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
教案通過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為教師提供了系統、全面的教學指導。好的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篇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分辨周圍環境的各種聲音,使幼兒初步了解噪音對身體有害,樂音對身體有益。
幼兒能不制造噪音、避免聽噪音
活動準備:
兩段不同的錄音帶、一段錄有輕松的音樂、一段錄有幼兒的嘈雜的聲音、繪畫紙和水彩筆
活動形式:
集體
活動過程:
1、分辨,聽兩段不同的錄音,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是樂音還是噪音,說說為什么。
2、擴展幼兒對噪音和樂音的.經驗和認識,討論、表達聽樂音和聽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兒園有噪音嗎?怎么發出來的?
4、在幼兒園以外還聽國哪些噪音?聽后有什么感覺?
5、我們平時聽到的樂音是從哪里發出的?樂音聽后會有什么感覺?小結噪音對人體的危害,減少噪音我們能做什么?
繪畫:幼兒聽兩段不同的錄音,請幼兒將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線條畫出來。
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篇2
活動目標:
1.聽辯節奏游戲:鞏固幼兒對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辨別。
2.讓幼兒學唱并演奏歌曲。
活動準備:
歌曲《咚咚鏘》,節奏卡片,鋼琴,鼓類、鐵類樂器。
活動過程:
1.聽辯節奏游戲。
(1)節奏傳遞游戲
(2)教師演奏“火車快飛”(鋼琴),變換不同的速度讓幼兒走。教師展示八分音符時,提示幼兒小火車要走快一點,以此類推,走完全曲之后回到教師處,也就是火車站。教師選擇一位扮演火車頭的幼兒,掛好四分音符的卡片,請幼兒帶領,用四分音符的速度走完全曲,教師通過鋼琴來配合并幫助幼兒。
2.歌曲《咚咚鏘》
(1)讓幼兒欣賞音樂。
(2)教師引導幼兒念歌詞,配合歌曲的原節奏,教師念一句,幼兒跟著念一句,到最后一句時幼兒與教師一起念。
(3)將幼兒分成“咚”、“鏘”兩組,“咚”為鼓類樂器,“鏘”為鐵類樂器。按照固定的節奏敲奏出來。
(4)跟隨歌曲音樂進行樂器敲奏。
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篇3
活動目的:
1、理解童謠內容,能分清左右手。
2、通過圖夾文的形式,幫助幼兒感知漢字:左、右、手、一、二、三、四、五。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游戲目標:
1、能模仿開車、剎車、摁喇叭等的動作
2、能遵守交通規則進行游戲
3、喜歡參加集體游戲,共同游戲。
游戲準備:馬路上開車的錄象
游戲過程:
律動:開小車
雙臂伸直往前,翹起大拇指,走小碎步做開汽車狀
兩人一組與朋友擊掌,發出嘀嘀聲。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生動、有趣的開汽車情景串聯而成。隨音樂大膽創編肢體動作以表現開汽車的`樂趣,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難點。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自主創編等一系列動作,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提煉、整理,形成完整的律動。
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篇4
(一)活動目的: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二)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按節奏自然地跟唱。
(三)活動準備: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磁帶。
(四)活動過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著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并示范唱歌曲《我上幼兒園》。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么歌?”“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么嗎?”
3、出示小鴨、小貓,并示范唱歌曲第二遍。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四)活動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游的動作后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游呢?”,幼兒回答后,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后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著放入背景圖中。
(3)他是花兒的好朋友,它是叫什么?請幼兒上臺來貼。
(4)聽——,猜猜它是誰?“咩——,咩——”請幼兒上臺來貼,及時表揚。
2、出示“小朋友”圖片。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為什么?”
3、欣賞兒歌。老師:“老師教大家一首兒歌,大家聽聽兒歌里唱了些什么?”
4、邊做動作邊念兒歌,要求讀準音。
5、集體朗誦兒歌,要求有表情、動作,有節奏地朗誦兒歌。活動延伸: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幼兒園小班藝術領域:可愛的木偶小人
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篇5
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勵幼兒根據兒歌提供的線索,嘗試初步創編兒歌的興趣。
準備:
1、背景圖。
2、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每人一個。
3、天空、樹林、草地、河水、幼兒園。
過程:
(一)引入主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新朋友,
2、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3、對了你們說對了,
4、現在就讓我們這些好朋友起一做個游戲吧。
5、你們玩完樂也累了,
6、現在聽音樂找到自己的家。教兒歌
7、你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現在我們幫助他們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嗎?
9、教師提問?藍藍的天空是誰的家?茂密的樹林是誰的家?綠綠的草地是誰的家?清清的河水是誰的家?紅紅的花朵是誰的家?美麗的幼兒園是誰的家?
10、幼兒看圖分組說
11、幼兒看圖連貫的集體說
(二)讓幼兒充分想象,創編兒歌
1、你們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請你們在動腦筋想一想,藍藍的天空還是誰的家茂密的樹林還是誰的家?綠綠的草地還是誰的家?清清的河水還是誰的家?紅紅的花朵還是誰的家?美麗的幼兒園還是誰的家?
2、明天我們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說給小朋友聽,我們一起再來做個游戲吧。
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篇6
音樂律動教案《母親節》適用于音樂律動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利用母親節進行一次親子溝通活動,讓孩子們明白母親的辛苦,讓孩子學會感恩,讓愛不斷的流傳下去。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愛的母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是母親節。為了讓孩子了解母親,感受親情,學會從小關愛媽媽,學會感恩,我園將開展“母親節”感恩系列活動。
一、活動主題:
母愛無僵,我愛我親愛的母親,衷心地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二、活動目的:
利用母親節進行一次親子溝通活動,讓孩子們明白母親的辛苦,讓孩子學會感恩,讓愛不斷的流傳下去!
