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復習教案
教案不能僅重視傳授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和技能、技巧,還要開發和提高學員智力、培養學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應該怎么寫好教案呢?今天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于初二物理復習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復習教案(篇1)
一、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加深對電功率概念的理解,鞏固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操作技能;
2、過程與方法:根據公式P=IU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本節擬采用與伏安法測小燈炮電阻的實際進行對比學習,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量小燈泡的功率是電學中第二個要求定量測量的實驗,它關系到電壓表,電流表和變阻器等電學器件的正確使用和操作,所以對學生要求比較高,正確選擇儀表及合理地進行實驗,準確地記錄及處理實驗中的數據是個關鍵,教師注意適當引導。
教學重點:用伏安法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教學難點: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關系,自己設計電路測定小燈泡的功率和各種故障的排除.
教學器材:電源、開關、導線、小燈泡、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二、說教學設計方案
復習導入
1、什么是電功率?
2、電功率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3、前面我們學習了伏安法測定小燈泡的電阻,參考這種方法,你能設計實驗測定一個小燈泡的電功率嗎?如何測定呢?
實驗過程:
1、注意電源的正負極,電壓表、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初步估計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
2、設計實驗電路圖,并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再進行實驗。
3、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分別計算出: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對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及燈泡的明暗程度進行比較。
評估交流:
1、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能正常工作,此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2、實際電壓偏低,小燈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燈光變暗.不能正常工作;
3、實際電壓偏高,小燈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燈光過亮,若長期使用會影響燈泡的壽命,還有可能直接燒壞小燈泡。
4、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通過改變電阻來調節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三、說教學理念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蔽以谶@堂課中充分體現了這一新課程理念,做到了五個“能讓”。
(一)能讓學生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觀察。比如實驗前,學生要觀察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什么位置,開關的閉合情況,實驗中,讓學生觀察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學生們都觀察得特別仔細。
(二)能讓學生思考的盡量讓學生思考。比如根據伏安法測定小燈泡的電阻的實驗思路,讓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如何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并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實驗結束后讓學生思考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三)能讓學生表述的盡量讓學生表述,在實驗過程中,應該有哪些注意事項需要引起重視,對于這個問題,就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進行表述,而不是教師刻意的呈現與說教。
(四)能讓學生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這堂課中我充分挖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功效性,使每個學生都動手參與了實驗,并在實驗中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
(五)能讓學生總結的盡量讓學生總結。實驗結束,每個小組都推薦了代表對本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總結性的發言,得出了較多合理的結論。我也適時地給予了教學評價,鼓勵等,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以學生的原有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探究過程,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觀察、思考、動手、記錄和表述的能力,在活動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啟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在動手動腦中學科學”。
初二物理復習教案(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第一,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第二,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電功率計算;
第三,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電功率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學習了電功之后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電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掌握。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電功率的研究為了解用電器的性能和安全用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等知識奠定了基礎。電功率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觀察用電器上的銘牌讓學生體會物理與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
2、通過實驗探究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學生尊重事實、探求真理的科學態度。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所以正確建立電功率概念,并會用電功率公式進行簡單的分析與計算;正確理解“額定功率”,會區分“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任教班級多數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動手實驗,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法這節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視頻、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邊講邊練及時鞏固。通過動手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教室電能表的轉盤,有時慢悠悠,有時急匆匆,這是為什么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在只開三盞電棒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和教室所有電棒都開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
教師提出問題:兩次的“次數”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可以回答出:不同,這說明電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課。這里滲透了比較的科學方法并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目標導學:
一、出示目標,學生閱讀: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4.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學生閱讀“目標”后,不僅明白了本節課要解決哪些問題,同時對本節課的重難點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二、出示提綱,學生結合提綱獨立自學課本72---73頁內容。
(一)、電功率基礎知識:
1、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義: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換算:1kW=________W;1w=_______=_________。
(二)、電功率計算:
家用普通手電筒的電壓是3V,電流是50mA,它的電功率是多少?
(三)、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額定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額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燈泡上標有“PZ220----60”字樣,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師生共同評價:
1、學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學生用紅色粉筆圈出展示的錯誤并改正;
3、教師點評。
在這里我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展示空間”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歸納能力、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看似平淡,實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將起到積極作用。
(三)、質疑釋難:
1、教師提出問題: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發光的亮度是一樣的嗎?其電功率是不變的嗎?
