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一区二区_国产人妖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色综合_91成人福利在线_亚洲成人手机在线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久久久久国产免费免费_欧美 国产 日本_欧美videofree性高清杂交_www.免费av_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自偷自拍熟女另类

教案吧 > 學科教案 > 物理教案 >

高中教案物理

時間: 新華 物理教案

教案編寫需要依據不同的學科和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以確保教學質量。寫好高中教案物理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高中教案物理,方便大家學習。

高中教案物理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它在某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在曲線這一點的切線上。

2.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合外力與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難點: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前邊幾章我們研究了直線運動,同學們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什么是直線運動?

2.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在實際生活中,普遍發生的是曲線運動,那么什么是曲線運動?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新課學習

展示圖片:衛星繞地球的運動人造地球轉彎的火車

這幾幅圖中物體的運動軌跡有何特點?

(軌跡是曲線)

請大家舉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線運動的例子

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1思考: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除了運動軌跡不同,還有什么區別?2.觀察課本P32圖6.1-1和圖6.1-2

思考:砂輪打磨下來的熾熱微粒。飛出去的鏈球,它們沿著什么方向?

3.討論或猜測,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應該怎樣?

4.是不是象我們大家猜測的這樣呢?讓我們來看一個演示實驗:教師演示課本P32演示實驗驗證學生的猜測,從而得到結論:

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切線方向

5.什么是曲線的切線呢?

結合課本P33圖6.1-4閱讀課本P33前兩段加深曲線的切線的理解。

6.閱讀課本P33第四段,試分析推理曲線運動是勻速運動還是變速運動?

速度是________(矢量.標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變化,速度矢量就發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因此曲線運動是________。

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1.提出問題:既然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那么由

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可知受力不為零,那到底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2.實驗探究

器材:光滑玻璃板小鋼球磁鐵

演示:小鋼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問題:給你一磁鐵,如何使小鋼球①加速仍做直線運動。②減速仍做直線運動。③做曲線運動。制定你的實驗方案。

實驗驗證:請兩名同學利用他們的方案來進行驗證。演示給全體學生。

分析論證:

直線加速:的方向與的方向相同

②直線減速:的方向與的方向相反

③曲線運動:的`方向與成一夾角

結論:當物體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4.實踐應用:

飛機扔炸彈,分析為什么炸彈做曲線運動?

討論題:結合本節所學與前面知識體系來分類歸納力和運動的關系。

三、小結

同學們根據自身特點,各自進行。曲線運動是軌跡為的運動.

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1.曲線運動的方向是的

2.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

3.曲線運動一定是運動

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上。

高中教案物理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球表面物體的萬有引力兩個分力的大小關系,計算地球質量;

(2)行星繞恒星運動、衛星的運動的共同點:萬有引力作為行星、衛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會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的質量;

(3)了解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根據數據分析找到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2)培養學生根據事件的之間相似性采取類比方法分析新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3)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建立模型的能力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認真嚴禁的科學態度和大膽探究的心理品質;

(2)體會物理學規律的簡潔性和普適性,領略物理學的優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地球質量的計算、太陽等中心天體質量的計算。

教學難點

根據已有條件求中心天體的質量。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計算天體的質量

1.基本知識

(1)地球質量的計算

①依據:地球表面的物體,若不考慮地球自轉,物體的重力等于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即

②結論:

只要知道g、R的值,就可計算出地球的質量.

(2)太陽質量的計算

①依據:質量為m的行星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時,行星與太陽間的萬有引力充當向心力,即

②結論:

只要知道衛星繞行星運動的周期T和半徑r,就可以計算出行星的質量.

2.思考判斷

(1)地球表面的物體,重力就是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

(2)繞行星勻速轉動的衛星,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3)利用地球繞太陽轉動,可求地球的質量.(×)

3.探究交流

若已知月球繞地球轉動的周期T和半徑r,由此可以求出地球的質量嗎?能否求出月球的質量呢?

【提示】能求出地球的質量.利用

為中心天體的質量.做圓周運動的月球的質量m在等式中已消掉,所以根據月球的周期T、公轉半徑r,無法計算月球的質量.

二、發現未知天體

1.基本知識

(1)海王星的發現

英國劍橋大學的學生亞當斯和法國年輕的天文學家勒維耶根據天王星的觀測資料,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天王星外“新”行星的軌道.1846年9月23日,德國的加勒在勒維耶預言的位置附近發現了這顆行星——海王星.

(2)其他天體的發現

近100年來,人們在海王星的軌道之外又發現了冥王星、鬩神星等幾個較大的天體.

2.思考判斷

(1)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表明了萬有引力理論在太陽系內的正確性.(√)

(2)科學家在觀測雙星系統時,同樣可以用萬有引力定律來分析.(√)

3.探究交流

航天員翟志剛走出“神舟七號”飛船進行艙外活動時,要分析其運動狀態,牛頓定律還適用嗎?

【提示】適用.牛頓將牛頓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綜合,成功分析了天體運動問題.牛頓定律對物體在地面上的運動以及天體的運動都是適用的.

三、天體質量和密度的計算

【問題導思】

1.求天體質量的思路是什么?

2.有了天體的質量,求密度還需什么物理量?

3.求天體質量常有哪些方法?

1.求天體質量的思路

繞中心天體運動的其他天體或衛星做勻速圓周運動,做圓周運動的天體(或衛星)的向心力等于它與中心天體的萬有引力,利用此關系建立方程求中心天體的質量.

2.計算天體的質量

下面以地球質量的計算為例,介紹幾種計算天體質量的方法:

(1)若已知月球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為T,半徑為r,根據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

(2)若已知月球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r和月球運行的線速度v,由于地球對月球的引力等于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3)若已知月球運行的線速度v和運行周期T,由于地球對月球的引力等于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4)若已知地球的半徑R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根據物體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得

解得地球質量為

3.計算天體的密度

若天體的半徑為R,則天體的密度ρ

誤區警示

1.計算天體質量的方法不僅適用于地球,也適用于其他任何星體.注意方法的拓展應用.明確計算出的是中心天體的質量.

2.要注意R、r的區分.R指中心天體的半徑,r指行星或衛星的軌道半徑.以地球為例,若繞近地軌道運行,則有R=r.

例:要計算地球的質量,除已知的一些常數外還需知道某些數據,現給出下列各組數據,可以計算出地球質量的有哪些?()

A.已知地球半徑R

B.已知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r和線速度v

C.已知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v和周期T

D.已知地球公轉的周期T′及運轉半徑r′

【答案】ABC

歸納總結:求解天體質量的技巧

天體的質量計算是依據物體繞中心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充當向心力,列出有關方程求解的,因此解題時首先應明確其軌道半徑,再根據其他已知條件列出相應的方程.

四、分析天體運動問題的思路

【問題導思】

1.常用來描述天體運動的物理量有哪些?

2.分析天體運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3.描述天體的運動問題,有哪些主要的公式?

1.解決天體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

一般行星或衛星的運動可看做勻速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都由中心天體對它的萬有引力提供,所以研究天體時可建立基本關系式:

2.四個重要結論

設質量為m的天體繞另一質量為M的中心天體做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

以上結論可總結為“越遠越慢,越遠越小”.

誤區警示

1.由以上分析可知,衛星的an、v、ω、T與行星或衛星的質量無關,僅由被環繞的天體的質量M和軌道半徑r決定.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求解時還要注意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如地球的公轉周期是365天,自轉一周是24小時,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為9.8m/s2.

例:)據報道,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距地球40光年的“超級地球”,名為“55Cancrie”,該行星繞母星(中心天體)運行的周期約為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的480(1),母星的體積約為太陽的60倍.假設母星與太陽密度相同,“55Cancrie”與地球均做勻速圓周運動,則“55Cancrie”與地球的()

【答案】B

歸納總結:解決天體運動的關鍵點

解決該類問題要緊扣兩點:一是緊扣一個物理模型:就是將天體(或衛星)的運動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二是緊扣一個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動力學特征,即天體(或衛星)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還要記住一個結論:在向心加速度、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四個物理量中,只有周期的值隨著軌道半徑的變大而增大,其余的三個都隨軌道半徑的變大而減小

五、雙星問題的分析方法

例:天文學家將相距較近、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運行的兩顆恒星稱為雙星.雙星系統在銀河系中很普遍.利用雙星系統中兩顆恒星的運動特征可推算出它們的總質量.已知某雙星系統中兩顆恒星圍繞它們連線上的某一固定點分別做勻速圓周運動,周期均為T,兩顆恒星之間的距離為r,試推算這個雙星系統的總質量.(引力常量為G)

歸納總結:雙星系統的特點

1.雙星繞它們共同的圓心做勻速圓周運動,它們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

2.兩星之間的萬有引力提供各自需要的向心力;

3.雙星系統中每顆星的角速度相等;

4.兩星的軌道半徑之和等于兩星間的距離.

高中教案物理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反沖運動,能舉出幾個反沖運動的實例;

2、知道火箭的飛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能力目標

1、結合實際例子,理解什么是反沖運動;

2、能結合動量守恒定律對反沖現象做出解釋;

3、進一步提高運用動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實驗,分析得到什么是反沖運動,培養學生善于從實驗中總結規律和熱心科學研究的興趣、勇于探索的品質。

2、通過介紹我國成功地研制和發射長征系列火箭的事實,結合我國古代對于火箭的發明和我國的現代火箭技術已跨入世界先進先烈,激發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知道什么是反沖。

2、應用動量守恒定律正確處理噴氣式飛機、火箭一類問題。

教學難點

如何應用動量守恒定律分析、解決反沖運動。

教學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總結歸納得到什么是反沖運動。

2、結合實例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釋反沖運動。

教學用具

反沖小車、玻璃棒、氣球、酒精、反沖塑料瓶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演示]拿一個氣球,給它充足氣,然后松手,觀察現象。

[學生描述現象]釋放氣球后,氣球內的氣體向后噴出,氣球向相反的方向飛出。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類似于氣球這樣的運動很多,本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種。

新課教學

(一)反沖運動火箭

1、教師分析氣球所做的運動

給氣球內吹足氣,捏緊出氣孔,此時氣球和其中的氣體作為一個整體處于靜止狀態。松開出氣孔時,氣球中的氣體向后噴出,氣體具有能量,此時氣體和氣球之間產生相互作用,氣球就向前沖出。

2、學生舉例:你能舉出哪些物體的運動類似于氣球所作的運動?

