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
編寫教案時,教案中教學步驟要具體、明確,各步驟銜接要自然、緊湊。寫好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1
小熊不刷牙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故事,認真觀察畫面,理解小熊哈利從不愛刷牙到每天刷牙的轉變過程。
2.知道牙齒的重要性,懂得愛護牙齒,堅持每天刷牙。
活動準備:《小熊不刷牙》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嘴巴"圖,導入活動。
1.教師:老師這兒有一張有趣的圖片,你們想看看嗎?你們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它會是誰呢?
2.教師:對了,這是小熊,它的名字叫哈利。我們跟哈利問個好:你好,哈利。
(二)師幼共同欣賞故事。
1.出示幻燈片3-4
(1)教師:哈利正張大嘴巴給我們看什么呀?再看一看,這是什么?小朋友,你們有牙膏和牙刷嗎?你們喜歡它們嗎?
(2)教師:可是,哈利他不愛刷牙,他會怎樣對待自己的牙刷和牙膏的呢?看,哈利穿著海盜的衣服,手里拿著一把劍,他在干什么呢?
2.出示幻燈片5
(1)教師:一天,媽媽喊:"哈利,刷牙啦!"你們猜一猜,哈利有沒有刷牙呢?哈利把牙膏怎么了?
(2)教師:哈利一邊沖牙膏一邊說:"早上刷牙,晚上刷牙,天天刷牙,真是太麻煩了。"你們認為哈利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3.出示幻燈片6-8
(1)教師:有一天晚上,哈利還是沒有刷牙就睡覺了,他做了一個夢,覺得自己的嘴巴里怪怪的,你猜一猜,他的嘴巴里怎么了?
(2)教師:現在啊,哈利可高興了。"哈哈,太好了,沒有了牙齒,我以后再也不用刷牙了,我要把這件事告訴我的的好朋友"。
(3)教師:可是,你們看,他們看到哈利沒有牙齒是怎么做的?
4.出示幻燈片9-10
(1)教師:天黑了,小熊回到家里,哇,媽媽為他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呢。桌子上都有什么?看哈利的表情,你覺得他開心嗎?為什么呢?
(2)教師:哈利一個人跑到屋子外面,你們想想,這時他心里覺得怎么樣呢?
5.出示幻燈片11-12
(1)教師:小熊醒來啦,你們看,哈利的牙齒有沒有掉呀?原來,剛才是哈利睡著了做了一個可怕的夢呀,哈利這下可高興了!
(2)教師:"哈利,哈利,刷牙啦!"媽媽又在喊小熊刷牙了,你們猜,哈利這次有沒有去刷牙呢?
(3)教師:哈利已經太久沒刷牙了,都不記得正確的方法了,我們一起來教教他,好嗎?
(三)律動:刷歌牙
1.教師:我們也來刷刷牙齒吧。
2.教師小結:我們的牙齒本領可大了,一定要好好愛護它們,每天都要堅持早晚刷牙,而且不能吃太多的糖果哦,這樣你的牙齒才會更健康,更漂亮!
活動延伸:
1.開始愛牙活動。
2.把繪本《小熊不刷牙》放在閱讀區,供幼兒平時翻閱。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的不足之處在于引導孩子閱讀繪本時,不應該急著說教,不斷地提問、說明;應注重引導孩子們仔細的觀察畫面,發現故事中沒有敘述出的細節,啟發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大膽、連貫地講述哈利的內心情感的變化,并且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感受,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到故事中,鼓勵他們將自己比擬成故事中的角色。例如,可以讓孩子將自己想象成小熊哈利,他們就會很自然的以“哈利”的身份進入故事,感受故事。把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哈利”會怎么想,這樣也許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哈利的內心情感變化。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改進這些不足之處,爭取做的更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穿爸爸、媽媽、自己的鞋子的體驗,學習詞語:拖拖拉拉、搖搖晃晃、蹦蹦跳跳。
2、能大膽表述出觀察到的不同鞋子的區別和穿上后的感受,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爸爸、媽媽的鞋若干雙。
2、布置鞋屋的場景,男鞋區、女鞋區。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聽音樂參觀鞋屋,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導語:今天,我們一起到鞋屋去玩,好嗎?(進活動室)
(二)讓幼兒觀察并表述不同的鞋子都有什么特點:
引導語:哇!鞋屋里有好多鞋呀!