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三、活動時間:
__年5月6日(周五)上午9:3011:00
四、準備時間:
__年4月12日5月5日
五、活動地點:
各班教室
六、參加對象:
全體幼兒和母親
七、準備階段:
1.從4月12日開始,各班老師開始教小朋友唱《小烏鴉愛媽媽》《魯冰花》《媽媽我要親親你》《我愛媽媽的眼睛》《泥娃娃》《捉泥鰍》等歌,大班老師可以教小朋友讀古詩,如《游子吟》、《歲末到家》。老師可以把教師稍微打扮。
2.父母給孩子講一些關于母愛的故事,帶孩子看一些親情教育片,如《淺藍深藍》《媽媽再愛我一次》《母女情深》。
3.孩子在家學會幫父母做一些可以做的家務事。
八、活動過程:
1.開始階段:請母親們坐一排,孩子為媽媽獻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的好媽媽》、《魯冰花》等。然后母親與孩子擁抱、起舞。5分鐘(在歌曲中進行)(大班可以選一名優秀的孩子朗頌詩句表達對母親的熱愛)2、親子活動時刻:A游戲:
(1).“我與媽媽心有靈犀”
游戲玩法:媽媽和孩子一起進行。在一定的間隔距離中,每組拋完10個小橡膠球。比誰接到的球多。必須由媽媽拋,小孩接球。只聽預備開始時,孩子們雙手托住籃子,接住球最多的`家庭勝利。
(2).“獨木橋上的愛”
游戲玩法:在地上放一塊越一尺寬,2米長的木板,媽媽和孩子面對面走到各自的對面,但途中腳不能觸地,用時最少的可以得到獎勵。
B親子合作時刻寶貝和媽媽一起東手做賀卡,做玩后評出優秀作品并給予獎勵。孩子手持做好的卡片獻給媽媽,大聲的對媽媽說一聲:“媽媽您辛苦了,我永遠愛您!”
C真愛無限:
在《同一首歌》的音樂聲中,孩子給母親送上鮮花,讓孩子說出與父母在一起時自己最開心的事,并邀請家長代表發言,讓他們與孩子在一起時說出自己最幸福的事,并提出一些自己對于教學方面的意見。
九、活動結束
各班老師負責衛生的打掃,并抽時間一起討論這次活動的閃亮與不足之處,為以后活動的展開做好準備。
十、道具準備:
獎勵物品(如小玩具,食物)彩帶氣球小橡膠球小籃子剪刀卡片彩筆鮮花多媒體設備
十一、經費預算:(略)
幼兒園教案關于音樂的篇7
教材分析:
《快樂的小蝸牛》是一首節奏明快、曲調歡快的兒童歌曲,旋律親切、流暢,歌詞幽默詼諧,3/4拍的節奏,跳躍連貫的曲調,表達出小蝸牛自由自在旅行的快樂心情,表現了小蝸牛雖小但志氣大、不怕困難去旅行的開朗樂觀的態度。中班幼兒多數有旅行的經驗,對蝸牛也有一定認知,對小蝸牛旅途中遇到的困難與艱辛能產生情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模仿小蝸牛旅行,引導幼兒感受小蝸牛的自信、快樂、堅強,更好地用聲音、動作、表情表達對歌曲的感受,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曲調,能用自然的聲音唱出3/4拍“強弱弱”的特點。
2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能創造性地用動作、聲音表現歌曲的內容、表達自己的心情。
3學習小蝸牛不怕困難、開朗樂觀的精神。
活動準備:
小蝸牛圖片1幅,《幼兒素質發展課程音樂》CD。
活動建議:
一、請幼兒猜謎語,進行發聲練習,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出示謎語:走路從來不回頭,背著房子去旅游。頭上兩只小犄角,一邊看來一邊走。提問:這是什么小動物?結合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小蝸牛。
2指導幼兒進行發聲練習:創設“小蝸牛蕩秋千”的情境,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手持蝸牛手偶,用蕩秋千的手勢三拍1次左右搖擺,演唱“咿呀兒喲,呀咿兒喲”一句,旋律從C調依次升到E調。
三、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旋律并初步學唱歌曲、學說歌詞。
1提問:聽到歌曲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說這是一只快樂的小蝸牛?引導幼兒了解小蝸牛獨自去旅游,不怕困難、堅強樂觀的品質。
2請幼兒隨琴聲學說歌詞,重點學說“咿呀兒喲,呀咿兒喲”,感受樂曲歡快、悠揚的特點。
三、播放歌曲《快樂的小蝸牛》,指導幼兒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以及3/4拍“強弱弱”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歡快及3/4拍“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請幼兒用拍手拍腿、拍手抱肩等動作表現三拍子的節奏。
2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中小蝸牛去旅行的快樂,鼓勵幼兒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提問:唱到“喲喲”時,小蝸牛好像在做什么?可以怎樣演唱來表達小蝸牛快樂的樣子?
3引導幼兒完整演唱歌曲,表達小蝸牛旅行時快樂的心情。
小結:小蝸牛克服了山高路遠、刮風下雨等困難,悠閑自在地旅游,感到非常開心和興奮。
四、請幼兒隨琴聲完整演唱歌曲,創造性地用聲音、動作表現歌曲,鼓勵幼兒學習小蝸牛不怕困難、開朗樂觀的品質。
1提問:小蝸牛會怎樣爬?可以用什么來表現它的小犄角和房子?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怎么表現高興的樣子?
啟發幼兒用多變的身體動作創造性地進行表現。
2引導幼兒分組或分男女聲演唱,進一步體驗小蝸牛勇敢樂觀的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