學生:節日燃放的禮花。噴氣式飛機。反擊式水輪機。火箭等做的運動。

3、同學們概括一下上述運動的特點,教師結合學生的敘述總結得到:

某個物體向某一方向高速噴射出大量的液體,氣體或彈射出一個小物體,從而使物體本身獲得一反向速度的現象,叫反沖運動

4、分析氣球。火箭等所做的反沖運動,得到:

在反沖現象中,系統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為零;

但是反沖運動中如果屬于內力遠大于外力的情況,可以認為反沖運動中系統動量守恒。

(二)學生課堂用自己的裝置演示反沖運動。

1、學生做準備:拿出自己的在課下所做的反沖運動演示裝置。

2、學生代表介紹實驗裝置,并演示。

學生甲:

裝置:在玻璃板上放一輛小車,小車上用透明膠帶粘中一塊浸有酒精的棉花。

實驗做法:點燃浸有酒精的棉花,管中的酒精蒸氣將橡皮塞沖出,同時看到小車沿相反方向運動。

學生乙:

裝置:二個空摩絲瓶,在它們的底部用大號縫衣針各鉆一個小洞,這樣做成二個簡易的火箭筒,在鐵支架的立柱端裝上頂軸,在放置臂的兩側各裝一只箭筒,再把旋轉系統放在頂軸上,往火箭筒內各注入約4mL的酒精,并在火箭筒下方的棉球上注入少量酒精。點燃酒精棉球,片刻火箭筒內的酒精蒸氣從尾孔中噴出,并被點燃,這時可以看到火箭旋轉起來。

學生丙:用可樂瓶做一個水火箭,方法是用一段吸管和透明膠帶在瓶上固定一個導向管,瓶口塞一橡皮塞,在橡皮塞上鉆一孔,在塞上固定一只自行車車胎上的進氣閥門,并在氣門芯內裝上小橡皮管,在瓶中先注入約1/3體積的水,用橡皮塞把瓶口塞嚴,將尼龍線穿過可樂瓶上的導向管,使線的一端拴在門的上框上,另一端拴在板凳腿上,要使線拉直,將瓶的進氣閥與打氣筒相接,向筒內打氣到一定程度時,瓶塞脫開,水從瓶口噴出,瓶向反方向飛去。

過渡引言:同學們通過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得到并演示了什么是反沖運動,那么反沖運動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下邊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三)反沖運動的應用和防止

1、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2、學生回答反沖運動應用和防止的實例。

學生:反沖有廣泛的應用:灌溉噴水器、反擊式水輪機、噴氣式飛機、火箭等都是反沖的重要應用。

學生:用槍射擊時,要用肩部抵住槍身,這是防止或減少反沖影響的實例。

3、用多媒體展示學生所舉例子。

4、要求學生結合多媒體展示的物理情景對幾個物理過程中反

沖的應用和防止做出解釋說明:

①對于灌溉噴水器,

當水從彎管的噴嘴噴出時,彎管因反沖而旋轉,可以自動地改變噴水的方向。

②對于反擊式水輪機:當水從轉輪的葉片中流出時,轉軸由于反沖而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

③對于噴氣式飛機和火箭,它們靠尾部噴出氣流的反沖作用而獲得很大的速度。

④用槍射擊時,子彈向前飛去槍身向后發生反沖,槍身的反沖會影響射擊的準確性,所以用步槍時我們要把槍身抵在肩部,以減少反沖的影響。

教師:通過我們對幾個實例的分析,明確了反沖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時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看待事物時我們要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

我們知道:反沖現象的一個重要應用是火箭,下邊我們一認識火箭:

(四)火箭:

1、演示:把一個廢舊白熾燈泡敲碎取出里面的一根細玻璃管,往細玻璃管裝由火柴刮下的藥粉,把細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辦法給細管加熱。

現象:當管內的藥粉點燃時,生成的燃氣從細口迅速噴出,細管便向相反方向飛去。教師講述:上述裝置就是火箭的原理模型。

2、多媒體演示古代火箭,現代火箭的用途及多級火箭的工作過程,同時學生邊看邊閱讀課文。

3、用實物投影儀出示閱讀思考題:

①介紹一下我國古代的火箭。?

②現代的火箭與古代火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③現代火箭主要用途是什么?

④現代火箭為什么要采用多級結構?

4、學生解答上述問題:

①我國古代的火箭是這樣的:

在箭上扎一個火藥筒,火藥筒的前端是封閉的,火藥點燃后生成的燃氣以很大速度向后噴出,火箭由于反沖而向前運動。

②現代火箭與古代火箭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反沖現象來工作的。

但現代火箭較古代火箭結構復雜得多,現代火箭主要由殼體和燃料兩大部分組成,殼體是圓筒形的,前端是封閉的尖端,后端有尾噴管,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從尾噴管迅速噴出,火箭就向前飛去。

③現代火箭主要用來發射探測儀器、常規彈頭或核彈頭,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即利用火箭作為運載工具。

④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一級火箭的最終速度還達不到發射人造衛星所需要的速度,發射衛星時要使用多級火箭。

用CAI課件展示多級火箭的工作過程:

多級火箭由章單級火箭組成,發射時先點燃第一級火箭,燃料用完工以后,空殼自動脫落,然后下一級火箭開始工作。

教師介紹:多級火箭能及時把空殼拋掉,使火箭的總質量減少,因而能夠達到很高的溫度,可用來完成洲際導彈,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的發射工作,但火箭的級數不是越多越好,級數越多,構造越復雜,工作的可靠性越差,目前多級火箭一般都是三級火箭。

那么火箭在燃料燃盡時所能獲得的最終速度與什么有關系呢?

5、出示下列問題:

火箭發射前的總質量為M、燃料燃盡后的質量為m,火箭燃氣的噴射速度為v1,燃料燃盡后火箭的飛行速度v為多大?

[學生分析并解答]:

解:在火箭發射過程中,由于內力遠大于外力,所以動量守恒。

發射前的總動量為0,發射后的總動量為(M-m)v-mv1(以火箭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M-m)v-mv1=0

師生分析得到:燃料燃盡時火箭獲得的最終速度由噴氣速度及質量比M/m決定。

鞏固訓練水平方向射擊的大炮,炮身重450kg,炮彈射擊速度是450m/s,射擊后炮身后退的距離是45cm,則炮受地面的平均阻力是多大?

小結

1、當物體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離開物體時,剩余部分將獲得一個反向沖量而向相反方向運動,這種向相反方向的運動,通常叫做反沖運動。

2、對于反沖運動,所遵循的規律是動是守恒定律,在具體的計算中必須嚴格按動量守恒定律的解題步驟來進行。

3、反沖運動不僅存在于宏觀低速物體間,也存在于微觀高速物體。

高中教案物理篇4

知識目標

1、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它在某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在曲線這一點的切線上.

2、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合外力與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一開始提出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的明顯區別,引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緊接著通過觀察一些常見的現象,得到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線的這一點(或這一時刻)的切線方向.再結合矢量的特點,給出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從實驗入手得到: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再通過實例加以說明,最后從牛頓第二定律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適合學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知規律,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相互滲透,適合對學生進行探求物理知識的訓練:創造情境,提出問題,探求規律,驗證規律,解釋規律,理解規律,自然順暢,嚴密合理.本節教材的知識內容和能力因素,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是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進一步理解和完善,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法建議

“關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教學建議是:首先讓學生明確曲線運動是普遍存在的,通過圖片、動畫,或讓學生舉例,接著提出問題,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讓學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錄像資料,讓學生總結出結論.接著通過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義,得到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的教學建議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編排先做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提問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得到結論,再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加以解釋.如果學生基礎較好,也可以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先從理論上分析,然后做實驗加以驗證.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一)讓學生舉例:物體做曲線運動的一些實例

(二)展示圖片資料1、上海南浦大橋2、導彈做曲線運動3、汽車做曲線運動

(三)展示錄像資料:l、彎道上行駛的自行車

通過以上內容增強學生對曲線運動的感性認識,緊接著提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

(四)讓學生討論或猜測,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應該怎樣?

(五)展示錄像資料2:火星兒沿砂輪切線飛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車后輪原地運轉

(六)讓學生總結出曲線運動的方向

(七)引導學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變化,速度矢量就發生了變化→具有加速度→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方案一]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線滾動的小球,若在它前進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運動情況將如何?若在其側向施加外力,運動情況將如何?

(二)演示實驗;鋼珠在磁鐵作用下做曲線運動的情況,或鋼珠沿水平直線運動之后飛離桌面的情況.

(三)請同學分析得出結論,并通過其它實例加以鞏固.

(四)引導同學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體受到合外力方向與初速度共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引入課題,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會發生改變嗎?進而將問題展開,運用力的分解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力改變運動狀態的兩種特殊情況:

1、當力與速度共線時,力會改變速度的大小;

2、力與速度方向垂直時,力只會改變速度方向.

