奉獻,你就再也得不到了。

小結:

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對

第二、養成習慣,重在堅持

第三、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第四、求人不如求己

第五、幫助別人,追求雙蠃

(二)六年級學生必須養成的學習習慣

1、專心聽講的習慣

課堂上全神貫注、靜心聆聽、積極思考、勇于發言是學習高效的前提條件,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充分利用每天課堂上的40分鐘時間漂亮地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讓自己的課余時間更輕松、更自由。

2、勤思好問的習慣

在課堂上除了認真聽講以外,還要勤于思考,善于提問,這樣的學習才是更有效的學習,學習能力才會提升,學習成績才會提高。

3、預習習慣。

預習可以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學習新知識以前,老師會設計幾個問題,讓大家帶著問題去預習。我們可用彩筆勾劃出書中的重要內容,在不理解的地方標上記號,

(1)通過自學,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筆在書中某個地方規范地記錄下來,能初步理解書中的概念,并能舉例說明。

(2)會敘述書中闡明的算理,并嘗試完成“做一做”中的習題。

(3)自擬思考題,在小組內交流并討論。

4、主動探究的習慣。

(1)觀察:觀察要仔細、全面,要有目的、有條理,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2)在老師指導下畫圖分析或動手操作的習慣。

5、自覺作筆記的習慣。

在課堂上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可以記錄在數學書上,但一定要規范,如可在書中某些空白地方畫上一些條形格子,然后用工整的書寫記錄下每節課知識重點和要點,記知識結構與規律,記公式,記補充內容等。

6、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1)細心審題,弄清題目的要求,思考解題的方法

(2)獨自去解決問題。

(3)書寫格式符合要求。

(4)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

(5)每天作業及時清理、每單元進行評比。

(6)每單元檢測后自我查漏補缺的習慣。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節知識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節內容,與初中學習的三角形的邊和角的基本關系有密切的聯系與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聯系,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也時常有解三角形的問題,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數聯系在高考當中也時常考一些解答題。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識非常重要。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識水平,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正弦定理的內容,推證正弦定理及簡單運用正弦定理與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兩類問題。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推導,比較,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出正弦定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觀察與邏輯思維能力,能體會用向量作為數形結合的工具,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

情感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創造平等的教學氛圍,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評價,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弦定理的內容,正弦定理的證明及基本應用。

教學難點: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證明,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解三角形時判斷解的個數。

二 教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的特點,為是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空破難點,以學業生的發展為本,遵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本講遵照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 采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發現”為基本探究內容,以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導,并逐步得到深化。突破重點的手段:抓住學生情感的興奮點,激發他們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索,以及及時地鼓勵,使他們知難而進。另外,抓知識選擇的切入點,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識特點入手,教師在學生主體下給以適當的提示和指導。突破難點的方法:抓住學生的能力線聯系方法與技能使學生較易證明正弦定理,另外通過例題和練習來突破難點

三 學法:

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猜想——證明——應用”這一思維方法,采取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對任意三角形性質的探究。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學習,觀察,類比,思考,探究,概括,動手嘗試相結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了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

四 教學過程

第一:創設情景,大概用2分鐘

第二:實踐探究,形成概念,大約用25分鐘

第三:應用概念,拓展反思,大約用13分鐘

(一)創設情境,布疑激趣

“興趣是的老師”,如果一節課有個好的開頭,那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本節課由一個實際問題引入,“工人師傅的一個三角形的模型壞了,只剩下如右圖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長為1m,想修好這個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長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幫師傅這個忙嗎?”激發學生幫助別人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從而進入今天的學習課題。

(二)探尋特例,提出猜想

1.激發學生思維,從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進行研究,發現正弦定理。

2.那結論對任意三角形都適用嗎?指導學生分小組用刻度尺、量角器、計算器等工具對一般三角形進行驗證。

3.讓學生總結實驗結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與所對的邊滿足關系

這為下一步證明樹立信心,不斷的使學生對結論的認識從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邏輯推理,證明猜想

1.強調將猜想轉化為定理,需要嚴格的理論證明。

2.鼓勵學生通過作高轉化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證明。

3.提示學生思考哪些知識能把長度和三角函數聯系起來,繼而思考向量分析層面,用數量積作為工具證明定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4.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證明正弦定理,布置課后練習,提示,做三角形的外接圓構造直角三角形,或用坐標法來證明

(四)歸納總結,簡單應用

1.讓學生用文字敘述正弦定理,引導學生發現定理具有對稱和諧美,提升對數學美的享受。

2.正弦定理的內容,討論可以解決哪幾類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3.運用正弦定理求解本節課引入的三角形零件邊長的問題。自己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能激發學生知識后用于實際的價值觀。

(五)講解例題,鞏固定理

1.例1。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1簡單,結果為解,如果已知三角形兩角兩角所夾的邊,以及已知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都可利用正弦定理來解三角形。

2. 例2. 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例2較難,使學生明確,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兩種可能。要求學生熟悉掌握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時解三角形的各種情形。完了把時間交給學生。

(六)課堂練習,提高鞏固

1.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解三角形.

(1)A=45°,C=30°,c=10cm

(2)A=60°,B=45°,c=20cm

2. 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解三角形.

(1)a=20cm,b=11cm,B=30°

(2)c=54cm,b=39cm,C=115°

學生板演,老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并解答。

(七)小結反思,提高認識

通過以上的研究過程,同學們主要學到了那些知識和方法?你對此有何體會?

1.用向量證明了正弦定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2.它表述了三角形的邊與對角的正弦值的關系。

3.定理證明分別從直角、銳角、鈍角出發,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

(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猜想、實驗、歸納等思維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導出正弦定理。我們研究問題的突出特點是從特殊到一般,我們不僅收獲著結論,而且整個探索過程我們也掌握了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在強調研究性學習方法,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

(八)任務后延,自主探究

如果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兩邊及其夾角,要求第三邊,怎么辦?發現正弦定理不適用了,那么自然過渡到下一節內容,余弦定理。布置作業,預習下一節內容。

五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證明正弦定理的方法以及正弦定理可以解決的兩類問題。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及其幾何意義;

2·掌握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重要性質及運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可以處理有關長度、角度和垂直的問題;

4·掌握向量垂直的條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定義

教學難點: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及運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應用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向量共線定理向量與非零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是:有且只有一個非零實數λ,使=λ

五,課堂小結

(1)請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過的知識內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請向老師提出。

(3)你在這節課中的表現怎樣?你的體會是什么?

六、課后作業

P107習題2·4A組2、7題

課后小結

(1)請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過的知識內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請向老師提出。

(3)你在這節課中的表現怎樣?你的體會是什么?

課后習題

作業

P107習題2·4A組2、7題

板書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5

圓的方程

教學目標

(1)掌握圓的標準方程,能根據圓心坐標和半徑熟練地寫出圓的標準方程,也能根據圓的標準方程熟練地寫出圓的圓心坐標和半徑.

(2)掌握圓的一般方程,了解圓的一般方程的結構特征,熟練掌握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間的互化.

(3)了解參數方程的概念,理解圓的參數方程,能夠進行圓的普通方程與參數方程之間的互化,能應用圓的參數方程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

(4)掌握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會求圓的切線.

(5)進一步理解曲線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①本節內容教學的重點是圓的標準方程、一般方程、參數方程的推導,根據條件求圓的方程,用圓的方程解決相關問題.

②本節的難點是圓的一般方程的結構特征,以及圓方程的求解和應用.

教法建議

(1)圓是最簡單的曲線.這節教材安排在學習了曲線方程概念和求曲線方程之后,學習三大圓錐曲線之前,旨在熟悉曲線和方程的理論,為后繼學習做好準備.同時,有關圓的問題,特別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問題,也是解析幾何中的基本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為圓錐曲線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學中應加強練習,使學生確實掌握這一單元的知識和方法.

(2)在解決有關圓的問題的過程中多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數法等思想方法,教學中應多總結.

(3)解決有關圓的問題,要經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論、平面幾何知識和前邊學過的解析幾何的基本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多復習、多運用,培養學生運算能力和簡化運算過程的意識.

(4)有關圓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建議適當選擇一些內容供學生研究.例如由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引申到切點弦方程就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類似的還有圓系方程等問題.

教學設計示例

圓的一般方程

教學目標:

(1)掌握圓的一般方程及其特點.

(2)能將圓的一般方程轉化為圓的標準方程,從而求出圓心和半徑.

(3)能用待定系數法,由已知條件求出圓的一般方程.

(4)通過本節課學習,進一步掌握配方法和待定系數法.

教學重點:(1)用配方法,把圓的一般方程轉化成標準方程,求出圓心和半徑.

(2)用待定系數法求圓的方程.

