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復習教案
在教學中我嚴格遵從教學的五個環節,課前認真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因材施教,努力實施課堂改革,積極探索中學歷史快樂課堂,中學階段歷史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他們樹立學習歷史的自信心。感謝您的閱讀,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中考歷史復習教案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中考歷史復習教案【篇1】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識記西歐城市復興的時間、區域,城市爭取斗爭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階級的形成過程;了解大學的興起、大學自治及其開設的主要課程等
過程與方法:在城市的興起和發展的層層分析中,學習掌握從圖片與史料中汲取有效歷史信息;樹立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史學思想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中世紀市民追求人生自由、爭取城市自治的勇氣,感悟“走出中世紀”來自于“人”本身的推動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
教學難點:西歐城市的興起對歐洲文明發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多數人認為中世紀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來說是一種倒退,中世紀意味著落后、腐朽、禁錮和迷信。實際上,歷史總是在不斷進步的,剛剛誕生的城市成為中世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那么,為什么城市會在這一時期出現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9課: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展示:喬治出生于中世紀意大利鄉村的一個農奴家庭,從小跟著鄰居學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藝。今年20歲的他打算與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結婚,卻遭到莊園主詹姆斯的反對,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輩那樣的悲慘生活,他想改變。
2.教師提問:喬治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試著描述一下喬治父輩的悲慘生活。
提示:封建莊園(鄉村);關鍵詞:繳納租稅、承擔雜役、無人身自由、生活極端貧困。
3.教師提問:請你給喬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師過渡:“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這是中世紀時形容城市的一句諺語。這是怎么回事?城市難道有不受封建領主控制的特權嗎?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樣工作的?
5.教師提問:西歐城市復興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1世紀開始,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再度興起。其中興起最早、發展最快的地區有意大利北部、法蘭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區等。
6.教師提問:這些新興城市有什么特點?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對安全、能夠吸引人們聚集的地區。城市規模很小,人口較少。
7.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蘭西瑯城市民起義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2)反映了城市的興起使封建經濟開始解體。(3)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
8.問題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領主之間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
目標導學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教師提問:如果喬治成功逃往城市,他憑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藝就能夠在城市繼續生活下去嗎?
提示:按照慣例,農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滿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2.教師提問: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們是怎樣生活的?
提示:①手工業者主要從事小商品生產,擁有簡單的生產資料,自己和家屬都參加勞動,靠出賣產品換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維持生活。家庭既是生產的作坊,也是店鋪。②商人專事商業和貿易。
3.教師提問:市民階級中分化出了哪些人?從中逐漸產生了什么新的階級?
提示:城市手工業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
4.問題思考:這些城市的興起有何意義?
提示: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5.拓展延伸:喬治打算開一家裁縫店,你覺得初來乍到的他能立即開起來嗎?
提示:他不能隨意開店,需要加入一個叫“行會”的組織。行會內部的首腦稱“行頭”,基本成員即作坊主稱“行東”,行東以下為“幫工”和“學徒”。喬治需要從學徒做起,在學藝期間要向行東繳納學費,并為其做家務勞動,期滿后可升為幫工。幫工要在行東作坊里幫助工作數年,領取少量工資,經行會考核后才能獨立開設作坊。
6.問題探究:
(1)城市對西歐歷史發展的影響有哪些?