1、鞋屋里有些什么鞋呢?(皮鞋,高跟鞋、布鞋、運動鞋)
2、這些鞋都是誰穿的?(爸爸穿的鞋,媽媽穿的鞋)
3、爸爸的鞋子和媽媽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爸爸穿的是皮鞋,跟低;媽媽穿的高跟鞋,很高)顏色一樣嗎?(不一樣,有白色的、黑色的……)
4、大家小腳并攏,看看自己穿的鞋子和旁邊小朋友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樣?
5、誰的最大?誰的比較大?小朋友的鞋子呢?(爸爸的最大;媽媽的比較大;我的鞋子最小)
6、小結。爸爸、媽媽、小朋友的鞋子都不一樣,現在鞋屋里有這么多爸爸媽媽的鞋子,我們一來起穿上試一試,好嗎?
(三)通過嘗試讓幼兒體驗穿不同鞋子的感覺。(脫下自己的鞋放到椅子底下)
1、第一次嘗試,集體體驗穿上爸爸媽媽的鞋的感覺。男孩穿上爸爸的鞋,女孩兒穿媽媽的鞋走一走,試一試。
(1)交流討論:穿上爸爸的鞋,有什么感覺呢?走路很慢、我不會走路了、要拖著走,很不舒服。
(2)我請一位小朋友穿爸爸的鞋走一走讓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們說的感覺一樣?
(3)穿爸爸的鞋走的時候鞋子離開地面了沒有?在地面上不斷的發出聲音,走得很慢,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叫拖拖拉拉,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4)我們穿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媽媽的鞋走路有什么感覺呢?媽媽的鞋跟太高了,走路時想要摔倒。
(5)請兩位小朋友穿媽媽的鞋走一走讓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們說的感覺一樣?
(6)穿媽媽的鞋子走路的時候身體怎么樣了?搖晃了,想要摔倒,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叫搖搖晃晃,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要摔倒!
2、第二次嘗試,交換穿鞋,驗證。
(1)男孩穿上媽媽的鞋子走一走,邊走邊說:“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要摔倒”
(2)女孩穿上爸爸的&39;鞋子試一試,學說:“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3、第二次嘗試,穿上自己的鞋子體驗。
(1)我們來穿上自己的鞋走走跑跑會有有什么感覺呢?不大也不小正好,很舒服,穿自己的鞋跑得快,又蹦又跳的。
(2)那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蹦蹦跳跳,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4、小結:穿鞋真有趣,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要摔倒;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情景延伸:
(1)聽是誰在吵架?小鞋子你怎么了?(穿反了)那該怎么辦?我們班的小朋友可聰明了沒有把鞋子穿反,穿反鞋會很不舒服,也會摔倒。
(2)我們在家里不要隨便穿大人的鞋子,如果想穿,要有爸爸媽媽的攙扶,否則會摔倒或扭到腳,很危險,大家能做到嗎?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用小手穿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鞋子,鞋子上的細菌、小蟲子都爬到我們的手上了,應該怎么辦呢?(洗手)好的,讓我們排好隊出去洗洗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3
活動目標:
1、在與材料的互動中感知空氣的存在。
2、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系。
3、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自制火箭、可樂瓶與幼兒人數相同,視頻一個,圖片2張。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結合課件的播放,激發興趣。
前幾天呀,我們中國發射了一枚火箭,它的名字叫嫦娥一號,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怎樣飛上天的?(播放視頻)
2、第一次操作后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許多枚自己做的火箭(出示并介紹火箭、瓶子助推器)。小朋友們每人拿一枚小火箭、一個瓶子助推器玩一玩,試一試,想辦法讓自己的小火箭飛起來。
幼兒操作、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1)你們的小火箭飛起來了嗎?
(2)你是怎樣讓小火箭飛起來的?
(3)為什么我們一拍瓶子,小火箭能飛起來?
