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課件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二年級語文課件教案?這里給大家分享二年級語文課件教案供大家參考。
二年級語文課件教案篇1
教學過程:
一、由圖導入。
出示圖,觀察。師:誰能說一說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山寨的詩歌。
板書:山寨
二、初讀感知,合作識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小組合作認識課后字條里的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3、檢查識字情況。
(1)讀詞語。(2)讀生字。(多種方式)
4師:我們把生字娃娃放到詩歌里,看看你們還認識嗎?
三、熟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歌,選擇喜歡的一節多讀幾遍,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畫下來。
2、小組內交流自己喜歡的部分。
3、班內匯報:你喜歡那一小節?并展示自己的畫。
(1)學生匯報第二節時,指名在黑板上畫山路,并指生表演,體會“小路七拐八彎”。
(2)出示:“分明是到了寨邊,怎么一戶人家也不見?”
引導學生練習說話:分明——,怎么——?
(3)匯報第三小節時可畫出圖,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4、相機指導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四、總結延伸,發揮想象。
1、山寨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為這首詩再寫一小節嗎?
五、寫字教學。
1、出示要求寫的字,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
3、教師指導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
六、課后作業。
1、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2、畫一幅完整的山寨圖。
二年級語文課件教案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復習鞏固學國的聲母和韻母。
教學重難點:復習學過的聲母和韻母。
教學準備:小黑板,每人兩條繩子。
教學過程:
一、按字母順序連一連。
1、抽讀23個聲母卡片。
2、按照課文學習的順序,把握23個聲母在桌面上擺一擺。
3、按順序把握23個聲母讀一讀。
4、出示連線圖,讓學生從b開始,按順序連線。
5、同桌互相說一說是怎么連的?連成了什么動物的圖形。
二、還能擺什么字母?試試看。
1、先讀課本上擺成的字母,說說“x”由幾根線段擺成的;“s”由幾根線段擺成的。
2、發展思維訓練。
想一想一根線段還可以擺出哪些字母,即一筆寫成的字母?兩根線段還可以擺出哪些字母,即兩筆寫成的字母?
3、學生動手操作(擺出一個字母便把它寫下來。)
4、交流反饋。
三、哪些同學的姓里有下面這些字母。
1、說已姓里有什么聲母?
2、出示ɡ、k、h、j、q、x、zh、ch、sh九個聲母卡片,請同學認“朋友”,即誰的姓里有某個聲母,誰就是它的朋友,老師把該生的姓名寫在聲母的下方。
3、按字母的`順序認讀同學的姓。
4、比一比,哪個字母的朋友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區分形近、音近的聲母。
2、拼讀音節,進行初步的思維訓練。
3、復習鞏固學過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
1、區分形近、音近的聲母。
2、拼讀音節。
3、復習學過的生字。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我會讀(區分形近、音近的聲母)。
出示小黑板:
zū—zhūcè—chèsuō—shō
nà—|àpí—qíbǔ—dǔ
1、學生自讀。
2、同桌互讀。
3、檢查自讀。
二、讀讀連連(進行詞語歸類)。
1、拼拼讀讀(連成成語)。
2、想想說說(汽車、火車為什么連起來)。
一是顏色相同;二是它們都是車。
3、照樣子連一連。
4、檢查
1、先說哪兩個詞連起來
2、再說為什么這樣連。
三、我會認(鞏固學過的生字)。
1、先讓學生讀一讀。
2、再讓同桌互讀并組成詞(句)說一說。
3、開火車說。
二年級語文課件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問:我們的祖國有56個民族,你們知道哪個民族過潑水節嗎?隨機板書:傣族。
2、教師簡介傣族的潑水節:
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這就是“潑水節”。(板書)
3、為什么這個潑水節是“難忘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學生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
1、自主預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生詞的正音。
(2)課文段落正音糾錯,指導讀通,讀順。
(3)難句提示指導: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3、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寫人的文章學會“什么時候誰和誰做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4、質疑問難。
三、寫字指導。
1、書寫生字“歷、敬、度、趕”
2、學生書寫生字。
3、點評書寫。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體會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鞏固生字。
2、分段朗讀課文,說說文章的大體內容。
二、讀中理解,體會感悟。
1、圍繞“為什么這個潑水節令傣族人民難忘?”這個問題,讀書理解。
A、算一算,這個潑水節過去了多少年?
B、46年過去了,這個潑水節在傣族人民的腦海中留下了哪些了什么?