教學難點:圓的一般方程特點的研究.

教學用具:計算機.

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

前邊已經學過了圓的標準方程

把它展開得

任何圓的方程都可以通過展開化成形如

的方程

【問題1】

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線是否都是圓?

師生共同討論分析:

如果①表示圓,那么它一定是某個圓的標準方程展開整理得到的.我們把它再寫成原來的形式不就可以看出來了嗎?運用配方法,得

顯然②是不是圓方程與 是什么樣的數密切相關,具體如下:

(1)當 時,②表示以 為圓心、以 為半徑的圓;

(2)當 時,②表示一個點 ;

(3)當 時,②不表示任何曲線.

總結: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個圓,也可能表示一個點,還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

圓的一般方程的定義:

當 時,①表示以 為圓心、以 為半徑的圓,

此時①稱作圓的一般方程.

即稱形如 的方程為圓的一般方程.

【問題2】圓的一般方程的特點,與圓的標準方程的異同.

(1) 和 的系數相同,都不為0.

(2)沒有形如 的二次項.

圓的一般方程與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

相比較,上述(1)、(2)兩個條件僅是③表示圓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或充要條件.

圓的一般方程與圓的標準方程各有千秋:

(1)圓的標準方程帶有明顯的幾何的影子,圓心和半徑一目了然.

(2)圓的一般方程表現出明顯的代數的形式與結構,更適合方程理論的運用.

【實例分析】

例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圖形.

(1) ;

(2) ;

(3) .

學生演算并回答

(1)表示點(0,0);

(2)配方得 ,表示以 為圓心,3為半徑的圓;

(3)配方得 ,當 、 同時為0時,表示原點(0,0);當 、 不同時為0時,表示以 為圓心, 為半徑的圓.

例2:求過三點 , , 的圓的方程,并求出圓心坐標和半徑.

分析:由于學習了圓的標準方程和圓的一般方程,那么本題既可以用標準方程求解,也可以用一般方程求解.

解:設圓的方程為

因為 、 、 三點在圓上,則有

解得: , ,

所求圓的方程為

可化為

圓心為 ,半徑為5.

請同學們再用標準方程求解,比較兩種解法的區別.

【概括總結】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

(1)求圓的方程多用待定系數法.其步驟為:由題意設方程(標準方程或一般方程);根據條件列出關于待定系數的方程組;解方程組求出系數,寫出方程.

(2)如何選用圓的標準方程和圓的一般方程.一般地,易求圓心和半徑時,選用標準方程;如果給出圓上已知點,可選用一般方程.

下面再看一個問題:

例3: 經過點 作圓 的割線,交圓 于 、 兩點,求線段 的中點 的軌跡.

解:圓 的方程可化為 ,其圓心為 ,半徑為2.設 是軌跡上任意一點.

化簡得

點 在曲線上,并且曲線為圓 內部的一段圓弧.

【練習鞏固】

(1)方程 表示的曲線是以 為圓心,4為半徑的圓.求 、 、 的值.(結果為4,-6,-3)

(2)求經過三點 、 、 的圓的方程.

分析:用圓的一般方程,代入點的坐標,解方程組得圓的方程為 .

(3)課本第79頁練習1,2.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1)圓的一般方程及其特點.

(2)用配方法化圓的一般方程為圓的標準方程,求圓心坐標和半徑.

(3)用待定系數法求圓的方程.

【作業】課本第82頁5,6,7,8.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6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結構分析

《圓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數學第二冊(上)第七章第六節。圓作為常見的簡單幾何圖形,在實際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圓的方程屬于解析幾何學的基礎知識,是研究二次曲線的開始,對后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圓錐曲線等內容的學習,無論在知識上還是方法上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本節內容在整個解析幾何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圓的方程是學生在初中學習了圓的概念和基本性質后,又掌握了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但由于學生學習解析幾何的時間還不長、學習程度較淺,且對坐標法的運用還不夠熟練,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困難。另外學生在探究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等方面有待加強。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掌握圓的標準方程;

②會由圓的標準方程寫出圓的半徑和圓心坐標,能根據條件寫出圓的標準方程;

③利用圓的標準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①進一步培養學生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的能力;

②加深對數形結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強對待定系數法的運用;

③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3)情感目標: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合作交流的意識;

②在體驗數學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以上對教材、教學目標及學情的分析,我確定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4。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圓的標準方程的求法及其應用。

(2)難點:①會根據不同的已知條件求圓的`標準方程;

②選擇恰當的坐標系解決與圓有關的實際問題。

為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進行分析:

好學教育:

【二】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采用“啟發式”問題教學法,用環環相扣的問題將探究活動層層深入,使教師總是站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上。另外我恰當的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實際問題的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直觀的引導了學生建模的過程。

2。學法分析通過推導圓的標準方程,加深對用坐標法求軌跡方程的理解。通過求圓的標準方程,理解必須具備三個獨立的條件才可以確定一個圓。通過應用圓的標準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數法求的過程。下面我就對具體的教學過程和設計加以說明:

【三】教學過程與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是由七個問題組成的問題鏈驅動的,共分為五個環節:

創設情境啟迪思維深入探究獲得新知應用舉例鞏固提高

反饋訓練形成方法小結反思拓展引申

下面我從縱橫兩方面敘述我的教學程序與設計意圖。

首先:縱向敘述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迪思維

問題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徑為4m的半圓,車輛只能在道路中心線一側行駛,一輛寬為2。7m,高為3m的貨車能不能駛入這個隧道?

通過對這個實際問題的探究,把學生的思維由用勾股定理求線段CD的長度轉移為用曲線的方程來解決。一方面幫助學生回顧了舊知——求軌跡方程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在得到汽車不能通過的結論的同時學生自己推導出了圓心在原點,半徑為4的圓的標準方程,從而很自然的進入了本課的主題。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問題來源于實際,應用于實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

通過對問題一的探究,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引到用坐標法研究圓的方程上來,此時再把問題深入,進入第二環節。

(二)深入探究——獲得新知

問題二1。根據問題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圓心在原點,半徑為的圓的方程?

2。如果圓心在,半徑為時又如何呢?

好學教育:

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對問題一進行歸納,得到圓心在原點,半徑為4的圓的標準方程后,引導學生歸納出圓心在原點,半徑為r的圓的標準方程。然后再讓學生對圓心不在原點的情況進行探究。我預設了三種方法等待著學生的探究結果,分別是:坐標法、圖形變換法、向量平移法。

得到圓的標準方程后,我設計了由淺入深的三個應用平臺,進入第三環節。

(三)應用舉例——鞏固提高

I。直接應用內化新知

問題三1。寫出下列各圓的標準方程:

(1)圓心在原點,半徑為3;

(2)經過點,圓心在點。

2。寫出圓的圓心坐標和半徑。

我設計了兩個小問題,第一題是直接或間接的給出圓心坐標和半徑求圓的標準方程,第二題是給出圓的標準方程求圓心坐標和半徑,這兩題比較簡單,可以安排學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讓學生熟練掌握圓心坐標、半徑與圓的標準方程之間的關系,為后面探究圓的切線問題作準備。

II。靈活應用提升能力

問題四1。求以點為圓心,并且和直線相切的圓的方程。

2。求過點,圓心在直線上且與軸相切的圓的方程。

3。已知圓的方程為,求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

你能歸納出具有一般性的結論嗎?

已知圓的方程是,經過圓上一點的切線的方程是什么?

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小題有了剛剛解決問題三的基礎,學生會很快求出半徑,根據圓心坐標寫出圓的標準方程。第二個小題有些困難,需要引導學生應用待定系數法確定圓心坐標和半徑再求解,從而理解必須具備三個獨立的條件才可以確定一個圓。第三個小題解決方法較多,我預設了四種方法再一次為學生的發散思維創設了空間。最后我讓學生由第三小題的結論進行歸納、猜想,在論證經過圓上一點圓的切線方程的過程中,又一次模擬了真理發現的過程,使探究氣氛達到高潮。

III。實際應用回歸自然

問題五如圖是某圓拱橋的一孔圓拱的示意圖,該圓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時每隔4m需用一個支柱支撐,求支柱的長度(精確到0。01m)。

好學教育:

我選用了教材的例3,它是待定系數法求出圓的三個參數的又一次應用,同時也與引例相呼應,使學生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培養了學生建模的習慣和用數學的意識。

(四)反饋訓練——形成方法

問題六1。求過原點和點,且圓心在直線上的圓的標準方程。

2。求圓過點的切線方程。

3。求圓過點的切線方程。

接下來是第四環節——反饋訓練。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三個小題作為鞏固性訓練,給學生一塊“用武”之地,讓每一位同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找到自信,增強學習數學的愿望與信心。另外第3題是我特意安排的一道求過圓外一點的圓的切線方程,由于學生剛剛歸納了過圓上一點圓的切線方程,因此很容易產生思維的負遷移,另外這道題目有兩解,學生容易漏掉斜率不存在的情況,這時引導學生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結合初中已有的圓的知識進行判斷,這樣的設計對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五)小結反思——拓展引申

1。課堂小結

把圓的標準方程與過圓上一點圓的切線方程加以小結,提煉數形結合的思想和待定系數的方法①圓心為,半徑為r的圓的標準方程為:

圓心在原點時,半徑為r的圓的標準方程為:。

②已知圓的方程是,經過圓上一點的切線的方程是:。

2。分層作業

(A)鞏固型作業:教材P81—82:(習題7。6)1,2,4。(B)思維拓展型作業:試推導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

3。激發新疑

問題七1。把圓的標準方程展開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表示什么圖形?