最后歸結到:當力與初速度成角度時,物體只能做曲線運動,確定物體做哪一種運動的依據是合外力與初速度的關系.

(二)通過演示實驗加以驗證,通過舉生活實例加以鞏固:

展示課件三,人造衛星做曲線運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曲線運動的相關知識.

課件2,拋出的手榴彈做曲線運動,加強認識.

探究活動

觀察并思考,現實生活中物體做曲線運動的實例,并分析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情況與各點速度的關系.

高中教案物理篇5

滑輪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臺、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③學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說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組討論后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在墻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后教師質疑:這是為什么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么優點?各有什么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高中教案物理篇6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2.知道什么叫參照物,知道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需要選定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二)教具

1米長的一端封閉的玻璃管,管內注入水,并留約2厘米長的一段空氣柱,管口被封閉;節拍器(或秒表)。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2.完成下列長度單位的換算,要求有單位換算的過程。由兩名同學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進行練習。

教師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對學生所答進行講評。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測量課本圖1—5甲圖中木塊的實際長度。要求每個學生動手測量。由同學說出測量結果。鞏固上節所學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正確讀、記測量結果和減小誤差的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新課的引入

組織同學閱讀課本節前大“?”的內容。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么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認真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板書:“第二章簡單的運動

一、機械運動”

2.機械運動

(1)什么是機械運動?

運動是個多義詞,物理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有位置的變化。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2)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提問并組織學生回答: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

對于回答中所舉機械運動實例,教師要明確指出是哪個物體相對什么物體有位置的改變。

組織同學看課本圖2—2,提問:圖中的哪些物體在做機械運動?

答:圖2—2中運動員、足球、列車、地球、人造衛星、太陽系、銀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機械運動。

問:圖中的鐵軌,地球上的樹木、高山,我們教室中的課桌和椅子是運動的嗎?

答:它們都在跟隨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他們也在做機械運動。

小結: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板書:“1.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組織學生看課本圖2—3,討論: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小結:

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汽車中的乘客,這位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其次根據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汽車、司機和乘客都在做機械運動。但是司機和男孩所說乘客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說法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乘客的運動情況時,選定的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司機看到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以車廂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車廂沒有位置的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

問:男孩看到乘客運動得很快,他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他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在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定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板書:“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①:在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②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提問:看課本圖2—4,卡車和聯合收割機在農田里并排行駛,受油機與大型加油機在空中飛行,說它們是運動的,你選什么物體為參照物。

答:選大地為參照物,它們是運動的。

教師追問:在甲圖中如果選卡車或收割機為參照物,在乙圖中如果選受油機或加油機為參照物,另一物體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

答:另一物體是靜止的。因為它們相對于參照物沒有位置的改變

教師小結:像卡車和收割機這樣兩個物體以同樣的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相對位置不變,則稱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提問:請你解釋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的道理。

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

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舉例例說明當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時,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

4.勻速直線運動

(1)自然界中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演示實驗:啟動節拍器,使兩響之間間隔1秒鐘(如果沒有節拍器,可由學生讀秒表)。將1米長的內封氣泡的玻璃管豎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氣泡由管底豎直上升,從零時刻開始,在每個節拍時,在氣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個短橫線(以氣泡的上沿或下沿為準),這些橫線由下到上等距離排列。

改變節拍器擺錘的位置,增大(或減小)擺的周期,重做上述實驗。此時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組記畫橫線不可重疊。

用刻度尺測相同的時間間隔內,氣泡通過的距離。

提問:你認為氣泡的運動有什么特點?

教師講述:運動的氣泡經過的路線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距離相等,即快慢是不變的。這種快慢不變,經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板書:“3.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見,但是許多運動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提問:百米跑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跑到終點,他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嗎?(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5.小結本節知識要點

三、布置作業

課本P2—4,練習1、2、3、4。

四、說明

由于在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試用)中,參照物并未作為教學內容列出。建議在教學中只需讓學生對參照物的概念有個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需要選個參照物就夠了,不要在教學中補充較為復雜的例題,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

高中教案物理篇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現象2.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有所理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講解和實驗,讓學生初步了解學習物理知識和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在教學中滲透人文主義教育

2.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學習

興趣,了解學習物理知識和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方法】

演示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學科—物理,你聽別人說過物理嗎?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樣的呢?誰起來說一下?(讓學生起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幾個實驗,說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讓學生先猜測現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兩只試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紅墨水。

做法:大試管裝入過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試管,倒過來,水流下,管上升。

現象:試管自動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倒扣的漏斗中,通過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現象:乒乓球懸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讓學生撕下兩張紙,用力吹兩張紙的中央,發現紙靠近。

(3)器材:兩只大燒杯,雞蛋,清水,鹽水。

做法:把一只雞蛋分別放入兩個大燒杯中。

現象:雞蛋有浮有沉。

(4)器材:導線,開關,電池組,小燈泡,變阻器。

做法:連好電路,閉和開關,移動滑片,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

現象:燈變亮。

2.物理不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

(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看法,教師再解析)

提問1:人聽到子彈聲再躲來的及嗎?為什么?

解析:子彈出膛飛行時的速度比聲音快,所以來不及。

提問2:我們對著水中看到的魚用手去抓,能抓到嗎?

解析:抓不到,我們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魚在像的下邊。

提問3:黃浦江邊的路燈,水中的像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詩云“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熒。微微風簇浪,散做滿河星”,起伏的水面相當于許多平面鏡,每盞燈在水里有好多像,連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問4:冬天的冰花結在玻璃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問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還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結:同學們,今天對所提的問題的分析,大家可能還領會不了,沒關系,隨著以后的學習大家就會明白其中的奧秘。

3.怎樣學好物理。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勉勵學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學問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記硬背,貴在理解,要多問,“為學貴有疑,有疑貴問師”,不要以為問老師一些簡單的問題會遭到恥笑,而不問。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我們學了知識以后,如果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就完成了一次飛躍,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問,又從課本中找到根據,就又完成一次飛躍。

(4)像科學家那樣探究。

介紹伽利略的貢獻:伽利略望遠鏡,伽利略溫度計等。

尊稱:近代科學之父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八頁“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并討論材料后的幾個問題。

小結:學習物理,就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世界,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善于動手,加以實踐,找到規律。

三、作業:

閱讀“科學之旅”,說說你打算怎樣學好物理課。

高中教案物理篇8

【自由落體運動】

一、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思考: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為什么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不同?

在空氣中與在真空中的區別是,空氣中存在著空氣阻力.對于一些密度較小的物體,例如降落傘、羽毛、紙片等,在空氣中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影響較大;而一些密度較大的物體,如金屬球等,下落時,空氣阻力的影響就相對較小了.因此在空氣中下落時,它們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只受到重力,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快慢相同.

2.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與重力大小的關系

(1)有空氣阻力時,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輕重不同的物體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較重的物體下落得較快.

(2)若物體不受空氣阻力作用,盡管不同的物體質量和形狀不同,但它們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2.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不同.

規律:赤道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極處重力加速度;物體所處地理位置的緯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律

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gt2

3.位移速度關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5.推論:Δh=gT2

●問題與探究

問題1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相同嗎?你有什么假設與猜想?

探究思路:物體在真空中下落時,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氣阻力,此時物體的加速度較大,整個下落過程運動加快.在空氣中,物體不但受重力還受空氣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時物體加速度較小,整個下落過程較慢些.

問題2自由落體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請你結合實例談談什么情況下,可以將物體下落的運動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探究思路:回顧第一章質點的概念,談談我們在處理物理問題時,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如何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進一步理解這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問題3地球上的不同地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嗎?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點,同一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來講,越靠近兩極,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就越大;離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題與精析

例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從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一定做自由落體運動

B.若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則一定是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C.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滿足速度跟時間成正比的下落運動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精析:此題主要考查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指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選項A沒有說明是什么樣的物體,所受空氣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選項C中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應為豎直向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都與時間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答案:ABCD

例2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對自家屋頂滴下的水滴進行觀察,發現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時間為1.5s,他由此估計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間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樣估算的嗎?

精析:粗略估計時,將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體,g取10m/s2,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可求得.

答案:設水滴落地時的速度為vt,房子高度為h,則:

vt=gt=10×1.5m/s=15m/s

h=gt2=×10×1.52m=11.25m.

綠色通道:學習物理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所以在學習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要從實際出發,各種因素是否對結果產生影響都應具體分析.

例3一自由下落的物體最后1s下落了25m,則物體從多高處自由下落?(g取10m/s2)

精析:本題中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為g=10N/kg,并且知道了物體最后1s的位移為25m,如果假設物體全程時間為t,全程的位移為s,該物體在前t-1s的時間內位移就是s-25m,由等式h=gt2和h-25=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設物體從h處下落,歷經的時間為t.則有:

h=gt2①

h-25=g(t-1)2②

由①②解得:h=45m,t=3s

所以,物體從離地45m高處落下.

綠色通道:把物體的自由落體過程分成兩段,尋找等量關系,分別利用自由落體規律列方程,聯立求解.

自主廣場

●基礎達標

1.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讓一輕一重的兩石塊從同一高度處同時自由下落,則

A.在落地前的任一時刻,兩石塊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塊下落得快、輕的石塊下落得慢

C.兩石塊在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們在第1s、第2s、第3s內下落的高度之比為1∶3∶5

答案:ACD

2.甲、乙兩球從同一高度處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則在下落過程中

A.兩球速度差始終不變B.兩球速度差越來越大

C.兩球距離始終不變D.兩球距離越來越大

答案:AD

3.物體從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達地面時的速度與在一半高度時的速度之比是

A.∶2B.∶1

C.2∶1D.4∶1

答案:B

4.從同一高度處,先后釋放兩個重物,甲釋放一段時間后,再釋放乙,則以乙為參考系,甲的運動形式是

A.自由落體運動B.勻加速直線運動a

C.勻加速直線運動a>gD.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D

5.A物體的質量是B物體質量的5倍,A從h高處,B從2h高處同時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下落1s末,它們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m時,它們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從距離地面8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個小球,若取g=10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s內的位移.