提示:
難忘的原因之一:
傣族是我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每年過一次盛大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就是他們的新年,在農歷4月中旬(傣歷的六、七月份),歷時三、四天。過節的時候,人們換上最漂亮的衣裳,敲著鼓,跳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第二自然段中,潑水節前的準備場景讓人難忘。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從“鮮紅的地毯”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抓住“歡呼”感受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體會。
難忘的原因之二:
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節的音容笑貌難忘。“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難忘的原因之三:
總理的祝福令人難忘。“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幸福和激動的淚水同清涼的水一起流淌,更加表達了人民對總理的愛戴和崇敬之情。
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體會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4、學習第6—8自然段。
師:多么讓人激動的場面啊!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
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讀——齊讀
三、升華
1、討論:為什么說是“難忘的”潑水節,不說是“幸福的”潑水節?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敬、度、駛”
五、拓展延伸。
1、區別組詞:
歷()度()趕()閉()
厲()席()起()鬧()
2、寫句子。
一邊……一邊……
一手……一手……
3、查找關于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故事資料
4、背誦課文2、3、4自然段。
二年級語文課件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詞,初步識記生字字形,讀準一個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理解詩意。
3、初步感悟詩人思念故鄉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思鄉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1、揭題,師寫課題,學生一起書空。
2、指導讀好“英”的后鼻音,再讀課題。
3、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你能像英英一樣背給老師聽聽嗎?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遇到生字詞和難讀的地方多讀兩遍。
2、出示生字詞,檢查字音和字形掌握情況。
(1)小聲練讀,說說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2)給“照”“背”組詞,用“一首、一層”練習說話。
(3)去拼音齊讀。
(4)說說生字字形你怎么記?
3、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指導學生了解這是一篇文包詩,而且是通過英英和奶奶的對話形式表現出來的。)
(1)找一找英英說了幾次話?分別說了什么?(板書)
(2)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1、指導讀好詩題。
2、指導結合詩句和插圖理解詩意。重點理解“疑”、“霜”、“舉頭”。
3、指導感悟詩情。
(1)李白的思鄉情寫在臉上,仔細觀察插圖,你看到了什么?
(2)你們是怎么過中秋節的?李白呢?
(3)在這樣孤獨的夜晚,他會想念誰呢?
(4)李白的思鄉情就寫在詩中,配樂指名讀。齊讀。
四、總結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看板書,指導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作業收集
李白其他的詩,背一背,下節課交流。
板書設計:
ying
3、英英學古詩
背詩
說意
知作者
:
本學期我們語文組研究古詩如何教學,后來我根據學段特點,采納了王愛云老師的建議,決定上這篇文包詩。整節課下來,不如意的地方很多。最失敗的地方,在指導識記字形的時候浪費了太多時間,導致后面感悟詩情的時間不夠,處理得有點草率。這是整節課高潮的地方,整個意境沒有出來,我也很不在狀態,與獨自在家無生上課時差距很大,效果我很不滿意。
二年級語文課件教案篇5
一、開門見同引入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
2、從課題上看,課文主要寫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黃山)重點詞是哪個(奇)
3、教師語:黃山是一大風景區,它在我國南部。
今天,教師和同學們到黃山風景區游覽一番。
二、初知課文。
1、聽配樂朗讀錄音,看投影片,用1句話說說黃山風景區是怎樣的地方,有什么廳特的景色。
2、學生自由暢說,并引導學習詞語。
①黃山風景區是個的地方。
“秀麗神奇”什么意思?(美麗、奇妙)
②黃山風景區還是個的地方。
“聞名中外”的“聞”什么意思?整個詞的呢?
③黃山風景區還有的巖石。“奇形怪狀”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
給“尤其”換個詞,代進去讀一讀。(特別)
3、課題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狀的意思。
4、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默讀課文,用“——”劃出奇石的名稱。
5、具體介紹了哪幾塊奇石?用“△”標出其名稱。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二段
導語:我們先來到“猴子觀海”這地方,看看這塊奇石。
1、釋詞。“觀”什么意思?與課文中哪個詞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請一位小朋友當導游介紹奇石,其他同學看投影,師指圖。
要求:邊看邊聽邊想,這巖石奇在哪里?
3、討論
①它神奇在哪兒?
(它兩只手抱著胳膊,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去海——樣子奇特。)
②請用“·”標出主要的動詞。(板:抱、蹲、望)
③指導讀句子。
④聽老師讀一句話,與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兩只手抱著胳膊,蹲在山頭,望著去海。
⑤這奇石還神奇在哪兒?(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圖示幫助理解。
⑥這塊巖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說——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4、仿說“天狗望月”這奇石。
(二)學習第三段
導語:我們繼續往前看,會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讀第3小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這小節寫法上與第2小節有什么不同?
2、一段話中,并列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該怎么學呢?這就是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看課文的學法提示。聽老師讀一讀,想:分幾步學?
3、理解學法提示。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學習方法卡片。()
4、按學法提示學懂這段話。
第一步齊讀想:講了哪兩個內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干什么?(每個內容是怎樣寫的?)
①“仙桃石”怎樣寫的?這句話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種形式朗讀至會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樣寫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結:這兩塊巖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寫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①課文用了哪個句子把它連接起來的?用“~~”劃出。板:更有趣。
②連接兩項內容的句子不只有這種,還可以怎么說?
5、賞讀。
6、回顧學法。
7、課堂練習。P22
8、用“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塊奇石任選兩塊說成一個并列段式。
四、鞏固生字形。
1、卡片認讀詞語。
2、字形用復合投影與“微”比較。
五、課堂作業:
作業本P20
板書設計:
抱、蹲、望更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