在本課的結尾設計這兩個問題,作為對這節課內容的鞏固與延伸,讓學生體會知識的起點與終點都蘊涵著問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產生了。在知識的拓展中再次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另外它為下節課研究圓的一般方程作了重要的準備。

以上是我縱向的教學過程及簡單的設計意圖,接下來,我從三個方面橫向的進一步闡述我的教學設計:橫向闡述教學設計

(一)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好學教育:

求圓的標準方程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為此我布設了由淺入深的學習環境,先讓學生熟悉圓心、半徑與圓的標準方程之間的關系,逐步理解三個參數的重要性,自然形成待定系數法的解題思路,在突出重點的同時突破了難點。

第二個教學難點就是解決實際應用問題,這是學生固有的難題,主要是因為應用問題的題目冗長,學生很難根據問題情境構建數學模型,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為此我首先用一道題目簡潔、貼近生活的實例進行引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真正走入問題的情境之中,并從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從而消除畏難情緒,增強了信心。最后再形成應用圓的標準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模式,并嘗試應用該模式分析和解決第二個應用問題——問題五。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形成了方法,難點自然突破。

(二)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探究主線

本節課的設計用問題做鏈,環環相扣,使學生的探究活動貫穿始終。從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到應用都是在問題的指引、我的指導下,由學生探究完成的。另外,我重點設計了兩次思維發散點,分別是問題二和問題四的第三問,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為學生設立充分的探究空間,學生在交流成果的過程中,既體驗了科學研究和真理發現的復雜與艱辛,又在我的適度引導、側面幫助、不斷肯定下順利完成了探究活動并走向成功,在一個個問題的驅動下,高效的完成本節的學習任務。

(三)培養思維提升能力激勵創新

為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我分別在問題一和問題四中,設計了兩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思路,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問題的設計中,我利用一題多解的探究,縱向挖掘知識深度,橫向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并且使學生的有效思維量加大,隨時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產生有意注意,使能力與知識的形成相伴而行。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預設,具體的教學過程還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向生成性課堂進行轉變。最后我以赫爾巴特的一句名言結束我的說課,發揮我們的創造性,力爭“使教育過程成為一種藝術的事業”。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7

一、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展開學習的,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發展,但對學生的知識準備情況來看,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是很好,所以在復習時要及時對學生相關知識進行提問,然后開展對本節課的鞏固性復習。而本節課學生會遇到的困難有:數軸、坐標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二、考綱要求

1.會用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與數乘運算.

2.理解用坐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

3.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達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

4.能用坐標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理解用坐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垂直的條件.

三、教學過程

(一) 知識梳理:

1.向量坐標的求法

(1)若向量的起點是坐標原點,則終點坐標即為向量的坐標.

(2)設A(x1,y1),B(x2,y2),則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二)平面向量坐標運算

1.向量加法、減法、數乘向量

設 =(x1,y1), =(x2,y2),則

+ = - = λ = .

2.向量平行的坐標表示

設 =(x1,y1), =(x2,y2),則 ∥ ?________________.

(三)核心考點·習題演練

考點1.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例1.已知A(-2,4),B(3,-1),C(-3,-4).設 (1)求3 + -3 ;

(2)求滿足 =m +n 的實數m,n;

練:(2015江蘇,6)已知向量 =(2,1), =(1,-2),若m +n =(9,-8)

(m,n∈R),則m-n的值為     .

考點2平面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

例2:平面內給定三個向量 =(3,2), =(-1,2), =(4,1)

若( +k )∥(2 - ),求實數k的值;

練:(2015,四川,4)已知向量 =(1,2), =(1,0), =(3,4).若λ為實數,( +λ )∥ ,則λ= (  )

思考:向量共線有哪幾種表示形式?兩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有哪些作用?

方法總結:

1.向量共線的兩種表示形式

設a=(x1,y1),b=(x2,y2),①a∥b?a=λb(b≠0);②a∥b?x1y2-x2y1=0.至于使用哪種形式,應視題目的具體條件而定,一般情況涉及坐標的應用②.

2.兩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的作用

判斷兩向量是否共線(平行的問題;另外,利用兩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可以列出方程(組),求出未知數的值.

考點3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

例3“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點E是AB邊上的動點,

則 的值為     ; 的值為     .

【提示】解決涉及幾何圖形的向量數量積運算問題時,可建立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的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來運算,這樣可以使數量積的運算變得簡捷.

練:(2014,安徽,13)設 =(1,2), =(1,1), = +k .若 ⊥ ,則實數k的值等于(  )

【思考】兩非零向量 ⊥ 的充要條件: · =0?     .

解題心得:

(1)當已知向量的坐標時,可利用坐標法求解,即若a=(x1,y1),b=(x2,y2),則a·b=x1x2+y1y2.

(2)解決涉及幾何圖形的向量數量積運算問題時,可建立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的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來運算,這樣可以使數量積的運算變得簡捷.

(3)兩非零向量a⊥b的充要條件:a·b=0?x1x2+y1y2=0.

考點4:平面向量模的坐標表示

例4:(2015湖南,理8)已知點A,B,C在圓x2+y2=1上運動,且AB⊥BC,若點P的坐標為(2,0),則 的值為(  )

A.6 B.7 C.8 D.9

練:(2016,上海,12)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1,0),B(0,-1),P是曲線上一個動點,則 的取值范圍是?

解題心得:

求向量的模的方法:

(1)公式法,利用|a|= 及(a±b)2=|a|2±2a·b+|b|2,把向量的模的運算轉化為數量積運算;

(2)幾何法,利用向量加減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作出向量,再利用余弦定理等方法求解..

五、課后作業(課后習題1、2題)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圓的標準方程。

(2)會由圓的標準方程寫出圓的半徑和圓心坐標,能根據條件寫出圓的標準方程。

(3)會判斷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培養學生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的能力。

(2)加深對數形結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強待定系數法的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合作交流的意識。

(2)讓學生感受數學,體驗數學;從走入數學到走出數學,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體會到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和精神來源于生活,還要服務于生活;寓思想教育于教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以及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學情分析】

對圓的方程有個初步的認識以及在上章學習了直線與方程的基礎上,學習圓的方程,學生還是可以接受。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啟發性原則,并且與已經學過的直線方程進行類比,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由易到難,逐步加深。

【重點難點】

重點:圓的標準方程和圓的標準方程特點的明確。

難點:會根據不同的條件寫出圓的標準方程。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評論(0)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新聞聯播片段

請結合數學中圓知識,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活動2【講授】問題1.

在直角坐標系中,以A(a,b)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上的動點M(x,y)滿足怎樣的關系式?

活動3【活動】想一想!

圓心在坐標原點,半徑長為r的圓的方程是什么?

活動4【導入】試試你的眼力!判斷下列方程是否為圓的標準方程:

(x-2)2+y=8;

(x-2)2-y2=8;

(2x-2)2+y2=8;

(x-2)2+y2=0;

(x-2)2+y2=a;

(2x-2)2+(2y-4)2=8。

答案:都不是,第6個可以化為圓的標準方程。

活動5【活動】再試一下!

圓(x1)2+(ay2)2=1a的圓心坐標和半徑分別是什么?

答案:圓心坐標為(1,—2),半徑是√2

活動6【活動】問題2.

要寫出圓的標準方程,只需知道圓的哪些量?

怎樣判斷一點是否在一個圓上?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活動7【活動】例1

寫出圓心為A(2,-3),半徑長為5的圓的方程,并判斷點M1(5,7),M2((√5,1)是否在這個圓上。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后,學生閱讀教科書上本題解法.