2、學生觀看視頻材料。
3、請同學們利用自己桌上的實驗器材做實驗,體會小燈泡發光亮度與功率的關系。
4、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關系(在學生觀看視頻材料和進行實驗的基礎上,自己完成):
U實=U額P額___P實燈泡發光_____
U實>U額P額___P實燈泡發光_____
U實
這是本節課的高潮所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先讓同學們觀看一段燈泡亮度與燈泡電功率關系的“視頻”,初步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系。然后再讓同學們動手“分組實驗”再次感性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系,既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欲又培養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學生通過觀察和分組實驗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用電器正常工作的條件應是什么?.用電器的工作情況是什么決定的?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對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確使用用電器做出了科學指導。
電功率知識的綜合性強,根據用電器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求電阻、在給出實際電壓(或實際電流)的基礎上求實際功率、在已知電功和電功率基礎上求通電時間等都是在考查同學們在解決物理實際問題時能否“依靠公式”展開思維。所以,我以課本例題為依托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明用一個標有“PZ220---1100”字樣的電爐燒水。若此時家中的實際電壓為200V。這個電爐的電阻是多少?此時該電爐的電功率是多少?1.8KWh電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長時間?
(五)反饋檢測:
1、電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電功率,它是反映電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_________。
2、關于電功和電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電流做同樣多的功,用的時間越長,功率越大.
C、電流做功時間越短,功率越大、D、在相同時間內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過學生對這兩道題的訓練,可以看出學生對電功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使教師的教學做到心中有數。
3、小明利用電能表和秒表測量某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15min內消耗的電能為0.3kWh,則這個由電器可能是()
A、電視機B、白熾燈
C、電冰箱D、空調器
這道題的設計既考查了同學們對電功率公式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體現了“物理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新課程理念。
教后反思: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電功率的概念,會進行簡單的電功率計算,并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其電功率的關系。本節課我是按我?!拔宀綄W”的模式設計的。這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以及物理課堂應以著力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為目的”的新課程理念。從教學流程看,本節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的積極性始終被充分調動。尤其是在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電功率關系時,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課堂出現了一個高潮。但是,由于本節課容量大,教師留給學生的時間略顯得不足。
初二物理復習教案(篇3)
【教材分析】
《科學之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材的開篇,是學生學習物理的第一課。序言為科學探究奠定了基調,讓學生了解物理課程性質、內容、學習方法、以及物理學的重要性是一個主要任務。“科學之旅”主要由有用有趣物理和怎樣學習物理兩部分組成,教材安排了很多實驗,通過幾個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驗是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的基礎,對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培養他們創新精神有重要意義。教材設計演示實驗和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觀察和操作,在活動中,讓學生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范圍;了解觀察、實驗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勤于動手、密切聯系實際是學好物理的重要手段。增加了“伽利略對擺動研究”使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課本滲透了STSE思想,強調科技的社會意義、科技人文意識和環保意識。
【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科學課和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物理現象,但學生沒有把這些現象和物理知識聯系起來,也很少或沒有嘗試用物理知識去解釋這些現象。學生在小學科學課、初一生物課等學習上已經接觸科學探究,對科學探究環節有所了解。物理實驗對剛接觸物理的初中生而言,既新鮮,又神秘,這正是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好時機。
【教學目標】
1、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培養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2、通過觀察和實驗,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3、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問題,初步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
4、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感受科學家科學精神。
【德育目標】
1、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能發現問題,勇于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2、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熱愛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準備】
PPT課件、視頻
教師演示器材:特斯拉線圈+環形燈管+燈泡一套、礦泉水瓶+釘子+筆一套、空氣壓縮引火儀
學生實驗器材:漏斗+乒乓球+紙巾12套
【教學方法】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板塊一:領略物理之美】
環節1:閱讀章首圖內容,大海究竟是怎樣一個世界,需要我們去發現,物理是怎樣一個世界,需要我們去探索。
環節2:科教微視頻:物理學研究什么?
總結:物理學研究內容:物理是研究力、熱、聲、光、電、磁、核等物理現象和規律的自然科學。
【板塊二:感受物理之趣】
有趣實驗一:隔空也能點燈是真的嗎?---------教學方法:教師演示實驗
1、提出問題:老師也像同學們一樣喜歡上網,最近老師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說法,隔空也能點燈是真的嗎?
2、讓學生猜想是真的嗎?
3、將已經通電的特斯拉線圈藏于展示臺下面,將燈泡和或環形燈管靠近,燈亮。
4、同學想知道是什么神秘道具嗎,老師拿出神秘線圈(特斯拉線圈)
有趣實驗二:水不會從窟窿里流出來是真的嗎?-----------教學方法:教師演示實驗
環節1:老師提出問題:如果用針或釘子扎個孔,將針或釘子拔出會發生什么現象?