答案:35m

●綜合發展

7.兩個物體用長L=9.8m的細繩連接在一起,從同一高度以1s的時間差先后自由下落,當繩子拉緊時,第二個物體下落的時間是多長?

答案:0.5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0.2s內通過高度為Δh=2m的窗口,求窗口的頂端距屋檐多高?(取g=10m/s2)

答案:2.28m

9.如圖2-4-1所示,豎直懸掛一根長15m的桿,在桿的下方距桿下端5m處有一觀察點A,當桿自由下落時,從桿的下端經過A點起,試求桿全部通過A點所需的時間.

(g取10m/s2)

高中教案物理篇9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曲線運動。

2、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

3、理解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

4、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

二、重點難點

重點:曲線運動中的速度方向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難點:理解并掌握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三、教學方法

實驗、講解、歸納、推理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小鋼球、條形磁鐵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放錄像】飛行的鐵餅,導彈,衛星?

在實際生活中,曲線運動是普遍發生的。曲線運動有什么特點?物體為什么會做曲線運動?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些問題。

(二)、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1、提問: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有什么區別?

——運動軌跡是曲線。

——速度方向時刻改變。

2、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放錄像】

(1)、在砂輪上磨刀具時,刀具與砂輪接觸處有火星沿砂輪的切線方向飛出;(見課件)

(2)、撐開的帶有水的傘繞著傘柄旋轉,傘面上的水滴沿傘邊各點所劃圓周的切線方向飛出。

總結: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3)、推理: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中的一個或兩個同時變化,就表示速度矢量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具有加速度。

C: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時刻在改變,所以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過渡:那么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才做曲線運動呢?

(三)、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演示實驗】(投影儀顯示)一個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的鋼珠,如果從旁邊給它施加一個側向力,它的運動方向就會改變,不斷給鋼珠施加側向力,或者在鋼珠運動的`路線旁放一塊磁鐵,鋼珠就偏離原來的方向而做曲線運動。

歸納得到:當運動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討論】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是否一致?

對照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直線運動。

【看書】拋出的石子,飛行的人造衛星為什么做曲線運動?

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當合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產生的加速度也在這條直線上,物體就做直線運動。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產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夾角,這時,合力就不但可以改變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變速度的方向,物體就做曲線運動。課堂練習:課本P83練習一(1)、(4)兩題學生討論;(2)、(3)兩題課堂練習,并點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結果。教師評講。

(四)、鞏固練習

物體在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若突然撤去外力F1,則物體的運動情況是

A、必沿著F1的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必沿著F1的方向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C、不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D、可能做直線運動,也可能做曲線運動

【C、D】

(五)、課堂小結

1、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的方向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上。

3、當運動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六、課外作業

(略)

高中教案物理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學生的動手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敢于猜想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讓學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試管、水、燒杯、水槽、慣性演示器、酒精燈、燒瓶、錄音機、小人、揚聲器、放大鏡、紙板、鐵架臺、集氣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物理,讓我們一起來看──(多媒體展示引言部分。)

師補充:物理學是個知識的海洋,它需要我們去探索,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乘上《探索物理》這葉小舟,開始我們既充滿樂趣又不乏艱辛的科學之旅吧!

看完這一段,同學們一定有許多的想法,對于物理這門學科,同學們一定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首先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意見。

同學們討論發言。

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問題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們將一起找到答案。(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二、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一:紙人跳舞

打開錄音機,紙人隨著音樂起舞,關上錄音機,小人停止跳舞。

學生提出問題

師:通過下一節課的探究活動,同學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實驗二:教師演示

(1)燒瓶在火焰上加熱一段時間會看到,水沸騰。

(2)燒瓶從火焰上移開,水停止沸騰。

(3)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停止沸騰的水會再次沸騰。

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非常好,說明大家不僅對實驗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而且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本著這樣的態度,同學們一定能夠學會、學好物理這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通過你們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有趣的實驗: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鏡看物體;C、紙板托水;D、小試管爬山;E、吹紙。

實驗前讓學生先猜測結果,實驗結束后,看結果和同學們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學們不僅要善于思考,還要勤于動手。

多媒體補充實驗(紙盒燒水、多彩的太陽光、會變大的魚、連電路)

師:以上這些實驗有趣嗎?物理就是研究這些力、熱、聲、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現象的,這些現象不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三、物理不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進入科學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生:正是有了電的發明,才使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光明,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豐富……

生:正是有了聲、光的發現,才使我們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斕,五彩繽紛……

生:有了物理知識的大量應用,才能使生產飛快發展,生活質量迅速提高……

師: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廣闊,同學們一定都想學好物理,怎樣學習物理呢?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三站。(多媒體展示學習方法)

(一)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師: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看看我們的同學是不是個有心人。

問題:1.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是豎排的還是橫排的?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上面(左邊),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車后軸有很多的齒輪,上坡時要想省力應該用大齒輪還是用小齒輪?

3.冰棍從冰箱里拿出來時你觀察到什么?(冒白氣)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上還是向下?

師:生活中有很多現象不是我們沒看見,而是多數人都是“視而不見”,沒有有意識地去觀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觀察,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得到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

高中教案物理篇11

課堂教學設計

章節名稱§4.1牛頓第一定律學科物理授課班級授課時數1設計者所屬學校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本節是在全章導入的基礎上進行新課教學的。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定律的基石,正是因為它破除了長達近兩千年的亞里士多德的錯誤,改變了人類的自然觀和世界觀,才導致牛頓第二定律得出。與此同時,它本身還包含著力、慣性、和參考系這些極富成果的科學概念,成為物理學理論的支柱和基石。本節課從力和運動狀態改變之間的關系引入課題,通過隨堂實驗并結合學生已學過的伽利略理想實驗,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速度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速度的原因。按著人類對知識的認識順序,從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伽利略的研究——笛卡爾的補充,然后引入了牛頓第一定律,并在此基礎上引入了慣性概念,同時討論了決定慣性大小的因素。這節課是初、高中知識相銜接的一節課程,學生已經了解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內容,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應以教材中有關“力是運動的原因還是改變運動的原因”這一問題認識的發展歷史為線索,以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教育與思維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教學的側重點應放在理解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研究、思考、推理過程,學習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實驗方法。在牛頓第一定律內容的學習上,注重知識的理解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為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思維的積極性,本課采取學生自主探究模式組織教學。依據標準課程標準:了解亞里士多德關于力與運動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方法。

了解伽利略的實驗研究工作,認識伽利略有關實驗的科學思想方法

教育技術標準:通過史實,初步了解近代實驗科學產生的背景,認識實驗對物理學發展的推動作用學情分析

?本節課所述內容在初中課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課本中用到的標題是慣性定律,所以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關鍵是如何讓學生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對力和運動的關系,從日常經驗出發,人們往往會產生錯誤的認識,所以使學生建立起運動改變的原因在于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觀點,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對慣性的學習中,這仍是學生難于理解的問題。許多學生把物體具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狀態的性質與物體在這種狀態下的特點混為一談。本節(課)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⑴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意義,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⑵知道什么是慣性,會正確解釋有關慣性的現象。

過程和方法:⑴通過斜面小車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⑵通過實驗分析,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⑴通過科學史的簡介,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教育.

⑵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給學生以科學方法論的教育.知識點學習目標描述知識點

編號學習

目標具體描述語句4.1-1理解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4.1-2掌握能清楚地描述伽利略關于力與運動的思想觀念4.1-3掌握能準確表述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及理解其內在涵義4.1-4掌握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物體的質量是其慣性大小的量度教學重點和難點項目內?容解決措施教學重點通過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分析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主要通過動手實驗和教師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教學難點1.明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觀點是錯誤的。

2.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通過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視屏,動手實驗讓學生逐步理解伽利略的推理過程及其觀點教學媒體(資源)選擇知識點

編號學習

目標媒體

類型媒體內容要點教學

作用使用

方式所?得?結?論占用

時間媒體

來源4.1-1理解課件歷史的回顧B,D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是錯誤的5分鐘自制4.1-2掌握課件,模型,演示理想伽利略實驗DB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15分鐘網上下載4.1-3掌握課件,視頻牛頓第一定律D,JF是實驗定律,有兩個方面的深層涵義10分鐘自制4.1-4掌握課件,圖片,慣性與質量G,KD物體的慣性大小只與質量有關10分鐘網上下載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板書設計§4.1牛頓第一定律

一、歷史的回顧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2.伽利略的觀點

3.笛卡兒的觀點

二、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2.說明:

(1)物體在不受力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需要外力

3.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三、慣性與質量

1、定義: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2、慣性是一切物體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3、慣性只與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

四、課堂練習

五、小節

??