活動8【活動】探究

你能判斷點M2在圓內還是在圓外嗎?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點與圓心距離比半徑大等價于點在圓外。

點與圓心距離比半徑小等價于點在圓內。

點與圓心距離等于半徑等價于點在圓外等價于點的坐標滿足方程。

活動9【講授】解題收獲

1.從確定圓的兩個要素即圓心和半徑入手,直接寫出圓的標準方程——直接法。

2.類似于點與直線方程的關系:點在圓上等價于點坐標滿足圓方程活動10【活動】試一試!

例2△ABC的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圓的方程.

師:△ABC的外接圓的圓心簡稱什么?

學生回答

師:△ABC的外心是什么的交點?

學生回答

師:求圓的標準方程,只需知道圓心坐標和圓的半徑。這三點都在圓上,其坐標一定是滿足所求圓的方程。這樣就可以設出圓的標準方程。

學生閱讀教材例2解法。

師:提示:方程組中

(1)(2)得到什么?

(1)(3)得到什么?

然后,怎樣就可以求出圓心坐標和半徑。

活動11【講授】解題收獲

先設出圓的標準方程,再根據已知條件建立方程組,從而求出圓心坐標和半徑的方法——待定系數法。

活動12【活動】動手折一折

請同學們準備一個銳角三角形紙片,能否用手工的方法找到此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

學生回答過程.

把三角形的任意兩個頂點重合進行對折,就可以得到邊的垂直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即是三角形的外心。

師:把圓的弦對折,折線一定經過圓心。即圓心一定在弦的垂直平分線上。

活動13【活動】Let’stry

例3已知圓心為C的圓經過點A(1,1)和B(2,-2),且圓心C在直線m:x-y+1=0上,求圓心為C的圓的標準方程。

由學生閱讀例3,學生總結解題步驟。

活動14【講授】解題收獲

由圓的幾何性質直接求出圓心坐標和半徑,然后寫出標準方程——幾何性質法。

活動15【活動】小結

一個方程

三種方法

一種思想

活動16【講授】作業布置

作業:教材P124習題A組第2題和第3題.

課下探究:

(1)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軌跡是圓。點的軌跡是圓的方法很多,請試著找出來,并和其他同學交流。

(2)直線方程有五種形式,圓除了標準方程,還有其它形式嗎?

活動17【導入】結束語

圓心半徑確定圓,

待定系數很普遍;

大家站在同一圓,

彰和諧平等友善;

半徑就像無形線,

把大家心聚一點;

垂直平分折中線,

就能折出同心愿;

中國騰飛之夢圓。

活動18【測試】課堂測試

1.圓C:(x2)2+(y+1)2=3的圓心坐標為()

A(2,1)B(2,—1)C(—2,1)D(—2,—1)

2.以原點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的標準方程是()

Ax2+y2=2Bx2+y2=4

C(x2)2+(y2)2=8Dx2+y2=√2

3圓心為(1,1)且與直線x+y=4相切的圓的方程是()

A(x1)2+(y1)2=2B(x1)2+(y1)2=4

C(x+1)2+(y+1)2=2D(x+1)2+(y+1)2=4

4圓A:(ax+2)2+y2=a+3,則此圓的半徑為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個圓的圓心在點C(—3,—4),且經過原點。

(1)求該圓的標準方程;

(2)判斷點M(—1,0),N(1,—1),P(3,—4)和圓的位置關系。

6.已知△AOB的頂點坐標分別是A(8,0),B(0,6),O(0,0),求△AOB外接圓的方程.

7求過點A(1,—1)B(—1,1)且圓心在直線x+y2=0上的圓方程

參考答案:1B2B3A42或√2

5(1)(x+3)2+(y+4)2=25

(2)M在圓內,N在圓上,P在圓外。

6(x4)2+(y3)2=25。

7(x1)2+(y1)2=4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9

依據如下:

(1)從認知領域上講,它在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與策略性知識的分類中,屬于學生最高需求層次的掌握策略與方法的策略性知識。

(2)從學科知識上講,推導屬于學科邏輯中的“瓶頸”,突破這一“瓶頸”則后面的問題迎刃而解。

(3)從心理學上講,學生對這項學習內容的“熟悉度”不高,原有知識薄弱,不易理解。

突破難點方法:

(1)明確難點、分解難點,采用層層推導延伸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切入,淺化知識內容。比如可以先求麥粒的總數,通過設問使學生得到麥粒的總數為,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上式的特點,發現上式中,每一項乘以2后都得它的后一項,即有,發現兩式右邊有62項相同,啟發同學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等式左右同時乘以2,相減得和。從而得知求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關鍵也應是等式左右各項乘以公比q,兩式相減去掉相同項,得求和公式,也掌握了這種常用的數列求和方法——錯位相減法,說明這種方法的用途。

(2)值得一提的是公式的證明還有兩種方法:

后兩種方法可以啟發引導學生自行完成。這樣學生從各種途徑,用多種方法推導公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及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依據如下:

(1)新大綱中有較高層次的要求。

(2)教學地位重要,是教學中全部學習任務中必須優先完成的任務。

(3)這項知識內容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很多問題都要轉化為等比數列的求和上來。

突出重點方法:

(1)明確重點。利用高一學生求知積極性和初步具有的數學思維能力,運用比較法來突出公式的內容(彩色粉筆板書):,強調公式的應用范圍:中可知三求二。

(2)運用糾錯法對公式中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即公式的條件,以精練的語言給予強調,并指出q=1時,。再有就是有些數列求和的項數易錯,例如的項數是n+1而不是n。

(3)創設條件、充分保證。設置低、中、高三個層次的例題,即公式的直接應用、公式的變形應用和實際應用來突出這一重點。對應用題師生要共同分析討論,從問題中抽象出等比數列,然后用公式求和。

2.實際應用題.

這樣設置主要依據:

(1)練習題與大綱中規定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及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有相對應的匹配關系。

(2)遵循鞏固性原則和傳授——反饋——再傳授的教學系統的思想確立這樣的習題。

(3)應用題比較切合對智力技能進行檢測,有利于數學能力的提高。同時,它可以使學生在后半程學習中保持興趣的持續性和學習的主動性,。

根據高一學生心理特點、教材內容、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和啟發性教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我采用規則學習和問題解決策略,即“案例—公式—應用”,簡稱“例—規”法。

案例為淺層次要求,使學生有概括印象。

公式為中層次要求,由淺入深,重難點集中推導講解,便于突破。

應用為綜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鞏固所學,反饋驗證本節教學目標的落實。

其中,案例是基礎,是學生感知教材;公式為關鍵,是學生理解教材;練習為應用,是學生鞏固知識,舉一反三。

在這三步教學中,以啟發性強的小設問層層推導,輔之以學生的分組小討論并充分運用直觀完整的板書、棋盤教具和計算機課件等教輔用具、手段,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教學服務于學生的思路,而且學生通過“案例—公式—應用”,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觀到抽象,加深了學生理解鞏固與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落實好教學任務。

在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對學生進行思維技能培養已成了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研究性學習已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等比數列就是一個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好題材。在我們學校可以按照Intel未來教育計劃培訓的模式,學完本節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研究分期付款的課題,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多方查找資料,并通過完成多媒體演示文稿和網頁制作來共同解決這一問題。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0

一、教學目標設計

通過實例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意義。

能夠在簡單的問題情境中判斷條件的充分性、必要性。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判斷;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判斷方法。

三、教學流程設計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概念引入

早在戰國時期,《墨經》中就有這樣一段話有之則必然,無之則未必不然,是為大故無之則必不然,有之則未必然,是為小故。

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常聽人說:這充分說明,沒有這個必要等,在數學中,也講充分和必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教材第一章第五節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二、概念形成

1、 首先請同學們判斷下列命題的真假

(1)若兩三角形全等,則兩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2)若三角形有兩個內角相等,則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若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則這個整數必是偶數。

(4) 若ab=0,則a=0。

解答:命題(2)、(3)、(4)為真。命題(4)為假;

2、請同學用推斷符號寫出上述命題。

解答:(1)兩三角形全等 兩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2) 三角形有兩個內角相等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 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則這個整數必是偶數;

(4)ab=0 a=0。

3、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繼續結合上述實例說明什么是充分條件、什么是必要條件。

若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則這個整數必是偶數中,我們稱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是這個整數必是偶數的充分條件,可以解釋為:只要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成立,這個整數必是偶數就一定成立;而稱這個整數必是偶數是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的必要條件,可以解釋成如果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 成立,就必須要這個整數必是偶數成立

充分條件:一般地,用、分別表示兩件事,如果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這件事也成立,即,那么叫做的充分條件。[說明]:①可以解釋為:為了使成立,具備條件就足夠了。②可進一步解釋為:有它即行,無它也未必不行。③結合實例解釋為: x = 0 是 xy = 0 的充分條件,xy = 0不一定要 x = 0。)