學生猜想:流出/不流/流一會不流……..等猜測
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
環節2:老師在原來上面實驗步驟換更粗的筆扎孔,再次實驗
環節3:老師在瓶子四周扎孔再實驗
學生觀察現象,第一次實驗現象:水流一會不流;第二次實驗現象:水不流;第三次實驗現象水仍然不流
環節4:教師打開瓶蓋,一個漂亮的小噴泉流出,蓋緊瓶蓋,噴泉不噴。教師可以打開蓋子再擰緊蓋子幾次,一個律動的噴泉形成。
(設計意圖:該實驗打破學生已有最常見認知:水會從窟窿流出現象,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簡單的現象蘊含著神秘的科學道理,等待他們去探索。老師通過環節的巧妙設計,讓學生感受物理之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_。)
圖1:蓋上蓋,釘子扎孔圖2:拔出釘子圖3:換用粗筆扎孔后拔出圖4:四周扎多空,打開瓶蓋形成小噴泉
有趣實驗三:空氣壓縮引火-----教師+學生參與演示
活動1:老師拆開空氣壓縮引火儀,給同學展示看構造,讓后讓一個同學將棉花放入引火儀中,快速按下活塞,棉花燃燒。
活動2:再讓其他同學重復實驗
(提示注意:該實驗現象棉花燃燒時間比較短,需要學生認真觀察,第一次實驗部分學生會沒有看到現象,需要再次實驗,部分學生擊打活塞較慢,不易燃燒,需要改進擊打方法)老師借助這個環節,引導學生要學會認真觀察,學會改進方法,不怕失敗,一定成功。
有趣實驗四:吹不走的乒乓球------------教學方法:學生分組實驗
活動1:四個組同學,用漏斗口向上托起乒乓球,比賽看哪組同學能把乒乓球先吹吹出去?
活動1圖活動2圖
活動2: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氣,并將手指移開,乒乓球會下落嗎?
(提示注意:實驗前讓學生先猜測結果,實驗結束后,看結果和同學們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學們不僅要善于思考,還要勤于動手)
以上述實驗和活動基礎上,啟發學生列舉生活中有趣的現象和提出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不要停留在好奇層次上,鼓勵學生向更高的探索求真的目標前行。
總結:人類創造了文字,發明了汽車,登上月球,在各個領域不斷探索著,究竟是什么東西驅動著我們探究著未知的世界呢?人們會對特定的事物感到好奇,一定有某種東西激發著我們,將我們引向各自而著迷的對象-------答案:就是物理,萬物之理。
【板塊四:認識物理之用】
環節1:微視頻物理學與人類文明-----認識物理在生活生產中巨大作用。
環節2:學生交流討論物理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帶來的環境問題,認識到科學在發展過程利和弊,引導學生用科學辯證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認識世界。-----STSE思想滲透
環節3:自制玩具:小魔術:手指控制陀螺--------教學方法:教師演示
這個小制作,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物理,讓物理為我所用,再次激發學生學好物理的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自制的可自動控制的手指陀螺(目前中學生比較喜好的玩具之一),激發學生動手制作的興趣,激勵學生要學好物理的愿望,也為下一板塊學好物理方法做好鋪墊)
【板塊五:體會學好物理之法】---------教學方法:閱讀法、討論法
環節1:閱讀課本第5頁,怎樣學好物理?
環節2:閱讀課本第7頁,伽利略對擺動研究,初步體會科學家探究科學的過程和科學精神
討論回答問題:
(1)伽利略怎樣觀察吊燈擺動,發現值得注意現象?
(2)提出什么疑問?做出什么猜想?
(3)怎樣設法證實自己猜想?
(4)對擺動規律的探究經歷了怎樣的歷程?這說明了什么?
環節3:視頻中學生發明故事:中學生索楠卓瑪發明指頂式創可貼(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新聞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細細體會科學家探究問題的歷程,感受科學探究精神,通過觀看同齡學生發明故事激勵學生發現問題,勇于探索,勤于動手,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總結學習物理方法:
1、實驗需要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2、規律總結: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回歸應用: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板塊六:體驗物理之樂】------課后實踐活動
1、【查一查】:
(1)查閱資料:物理科學家故事,感受物理學家研究問題方法,物理學家探究問題的科學精神
(2)查閱資料:物理學發展歷程
2、【做一做】:
(1)觀察實驗:冰棍“冒”出白氣向上飄還是向下落?為什么?