關于教學策略選擇的闡述(1)牛頓第一定律:第一階段:采用“矛盾沖突法”,盡力展示生活體驗、亞里士多德觀點與伽利略思想實驗矛盾沖突,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第二階段:實驗探究。這一階段要肯花時間,教師僅起一個指導者的作用,盡量讓學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論并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內容。第三階段:主要以教師講述的形式,指明牛頓第一定律的重要性、理想性,并通過對定律內容的理解指導,幫助學生認識力的作用在運動中只是“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慣性:除了課本上實驗,還安排學生做一做運動物體由于慣性而表現出來的現象,以突出慣性“維持其原有運動狀態”的實質。“安全帶的作用”由教師利用多媒體系統或制仿真動態投影片予以展示。勞動中利用慣性的例子,如高空滑雪,對慣性的利害了解,以及認識到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教學中采用實例法。

教具和學具教具: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CAI課件、有關網站下載圖片資料等。學具:生和熟的雞蛋,斜面、木板、透明膠布、棉布、毛巾、玻璃板、小車、刻度尺、盛有大半杯水的燒懷等。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教學

環節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

新課(展示生活實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用生熟兩個雞蛋在光滑桌面上轉動,并迅速按住雞蛋再放開,要求學生觀察現象并得出結果。

2.要求學生利用桌上的木塊感受:輕推木塊,木塊就運動,撤去推力,木塊就停止運動;

教師提問:物體的運動是不是一定需要力??

學生觀察,動手實驗并思考兩種雞蛋產生現象的原因。

學生動手實驗:用力推木塊,木塊才運動,撤去力,木塊就會停止運動思考原因。

(預測學生可能的回答:)

1.同意。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說明沒有力就沒有運動;

2.不同意。問題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復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習者的積極性,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本節課先從學生的生活和身邊事例的實際情景出發,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發現物理現象,從生活體驗和現象中得出自己的觀點,并提出問題:到底誰的觀點更準確。從而引出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力和運動的關系。培養學生從實驗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并能對問題進行表達的能力。新課

教學一、?歷史的回顧

介紹亞里士多德對力與運動的觀點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讓學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分別研究,驗證自己的觀點。考慮從兩方面入手:⑴、力推物動,力撤物停。

⑵、力撤物不停。

播放冰壺視頻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先做完的組可先討論你的實驗結果,也可參觀其他組

請小組代表展示自己的實驗記錄,并說明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多媒體展示實驗結果

激發矛盾:兩個實驗,兩種現象

引導學生:抓住矛盾,進行對比分析,糾正部分學生的錯誤認識。同時指出學生原有錯誤認識也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有力才有運動,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分析與論證)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對比通過對比實驗可以得出

結論:

木塊或小車運動停下來的原因是摩擦力。

在此基礎上進行邏輯推理,問:如果接觸面非常光滑,摩擦很小,那運動的小球將會怎樣?學生設計方案、選擇器材、動手做實驗

方案一:

(1)輕推木塊,木塊就運動,撤去推力,木塊就停止運動

(2)用力猛推木塊,撤去推力后,木塊向前滑行一段距離后停下來;

(3)在木塊下面墊上

幾根鉛筆(或者玻璃棒),用力推木塊,當推力撤去后,木塊向前滑行一段距離后停下來,而且比(2)中的滑得更遠;

方案二:

⑴、軌道上鋪毛巾,小車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動,不推就停。

⑵、撤去毛巾,讓小車在軌道上,推一下小車,小車運動一段才停下來。

⑶、用小球代替小車,讓它從同一高度滑下斜面,分別在毛巾、木板,玻璃三個水平接觸面上運動

積極主動地做實驗,合作完成實驗并記錄數據。

實驗記錄表:

學生代表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次數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離

毛巾

粗布條

光滑木版

推理想象

光滑表面

抓住矛盾、對比前后實驗,明白摩擦力是關鍵,糾正錯誤認識:物體的運動一定需要力。

結合方案一、二中的第(2)步和第(3)步,對比發現,摩擦越小,滾動距離越遠。

學生思考并發言。

高中教案物理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形變的概念,了解彈力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

2、能夠正確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的方向,正確畫出物體受到的彈力.

3、掌握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確定彈力的大小.

2、針對實際問題確定彈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斷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回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彈性限度:如果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的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3、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

4、形變有拉伸形變、彎曲形變、和扭轉形變.

(二)、基本技能:

1、應用胡克定律求解彈簧等的產生彈力的大小.

2、根據不同接觸面或點畫出彈力的圖示.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彈力是物體發生形變后產生的,了解彈力產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斷和大小的確定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2、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的判斷是教學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教法建議

一、關于講解彈力的產生原因的教法建議

1、介紹彈力時,一定要把物體在外力作用時發生形狀改變的事實演示好,可以演示橢圓形狀玻璃瓶在用力握緊時的形狀變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顯的形變實驗,如礦泉水瓶的形變,握力器的形變,鋼尺的形變,也可以借助媒體資料演示一些研究觀察物體微小形變的方法.通過演示,介紹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通常將微小變化“放大”以利于觀察.

二、關于彈力方向講解的教法建議

1、彈力的方向判斷是本節的重點,可以將接觸面的關系具體為“點——面(平面、曲面)”接觸和“面——面”接觸.舉一些例子,將問題簡單化.往往彈力的方向的判斷以“面”或“面上接觸點的切面”為準.

如所示的簡單圖示:

2、注意在分析兩物體之間彈力的作用時,可以分別對一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確切說明,是哪一個物體的形變對其產生彈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講解繩子的拉力時,可以用具體的例子,畫出示意圖加以分析.

第三節彈力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演示形變用的鋼尺、橡皮泥、彈簧、重物(鉤碼).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的產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樣?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

1、演示實驗1:捏橡皮泥,用力拉壓彈簧,用力彎動鋼尺,它們的形狀都發生了改變,教師總結形變的概念.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形變的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針對橡皮泥形變之后形狀改變總結出彈性形變的概念:能夠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塑性形變.

2、將鉤碼懸掛在彈簧上,彈簧另一端固定,彈簧被拉長,提問:

(1)鉤碼受哪些力?(重力、拉力、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誰加給鉤碼的?(彈簧)

(3)彈簧為什么對鉤碼產生拉力?(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彈力的概念:

3、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提問:

(1)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于什么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4、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5、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繼續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誰?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6、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即:

式中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8、練習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強調為形變量的大小.

彈力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本節課注意了對學生開放性、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開放性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不是一句口號,而應該落到實處,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學實際中很難落實的一個問題。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塑性和彈性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舉出生活中或者學生能夠接觸的彈性物體和非彈性物體若干實例,通過歸納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彈性。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并沒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對教師給出的若干物體進行分類,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方法教育。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就不同,學生的興奮點就非常多,都試圖依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學生的思維隨著分類的翅膀在飛翔。

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關注學生的體驗。物理不是獨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階段來看更是如此。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沒有過分關注基本的知識和概念,而是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橡皮筋、海綿、彈簧、減震等學生常見常聽的事物出發,學生在對物體的彈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礎上,總結出什么是塑性和彈性。關注學生自己的體驗,讓兩位同學在拉測力計的活動中體驗拉力的不同,認識到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物體的形變大小有關的。學生親自參與到了物理知識的建構中,認識當然是非常深刻的。師生關系融洽和諧,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閃光點。

主要缺點:

學生在進行分類的時候沒有充分放開學生的思維。為什么學生的分類答案都是與本節內容是對應的?為什么沒有學生按照物質的組成去分?為什么沒有按照物質的導電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這是受到了思維定勢的影響,既然本節學習彈性和塑性,當然就是這一種分類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充分分類的基礎上,從中挑出一組依照彈性和塑性分類的一組,讓學生分析這一種分類的標準是什么,同樣回到了環節的主題。

高中教案物理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演示實驗認識加速度與質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關系;

(2)會用準確的文字敘述牛頓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數學表達式;

(3)通過加速度與質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關系,深刻理解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這一規律;

(4)認識加速度方向與合外力方向間的矢量關系,認識加速度與和外力間的瞬時對應關系;

(5)能初步運用運動學和牛頓第二定律的知識解決有關動力學問題。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及數據處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實際問題的處理,培養良好的書面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認真的科學態度,嚴謹、有序的思維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通過演示實驗,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研究力、質量和加速度三者間的關系:在質量不變的前題下,討論力和加速度的關系;在力不變的前題下,討論質量和加速度的關系。

2、利用實驗結論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規定了合適的力的單位后,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從比例式變為等式。

3、進一步討論牛頓第二定律的確切含義:公式中的表示的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某一個或某幾個力;公式中的和均為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終相同,所以牛頓第二定律具有矢量性;物體在某時刻的加速度由合外力決定,加速度將隨著合外力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

教法建議

1、要確保做好演示實驗,在實驗中要注意交代清楚兩件事:只有在砝碼質量遠遠小于小車質量的前題下,小車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認為等于砝碼的重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證明);實驗中使用了替代法,即通過比較小車的位移來反映小車加速度的大小。

2、通過典型例題讓學生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確切含義。

3、讓學生利用學過的重力加速度和牛頓第二定律,讓學生重新認識出中所給公式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牛頓第二定律

教學難點: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示例:

一、加速度、力和質量的關系

介紹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先研究在質量不變的前題下,討論力和加速度的關系;再研究在力不變的前題下,討論質量和加速度的關系。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條件的保證:在砝碼質量遠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條件下,小車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認為等于砝碼的重力。介紹數據處理方法(替代法):根據公式可知,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產生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

以上內容可根據學生情況,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本節書涉及到的演示實驗也可利用氣墊導軌和計算機,變為定量實驗。

1、加速度和力的關系

做演示實驗并得出結論:小車質量相同時,小車產生的加速度與作用在小車上的力成正比,即,且方向與方向相同。

2、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

做演示實驗并得出結論:在相同的力F的作用下,小車產生的加速度與小車的質量成正比,即。

二、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加速度定律)

1、實驗結論:物體的加速度根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引起這個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即,或。

2、力的單位的規定:若規定: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則公式中的=1。(這一點學生不易理解)

3、牛頓第二定律:

物體的加速度根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引起這個加速度的&39;力的方向相同。

數學表達式為:

4、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公式中的是指物體所受的合外力。

舉例: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加速運動,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合外力是物體

所受4個力的合力,即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在桌面上推粉筆盒)

(2)矢量性:公式中的和均為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終相同。由此在處理問題時,由合外力的方向可以確定加速度方向;反之,由加速度方向可以找到合外力的方向。

(3)瞬時性:物體在某時刻的加速度由合外力決定,加速度將隨著合外力的變化而變化。

舉例:靜止物體啟動時,速度為零,但合外力不為零,所以物體具有加速度。

汽車在平直馬路上行駛,其加速度由牽引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當剎車時,牽引力突然消失,則汽車此時的加速度僅由摩擦力提供。可以看出前后兩種情況合外力方向相反,對應車的加速度方向也相反。

(4)力和運動關系小結:

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決定物體產生的加速度:

當物體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線且方向相同——→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當物體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線且方向相反——→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以上小結教師要帶著學生進行,同時可以讓學生考慮是否還有其它情況,應滿足什么條件。

探究活動

題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組織:2-3人小組

方式:開放實驗室,學生實驗。

評價:鍛煉學生的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

高中教案物理篇14

(一)內容及解析

1、內容:本節主要介紹歐姆定律的基本知識。

2、解析:這一節概念初中學過,要進行復習,講述的重點內容是歐姆定律的應用。這一節內容關系到后面閉合電路的學習,要加強對這一節的練習。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知道電荷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知道導體中產生電流的條件.