必要條件:如果,那么叫做的必要條件。

[說明]:①可以解釋為若,則叫做的必要條件,是的充分條件。②無它不行,有它也不一定行③結合實例解釋為:如 xy = 0是 x = 0的必要條件,若xy0,則一定有 x若xy = 0也不一定有 x = 0。

回答上述問題(1)、(2)中的條件關系。

(1)中:兩三角形全等是兩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的充分條件;兩三角形的面積相等是兩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條件。

(2)中:三角形有兩個內角相等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充分條件;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有兩個內角相等的必要條件。

4、拓廣引申

把命題:若某個整數能夠被4整除,則這個整數必是偶數中的條件與結論分別記作與,那么,原命題與逆命題的真假同與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關系可分為四類:

(1)充分不必要條件,即,而

(2)必要不充分條件,即,而

(3)既充分又必要條件,即,又有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即,又有。

三、典型例題(概念運用)

例1:(1)已知四邊形ABCD是凸四邊形,那么AC=BD是四邊形ABCD是矩形的什么條件?為什么?(課本例題p22例4)

(2) 是 的什么條件。

(3)a+b是1,b什么條件。

解:(1)AC=BD是四邊形ABCD是矩形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2)充分不必要條件。

(3)必要不充分條件。

[說明]①如果把命題條件與結論分別記作與,則既要對進行判斷,又要對進行判斷。②要否定條件的充分性、必要性,則只需舉一反例即可。

例2:判斷下列電路圖中p與q的充要關系。其中p:開關閉合;q:

燈亮。(補充例題)

[說明]①圖中含有兩個開關時,p表示其中一個閉合,另一個情況不確定。②加強學科之間的橫向溝通,通過圖示,深化概念認識。

例3、探討下列生活中名言名句的充要關系。(補充例題)

(1)頭發長,見識短。 (2)驕兵必敗。

(3)有志者事竟成。 (4)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說明]通過本例,充分調動學生生活經驗,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22練習1。5(1)

2:填表(補充)

p q p是q的

什么條件 q是p的

什么條件

兩個角相等 兩個角是對頂角

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四邊形對角線相等 四邊形是平行邊形

a=b ac=bc

[說明]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所學新知,反饋教學效果。

五、課堂小結

1、本節課主要研究的內容:

推斷符號,

充分條件的意義 命題充分性、必要性的判斷。

必要條件的意義

2、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判別步驟:

① 認清條件和結論。

② 考察p q和q p的真假。

3、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判別技巧:

① 可先簡化命題。

② 否定一個命題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③ 將命題轉化為等價的逆否命題后再判斷。

六、課后作業

書面作業:課本P/24習題1。51,2,3。

五、教學設計說明

1、充分條件、必要條件以及下節課中充要條件與集合的概念一樣涉及到數學的各個分支,用推出關系的形式給出它的定義,對高一學生只要求知道它的意義,并能判斷簡單的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2、由于充要條件與命題的真假、命題的條件與結論的相互關系緊密相關,為此,教學時可以從判斷命題的真假入手,來分析命題的條件對于結論來說,是否充分,從而引入充分條件的概念,進而引入必要條件的概念。

3、教材中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定義沒有作過多的解釋說明,為了讓學生能理解定義的合理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一些熟悉的命題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來認識充分條件的概念,從互為逆否命題的等價性來引出必要條件的概念。

4、由于這節課概念性、理論性較強,一般的教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教學中始終要注意以學生為主,結合相關學科及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自我思考、相互交流中去給概念下定義,去體會概念的本質屬性。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1

教學類型:探究研究型

設計思路:通過一系列的猜想得出德·摩根律,但是這個結論僅僅是猜想,數學是一門科學,所以需要論證它的正確性,因此本節通過剖析維恩圖的四部分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并對德摩根律進行簡單的應用,因此我們制作了本微課·

教學過程:

一、片頭

(20秒以內)

內容:你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集合的運算——自己探索也能發現的&39;數學規律(第二講)》。

第1張PPT

12秒以內

二、正文講解

(4分20秒左右)

1·引入: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

上節課老師和大家學習了集合的運算,得出了一個有趣的規律。課后,你舉例驗證了這個規律嗎?

那么,這個規律是偶然的,還是一個恒等式呢?

第2張PPT

28秒以內

2·規律的`驗證:

試用集合A,B的交集、并集、補集分別表示維恩圖中1,2,3,4及彩色部分的集合,通過剖析維恩圖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使用

第3張PPT

2分10秒以內

3·抽象概括:通過我們的觀察和驗證,我們發現這個規律是一個恒等式。

而這個規律就是180年前著名的英國數學家德摩根發現的。

為了紀念他,我們將它稱為德摩根律。

原來我們通過自己的探索也能發現這么偉大的數學規律。

第4張PPT

30秒以內

4·例題應用:使用例題形式,將的德摩根定律的結論加以應用,讓學生更加熟悉集合的運算

第5張PPT

1分20秒以內

三、結尾

(20秒以內)

通過這在道題的解答,我們發現德摩根律為解答集合運算問題提供了更為簡便的方法。

希望你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探索,發現更多有趣的規律。

第6張PPT

10秒以內

教學反思(自我評價)

學生在學習集合時會接觸到很多的集合運算,往往學生覺得這是集合中的難點,因此本節課通過一系列的猜想,以精彩的動畫展示,讓學生在直觀的環境下輕松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通過層層深入的講解,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對集合運算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效果非常好·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2

教學目標:①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

②應用對數函數的性質可以解決:對數的大小比較,求復合函數的定義域、值 域及單調性。

③ 注重函數思想、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的滲透,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對數函數的性質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⒈復習提問:對數函數的概念及性質。

⒉開始正課

1 比較數的大小

例 1 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⑴中這兩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兩個對數底相等。

師:那么對于兩個底相等的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可構造一個以a為底的對數函數,用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比大小。

師:對,請敘述一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

生:對數函數的單調性取決于底的大小:當0調遞減,所以loga5.1>loga5.9 ;當a>1時,函數y=logax單調遞增,所以loga5.1

板書:

解:Ⅰ)當0∵5.1<5.9 ∴loga5.1>loga5.9

Ⅱ)當a>1時,函數y=logax在(0,+∞)上是增函數,∵5.1<5.9 ∴loga5.1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⑵中這三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三個對數底、真數都不相等。

師:那么對于這三個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間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書:略。

師:比較對數值的大小常用方法:①構造對數函數,直接利用對數函數 的單調性比大小,②借用“中間量”間接比大小,③利用對數函數圖象的位置關系來比大小。

2 函數的定義域, 值 域及單調性。

例 2 ⑴求函數y=的定義域。

⑵解不等式log0.2(x2+2x-3)>log0.2(3x+3)

師:如何來求⑴中函數的定義域?(提示:求函數的定義域,就是要使函數有意義。若函數中含有分母,分母不為零;有偶次根式,被開方式大于或等于零;若函數中有對數的形式,則真數大于零,如果函數中同時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就要全部考慮進去,求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生:分母2x-1≠0且偶次根式的被開方式log0.8x-1≥0,且真數x>0。

板書:

解:∵   2x-1≠0      x≠0.5

log0.8x-1≥0 ,  x≤0.8

x>0        x>0

∴x(0,0.5)∪(0.5,0.8〕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這個不等式。

分析:要解這個不等式,首先要使這個不等式有意義,即真數大于零,

再根據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求解。

師:請你寫一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

生:<板書>

解:  x2+2x-3>0      x<-3 或 x>1

(3x+3)>0    ,   x>-1

x2+2x-3<(3x+3)    -2

不等式的解為:1

例 3 求下列函數的值域和單調區間。

⑴y=log0.5(x- x2)

⑵y=loga(x2+2x-3)(a>0,a≠1)

師:求例3中函數的的值域和單調區間要用及復合函數的思想方法。

下面請同學們來解⑴。

生:此函數可看作是由y= log0.5u, u= x- x2復合而成。

板書:

解:⑴∵u= x- x2>0, ∴0

u= x- x2=-(x-0.5)2+0.25, ∴0

∴y= log0.5u≥log0.50.25=2

∴y≥2

x    x(0,0.5]   x[0.5,1)

u= x- x2

y= log0.5u

y=log0.5(x- x2)

函數y=log0.5(x- x2)的單調遞減區間(0,0.5],單調遞 增區間[0.5,1)

注:研究任何函數的性質時,都應該首先保證這個函數有意義,否則函數都不存在,性質就無從談起。

師:在⑴的基礎上,我們一起來解⑵。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⑴與⑵有什么區別?

生:⑴的底數是常值,⑵的底數是字母。

師:那么⑵如何來解?

