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六年級的教案
教案的內容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展開,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需要講解的知識點。這里給大家分享有關六年級的教案,方便大家寫有關六年級的教案時參考。
有關六年級的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我”思想感情的變化。
3、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4、初識魯迅,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二、教學重點
閏土給我講的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這四件事,在這四件事中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體會閏土這個人物形象。同學可以讓學生學習這種抓住人物的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介紹一個人物。
三、教學難點
文章中出現的“四角的天空”,現在的學生很難體會和把握什么是四角的天空。通過解讀讓學生體會“我”對自己生活的不滿和對閏土生活的農村生活的向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以筆為“武器”,同敵人戰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魯迅,課件出示魯迅的畫像)你對他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介紹魯迅的有關資料。(課后資料袋中的內容)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品讀感悟,體味人物形象。
1、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知。
2、仔細研讀,感受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閏土給我講了幾件事,并把相關的語段找出來讀一讀。
3、研讀雪地捕鳥。體會閏土具有怎么樣的特點——聰明能干。
4、對了,閏土介紹捕鳥的過程我們體會到他的聰明能干的特點,這部分中哪些地方能體會到他的聰明能干呢?(生標動詞)
掃,支,撒,看,拉,罩。
5、指導學生懷著這種敬佩的心情再來讀這部分對話,來仔細體會閏土的聰明能干。
6、小組合作,研討其他事件,進一步感悟閏土的形象。集體匯報交流。
(三)體會“我”的情感變化。
1、出示課文插圖。師:閏土和我這兩個好朋友在說看瓜刺猹的時候是怎么樣說的呢?我們把這兩個小伙伴請出來(出示兩個小伙伴的插圖)。師:哪個是我,哪個是閏土?
2、聽了閏土的話,我又有那些感受呢?【出示第16自然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指導朗讀。
(四)領會文章表達。
1、文章兩次寫到了閏土看瓜刺猹,兩處描寫有什么不同?
2、背誦第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推薦閱讀《中年閏土》。
有關六年級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8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
3.感受到動物能為大自然貢獻力量,對大自然的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為大自然貢獻自己的力量的熱情
課時建議: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引趣揭題。
同學們,仔細回憶一下,在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你都見過或聽說過那些鳥類朋友呢?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種有特殊本領的鳥——會植樹的鳥。
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解決生字。
三、請同學們再細細地讀讀課文,你喜歡植樹鳥嗎?為什么?
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班內交流匯報。
抓住第5和第7自然段描寫植樹鳥支書是的一系列動詞,體會植樹鳥的可愛。
第二課時
一、整體回顧。
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一種會植樹的鳥,他們植樹時那認真的態度和執著的精神感動了小卡西,也感動了同學們,帶著這種感動讓我們再讀課文。
二、升華情感。
結合自己的體會,發自內心的對植樹鳥說幾句話吧!
三、資料交流。
課下同學們搜集了許多有關鳥類的資料,現在讓我們分享一下自己的收獲吧!
資料交流,教師補充。
四、寫作提高
寫愛護鳥類的宣傳語。
有關六年級的教案篇3
設計理念:
1.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倡導充滿情趣、真實的人文型的課堂,讓學生在濃郁的人文氣氛中感受、習得語言,發展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重在應用,在親身經歷中體驗、感悟,在實踐中發展能力。為此,在綜合拓展練習時,我設計了“小小督導員”的活動,重在讓學生在創設的與生活相關的語言情境中去感悟,并運用英語。
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小學生英語教學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和良好的朗讀、閱讀習慣。本課的教學活動設計,我注重了學生對于發出指令的祈使句的朗讀訓練和語氣感悟。并在最后設計一個趣味閱讀練習,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為此在本課的綜合拓展練習時,我所選擇的情景圖畫使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生活場景,目的是能夠很好的鍛煉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利用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掌握語句Stop! Don’t go! Go!It’s green now. Don’t ride your bicycle here.
2.能力目標:學生學會口頭運用Stop! Don’t go! Go!It’s green now.等語句發出指令。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
教學重點:
1、能聽懂Don’t ride your bicycle here.這類指令。能口頭運用Stop! Don’t go! Go!It’s green now.這類語句發出指令。
2、祈使句的讀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課本第一部分的錄音材料和標志圖話、學生生活的情景圖畫
教學過程:
一、Warming up.