(4)小實驗:瓶子里的空氣。
小結:原來在我們的.瓶子里裝有許多空氣寶寶。我們一拍瓶子(附動作),空氣寶寶就被擠出來了。出來的空氣寶寶推動火箭,火箭就飛起來了(附動作,結合圖片)。
3、第二次操作。
師:小朋友們再去試一試,想辦法讓自己的小火箭都能飛起來。
4、第三次操作。
引導幼兒探索小火箭發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的小火箭部飛起來了。老師發現有的小火箭飛得很高很高,有的小火箭飛得低低的,這是為什么呢?請小朋友再去玩一玩、想一想,試試怎樣讓小火箭飛得高?怎樣讓小火箭飛得低?
師:你是怎樣讓小火箭飛得高高的?又是怎樣讓小火箭飛得低的?
幼兒再次帶著問題操作、嘗試。
小結:當我們很用力地拍打瓶子時,里面就出來很多空氣寶寶。這些空氣寶寶推動火箭,火箭就飛得高;當我們輕輕拍打瓶子時,里面的空氣寶寶出來得少,火箭就飛得低。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玩了一個火箭飛起來的游戲。如果用瓶蓋把瓶子蓋起來,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回去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做這個小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中三顆星代表什么?什么是紅黃綠交通燈?
2.理解故事有趣的情節,理解故事大意
3.結合實際經驗,說說路上有什么以及自己過馬路的經驗。
活動準備
自備材料
1、根據故事制作的ppt
2、輕音樂一段
3、紅黃綠顏色的星星圖片,頭飾,各種汽車圖片
其他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
預備環節
老師今天跟大家玩一個拍手游戲,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嘴巴在在哪里,嘴巴在這里。小手拍拍,小手拍拍,眼睛在哪里?眼睛在這里,眼睛在這里。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歌曲《小星星》導入,引發幼兒閱讀興趣。
教師:小寶貝們的眼睛一眨一眨真漂亮,讓老師想起一首好聽的歌,老師唱的時候小朋友給老師像這樣給老師打節奏可以么?拍一下手,拍一下腿,拍一下手,拍一下腿,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師一起唱。
(教師和小朋友一起唱小星星的歌)
教師:這首歌的名字就叫——《小星星》。今天老師要跟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里面也有三顆星星,故事的題目就叫《三顆小星星》。
二、感知理解故事
1.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景
教師:(拿出星星的卡片)你們瞧,三顆星星來到我們這里了。
教師:(手指紅星星)這是紅星星,他是什么星星?
教師:紅星星
教師:我們來跟他打個招呼吧(師范:紅星星你好)
教師:這是黃星星,他是什么星星?
教師:黃星星
教師:我們來跟他打個招呼吧
幼兒:黃星星,你好。
教師:這是什么星星?
幼兒:綠星星
教師:我們來跟他打個招呼吧。
幼兒:綠星星你好
2.看圖預讀故事
教師:小朋友們,小星星們都是住在哪里呀?
幼兒:天上。
教師:你們回答的真好,小星星們住在天上,在云朵里,他們是三個好朋友,喜歡在云朵里做游戲,一天,他們玩耍的時候,紅星星不小心掉下來了,掉到馬路邊的大樹枝上了。馬路上有很多小汽車開來開
去的。突然小汽車看到紅星星了,馬上就停下來了。路都被堵住了。
教師:小汽車看到了紅星星就怎么啦?
幼兒:就停下來了。
教師:這時候,黃星星和綠星星下來找紅星星
教師:可是,小汽車看到綠星星,都開走了。
教師:小汽車看到綠星星,就怎么啦?
教師:這可真有意思,要不,我們來輪流眨眼睛吧。
教師:小朋友們,什么是眨眼睛啊?
教師:你們做的真棒,原來眨眼睛就是睜一下眼?閉一下眼睛。
教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星星們誰在睜眼睛?誰在閉眼睛?
教師:要不我們一起去故事書里面看看吧。
教師:老師現在把書發給你們,你們自己找找看。
(常規:如果小朋友不會看書強調一下怎么看書?)
(書的封面是畫著很多大圖畫的這一面,書的封底是寫著很多小字的這一面,小朋友們將畫著大圖畫的對著自己一頁一頁的翻著看)
放輕音樂,幼兒自由閱讀
教師:現在所有的小朋友都在老師的眼睛里,老師找找看老師在不在你們的眼睛里?