生:只要對a進行分類討論,做法與⑴類似。

板書:略。

⒊小結

這堂課主要講解如何應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希望能通過這堂課使同學們對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加以應用,提高解題能力。

⒋作業

⑴解不等式

①lg(x2-3x-4)≥lg(2x+10);②loga(x2-x)≥loga(x+1),(a為常數)

⑵已知函數y=loga(x2-2x),(a>0,a≠1)

①求它的單調區間;②當0

⑶已知函數y=loga (a>0, b>0, 且 a≠1)

①求它的定義域;②討論它的奇偶性;  ③討論它的單調性。

⑷已知函數y=loga(ax-1) (a>0,a≠1),

①求它的定義域;②當x為何值時,函數值大于1;③討論它的單調性。

5.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安排為習題課,主要利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整個一堂課分兩個部分:一 .比較數的大小,想通過這一部分的練習,培養同學們構造函數的思想和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的思想。二.函數的定義域, 值 域及單調性,想通過這一部分的練習,能使同學們重視求函數的定義域。因為學生在求函數的值域和單調區間時,往往不考慮函數的定義域,并且這種錯誤很頑固,不易糾正。因此,力求學生做到想法正確,步驟清晰。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便把例題分了層次,由易到難,力求做到每題都能由學生獨立完成。但是,每一道題的解題過程,老師都應該給以板書,這樣既讓學生有了獲取新知識的快樂,又不必為了解題格式的不熟悉而煩惱。每一題講完后,由教師簡明扼要地小結,以使好學生掌握地更完善,較差的學生也能夠跟上。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用坐標法研究幾何問題的方法,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

(2)理解曲線的方程、方程的曲線的概念,能根據曲線的已知條件求出曲線的方程,了解兩條曲線交點的概念.

(3)通過曲線方程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數與形相互聯系、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通過求曲線方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轉化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解析幾何的思想方法.

(5)進一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曲線與方程是在初中軌跡概念和本章直線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幾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討論曲線方程概念后,介紹了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即由曲線的已知條件,求曲線方程;通過方程,研究曲線的性質.曲線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線方程的問題又有內在的邏輯順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線方程,后者解決如何求出曲線方程.至于用曲線方程研究曲線性質則更在其后,本節不予研究.因此,本節涉及曲線方程概念和求曲線方程兩大基本問題.

(2)重點、難點分析

①本節內容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曲線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線方程方法,以及領悟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思想.

②本節的難點是曲線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教法建議

(1)曲線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幾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礎概念,教學中應從直線方程概念和軌跡概念入手,通過簡單的實例引出曲線的點集與方程的解集之間的對應關系,說明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系.曲線與方程對應關系的基礎是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注意強調曲線方程的完備性和純粹性.

(2)可以結合已經學過的直線方程的知識幫助學生領會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思想,學習解析幾何的意義和要解決的問題,為學習求曲線的方程做好邏輯上的和心理上的準備.

(3)無論是判斷、證明,還是求解曲線的方程,都要緊扣曲線方程的概念,即始終以是否滿足概念中的兩條為準則.

(4)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可以看得更清楚:

設 表示曲線 上適合某種條件的點 的集合;

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對應的點的坐標的集合.

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來定義“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即

(5)在學習求曲線方程的方法時,應從具體實例出發,引導學生從曲線的幾何條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代數方程(曲線的方程),這個過渡是一個從幾何向代數不斷轉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轉化是否為等價的,這將決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時教師不要生硬地給出或總結出求解步驟,應在充分分析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然地獲得.教學中對課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

這五個步驟的實質是將產生曲線的幾何條件逐步轉化為代數方程,即

文字語言中的幾何條件 數學符號語言中的等式 數學符號語言中含動點坐標 , 的代數方程 簡化了的 , 的代數方程

由此可見,曲線方程就是產生曲線的幾何條件的一種表現形式,這個形式的特點是“含動點坐標的代數方程.”

(6)求曲線方程的問題是解析幾何中一個基本的問題和長期的任務,不是一下子就徹底解決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的,教學中要把握好“度”.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4

1.樹立新型的數學教學觀念,明確數學的實用意義

高中數學是人類對社會認識的重要方面,也是一門極具實用性的基礎性學科。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數學知識背后蘊含的文化背景與文化知識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從基礎的數學知識中掌握真正的數學思維,學會運用數學技巧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讓學生明確數學所蘊含的社會意義,以更好地培養數學理念,使學生更好地運用數學,對數學產生真正的興趣。

2.提升教師的教學素質,轉變教師角色定位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角色由控制者轉變為引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學會提升自身的素質,轉變教學觀念,通過良好的師風師德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學校要定期進行培訓,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通過互相學習、合作提升教師的素質,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個性的激發以及學生創新精神的鼓勵,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發表自身對學習問題的看法,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促進學生多元思維的發展。

3.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必不可少,但是也不能過分強調信息技術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把握數學知識的特點,要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知識框架等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轉化為形象具體的畫面以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但是對于那些需要進行基礎性訓練、推理論證的問題,要讓學生親手進行實踐分析。教師可以利用科學性的計算器或者技術教育平臺,推廣計算機技術在數學領域的運用,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地域性特征,在學生對計算機技術已經形成基本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新課標內容的講解和分析,防止出現盲目追求進度,忽視學生基礎等問題的發生。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 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后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a在知識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運用。

b在能力上: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不完全歸納法,對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歸納法推導等差數列的同項公式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同時,學生對“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較為陌生,因此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對于三中的高一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教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引導、啟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二、教法分析

針對高中生這一思維特點和心理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學法指導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由(一)復習引入(二)新課探究(三)應用例解(四)反饋練習(五)歸納小結(六)布置作業,六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復習引入:

1.從函數觀點看,數列可看作是定義域為__________對應的一列函數值,從而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數的______ 。(N﹡;解析式)

通過練習1復習上節內容,為本節課用函數思想研究數列問題作準備。

2. 小明目前會100個單詞,他她打算從今天起不再背單詞了,結果不知不覺地每天忘掉2個單詞,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減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會5個單詞,他決定從今天起每天背記10個單詞,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增為 5,10,15,20,25 ②

通過練習2和3 引出兩個具體的等差數列,初步認識等差數列的特征,為后面的概念學習建立基礎,為學習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學生觀察兩個數列特點,引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對問題的總結又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能力。

(二) 新課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給出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強調:

① “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項減前項所得;

③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必須是同一個常數(強調“同一個常數” );

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由學生將等差數列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歸納出數學表達式:

an+1-an=d (n≥1)

同時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組數列,由學生判斷是否為等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個數列公差<0, 第二個數列公差>0,第三個數列公差=0

由此強調: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義,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個向量都可以用兩個不共線的向量來表示;能夠在具體問題中適當地選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夠用基底來表示。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索與發現的形成過程,體會由特殊到一般和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初步掌握應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分解向量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向量的應用意識,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及積極探索勇于發現的學習品質、

二、教學重點: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三、教學難點: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四、教學方法:

探究發現、講練結合

五、授課類型:

新授課

六、教具:

電子白板、黑板和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課,板書課題

由導彈的發射情境,引出物理中矢量的分解,進而探究我們數學中的向量是不是也可以沿兩個不同方向的向量進行分解呢?

(二)復習鋪路,漸進新課

在共線向量定理的復習中,自然地、漸進地融入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師生互動合作的探究與發現中去,感受著從特殊到一般、分類討論和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碰撞的火花,體驗著學習的快樂。

(三)歸納總結,形成定理

讓學生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歸納總結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并給出基底的定義。

(四)反思定理,解讀要點

反思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實質即向量分解,思考基底的不共線、不惟一和非零性及實數對

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五)跟蹤練習,反饋測試

及時跟蹤練習,反饋測試定理的理解程度。

(六)講練結合,鞏固理解

即講即練定理的應用,講練結合,進一步鞏固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七)夾角概念,順勢得出

不共線向量的不同方向的位置關系怎么表示,夾角概念順勢得出。然后數形結合,講清本質:夾角共起點。再結合例題鞏固加深。

(八)課堂小結,畫龍點睛

回顧本節的學習過程,小結學習要點及數學思想方法,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九)作業布置,回味思考。

布置課后作業,檢驗教學效果。回味思考,更加理解定理的實質。

八、板書設計: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內的兩個不共線向量,那么對于這一平面內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對實數

2、基底:

(1)不共線向量

叫做表示這一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組基底;

(2)基底:不共線,不唯一,非零

(3)基底給定,分解形式唯一,實數對

存在且唯一;

(4)基底不同,分解形式不唯一,實數對

可同可異。

例1例2

3、夾角:

(1)兩向量共起點;

(2)夾角范圍:

例3

4、小結

5、作業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7

一:說教材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是兩向量之間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把向量之間的運算轉化為數之間的運算。本節內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及其運算律的基礎上,介紹了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坐標表示的充要條件。為解決直線垂直問題,三角形邊角的有關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辦法。本節內容也是全章重要內容之一。

二:說學習目標和要求

通過本節的學習,要讓學生掌握

(1):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

(2):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3):向量垂直的坐標表示的充要條件。

以及它們的一些簡單應用,以上三點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的難點是向量垂直的坐標表示的充要條件以及它的靈活應用。

三: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

因為本節課重點的坐標表示公式的推導相對比較容易,所以這節課我準備讓學生自行推導出兩個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公式,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幾個重要的結論:如模的計算公式,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向量垂直的坐標表示的充要條件。

(2)講解式教學法

主要是講清概念,解除學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題講解時,演示解題過程!