A game.
教師組織學生一起玩“Simon says”的游戲。首先教師發出口令,然后請一名學生擔當教師角色。
T:Boys and girls,now let’s play a game“Simon says”。 Listen to me carefully.“Stand up, please. Turn left/right/back/north/south/west/east.”Now, who can say as me?
(設計意圖:通過組織游戲,既可活躍一下課堂氣氛,又可復習鞏固祈使句的用法。此外在游戲中,盡量多的運用“left, right”等詞,又可為本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Presentation.
1.Lead in.(精講點撥)
教師出示指揮交通的圖片,并向學生提出問題。“Do you know what dose it mean?”學生根據圖片動作逐一進行回答:“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 Stop!”
教師出示課本第一部分的交通標志圖,請學生用英語說一說它們代表什么意思。(T:I have more pictures.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學生可能對其中的一些標志圖不是很了解,教師可告訴學生本節課結束后,你將會很流利的說出。(T: Don’t worry. You may say it very well after this class.)
(設計意圖:用指揮圖導入,能夠很好的與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銜接,教師能夠很自然的呈現本課的交通方面指示語的圖畫。另外,在學生遇到障礙后,給學生的鼓勵的同時,也提出了本課教學目標。)
2.Listen and find.
教師首先讓學生對圖片的內容進行討論,然后教師放錄音,請學生邊聽邊指向對應的圖。教師放地二遍錄音,進行檢查,并讓學生重復。學生聽第三遍錄音,完成課本第二部分的活動。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熟悉一下圖片內容,學生能夠很好的指向正確的圖話。在聽與指的過程中是對學生聽力及反應能力的一種很好的鍛煉。)
教師出示課本第一部分的圖畫,請學生快速說出對應的句子。
3.Listen and repeat.
教師出示課本第三部分的句子,讓學生根據前幾節課的知識自己先朗讀。然學生對比自己的語氣和升降調。
教師再次放錄音,讓學生跟讀、模仿,并簡單講解祈使句的讀法。(祈使句一般表示直接的命令、建議、告誡、邀請等多種意圖,再讀法上側重讀最后一個單詞,讀降調用以強調。)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接觸過語調方面的知識,先讓學生自己朗讀,然后再對比錄音,學生的學習印象更為深刻,更利于掌握。讓學生掌握一點語音規則,對于他們的自學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三、Practice.
1.Who can read it?
教師出示一些祈使句,讓學生站起來朗讀,對于讀的好的進行獎勵。讀的不正確的請其他學生幫忙糾正。之后在小組內進行朗讀比賽。
Don’t put it on the table.
Please make the bed.
Please open the window.
Don’t close the door.
Don’t ride that horse.
(設計意圖:在掌握了簡單規則后,進行簡單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此外還能讓學生更好體會英語學習成功的快樂,幫助學生進一步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Where is it?(巧問質疑)
教師請一名學生先走出教室,把一件物品藏在教室的某個地方,然后請學生回到教室試著找出所藏物品。首先由教師發出指令給學生提供線索,然后讓他其他同學尋求幫助。
Eg:T: Walk to Song Shan.Go straight on. Then turn left.
S:Can you tell me more?…
(設計意圖:通過找一找的小游戲,幫助學生進一步練習關于方位指令的祈使句的用法。讓學生實際練一練,在教室里走一走能很好的體會、運用。比單純的口令練習效果更好。)
四、Development.
1.小小督導員
教師出示幾幅生活中的情景圖,讓學生以“小小督導員”的身份對其中的人物進行勸誡。
首先讓學生對情景進行討論,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選一情景進行表演。
(設計意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很容易讓他們參與進來,也很利于他們發揮自己的運用能力。在給學生創設了練習與運用英語的學習情景的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的很好的契機。)
2. Read it and have a test.
It is a rainy day. A man gets on a bus with a dog. It is a big dog. Its feet are very dirty.The man says,“Condutor(售票員), if I buy a ticket for my dog, can he have a seat like the other people?”
The condutor looks at the man and then he says,“Of course,sir. He can have a seat like all the other people on the bus, but he must not put his feet on the seat like the other people on the bus.”
