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植樹節反思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這里提供優秀的小班教案植樹節反思,方便大家寫小班教案植樹節反思參考。
小班教案植樹節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制作樹葉書簽、標本和保存樹葉的基本方法。
2、引導幼兒觀察形形色色的樹種,了解樹的名稱、形態、特點、生長規律等。
3、進一步增進幼兒對樹的認識,理解人與樹的內在聯系。
4、通過對樹的認識和探究,激發幼兒愛樹、護樹的情感,培養其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與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持;
2、教師準備一些市區綠化的錄像帶、照片等資料。
活動安排:
1、綠化植物知多少:老師、家長和孩子一起調查了解幼兒園和幼兒園周圍有多少種綠化植物,并攝影,了解這些植物的生長特性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
2、樹葉探趣:家長和孩子一起到幼兒園、公園、植物園等實地觀察樹葉的形狀、顏色,采集樹葉標本,制作樹葉貼畫、樹葉標簽……
3、樹木護養:老師和家長一起教給孩子一些有關養護植物方面的常識。
4、綠化植物攝影作品展和樹葉貼畫作品展。
小班教案植樹節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植樹節的來歷,增強環保的意識。
(2)參與種植活動,感受種樹的快樂。
活動準備
樹苗若干;澆樹、種樹用的水桶、鐵鍬等植樹工具;制作植樹節宣傳報(包括“植樹節來歷”、“植樹與環保”、“有關植樹節的活動”等內容);供幼兒設計的墻面;“風沙的危害”錄像。
活動過程
1.觀看錄像“風沙的危害”
2.討論如何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
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幼兒得出樹木能阻擋風沙、避免或減少風沙造成的災害。
3.在幼兒園里一起種植愛心樹
師: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為了讓我們的世界變成青青世界,現在就開始植樹吧。這次活動的口號“你來,我來,大家來,共創綠色幼兒園。”
4.共同設計“綠色家園”合作墻
(1)幼兒分兩組,一組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大樹,一組畫怎么種樹。
(2)老師分組指導,要求孩子把作品貼在墻上。結束時分兩組講評作品。
四、美術活動《創意樹》
小班教案植樹節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樹木的種類,用途以及保護樹木的方法。
2、能愉快的參與植樹活動,學習粗淺的種植知識。
3、在勞動過程中能與同伴相互合作。
4、感受大自然、周圍環境的美好。
活動準備:
1、小樹苗若干棵,澆水工具(盆、桶、杯子)
2、事先選擇好場地,挖好坑
活動過程:
一、植樹前的談話
1、今天是幾月幾日?(三月十二日)
2、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節嗎?(植樹節)
3、你認識哪些樹木?(引導幼兒說各種樹木的名稱)
4、你知道樹木有什么作用嗎?
(先讓幼兒互相討論,再請個別幼兒說,教師最后作小結,告訴幼兒樹木可以制作家具、打門窗、結水果;還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
5、你植過樹嗎?你知道如何植樹?
(引導幼兒討論植樹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二、帶領幼兒來到植樹地點植樹,提醒幼兒在植樹過程中注意同伴間的分工與合作,并進行安全教育。
三、植樹后的談話(帶領幼兒回到活動室后組織)
1、小樹栽下去了,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
(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后得出結論:要澆水,不搖晃......)
2、欣賞音樂《愛護小樹苗》
四、待小樹苗成活發芽后可帶領幼兒去觀察記錄小樹苗的變化。
小班教案植樹節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種植植物的情感,培養環保意識。
2、給予幼兒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培養幼兒勞動技能。
3、鼓勵幼兒在集體勞動中學習與他人配合、協作,增強團隊意識。
活動準備:
1、講解關于植物與環境關系以及春天特征的活動。
2、種植工具。
3、蒜頭。
4、有關植樹節的CD。
活動內容:
一、了解植樹節的意義。
教師:小朋友知道3月12日是什么節日嗎?
教師:你們知道植樹節的意義是什么嗎?
二、觀看CD。
教師:老師這里有一段關于植樹節的視頻片段,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完之后回答老師剛才問的問題。
教師請幼兒回答植樹節的意義。
教師總結:指數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
三、豐富植物園。
教師:我們的小朋友還小,還不能去植樹,但是我們可以去保護小樹,愛護小樹。周末的時間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去植樹。
教師:雖然我們不能植樹,但是我們可以去我們的植物園去種植其他的小植物,植樹節的意義是使我們大家更加的關注綠化、環保問題。我們可以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可以去種植園大蒜。
教師講述種植的要求。
教師帶領小朋友去種植園種植大蒜。
四、總結,結束活動。
教師再一次總結植樹節的意義,同時總結種大蒜活動。
五、活動延伸可以在周末的時候。在父母的幫助下去真正的植樹。
小班教案植樹節反思篇5
班會活動目標:
重溫植樹節的來歷和意義,增強環保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積極投身創建花香教室活動。
班會活動過程:
一、了解植樹節。 投影圖片或視頻片段。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中國的植樹節定于3月12日正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1979年,在_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1981年夏天,四川、陜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_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 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_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二、欣賞植樹節節徽。
1. 樹形,表示全民義務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
2. “中國植樹節”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年年植樹,堅韌不拔的決心。
3. 五棵樹可會意為“森林”,由此引伸連接著外圈,顯示著綠化祖國,實現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三、小品表演:(1)植樹忙(2)植樹進行曲。
四、暢想(科學幻想) 未來綠化家庭、校園、城市什么樣?
幻想1
幻想2
幻想3
五、詩朗誦《春天,我們栽下一棵樹》
六、給世界添一份春意
初中部開展“做雷鋒傳人”月活動,其中有一項創建“花香教室”活動,初一2、3等班早已行動,一盆盆花卉給班級增添了無限生機,使同學們終日沉浸在花香、書香之中。根據規定,如果在養花(植樹)的基礎上能舉辦花卉詩文演講比賽的班級可以榮膺這項殊榮。我們班怎樣爭取也能獲得這一稱號?
養花措施:
詩文演講比賽安排:
演講活動記錄和材料須報送學工處。
七、每周紅歌欣賞歌曲《我們的田野》。
八、班主任寄語:通過今天的聯動班會,我們增強了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希望大家積極投身創建花香教室活動,以實際行動給民興、給世界增添融融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