主要輔助教學的手段(powerpoint)

(3)討論式教學法

主要是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來加深對較難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

四: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借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上和學生的交流,從而達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通過精講多練,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推導兩個向量數量積的坐標公式,引導學生推導4個重要的結論!并在具體的問題中,讓學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準備這樣進行:

首先提出問題:要算出兩個非零向量的數量積,我們需要知道哪些量?

繼續提出問題:假如知道兩個非零向量的坐標,是不是可以用這兩個向量的坐標來表示這兩個向量的數量積呢?

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公式,在此公式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得到以下幾個重要結論:

(1) 模的計算公式

(2)平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3)兩向量夾角的余弦的坐標表示

(4)兩個向量垂直的標表示的充要條件

第二部分是例題講解,通過例題講解,使學生更加熟悉公式并會加以應用。

例題1是書上122頁例1,此題是直接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公式的題,目的是讓學生熟悉這個公式,并在此題基礎上,求這兩個向量的夾角?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兩向量夾角的余弦的坐標表示公式例題2是直接證明直線垂直的題,雖然比較簡單,但體現了一種重要的證明方法,這種方法要讓學生掌握,其實這一例題也是兩個向量垂直坐標表示的充要條件的一個應用:即兩個向量的數量積是否為零是判斷相應的兩條直線是否垂直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題3是在例2的基礎上稍微作了一下改變,目的是讓學生會應用公式來解決問題,并讓學生在這要有建立方程的思想。

再配以練習,讓學生能熟練的應用公式,掌握今天所學內容。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8

說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是高中數學課本第冊(修)的第章“”的第節內容,高中數學課本說課稿。

本節是在學習了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打下基礎,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B、C

(2)能力目標:A、B、C

(3)德育目標:A、B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二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于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并且在整個教學設計盡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數形結合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于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葉老師所說“教就是為了不教”。因此,擬對本節課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導入新課新課教學

反饋發展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并依

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導出,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時,可通過

演示,創設探索規律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揭示內在規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現等探究環節選擇合適的概念、規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蘊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脫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養成認真分析過程、善于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發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情景:A、教師演示實驗。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C、講述數學科學史上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并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最好是有對比性、數學方法性的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數據,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最好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2、課后反饋,延續創新。通過課后練習,學生互改作業,課后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新精神的延續。

五、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六、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知識,并把它運用到對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并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19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引導學生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

怎樣排列可以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準備:

三只小動物的頭像、兩頂小雨傘圖片、上鎖的大門圖片、紙條、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3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小刺猬、小鴨和小雞三個好朋友今天準備到企鵝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剛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可是三只小動物只有兩把傘,怎么辦呢?

▲當學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相應的動物頭像帖在傘的下面。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的確,三只小動物都和你們一樣試了上面這三種方法,可最后它們卻選擇了第③種方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原來呀,當它們開始用前面兩種方法時,可沒走幾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鴨和小雞給刺疼了,所以只能選擇第③種方法。

二、用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的排列活動

師:三只小動物到了企鵝博士家的數學城堡,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想要開鎖就要找到開鎖的密碼。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1、2、3擺出所有的兩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個。──企鵝博士留。)

師:三只小動物都犯傻了,怎么辦呢?同學們能不能給他們幫幫忙?

(生略)

師:那么我們就先每人拿出數字卡片,自己擺一擺,邊擺邊記,完成后,再小組內交流匯總,組長把整個小組擺出的數全寫出來,當然重復的數字不用再寫,然后全組同學一起把這些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找到密碼。

▲學生先自己擺、記,然后小組匯總、排列、交流,教師進行巡視并作適當指導。

師:你們找到密碼了嗎?是多少?你們是怎么找到的呢?

▲請幾個小組的學生匯報找密碼的過程。(略)

師:那么剛才你們擺兩位數時,你擺出了幾個呢?請用手勢表示一下。

▲學生舉手后,問沒擺全的學生是怎么擺的,問全擺出的學生又是怎么擺的,學生出現的情況可能有:有把1、2組成12,然后再交換位置變成21;1、3組成13,交換位置后是31;2、3組成23,交換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隨便擺一個看一個的。或者是這樣擺12、13、23、21、31、32等。對這些擺法可讓學生去比較一下,得出這兩種方法都是可行的。

師:同學們都擺得很好,都動了腦筋,要想擺得快又不漏掉,我們應該選擇一定的順序去擺。

三、模擬小動物之間的握手來解決組合問題。

師:通過大家的幫忙,企鵝博士家的密碼鎖被打開了,歡迎各位小動物來闖關。

第一關:握握手

小明、小紅、小華三個小朋友,如果每兩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幾次手。

▲學生猜好后,教師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三人模擬小動物握手,一人數握手的次數,找出答案。最后通過模擬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師:排數時用了3個數字,握手時是3個學生,都是“3”,為什么出現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第二關:購買大比拼

如果要買一本5角的練習本,你有幾種不同的付法呢?

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組長負責收集不同的方法,記錄在表格中。

四、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知識得到鞏固。

師: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今天,我們不僅幫3只小動物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還學到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師:那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份興奮的心情,來做幾道題吧!

1、問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2、乒乓球大賽

小明、小紅、小華、小麗想參加學校的乒乓球雙打比賽,你認為他們有多少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呢?

高中數學集合教案怎么寫篇20

1、教材分析:

集合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可以簡潔、準確地表達數學內容。本節是讓學生學會用集合的語言來描述對象,章末我們會用集合和對應的語言來描述函數的概念,可見它是今后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素材。

2、教材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與技能:

(1)了解集合的含義與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2)熟記常用數集符號

(3)能用列舉、描述法表示具體集合

②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讓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總結的過程,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說教法

1.學情分析

《集合的含義及表示》這一課時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接觸到高中數學的第一堂課,它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高中階段數學學習的認識;如果我們教學上過于草率,學生很容易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再者,這是高中數學課程的第一章的第一課時,是整個高中數學的奠基部分,所以我們不僅要正確地傳授知識,更要把握好教學的難度。如果傳授得過于簡單,那么學生容易麻痹大意,對今后的學習埋下隱患;如果講得太深,那么學生會有畏難心理,也會對今后的學習造成影響。

2.方法選擇

在教學中注意啟發引導,通過預習學案的形式把知識問題化,通過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歸納,上課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他們經歷觀察、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的理性思維的基本過程,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

說學法

讓學生通過課前結合學案,閱讀教材,自主預習,課上交流、討論、概括,課后復習鞏固三個環節,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值得提出的是:集合作為一種數學語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使用,所以應該多做轉換練習,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軍訓前學校通知:x月x日x點,高一年段在體育館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

在這里,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課題),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通過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為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求知欲,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關注生活。

(二)研探新知,建構概念

讓學生閱讀課本P2內容,讓小組思考討論,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補充答案它們的共同特征:它們都是指定的一組對象。這時我借此引入集合的概念,把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做集合,簡稱集,通常用大寫字母A,B,C,?表示。把研究的對象稱為元素,通常用小寫拉丁字母a,b,c,?表示;

接下來,我引導學生把集合的涵義進行拓展,期間結合一些師生互動:我們班上的女生能不能構成一個集合,班上身高在1.75米以上的男生能不能構成一個集合,班上高的男生能不能構成一個集合??,通過身邊這些大量例子,讓學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并切實感受到學習集合語言的重要性。

對于集合元素的特征: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我則在學生了解集合概念基礎上,通過設置三個問題(1)班里個子高的同學能否構成一個集合?(2)在一個給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3)班里的全體同學組成一個集合,調整座位后這個集合有沒有變化?調整后的集合和原來的集合是什么關系?讓學生思考:任意一組對象是否都能組成一個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這樣設計將知識問題化,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歸納出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為——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用兩集合相等的概念。

思考3:(1)設集合A表示“1~20以內的所有質數”,那么3,4,5,6這四個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中?