3.在集體面前回答討論老師在看書之前提出的問題。
故事中重難點的講解
教師:寶貝們,你們看到故事書里面哪顆星星睜眼了?
孩子自由回答
教師:你們真棒。有的小朋友看到了紅星星睜眼,有的小朋友看到了黃星星睜眼,有的小朋友看到了綠星星睜眼。
教師:到底故事里講的和你們看到的是不是一樣的呢,接下來請所有的寶貝關上你們小嘴巴,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找答案吧。
4.理解閱讀
教師指導幼兒一起一頁一頁翻書理解故事大意
教師注意講故事的方式,每一頁翻頁時候的銜接,每一頁的提問方式
教師:“突然哪顆星星不小心掉下來了?”(教師圈圖)
教師:“紅星星掉到了那里?汽車看到之后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綠星星和黃星星來找紅星星?又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嗎?”他們也不知道。于是他們想了個好辦法,決定輪流眨眼睛,你們也輪流眨眼睛給老師看一看吧?”
總結:哦,原來眨眼睛啊,就是有時候睜眼睛,有時候閉眼睛,你在閉眼睛,他在睜眼睛,有的時候,你在閉眼睛,他在睜眼睛,我們的眼睛是閉一下睜一下。
教師:“你們看:他們玩眨眼睛的游戲,誰的眼睛是睜開的?誰的眼睛是閉著的?故事里說紅星星睜開眼睛的時候,汽車都怎么啦?”
小結:“紅星星睜眼的時候,汽車都停下來了。”
教師:“你們看到誰的眼睛睜開?誰的眼睛閉著,故事里說小汽車怎么啦?(追問:什么顏色的星星亮?)”讓孩子體驗,教師引導孩子做動作。
小結:汽車看到黃星星亮的時候,汽車沒有往前走?汽車在準備著。
教師:什么顏色的星星亮了?汽車又怎么樣了?(同樣讓孩子體驗往前看)
小結:綠色亮的時候,汽車排隊往前開。
教師:你們看到星星去哪里了?變成了什么?現在是什么顏色的星星亮了?你們覺得汽車看到綠燈亮了,他們會怎么做?
三、幼兒跟讀
播放教學軟件,動畫《三顆星星》分級閱讀第二級第六節。
師:小朋友跟著教學軟件一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四、互動游戲
教師:那現在你們來做信號燈,老師做小汽車。我們一起來玩交通信號燈的游戲吧!
老師帶汽車頭飾,將幼兒分為三個組分別拿紅燈,黃燈,綠燈圖片,教師喊口令:紅燈亮,扮演紅燈的小朋友站起來,黃燈亮,扮演黃燈的小朋友站起來,綠燈亮,扮演綠燈的小朋友站起來,教師做相應汽車的停,準備著,開走的動作。
五、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三顆星星的故事,你們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過馬路走斑馬線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馬路對面的交通信號燈呢?
教師: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在看見交通信號等的時候是不是也和小汽車一樣呢?
教師:我們在馬路上還要做什么呢?
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5
設計思路:
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抓住季節特征變化,輔之以“拾落葉”活動、“秋風吹”游戲以和多媒體手段,感受詩歌中美好的比喻和想象以和文學語言其具體形象、新鮮多樣的特點,從而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向往和熱愛之情。
活動目的:
1、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3、理解詩歌中對落葉形象的比喻,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活動分析:
重點——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會朗誦。
難點——理解詩歌中的比喻,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活動方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知識——了解秋天植物的變化。
物質——課件兩個、大樹的道具、落葉、小樹葉頭飾、配樂詩歌錄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拾落葉活動。問:剛才,小朋友干什么去了?小結:協助孔爺爺拾樹葉,把院子打掃的干干凈凈,孔爺爺讓我謝謝你們。問:小朋友在哪兒揀到的這些樹葉啊?樹葉為什么會在地上呢?
過渡語:小朋友說因為是秋天了。那,在春天、夏天、冬天小樹葉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展開
1、利用課件,教師配合講解,協助幼兒了解一年四季樹葉的變化。
問:秋天,小樹葉都怎樣了?