T or F
(1)The man gets on a bus with a small dog.
(2)The dog’s feet were very dirty.
(3)The mam wants a seat for his dog..
(4T)he conductor would like to give a seat to his dog.
(5)The dog sits down at last.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知識內容不是很多,在一定的練習鞏固之后,我設計了趣味閱讀。并在閱讀的同時對學生提出建議和要求。既可調節一下課堂氣氛,又可在課堂上進行閱讀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Summary.(有效反饋)
學生進行簡單小節,說一下自己的課堂收獲,教師進行概括補充。
六、Homework.
List some rules about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Eg: Please listen to the teacher.
Please speak English in class. …
有關六年級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情感目標
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使學生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了解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
教具
錄音機、地球儀
教學體會
此文知識性較強,指導學生多查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雙邊活動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呢?
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有一個地球》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知識。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范讀課文。
想一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
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文章。
(三)檢查預習:
讀準字音
本課生字較多,有些字音不易讀準,教師要重點指導,使學生準確掌握生字的讀音
3、解釋詞語。
天際、遨游、映入眼簾、晶瑩透亮、紋痕、搖籃、和藹可親、璀璨、慷慨、濫用、枯竭、目睹。
(四)理清文章結構。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從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地球的?
2.討論分段并概括段意。
3.訂正:
第一段(1、2):講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類活動的范圍更小。
第二段(3、4):講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有限,有些資源已遭到人類的破壞。
第三段(5、7):講在宇宙之中,可供人類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9):講宇航員的感嘆,呼吁人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上的生態環境,為子孫后代造福。
(五)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一段。
我們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隨宇航員到太空看一看。
學生讀課文用筆畫一畫有關詞語,然后討論出地球的特點。
(板書:美麗而又渺小)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1、為什么將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
2、為什么說地球是渺小的,人類活動范圍更小?
(地球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運用什么方法說明地球小,人們活動范圍更小。
(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地球小,人類活動范圍更小。)
指名讀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師小結引出下文。
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的、壯觀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們人類所生活的范圍更是很小很小。我們應該珍惜它,愛護它。但有些人卻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不了解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夠隨意破壞的。
(二)講讀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段。邊聽邊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畫出來。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什么是有限的?
(有一定的限度。)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表現在哪里?其結果如何?
(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不加節制地開采。結果:礦產資源越來越少。)
(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結果:不但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什么是“節制”和“不加節制”呢?
(節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不加節制就是沒有限制,沒有計劃地隨意進行。)
出示小黑板,解決思考練習的第2題。
指名讀句子,注意黑體字的部分,再舉個具體例子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自由讀這部分內容,概括地說一說。
板書:(自然資源有限)
(三)講讀第三段。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地球在宇宙中這樣渺小,自然資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說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樣的說法能行嗎?為什么?
根據文章內容,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這部分用什么告訴人們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遙遠的事情,即使實現了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學生邊討論教師邊板書:
(不能移民)
教師引讀,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四)講讀第四段。
實際上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如果我們破壞了地球,我們就別無去處。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如何做呢?齊讀最后一段。
(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板書:精心保護造福后代)
自由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關系?能試著說一說嗎?