(2)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A,那么某元素a與集合A有哪幾種可能關系?

(3)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

(4)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們如何用數學化的語言表達?用符號∈或?填空:

[設計說明]這幾個問題比較簡單,直接提問同學回答,并師生一起完善答案。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目的是引導學生歸納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及表示方法。

反饋練習:

(1)設A為所有亞洲國家組成的集合,則

中國____A,美國____A,

印度____A,英國____A;

對于集合中常用的符號,我做了這樣處理:簡要介紹后,讓學生用兩三分鐘的時間結合符號特點記憶。目的在于給學生一個信號:課堂上能消化的東西要及時記住。

2.集合的表示法:列舉法和描述法

讓學生自習閱讀課本P3——P4的內容5-7分鐘,接著讓同學試著解決如下三個問題

(1)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數組成的集合;

(2)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

(3)由1——20以內的所有素數組成的集合;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并用花括號“{}”括起來表示的方法叫做列舉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稱為描述法。具體方法是:在花括號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范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后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通過三個問題不僅檢驗了學生的自學效果,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列舉法和描述法兩種方法各自的優缺點,更重要的是對集合的列舉法和描述法的規范表達做進一步強調,最后,我帶領學生分析了課本P4的例題,對集合的列舉法和描述法的規范表達做進一

步的強調,讓學生完成書上的習題,并請幾個學生上臺來演練,通過練習達到及時的反饋。

(四)歸納整理,整體認識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內容?

2.你認為學習集合有什么意義?

3.比較列舉法與描述法的優缺點。

(五)布置作業

作業:習題1.1A組:2、3、4.

作業的布置是要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集合概念的理解以及集合的表示法,讓學生對數學符號的適用在課外進行延伸和鞏固。

說板書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是課本例題演練,右側是實例應用。在左側的知識要點主要列出了集合、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特性: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和集合的表示法:列舉法和描述法。

以上是我對《集合的含義與表示》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對這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一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題,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為指導思想,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42021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一卡二卡三卡| 性感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91极品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av|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亚洲色图 激情小说|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永久www嫩草| 国产亚洲欧美aaaa| 日韩一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视频亚洲图片| 99久久99久久|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免费观看全集|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色老头在线视频| 日韩综合第一页|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五月婷| 欧美激情视频给我| 欧美日本国产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永久免费毛片在线观看|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一女二男一黄一片| 久久精品二区亚洲w码| 国产美女网站视频| 青青草原成人网|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 26uuu久久噜噜噜噜| 亚洲福利视频专区| 伊人性伊人情综合网| 奇米在线7777在线精品| 亚洲欧美一二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一| 亚洲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 成人天堂噜噜噜| 欧美高跟鞋交xxxxhd| 日韩av有码在线| 欧美精品1区2区| 欧美午夜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 色欲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特黄视频免费观看| 成年人观看网站| 免费看国产一级片| 一区二区精品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二区| 亚洲已满18点击进入在线看片 | 不卡的av电影在线观看| gogogo免费视频观看亚洲一| 色哟哟国产精品色哟哟| 中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男人av| 国产毛片欧美毛片久久久| 亚洲精品自拍网| 91视频 -- 69xx| 美日韩精品免费| 亚洲三级一区| 欧美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91视频 - 88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99re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色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五十路| 欧美一区二区女人|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亚洲| 欧美色偷偷大香| 欧美人xxxx|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av免费观看大全| 欧美黑人经典片免费观看| 午夜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稀缺呦国内精品呦| 欧美xxxx精品| 亚洲国产www| 黄色小说综合网站| 欧美激情一区三区| 在线欧美日韩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7|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日嗨| 懂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影音先锋人妻啪啪av资源网站|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音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9在线精品观看|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日韩av在线看| 9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www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国产91绿帽单男绿奴| 成人午夜激情影院| 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人偷久久久久久久偷女厕|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一幕| 成人avav影音| 日韩精品免费综合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裸模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卡一卡二| 91福利在线导航| 欧美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视频一区| 日韩高清dvd碟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观看 | 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www.国产亚洲| 高清毛片aaaaaaaaa片| 欧美成人官网二区| 美女露出粉嫩尿囗让男人桶| 麻豆精品在线看| 91成人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videos极品| 欧美丰满少妇xxxxx高潮对白| 欧美性受xxxx黑人猛交88| 蜜臀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午夜小视频| 亚洲18在线看污www麻豆|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 毛片在线视频观看| 91丨porny丨国产入口|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不卡|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精国产品一区二区三区a片|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污污免费在线观看| 一本到高清视频免费精品|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相片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久久洗澡 | 久久九九全国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69xxx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双性尿奴穿贞c带憋尿| 欧美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华液| 激情六月天婷婷|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国产高清www| ㊣最新国产の精品bt伙计久久| 国产 日韩 欧美在线| 久久久午夜电影| 日韩国产精品毛片| k8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州精品一二三区| 欧美日韩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熟妇久久777777| 精品在线欧美视频| 精品91久久久| 538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无码久久| 亚洲自拍偷拍视频| 国产精品 日产精品 欧美精品|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二三| aaaaaa亚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福利短视频|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级片中文字幕| 68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婷婷|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yourporn久久国产精品| 男人日女人bb视频| 欧美日本国产视频| 九九九免费视频| 日韩女优人人人人射在线视频| 老司机精品福利视频| 日韩理论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在| 国产男女无遮挡| 欧美日韩免费视频| 激情五月婷婷在线| 韩国福利视频一区| www.国产视频| 欧美激情论坛|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吃瓜黑料一区二区| 一个人www欧美|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免费观看完整版|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捆绑**| 在线观看的毛片| 日韩欧美你懂的| 久久草视频在线| 成人h猎奇视频网站| 91麻豆免费观看|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亚洲精品二三区|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免费视频1|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xxxx| 久久久久久一级片| 最新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在线视频导航| www.日韩av| 国产 xxxx| 97**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产国产精品| 波多野结衣国产| 久久综合福利| 色婷婷av一区二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国产亚洲成人av|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看| 黄色免费av网站| 在线不卡日本|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性一交一乱一伧老太| 久久久久久久9| 亚洲丝袜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二三四| 91传媒理伦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91在线视频18| 日韩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色视频一区|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久久66|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 av中文字幕网址| 久久理论片午夜琪琪电影网| 久久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性欧美13一14内谢|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的天堂官网| 亚洲aa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色999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免费看一级一片|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色综合天天性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高潮| 日韩av播放器|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3直播| 波多野结衣 在线| 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91国产丝袜在线放|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国产高潮流白浆喷水视频| 国产97在线 | 亚洲| 欧美夫妻性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免费高清网站| 一女被多男玩喷潮视频| 97在线看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极速播放|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6| 国产精品国产自产拍高清av王其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91香蕉视频污版|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小说| 欧美一级xxx| 99re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一级免费av|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欧美影院久久久| 欧美色倩网站大全免费| 国产精品77777| 日韩av在线播| 校园春色 亚洲色图| 91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欧美大片顶级少妇| 久久久国产午夜精品|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av|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网色| 欧美精品激情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久久爱www久久做| 日韩av男人天堂|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欧美www| 午夜亚洲国产au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日韩| 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看| 懂色一区二区三区av片| 亚洲午夜色婷婷在线|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麻豆成人综合网| 天堂网视频在线|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黄色录像片|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av| 日韩av影视在线|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这里只有精品6| 三年中国中文观看免费播放| 九九爱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视频自拍|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www日本高清|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wwwxxxx在线观看| 欧美 日韩 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亚洲五月激情网| 国产性生活免费视频| 成人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成人四级hd版| 精品精品欲导航| 日本大香伊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高清一区| 国产一区视频导航| 国产三区在线播放| 黄色小说在线观看视频| jizz日本免费| 在线视频日韩一区 | 亚洲精品鲁一鲁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精品一区二区| 六月婷婷久久|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久久99热精品| 亚洲免费成人av电影| 欧美高清视频不卡网|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av在线| 日本美女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成人av综合| 亚洲资源在线播放|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国产精品www爽爽爽| xxxx黄色片|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手机看片福利日韩| 男人天堂av片| www国产无套内射com|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欧美久久一区| 亚洲精品按摩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aⅴ蜜桃|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 99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a区久久久| 狠狠色狠狠色合久久伊人| 国产88在线观看入口| 99草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波多野结衣大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在线| 美国黑人一级大黄|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看| 午夜免费日韩视频| 欧美国产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亚洲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日韩丝袜精品| 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 日韩av资源在线| 成人在线免费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96国产粉嫩美女| 国内成+人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日本伦理| 国产系列第一页| 久久久久免费看黄a片app| av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