提示:城市重新興起是中世紀西歐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對歐洲文明有重大影響。城市的興起使歐洲出現了新的等級——市民階級,這些市民的經濟力量、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還在穩步提高,這就意味著國家日后要更加重視和支持這些人的利益。城市與王權結盟,促使王權加強,市民階級參與政治,也促進了議會制度的出現。城市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舊制度瓦解。
(2)領主的莊園與市民的城市對比:
中考歷史復習教案【篇2】人類的形成 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人類形成的歷史,包括人類出現的概況、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及特點、原始社會的解體等。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整合教材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人類起源的問題,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分析氏族社會的產生和原始社會解體等問題,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文化的進步是人類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 重難點 重 點:氏族社會的產生及其特點和作用 難 點:人類是怎樣由古猿進化而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示目標(2分鐘) 1)、導入新課:復習舊課, 2)、出示學習目標:(教師解讀) 1、要求學生了解人類從古猿到人的演變歷程,明白火的使用、直立行走和制造并使用工具對人產生的作用,同時掌握氏族社會的特征。 2、引導學生討論,用辯論的方式探討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必然性。 3、通過對人類起源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加強學生對人類自身的認識。 二、學生自學,質疑問難(8分鐘左右) 1)顯示自學提綱:1、現代人類是從哪一洲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于什么人?人類距今約多少萬年形成? 2、中國人類學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為哪四個進化階段?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屬于哪一階段?人種的差異在哪一階段出現? 3、世界上的人類分為哪三大人種?人種的差異是什么原因影響的? 4、母系、父系社會各有什么特征? 2)、按自學提綱自學。自學時,對不會的問題要做好批注,作為合作探究的問題進行探究。 3)、教師檢查學情,指導學生自學,并適當點撥。 三.、合作探究,建構知識(15--20分鐘) 1、組內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在組內互相交流。組內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質疑時提出,聽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2、師生互探。對自學提綱中重點的內容及學習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展示、糾錯和點撥。 3、教學內容: (一)人類的出現 1.“完全形成的人”現今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兒?“完全形成的人”又分為哪幾個階段?結合中國的歷史,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中國的古人類有哪些,他們分別屬于哪個階段。 2.人種的差異 現代人種何時出現?世界上的人類有哪些人種? (二) 氏族社會 1.母系氏族社會(原始農業、畜牧業出現) 2.父系氏族社會(原始農業、畜牧業分離,出現手工業和商品生產) 人類早期為什么要過群居生活? 為什么最早出現的氏族社會是母系氏族社會? 那么父系氏族社會又是怎樣出現的?有什么特點? 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標志著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人類社會開始進入階級社會。奴隸社會是人類歷第一個階級社會。 4.課后小結:通過本課學習,了解了人類的形成、氏族社會的發展。 5、學生熟記本課知識點:朗讀或默記:3—5分鐘 四、鞏固新知,學會運用(13分鐘) 1、教師多媒體出示訓練題、提高題(《基礎訓練》1課)。學生當堂回答,及時鞏固新知識。 2.布置課堂作業:《基礎訓練》第1課部分重點內容,學生當堂完成。 3、教師檢查學生課堂作業完成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自主學習第2課: 自主備課記錄 自主備課記錄 教研活動記錄 教研活動記錄 板書 設計 第1課 人類的形成 一、人類的出現 1.“完全形成的人” 2.人種的差異 二 氏族社會1.母系氏族社會(原始農業、畜牧業出現) 2.父系氏族社會(原始農業、畜牧業分離,出現手工業和商品生產) 教學反思 中考歷史復習教案【篇3】 | ||
鄉村(封閉) | 城市(自由) | |
構成(主體人員) | 封建莊園(封建主和農奴) | 自由民(市民) |
社會關系 | 封建主(提供土地、奴役剝削) 農奴(繳納地租、服勞役) | 擺脫封建領主的控制,擁有人身自由 |
經濟特點 | 一切產品用于自身消費(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 產品用于交換、出賣(商品經濟) 行會勢力較大 |
目標導學三:大學的興起
1.教師講述:1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入西歐。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
2.問題思考: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大學的教育自主權表現在哪里?
提示: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在不違反正統教義的情況下,大學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3.教師提問:國王和教皇對待教育的態度怎樣?
提示:國王一般都尊重大學自治;教皇支持大學,但不允許異端言論。
4.教師提問:你對中世紀西歐大學的課程設置有何看法?
提示:中世紀大學生須先上基礎課程,它們是: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學生學完基礎課程之后進入專業課程,包括法學、醫學和神學。這說明了大學的課程設置一方面仍受-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三、課堂總結
從法蘭克王國到強盛的查理曼帝國和德、意、法三國的雛形,從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級制度到自給自足的西歐莊園和那規模不大但卻有著“使人自由”的空氣的城市,我們看到了西歐文明前進的腳步。
板書設計
1.城市爭取自由和自治的斗爭
2.市民階層的形成
3.大學的興起
中考歷史復習教案【篇4】
拜占廷帝國和-
重點:-會的演變過程
難點:-會的演變過程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參見第9課圖片。
教學過程:
首先提問學生:"羅馬帝國是怎樣分裂的?西羅馬帝國是如何滅亡的?"然后引入本課主題。
一、拜占廷帝國
本目屬于閱讀教材,教師只按照教材講清楚以下三點既可:①拜占廷帝國的出現及其疆域;②拜占廷帝國的文化。上述內容可以參看"擴展資料"部分。
二、-
1、-的產生
關于-的產生,教師首先簡單介紹-產生的情況,然后提問學生:-為什么在公元1世紀產生于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一帶的猶太人中間?學生回答后教師按"重點突破方案"部分內容做出相應補充說明。
2、-會的出現
關于-會的出現,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看教材相關內容,然后提問學生:-會開始出現時,是個什么樣的組織?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按照"重點突破方案"部分內容做出相應補充說明。
3、-的傳播和-會勢力的擴大
關于-的傳播和-會勢力的擴大,教師首先簡單介紹-的相關教義,然后要求學生看教材相應內容,再提問學生:-會是窮苦人的組織,羅馬帝國皇帝對其也采取敵視、鎮壓態度,可后來為什么轉而承認-會的合法地位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按“重點突破方案”部分內容做出相應補充說明。
4、-會的第一次大分裂
關于-會的第一次大分裂,教師首先簡單介紹分裂情況,然后提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會的第一次大分裂?其結果如何?