2.知道電流的概念和定義式,并能進行有關的計算.

3.知道什么是電阻及電阻的單位.

4.會用歐姆定律并能用來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

思考題1.電流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題2.為什么導體兩端有電壓,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呢?

思考題3.在I——U曲線中?,圖線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解析:導體內有自由移動的電荷,這些帶電粒子做無規則移動時不會形成電流,電荷有正和負,因此規定正電荷定向運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1、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初中知識沒有學好或遺忘,在實際進行電路計算時容易出現問題。

2、在電子發生轉移,使物體帶正、負電荷結合到化學知識,學生對交叉學科的學習也存在著困難。

3、應用U—I圖像分析具體問題時,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物理問題上。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為了加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本節課要對初中電路進行復習,對化學的有關知識也要復習。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基本流程

概述本章內容→本節學習要點→歐姆定律→圖像討論→練習、小結

2、教學情景

問題1形成電流的條件分別是什么?

設計意圖:知道導體中存在電流的條件是兩端存在電壓

問題2電流的方向是如何規定的?

設計意圖:電荷分為正、負電荷兩種。

問題3電流的定義式是什么?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知道電流的大小和單位

問題4公式I=U/R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設計意圖:知道歐姆定律的內容

問題5電阻的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知道電阻的意義和單位

例題1.現有四對電阻,其中總電阻最小的一對是()

A.兩個5Ω串聯B.一個10Ω和一個5Ω并聯

C.一個100Ω和一個0.1Ω并聯D.一個2Ω和一個3Ω串聯

點撥:根據兩個電阻R1、R2并聯總電阻的計算公式:

由這公式可知,并聯后的總電阻小于R1,同例可證并聯電阻也小于R2,即并聯總電阻小于組成并聯電路中的任一個電阻,所以答案C的總電阻比0.1Ω還要小,是本題所選之答案.

【變式】歐姆定律的表達式為,在電壓U一定的條件下,導體的電阻R越小,通過導體的電流I越。兩個電阻R1和R2(R1>R2)串聯接入電路中,通過R1的電流(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過R2的電流.

例題2.如圖所示的兩導體AB、CD串聯在某一電路中,若它們組成的材料和長度相同,粗細不同,則()

A、.AB的電阻小,通過BC的電流大

B.、AB的電阻大,通過BC的電流小

C、.AB的電阻小,通過它們的電流一樣大

D.、AB的電阻大,通過它們的電流一樣大

點撥:導體的電阻跟導體的材料、長度、粗細、溫度有關,現在AB、CD材料相同、長度相同就是AB細,BC粗,所以AB的電阻大;另外AB和CD串聯,串聯電路里的電流處處相等,所以答案為:D

另外:根據歐姆定律可知AB兩端的電壓大于BC兩端的電壓

【變式】把甲、乙兩段電阻線接在相同的電壓下,甲線中的電流大于乙線中的電流,忽略溫度的影響,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高中教案物理篇15

1.某金屬在一黃光照射下,正好有電子逸出,下述說法中,哪種是正確的()

A.增大光強,而不改變光的頻率,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將不變

B.用一束更大強度的紅光代替黃光,仍能發生光電效應

C.用強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黃光,光電流強度將不變

D.用強度較弱的紫光代替黃光,有可能不發生光電效應

答案A

要點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理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光屏處放上照相用的底片.若減弱光的強度,使光子只能一個一個地通過狹縫.實驗結果表明,如果曝光時間不太長,底片只能出現一些不規則的點子;如果曝光時間足夠長,底片上就會出現規則的干涉條紋.對這個實驗結果有下列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A.曝光時間不太長時,底片上只能出現一些不規則的點子,表現出光的波動性

B.單個光子通過雙縫后的落點可以預測

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為才能表現出光的粒子性

D.干涉條紋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達機會較多的地方

答案D

題型1對光電效應規律的理解

【例1】關于光電效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頻率成正比

B.光電子的動能越大,光電子形成的電流強度就越大

C.用不可見光照射金屬一定比用可見光照射同種金屬產生的光電子的初動能要大

D.對于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一個最大波長,入射光的波長必須小于這個波長,才能產生光電效應

答案D

題型2光電效應方程的應用

【例2】如圖所示,一光電管的陰極用極限波長為0的鈉制成.用波長為的紫外線照射陰極,光電管陽極A和陰極K之間的電勢差為U,光電流的飽和值為I.

(1)求每秒由K極發射的電子數.

(2)求電子到達A極時的最大動能.(普朗克常量為h,電子的電荷量為e)?

答案(1)

題型3光子說的應用

【例3】根據量子理論,光子的能量E和動量p之間的關系式為E=pc,其中c表示光速,由于光子有動量,照到物體表面的光子被物體吸收或反射時都會對物體產生壓強,這就是光壓,用I表示.

(1)一臺二氧化碳氣體激光器發出的激光,功率為P0,射出光束的橫截面積為S,當它垂直照射到一物體表面并被物體全部反射時,激光對物體表面的壓力F=2pN,其中p表示光子的動量,N表示單位時間內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數,試用P0和S表示該束激光對物體產生的光壓I.

(2)有人設想在宇宙探測中用光作為動力推動探測器加速,探測器上安裝有面積極大、反射率極高的薄膜,并讓它正對太陽,已知太陽光照射薄膜對每1m2面積上的輻射功率為1.35kW,探測器和薄膜的總質量為M=100kg,薄膜面積為4104m2,求此時探測器的加速度大小(不考慮萬有引力等其他的力)?

答案(1)I=(2)3.610-3m/s2

題型4光電結合問題

【例4】波長為=0.17m的紫外線照射至金屬筒上能使其發射光電子,光電子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做最大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時,已知rB=5.610-6Tm,光電子質量m=9.110-31kg,電荷量e=1.610-19C.求:

(1)光電子的最大動能.

(2)金屬筒的逸出功.

答案(1)4.4110-19J(2)7.310-19?J

高中教案物理篇16

一、教學目標

1、在開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礎上,推導得到萬有引力定律,使學生對此規律有初步理解。

2、介紹萬有引力恒量的測定方法,增加學生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感性認識。

3、通過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思考過程和卡文迪許扭秤的設計方法,滲透科學發現與科學實驗的方法論教育。

二、重點、難點分析

1、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導過程,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所以要根據學生反映,調節講解速度及方法。

2、由于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極小,學生對此缺乏感性認識,又無法進行演示實驗,故應加強舉例。

三、教具

卡文迪許扭秤模型。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引課: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圓周運動的知識,我們知道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都需要一個向心力,而向心力是一種效果力,是由物體所受實際力的合力或分力來提供的。另外我們還知道,月球是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那么我們想過沒有,月球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是由誰來提供的呢?(學生一般會回答:地球對月球有引力。)

我們再來看一個實驗:我把一個粉筆頭由靜止釋放,粉筆頭會下落到地面。

實驗:粉筆頭自由下落。

同學們想過沒有,粉筆頭為什么是向下運動,而不是向其他方向運動呢?同學可能會說,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那么重力又是怎么產生的呢?地球對粉筆頭的引力與地球對月球的引力是不是一種力呢?(學生一般會回答:是。)這個問題也是300多年前牛頓苦思冥想的問題,牛頓的結論也是:yes。

既然地球對粉筆頭的引力與地球對月球有引力是一種力,那么這種力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是只有地球對物體有這種力呢,還是所有物體間都存在這種力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萬有引力定律。

板書:萬有引力定律

(二)教學過程

1、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導

首先讓我們回到牛頓的年代,從他的角度進行一下思考吧。當時“日心說”已在科學界基本否認了“地心說”,如果認為只有地球對物體存在引力,即地球是一個特殊物體,則勢必會退回“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說法,而認為物體間普遍存在著引力,可這種引力在生活中又難以觀察到,原因是什么呢?(學生可能會答出:一般物體間,這種引力很小。如不能答出,教師可誘導。)所以要研究這種引力,只能從這種引力表現比較明顯的物體——天體的問題入手。當時有一個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觀測數據得到了一個規律:所有行星軌道半徑的3次方與運動周期的2次方之比是一個定值,即開普勒第

其中m為行星質量,R為行星軌道半徑,即太陽與行星的距離。也就是說,太陽對行星的引力正比于行星的質量而反比于太陽與行星的距離的平方。

而此時牛頓已經得到他的第三定律,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用在這里,就是行星對太陽也有引力。同時,太陽也不是一個特殊物體,它