(因果關系。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五)對照板書,總結全文。
本文列舉了大量事實數據,一層一層地讓我們了解了地球的知識,告訴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這么一個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護,那將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嚴重的威脅。我國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地擔負起保護地球的重任。
(六)談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一談自己學后的感受。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大家要暢所欲言,為練筆服務。
(七)解決課后練習第3題。
1.讀詞語并用帶點的詞造句。
2.理解“渺小”和“貢獻”的詞義,體會這些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舉例:
渺小: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團結起來,群策群力,才能戰勝一切困難。貢獻: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煉一副好的身體,長大才能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八)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只有一個地球
美麗而又渺小
“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精心保護
造福后代自然資源有限
有關六年級的教案篇5
本著“以學生為主”的原則,本設計采用“選擇”教學法,就是以“選擇”為基本的機制。在教學的實踐中,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目標,在學習的進程中,自主地選擇學習負荷、學習難度、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等等。旨在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主動地選擇學習的進程,真正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培養他們自主選擇的能力。選擇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投入的過程,又是他們與文本進行互動對話的過程。
二、學習目標:
1、讓學生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主背誦第1自然段。
3、學習課文寫的四件稀奇事,了解閏土是一個勇敢機智、聰明能干、見多識廣的農家少年,感受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學習四件稀奇事,了解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文章中的感情。
四、教學難點:
理解“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五、課前準備:
1、自制的生字新詞卡片。
2、有關閏土的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熟讀課文,自主定向,直奔中心,重點感悟四件稀奇事。
(二)教學流程:
1、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同學們,大家了解魯迅嗎?看過哪些魯迅寫的作品和有關與他的故事。(生說……)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與我們年齡相仿的朋友。(板書課題“少年閏土”)課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設計意圖]
教案 導語首先從激發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說說自己看過哪些魯迅寫的作品和有關他的故事,既幫助學生積累有關語言材料,又自然地過渡到課文內容中去。
2、啟發定向,選擇目標。
老師引導:請大家根據課題,在熟讀課文之后,說說課文中的閏土是一個怎
樣的人?再根據課題、單元的主要目標和課后的習題,確定自己最想解決的問題。(討論,誰的問題最有價值?)
學生列舉,老師歸納出“主問題”:(1)課文寫了少年閏土的哪幾件事,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2)課文是怎樣寫閏土的?(3)根據單元目標,找出課文的幾句難理解的句子,采用怎樣的方法去理解,含義又是什么?(4)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師教案 導語:魯迅的文章中有許多我們不常見的字詞,文章也比較長,讀課文
時。請同學們抓住課文敘述的主要事例。
[設計意圖]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所以,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感悟,觸發思維的不斷深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整體感知,小組合作,自主釋疑。
(1)選擇幾個問題讀課文,利用字典,自學生字和新詞。
(2)選擇自己最喜歡交流的小伙伴,討論自己學不懂的生字和新詞。
(3)在老師發下的卡片上,選自己認為最難的生字和新詞,說說哪些地方難以理解,哪些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點交流一些不常見的字詞(視學生掌握的情況而定):祭祀
忙月秕谷鵓鴣……
[設計意圖]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讀書的過程讓學生學習生字和新詞,選自己認為最難的生字和新詞,在識字、理解詞語方面給學生煥然一新的感覺,為學生解讀文本掃除一切障礙。
4、重點學習四件事,品讀、感悟。
(1)選擇課文中難理解的句子,交流。出示:“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
盡的稀奇的事……”
(2)教師引導學生確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課文中是指哪些?閏土的
什么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學習。
師引:快速讀課文第四段,看看講了幾件事?(生答,師板書:雪地捕鳥
瓜地刺猹海灘拾貝海邊看魚)
(3)說說“稀奇”的意思,對我們來說,什么樣的事是稀奇事?
(4)說說你準備怎么學習這幾件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學?(有感情地朗
讀,邊畫邊讀,角色扮演互相說……)(學生選擇學習方法)
(5)讓學生選擇以上學習方法學這四件事。用上學習記號,并選擇自己最
喜歡交流的伙伴進行交流。可以按課文的順序來學,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歡的事先來學。(選擇學習內容)彈性填空:閏土是一個____的人。
教師引導,集體評議:
①雪地捕鳥(角色扮演)。
師:閏土啊,你會捕鳥嗎?能不能幫我捕鳥呀?
生:……
師:快教教我,怎樣捕鳥?
生:……
學生評價,評價標準:說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地朗讀。
②有類似的方法學習“瓜地刺猹”、“海灘拾貝”、“海邊看魚”。
教師引導,朗讀“瓜地刺猹”時要讀得輕一些,讀出當時的情境,讀其余兩
件事要有聲有色。學生評價。
③說說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么?用課文中的話來說。
[設計意圖]
巴土卡里雅曾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
自由選擇學習方法,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創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學生的身上迸發。
5、小結,作業。
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選擇生字、新詞抄寫的遍數。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點:
自主背誦,積累第1小節。調控爭議,理解難點,自主遷移,補寫外貌。
(二)教學流程:
1、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四件稀奇事,“我”對哪件事印象最深,為什么?(是瓜地刺猹,因為課文一開始就寫,而且寫了兩處,寫得最詳細。)
[設計意圖]
這一部分教學意在幫助學生初步懂得學習要善于抓重點、抓要點,使學生在交流中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2、自主背誦第1自然段。
(1)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感情地試讀。(啟發引導:月夜下,少年閏土怎樣去刺猹?)