2、游戲《秋風吹》。
玩法: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扮演秋天的小樹葉,播放“風”的音樂,秋風吹來了,小樹葉自由扮演。
老師:秋風秋風輕輕吹,樹葉樹葉飄呀飄。秋風吹來了,這片小樹葉好象在空中跳舞;這片小樹葉好象一只小燕子;這片小樹葉跳累了,躺在了大樹媽媽的身旁。問:你象什么?
過渡語:__小朋友說他扮演的小樹葉象一只蝴蝶,飛呀飛!到底象不象蝴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3、欣賞課件,為幼兒創設詩歌所蘊涵的美好意境,協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對落葉形象的比喻。
(1)問:你看到,小樹葉象什么?(象蝴蝶)有多少蝴蝶呢?老師:不是一只蝴蝶,是許多蝴蝶,我們可以這樣說“一群蝴蝶”。學說:好象一群小蝴蝶。
(2)問:在干什么?(飛)問:怎么飛?會飛的昆蟲或者飛禽都有什么?(翅膀)學說:張開翅膀飛呀飛。
4、利用多媒體,完整欣賞詩歌錄音。
5、師生一起朗誦詩歌,扮演朗誦或分組朗誦。老師:正因為有了你們這些象蝴蝶一樣的小樹葉,秋天才變得那么美麗。
三、結束
游戲《秋風吹》,玩法同上。滲透愛心教育。老師:這片小樹葉怕冬天來了,樹媽媽凍著,你瞧!他象小被子一樣,蓋在了大樹媽媽的身上,真是個愛媽媽的好小朋友。(隨音樂邊游戲邊自然離開。)
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蔬菜的名稱及特征。
2、初步了解蔬菜的營養價值,知道多吃蔬菜對身體有益。
3、初步養成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芹菜、蘿卜、香菇、大蒜的實物布置小兔的“菜園”小兔頭飾紅、黃、白、綠色的籃子各一個“鍋”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播放課件(哭的聲音):“是誰在哭呢?它為什么會哭?”
引出前半段兒歌:“小黑小黑真愛吃,愛吃肉骨頭,愛吃火腿腸,就是不愛吃蔬菜。吃得太飽了,肚子脹脹的,小黑真是好難受。哎呀呀,怎么辦?”
二、認識幾種常見蔬菜
師:“小黑(小黑狗)這么難受,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主動幫助別人)聽說小白(小白兔)的身體很健康,從來都不生病的,我們去問問小白吧!
小白(由另一名教師戴頭飾扮演):小黑只吃肉不吃菜,大便不了,當然會肚子疼。“我呀,最愛吃蔬菜,什么樣的蔬菜我都愛吃,所以,我的身體棒棒的,從來都不生病。我還自己種了好多新鮮的蔬菜呢,帶你們到我的菜園參觀一下吧!”
出示小白的“菜園”(擺上許多芹菜、胡蘿卜、香菇、大蒜的實物)
師:“哇!小白種的菜真多呀,讓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菜吧?”(引導幼兒說出這四種蔬菜的`名稱并通過多種感觀感知蔬菜的外形及特征)
1、芹菜:看一看它的顏色(綠綠的)、摸摸它的身體(軟軟的)、顏色(橘紅的)
2、胡蘿卜:看一看它的形狀(長長的、尖尖的)、摸一摸它的身體(光光的)
3、香茹:看一看它的形狀(像雨傘)、聞一聞它的味道(香香的)
4、大蒜:看一看它的形狀(圓圓的)、聞一聞它的味道(辣辣的)、掰開看一看(一瓣一瓣的)
三、了解蔬菜的營養價值
師:“就吃這些小小的蔬菜,身體就會棒棒的嗎?”(疑惑的口氣)
小白:“別看它們長得不起眼,但它們的本領可大了
1、芹菜:小朋友多吃芹菜,就可以天天大便了,也不會像小黑一樣肚子疼
2、胡蘿卜:小朋友們多吃胡蘿卜,眼睛就會變得更亮了
3、香菇:香菇的營養更加豐富,吃了身體會變得更健康
4、蒜頭:蒜頭的味道雖然聞著有點辣,但是可以炒著吃、拌著吃,吃了它會把我們身體里的病菌全部殺死。增強抵抗力,少生病。
四、幫小黑摘蔬菜
師:“蔬菜這么有營養,我們趕緊摘一些送給小黑吧!”請把能幫助我們大便的蔬菜放在綠色籃子里,把對眼睛好的蔬菜放在紅色籃子里,把能讓身體變得更健康的蔬菜放在白色籃子里,把能殺死病菌的蔬菜放在黃色籃子里。(鞏固對蔬菜營養價值的了解)
五、給小黑送蔬菜
師:“我們現在和小白一起把摘到的蔬菜送給小黑吧,引出后半段兒歌:
“我和小白來幫忙,拿了芹菜胡蘿卜,拿了香菜和大蒜,綠色蔬菜助消化,常吃它們才健康。”
六、為小黑做菜(鞏固記憶四種蔬菜的名稱及外形特征)
現在我們和小白一起來給小黑做一道好吃的菜吧!”