用語言表述,就是:太陽與行星之間的引力,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就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如果改

其中G為一個常數,叫做萬有引力恒量。(視學生情況,可強調與物體重力只是用同一字母表示,并非同一個含義。)

應該說明的是,牛頓得出這個規律,是在與胡克等人的探討中得到的。

2、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下面我們對萬有引力定律做進一步的說明:

(1)萬有引力存在于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雖然我們推導萬有引力定律是從太陽對行星的引力導出的,但剛才我們已經分析過,太陽與行星都不是特殊的物體,所以萬有引力存在于任何兩個物體之間。也正因為此,這個引力稱做萬有引力。只不過一般物體的質量與星球相比過于小了,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也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萬有引力定律的表述是:

板書: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兩個物體的質

其中m1、m2分別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r為它們間的距離。

(2)萬有引力定律中的距離r,其含義是兩個質點間的距離。兩個物體相距很遠,則物體一般可以視為質點。但如果是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相距較近,則應把r理解為它們的幾何中心的距離。例如物體是兩個球體,r就是兩個球心間的距離。

(3)萬有引力是因為物體有質量而產生的引力。從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看出,物體間的萬有引力由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的質量決定,所以質量是萬有引力的產生原因。從這一產生原因可以看出:萬有引力不同于我們初中所學習過的電荷間的引力及磁極間的引力,也不同于我們以后要學習的分子間的引力。

3、萬有引力恒量的測定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萬有引力恒量G這個常數是多少,連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說只要測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測出兩個物體間的距離,再測出物體間的引力,代入萬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測出這個恒量。但因為一般物體的質量太小了,它們間的引力無法測出,而天體的質量太大了,又無法測出質量。所以,萬有引力定律發現了100多年,萬有引力恒量仍沒有一個準確的結果,這個公式就仍然不能是一個完善的等式。直到100多年后,英國人卡文迪許利用扭秤,才巧妙地測出了這個恒量。

這是一個卡文迪許扭秤的模型。(教師出示模型,并拆裝講解)這個扭秤的主要部分是這樣一個T字形輕而結實的框架,把這個T形架倒掛在一根石英絲下。若在T形架的兩端施加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石英絲就會扭轉一個角度。力越大,扭轉的角度也越大。反過來,如果測出T形架轉過的角度,也就可以測出T形架兩端所受力的大小。現在在T形架的兩端各固定一個小球,再在每個小球的附近各放一個大球,大小兩個球間的距離是可以較容易測定的。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大球會對小球產生引力,T形架會隨之扭轉,只要測出其扭轉的角度,就可以測出引力的大小。當然由于引力很小,這個扭轉的角度會很小。怎樣才能把這個角度測出來呢?卡文迪許在T形架上裝了一面小鏡子,用一束光射向鏡子,經鏡子反射后的光射向遠處的刻度尺,當鏡子與T形架一起發生一個很小的轉動時,刻度尺上的光斑會發生較大的移動。這樣,就起到一個化小為大的效果,通過測定光斑的移動,測定了T形架在放置大球前后扭轉的角度,從而測定了此時大球對小球的引力。卡文迪許用此扭秤驗證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并測定出萬有引力恒量G的數值。這個數值與近代用更加科學的方法測定的數值是非常接近的。

卡文迪許測定的G值為6.754×10—11,現在公認的G值為6.67×10—11。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萬有引力恒量是有單位的:它的單位應該是乘以兩個質量的單位千克,再除以距離的單位米的平方后,得到力的單位牛頓,故應為Nm2/kg2。

板書:G=6.67×10—11Nm2/kg2

由于萬有引力恒量的數值非常小,所以一般質量的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是很小的,我們可以估算一下,兩個質量50kg的同學相距0.5m時之間的萬有引力有多大(可由學生回答:約6.67×10—7N),這么小的力我們是根本感覺不到的。只有質量很大的物體對一般物體的引力我們才能感覺到,如地球對我們的引力大致就是我們的重力,月球對海洋的引力導致了潮汐現象。而天體之間的引力由于星球的質量很大,又是非常驚人的:如太陽對地球的引力達3.56×1022N。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萬有引力定律,了解了任何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引力,這個引力正比于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反比于兩個物體間的距離。其大小的決定式為:

其中G為萬有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2

另外,我們還了解了科學家分析物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對我們今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有所借鑒。

六、說明

1、設計思路:本節課由于內容限制,以教師講授為主。為能夠吸引學生,引課時設計了一些學生習以為常的但又沒有細致思考過的問題。講授過程中以物理學史為主線,讓學生以科學家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力爭抓住這節課的有利時機,滲透“沒有絕對特殊的物體”這一引起物理學幾次革命性突破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卡文迪許扭秤模型為自制教具,可仿課本插圖用金屬桿等焊制,外面可用有機玻璃制成外殼,并可拆卸。

高中教案物理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形變的概念,了解彈力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

2、能夠正確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的方向,正確畫出物體受到的彈力.

3、掌握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確定彈力的大小.

2、針對實際問題確定彈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斷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回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彈性限度:如果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的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3、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

4、形變有拉伸形變、彎曲形變、和扭轉形變.

(二)、基本技能:

1、應用胡克定律求解彈簧等的產生彈力的大小.

2、根據不同接觸面或點畫出彈力的圖示.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彈力是物體發生形變后產生的,了解彈力產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斷和大小的確定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2、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的判斷是教學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教法建議

一、關于講解彈力的產生原因的教法建議

1、介紹彈力時,一定要把物體在外力作用時發生形狀改變的事實演示好,可以演示橢圓形狀玻璃瓶在用力握緊時的形狀變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顯的形變實驗,如礦泉水瓶的形變,握力器的形變,鋼尺的形變,也可以借助媒體資料演示一些研究觀察物體微小形變的方法.通過演示,介紹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通常將微小變化“放大”以利于觀察.

二、關于彈力方向講解的教法建議

1、彈力的方向判斷是本節的重點,可以將接觸面的關系具體為“點——面(平面、曲面)”接觸和“面——面”接觸.舉一些例子,將問題簡單化.往往彈力的方向的判斷以“面”或“面上接觸點的切面”為準.

如所示的簡單圖示:

2、注意在分析兩物體之間彈力的作用時,可以分別對一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確切說明,是哪一個物體的形變對其產生彈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講解繩子的拉力時,可以用具體的例子,畫出示意圖加以分析.

第三節彈力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演示形變用的鋼尺、橡皮泥、彈簧、重物(鉤碼).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的產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樣?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

1、演示實驗1:捏橡皮泥,用力拉壓彈簧,用力彎動鋼尺,它們的形狀都發生了改變,教師總結形變的概念.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形變的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針對橡皮泥形變之后形狀改變總結出彈性形變的概念:能夠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塑性形變.

2、將鉤碼懸掛在彈簧上,彈簧另一端固定,彈簧被拉長,提問:

(1)鉤碼受哪些力?(重力、拉力、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誰加給鉤碼的?(彈簧)

(3)彈簧為什么對鉤碼產生拉力?(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彈力的概念:

3、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提問:

(1)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于什么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4、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5、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繼續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誰?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6、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39;長度成正比,即:

式中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8、練習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強調為形變量的大小.

彈力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本節課注意了對學生開放性、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開放性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不是一句口號,而應該落到實處,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學實際中很難落實的一個問題。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塑性和彈性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舉出生活中或者學生能夠接觸的彈性物體和非彈性物體若干實例,通過歸納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彈性。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并沒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對教師給出的若干物體進行分類,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方法教育。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就不同,學生的興奮點就非常多,都試圖依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學生的思維隨著分類的翅膀在飛翔。

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關注學生的體驗。物理不是獨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階段來看更是如此。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沒有過分關注基本的知識和概念,而是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橡皮筋、海綿、彈簧、減震等學生常見常聽的事物出發,學生在對物體的彈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礎上,總結出什么是塑性和彈性。關注學生自己的體驗,讓兩位同學在拉測力計的活動中體驗拉力的不同,認識到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物體的形變大小有關的。學生親自參與到了物理知識的建構中,認識當然是非常深刻的。師生關系融洽和諧,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閃光點。

主要缺點:

學生在進行分類的時候沒有充分放開學生的思維。為什么學生的分類答案都是與本節內容是對應的?為什么沒有學生按照物質的組成去分?為什么沒有按照物質的導電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這是受到了思維定勢的影響,既然本節學習彈性和塑性,當然就是這一種分類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充分分類的基礎上,從中挑出一組依照彈性和塑性分類的一組,讓學生分析這一種分類的標準是什么,同樣回到了環節的主題。

高中教案物理篇1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別和聯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與位移的區別.

3.知道標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時間、時刻和路程是標量.

4.能用數軸或一維直線坐標表示時刻和時間、位置和位移.

5.知道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聯系實際引出時間、時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學生學會將抽象問題形象化的.處理方法.

2.會用坐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

3.會用矢量表示和計算質點位移,用標量表示路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時間位移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系,同時學會用科學的思維看待事實.

2.通過用物理量表示質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內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體驗,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科學的力量.

3.養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4.從知識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思想中,培養同學們建立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別.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時間與時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會用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描述運動的幾個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幾個概念?

生:質點、參考系、坐標系.

師:大家想一下,如果僅用這幾個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

生:不能.

師:那么要準確、全面地描述物體的運動,我們還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一部分學生可能預習過教材,大聲回答,一部分學生可能忙著翻書去找.

師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第一段,并粗看這節課的黑體字標題,提出問題:要描述物體的機械運動,本節課還將從哪幾個方面去描述?