(2)動手實驗:技術宅---兩分鐘科學小實驗
(3)動手制作:推薦“技術宅小制作”視頻
初二物理復習教案(篇4)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慣性現象》是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章第六節《慣性慣性定律》的第一課時內容,本節的學習為后面學習慣性定律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雖然內容相對簡單,但對于慣性定律的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在多媒體演示實驗和學生自主實驗中,通過有趣的慣性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欲;并培養學生有重點地觀察實驗現象,和準確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的能力。在對慣性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討論和解釋時,糾正學生對慣性概念可能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加強學生使用物理語言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從而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本節課的重點是對慣性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難點在理解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物理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诒竟澱n的特點,應著重采用實驗與討論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對慣性現象的觀察、分析和討論,加深學生對慣性概念的理解,從而達到會用慣性概念解釋現象的目的。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為上這節課作鋪墊,我提前一周讓學生以慣性為題出了一期黑板報,使學生對慣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起到預習的效果,在接受這節課的知識時不會感覺太過生硬。在慣性概念和對慣性現象的解釋方法的得出中,采用了學生自主分析、討論、歸納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其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解釋過程。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對于本課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活動,都采用先猜測,后實驗,再分析解釋的方法,使學生思維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利于知識的不斷鞏固和理解。
2、分析實例。我們在分析實例時,不僅在于怎樣解釋現象,更在于為什么這樣解釋現象,而及時對解題方法進行概括,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對鐵鍬鏟沙的現象分析中,按照這樣的步驟來解釋:沙子開始和鐵鍬一同運動,當鐵鍬在外力作用下突然停止運動時,沙子由于具有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脫離鐵鍬飛了出去。在具體事例的分析中,通過對學生語言的規范,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慣性概念的理解,并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4、能力訓練。
通過活動卡上的練習,使學生能鞏固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解題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板書。
§4.6慣性現象
一、慣性概念
一切物體不論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都具有一種維持它原來運動狀態(靜止也是一種運動狀態)的性質,物理學中把這種性質稱為慣性
二、解釋慣性現象的表述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
(2)弄清楚研究的物體原來處于什么狀態?(運動還是靜止)
(3)什么原因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由于慣性,研究對象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于是出現了什么現象?
7、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結束: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初二物理復習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學生的動手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敢于猜想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讓學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試管、水、燒杯、水槽、慣性演示器、酒精燈、燒瓶、錄音機、小人、揚聲器、放大鏡、紙板、鐵架臺、集氣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物理,讓我們一起來看──(多媒體展示引言部分。)
師補充:物理學是個知識的海洋,它需要我們去探索,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乘上《探索物理》這葉小舟,開始我們既充滿樂趣又不乏艱辛的科學之旅吧!
看完這一段,同學們一定有許多的想法,對于物理這門學科,同學們一定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首先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意見。
同學們討論發言。
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問題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們將一起找到答案。(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二、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一:紙人跳舞
打開錄音機,紙人隨著音樂起舞,關上錄音機,小人停止跳舞。
學生提出問題
師:通過下一節課的探究活動,同學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實驗二:教師演示
(1)燒瓶在火焰上加熱一段時間會看到,水沸騰。
(2)燒瓶從火焰上移開,水停止沸騰。
(3)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停止沸騰的水會再次沸騰。
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非常好,說明大家不僅對實驗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而且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本著這樣的態度,同學們一定能夠學會、學好物理這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通過你們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有趣的實驗: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鏡看物體;C、紙板托水;D、小試管爬山;E、吹紙。
實驗前讓學生先猜測結果,實驗結束后,看結果和同學們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學們不僅要善于思考,還要勤于動手。
多媒體補充實驗(紙盒燒水、多彩的太陽光、會變大的魚、連電路)
師:以上這些實驗有趣嗎?物理就是研究這些力、熱、聲、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現象的,這些現象不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三、物理不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進入科學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生:正是有了電的發明,才使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光明,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豐富……
生:正是有了聲、光的發現,才使我們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斕,五彩繽紛……
生:有了物理知識的大量應用,才能使生產飛快發展,生活質量迅速提高……
師: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廣闊,同學們一定都想學好物理,怎樣學習物理呢?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三站。(多媒體展示學習方法)
(一)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師: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看看我們的同學是不是個有心人。
問題:1.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是豎排的還是橫排的?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上面(左邊),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車后軸有很多的齒輪,上坡時要想省力應該用大齒輪還是用小齒輪?
3.冰棍從冰箱里拿出來時你觀察到什么?(冒白氣)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上還是向下?
師:生活中有很多現象不是我們沒看見,而是多數人都是“視而不見”,沒有有意識地去觀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觀察,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得到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