5、-會的第二次大分裂
關于-會的第二次大分裂,教師首先簡單介紹分裂情況,然后提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會的第二次大分裂?其結果如何?
最后要求學生按照先后順序列舉-的三大派別(派別名稱、出現時間、主要流行地域、代表的階級利益)。
設計思想:
①通過學生對于-會的演變過程的分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通過相關問題的設置和教師對于學生答問的補充說明,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中考歷史復習教案【篇5】
古典文化的高峰
教法設計:啟發誘導法、導讀法、講授法
重點和難點:
1.重點:《荷馬史詩》,希臘劇作家,學者亞里士多德,羅馬史學,拉丁語。
2.難點:要分門別類條理清楚。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欣賞視頻資料古希臘、羅馬的建筑、雕塑等(激發學習興趣)
在借鑒古代東方文化的基礎上,古希臘人通過探索、思考和想象,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古羅馬人繼承發展了古希臘文化,并把它廣為傳播,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下面我們先來學習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
一、希臘神話、《荷馬史詩》(板書)
1.古希臘神話由什么組成?
(課前可安排積極分子搜集一些資料,上課提問時由他們回答)展示圖片
識記荷馬(展示圖片)
2.歐洲最重要的長篇文學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誰?
(啟發)誰能講講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話故事?
學生根據課外見聞積極發言(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擴大了視野)
3.古羅馬人在史詩方面有哪些成就呢?
展示維吉爾的有關資料
(過渡)古希臘人在戲劇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二、希臘戲劇(板書)
(質疑)古希臘兩位的戲劇家是誰,他們被尊稱為什么,代表作有哪些?
(質疑)希臘史學開西方史學之先河,那么古希臘有哪些歷史名著呢?
展示藝術家們的圖片
三、歷史名著(板書)
(質疑)古希臘、古羅馬有哪些歷史名著,作者是誰?
(引導)我們中國有哪些歷史名著呢?
(聯系中國史,對比記憶。)
(過渡)古希臘、古羅馬在許多科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的科學家(板書)
(質疑)古希臘、古羅馬出現了哪些科學家,他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識記亞里士多德,一學生朗讀他的名言并分析。
(過渡)下面我們來欣賞古希臘、古羅馬建筑和雕塑藝術的成就。
五、(視頻資料)建筑和雕塑(板書)
看錄像欣賞,(提高對古典文化的鑒賞能力。)
(引導)古希臘、古羅馬建筑和雕塑的突出成就有哪些?就你的見聞,你還能舉出其
他例子嗎?
(啟發)這些成就是什么人辛勤勞動的成果?
(過渡)我們對拉丁字母并不陌生,比如漢語拼音使用的就是拉丁字母,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拉丁語。
總結歸納并舉出其他例子。
思考回答。
(明白這是奴隸制經濟繁榮的體現)聯系以前所學知識,思考回答。
六、拉丁語(板書)
(回憶)拉丁字母是從什么字母逐漸演變的?它對世界有何影響?
(展示)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表。(讀表格列舉出幾種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主要文化成就,下面我們一起來歸納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成就分別是什么。
歐洲早期封建國家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①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國;②西歐封建社會。
難點:西歐封建社會。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flash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首先提問學生:"羅馬帝國是怎樣分裂的?西羅馬帝國是如何滅亡的?"然后展示flash教學課件"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下載,引入本課主題。
一、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
教師參考教學課件"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進行講解。參見"重點突破方案"。
二、西歐主要封建國家
關于查理曼帝國的分裂,教師首先簡單講述查理大帝死后查理曼帝國的分裂,然后提問學生:查理曼帝國為什么會分裂?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說明如下:①必然性:依靠武力征服建立起來的軍事帝國勢必會走向分裂,不能長久。②可能性:查理大帝死后,其子孫既軟弱無能又紛爭不休,終于導致國家的分裂。最后注意提醒學生,這就是后來德意志、意大利、法蘭西三個國家的雛形。
關于英吉利王國的形成,教師依照教材簡單講解既可,不必擴展。
三、西歐封建社會
參見"難點突破方案"。
設計思想:
①通過學生分析查理曼帝國分裂的原因、西歐封建社會與中國封建社會的不同點及其出現原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通過展示flash教學課件"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quot;,引導學生分析相關問題,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