請把芹菜(胡蘿卜、香菇、大蒜)放進鍋里來:“炒、炒、炒芹菜(胡蘿卜、香菇、大蒜),炒好芹菜(胡蘿卜、香菇、大蒜)出鍋了!
小黑:“你們做得菜真好吃,我已經全部吃光了謝謝你們!”過了一會,小黑大便了,肚子也不疼了。
小結:“小朋友們,蔬菜這么有營養,本領這么大,你們一定要多吃蔬菜噢,這樣你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
活動延伸:
現在讓我們和小黑、小白一起到外面做游戲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烏龜的外形特征,可以說出烏龜殼像什么。
2、愿意模仿小烏龜的游泳和爬行。
活動準備:
1、實物展示:一只烏龜。
2、音樂:《小烏龜上山坡》。《烏龜爬爬爬》。
3、小烏龜的爬行、游泳視頻。
活動過程:
1、律動組織幼兒。
隨音樂上場,模仿烏龜,當唱到找媽媽的時候就投入媽媽懷抱。
跟客人老師打招呼
提問:我們剛剛模仿誰了?那我們現在看看是不是他呢。這時候孩子一定很開心可以提醒孩子(它是很膽小的,所以就算我們見到它很開心,聲音也不要太大不要嚇到它,好嗎?)
2、啟發式教學–提問。
(1)外形特征的觀察:激發大家想觀看實物的興趣,”請”出小烏龜讓大家仔細觀察小烏龜的外形特征,老師做強調,重點觀察頭上有什么、背殼像什么(重點觀察背殼想什么)、小腳有幾只、尾部是什么樣子然后提問(問題:有四條腿、退可能看不清,這時候轉一轉腿聯系點數。)。
(2)感知活動:創設氣氛,讓大家親手觸摸感受小烏龜,由教師拿小烏龜讓幼兒逐個感受并詢問觸摸后的感覺(背殼是硬的,尾巴和四肢是軟的)。我們剛剛用手碰碰小烏龜,它會有什么反應啊?(會把頭和四肢縮進殼里,周圍沒有危險后再伸出來。)學學小烏龜縮頭縮腦的樣子。
3、將小烏龜放在地上。
通過觀察,讓小朋友說出小烏龜的活動特征–爬,(如果當時烏龜爬的情況不好就可以播放視頻)看一看小烏龜在地上是怎樣爬行的?(四肢很短,爬行很慢)然后鼓勵小朋友主動站出來表演給大家看,可以請2-3個示范并加以表揚。
提問:小烏龜是生活在哪里的啊?(海里)師;小烏龜是生活在海里和陰暗潮濕的地方,那它一定會干什么啊?(游泳)觀看視頻學習游泳的樣子集體學習
小烏龜陪了大家很長時間了,也該休息了–收起實物。把烏龜先放到一邊
游戲:學習小烏龜爬和游泳。
放音樂,幼兒聽音樂在活動室中模仿烏龜,背上背上殼(大沙包)教師做龜媽媽。幼兒做龜寶寶,龜媽媽會請龜寶寶根據媽媽的話做出相應的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