(2)出示有關課文圖片的課件,仔細觀察,用橫線劃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插圖的?
(3)自由練讀。
(4)回憶背誦的方法,選擇自己最擅長的一種背誦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里,把第一段背下來。
(5)指名讓背得最快的同學介紹背誦的經驗。
(6)全體嘗試背誦。
過渡語:閏土真是見多識廣,那么,“我”和“我”的朋友們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又是怎樣的?請找出有關的句子。
[設計意圖]
潛移默化中引領了背誦方法,使背誦的指導有的放矢,背誦的效果由此可現。
3、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結合引導課堂爭議:課文中的“我”與閏土相比,到底誰的知識更多?
(1)質疑問難,根據句子,你有哪些問題?(他們指誰?……)
(2)聯系上下文,自由獨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級里最喜歡的同學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綜合意見。(“四角天空”說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爺們
生活圈子小,知識面狹窄。這些話表達了“我”對閏土的廣闊生活天地的向往和對現狀的不滿。)
得出結論:
“我”:書本知識豐富。
少年閏土:生活經驗豐富,見多識廣。
[設計意圖]
將探究性學習方式引入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質疑、探究,討論問題和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4、理解閏土的外貌。
(1)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句,想一想:外貌與生活環境有什么聯系?
(2)教師讀:“他正在廚房里,一張圓臉,頭戴一頂帽子……”讓學生仔細聽,把老師漏讀的字(紫色、小氈帽、銀項圈)用鉛筆輕輕劃去,(訓練學生的聽力)對比著讀,仔細品味與課文有什么區別。
(3)討論交流。(紫色說明閏土生活在大海邊,身體十分健康;小氈帽說
明閏土生活在農村;銀項圈說明閏土的父親十分疼愛他。)
(4)師生小結:人物的外貌、打扮、穿著和生活環境、身份有密切的關系。
[設計意圖]
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說教者。通過對人物外貌的對比朗讀,學生也能仔細品味文本的內涵,正所謂:“得法于課內,得意于課外。”
5、引導進行自主遷移。
過渡:“我”生活在高墻大院里,閏土生活在大海邊,生活環境有很大差別。除了這一點,“我”與少年閏土之間還有哪些區別?
師生討論、小結,教師板書。(身份不同;穿著、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導遷移。
作者在課文中為什么沒有寫“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魯迅忘了寫呢?請你根據剛才我們討論的結果和課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補寫完整。
(2)自由選擇學習伙伴,展開討論。
(3)補寫。
(4)交流、修改。
(5)選擇學生寫的片段介紹:“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爺嗎?頭戴瓜帽,
長得又白又胖,腦后拖著一條長辮子,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脖子上掛著一塊小巧玲瓏的玉佩,一雙烏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點精神……”
(6)說說為什么樣寫?有什么好處?
[設計意圖]
讓學生動筆寫寫“我”的外貌,既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從讀到寫,不
僅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也增強了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6、結課,拓展。
7、選做題:
(1)“我”與閏土分別之后,會不會再見面呢?三十年后,“我”和閏土又見面了,想象一下,可愛的閏土會變成什么樣?
課件出示:一眼就認出走進來的人,灰黃的皮膚,尖長的臉,又腫又紅的眼睛配著一張毫無生氣的嘴,他就是閏土。
———節選自《故鄉》
說說健康、活潑、可愛的少年閏土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2)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伙伴,進行研究,尋找當時社會的背景資料,研究少年閏土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課后寫一份小結。
[設計意圖]
作業內容的開放,實際是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能從文本中尋找答案,還會在生活中有新的發現。
附: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農家少年紫色圓臉戴小氈帽項戴銀圈(出身外貌)
瓜地刺猹海灘拾貝雪地捕鳥海邊看魚(生活經歷)
“我”:地主少爺?(出身外貌)
四角天空(生活經歷)
[設計意圖]
板書的內容是學生的探究所得,自然生成,而這些內容也是引領學生進一步進行探究學習的關鍵,凸現了中心,突出了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