生通過閱讀、思考,對本節涉及的概念有個總體印象,知道這些概念都是為了進一步描述物體的運動而引入的,要研究物體的運動還要學好這些基本概念.

引言:宇宙萬物都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和運動.我們每天按時上課、下課、用餐、休息。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經歷一年又一年,我們在時間的長河里成長.對于時間這個名詞,我們并不陌生,你能準確說出時間的含義嗎?物體的任何機械運動都伴隨著物體在空間中位置的改變,你們用什么來量度物體位置的改變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1.2時間和位移.

[新課教學]

一、時刻和時間間隔

[討論與交流]

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時刻和時間間隔”一部分,然后用課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時間表.

師:同時提出問題;

1.結合教材,你能列舉出哪些關于時間和時刻的說法?

2.觀察教材第14頁圖1.2-1,如何用數軸表示時間?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閱讀,積極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組展開討論,每

組選出代表,發表見解,提出問題.

生:我們開始上課的“時間”:8:00就是指的時刻;下課的“時間”:8:45也是指的時刻.這樣每個活動開始和結束的那一瞬間就是指時刻.

生:我們上一堂課需要45分鐘,做眼保健操需要5分鐘,這些都是指時間間隔,每一個活動所經歷的一段時間都是指時間間隔.

師:根據以上討論與交流,能否說出時刻與時間的概念.

教師幫助總結并回答學生的提問.

師:時刻是指某一瞬時,時間是時間間隔的簡稱,指一段持續的時間間隔。兩個時刻的間隔表示一段時間.

讓學生再舉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時間間隔和時刻的實例,并讓他們討論.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某一列車時刻表,幫助學生分析列車運動情況.

(展示問題)根據下列“列車時刻表”中的數據,列車從廣州到長沙、鄭州和北京西站分別需要多長時間?

T15站名T16

18:19北京西14:58

00:3500:41鄭州08:4208:36

05:4905:57武昌03:2803:20

09:1509:21長沙23:5923:5l

16:25廣州16:52

參考答案:6小時59分、15小時50分、22小時零6分.

(教師總結)

師:平常所說的“時間”,有時指時刻,有時指時間間隔,如有人問你:“你們什么時間上課啊?”這里的時間是指時間間隔嗎?

生:不是,實際上這里的時間就是指的時刻.

師:我們可以用數軸形象地表示出時刻和時間間隔.

教師課件投放教材圖1.2-1所顯示的問題,將其做成F1ash動畫.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說說怎樣用時間軸表示時間和時刻.

生:時刻:在時間坐標軸上用一點來表示時刻.時間:兩個時刻的間隔表示一段時間.一段時間在時間坐標軸上用一線段表示.

師:為了用具體數字說明時間,必須選擇某一時刻作為計時起點,計時起點的選擇是人為的.單位秒(s).

師:下圖1-2-1給出了時間軸,請你說出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n秒的意義.

答:

1.學習了時間與時刻,藍仔、紅孩、紫珠和黑柱發表了如下一些說法,正確的是…()

A.藍仔說,下午2點上課,2點是我們上課的時刻

B.紅孩說,下午2點上課,2點是我們上課的時間

C.紫珠說,下午2點上課,2點45分下課,上課的時刻是45分鐘

D.黑柱說,2點45分下課,2點45分是我們下課的時間

答案:A

2.關于時刻和時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時刻表示時間較短,時間表示時間較長B.時刻對應位置,時間對應位移

C.作息時間表上的數字表示時刻D.1min內有60個時刻

答案:BC

解析:緊扣時間和時刻的定義及位置、位移與時刻、時間的關系,可知B、C正確,A錯.一段時間內有無數個時刻,因而D錯.

以下提供幾個課堂討論與交流的例子,僅供參考.

[討論與交流]:我國在20__年10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10月15日09時0分,“神舟”五號飛船點火,經9小時40分50秒至15日18時40分50秒,我國宇航員楊利偉在太空中層示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再經11小時42分10秒至16日06時23分,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為著陸.在上面給出的時間或時刻中,哪些指的是時間,哪些又指的是時刻?

參考答案:這里的“10月15日09時0分”、“15日18時40分50秒”和“16日06時23分”,分別是指這次航天飛行點火、展示國旗和著陸的時刻,而“9小時40分50秒”和“11小時62分10秒”分別指的是從點火到展示國旗和從展示國旗到著陸所用的時間.

二、路程和位移

(情景展示)中國西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的沙漠,在沙漠中,遠眺不見邊際,抬頭不見飛鳥.沙漠中布滿了100~2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們把它稱為“死亡之海”.

許多穿越這個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喪生.歸結他們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在沙漠中搞不清這樣三個問題: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選哪條路線?而這三個問題涉及三個描述物體運動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

師:(投影中國地圖)讓學生思考:從北京到重慶,觀察地圖,你有哪些不同的選擇?這些選擇有何相同或不同之處?

生:從北京到重慶,可以乘汽車,也可以乘火車或飛機,還可以中途改變交通工具.選擇的路線不同,運動軌跡不同,但就位置變動而言,都是從北京來到了重慶.

師:根據上面的學習,你能給出位移及路程的定義嗎?

生:位移: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終點的有向線段.位移是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國際單位為米(m).

路程:路程是質點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板)

在坐標系中,我們也可以用數學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實例:質點從A點運動到B點,我們可以用有方向的線段來表示位移,從初始位置A向末位置B畫有向線段,展示教材圖1.2-3.

[討論與交流]

請看下面的一段對話,找出里面的哪些語言描述了位置,哪些語言描述了位置的變動.哪些是指路程,哪些是指位移.

甲:同學,請問紅孩去哪里了?

乙:他去圖書室了,五分鐘前還在這兒.

甲:圖書室在哪兒?

乙指著東北的方向說:在那個方位.

甲:我還是不知道怎么走過去,有最近的路可去嗎?

乙:你可以從這兒向東到孔子像前再往北走,就能看見了.

丙加入進來,說道;也可以先向北走,再向東,因為那邊有好風景可看.

甲:最近要多遠?

乙:大概要三百米吧.

丙開玩笑說;不用,你如果能從索道直線到達也就是一百米.

乙:別騙人了,哪有索道啊!

丙:我是開玩笑的,那只好辛苦你了,要走曲線.

甲:謝謝你們兩位,我去找他了.

學生分組討論后,選代表回答問題.

生1:乙手指的方向--東北,就是甲在找紅孩的過程中發生的位移的方向.

生2:里面的三百米是指路程,一百米的直線距離是指位移的大小.

生3:他們談話的位置和圖書室是兩個位置,也就是甲在找紅孩過程中的初末位置.

請你舉出生活中更常見的例子說明路程和位移.(圍繞跑道跑一圈的位移和路程)

[討論與思考]

1.(用課件展示中國地圖)在地圖上查找上海到烏魯木齊的鐵路.請根據地圖中的比例尺估算一下,坐火車從上海到烏魯木齊的位移和經過的路程分別是多少?

閱讀下面的對話:

甲:請問到市圖書館怎么走?

乙:從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m到一個十字路口,再向東走300m就到了.

甲:謝謝!

乙:不用客氣.

請在圖1-2-3上把甲要經過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來.

師:請你歸納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

生1:位移是矢量,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線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生2:質點的位移與運動路徑無關,只與初位置、末位置有關.

生3:位移與路程不同,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路程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教師提出問題

師:位移的大小有沒有等于路程的時候?

學生討論后回答,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生:在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教師適時點撥,畫一往復直線運動給學生討論.

生: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教師總結

師:只有在單向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他情況中,路程要大于位移的大小.

[課堂訓練]

下列關于位移和路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點指向終點

C位移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變化,路程描述路徑的長短

D位移描述直線運動,路程描述曲線運動

答案:C

解析:A選項表述的因果關系沒有意義,故A錯.位移的方向可以用從初位置指末位置的有向線段來表示,但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往往是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故選項B錯.位移和路程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路程描述物體運動路徑的長短,所以選項C正確.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無論是位移還是路程都既可以描述直線運動,也可以描述曲線運動,故選項D也是錯誤的.

三、矢量和標量

師:像位移這樣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們以前學過的物理量很多都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請同學們回憶并說給大家聽聽.

學生討論后回答

生:溫度、質量、體積、長度、時間、路程.

對于討論中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像電流、壓強這兩個學生學過的物理量,它們是有方向的,但它們仍然是標量.這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更進一步加深對矢量和標量的認識.

學生閱讀課文后,說說矢量和標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生:兩個標量相加遵從算術加法的法則.

[討論與思考]

一位同學從操場中心A出發,向北走了40m,到達C點,然后又向東走了30m,到達B點.用有向線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兩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置變化的最后結果的位移).三個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你能通過這個實例總結出矢量相加的法則嗎?

解析:畫圖如圖1-2-4所示.矢量相加的法則是平行四邊形法則.

[討論與思考]

氣球升到離地面80m高空時,從氣球上掉下一物體,物體又上升了10m高后才開始下落,規定向上方向為正方向.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體會矢量的表示方向.

(1)物體從離開氣球開始到落到地面時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方向如何?

(2)表示物體的位移有幾種方式?其他矢量是否都能這樣表示?注意體會“+”“-”號在表示方向上的作用.

解析:(1)一80m,方向豎直向下;(2)到現在有三種:語言表述法,如“位移的大小為80m,方向豎直向下”;矢量圖法;“+”“一”號法,如“規定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則物體的位移為一80m”.

[課堂訓練]

(播放1500m比賽的錄像片斷)

在標準的運動場上將要進行1500米賽跑,上午9時20分50秒,發令槍響,某運動員從跑道上最內圈的起跑點出發,繞運動場跑了3圈多,到達終點,成績是4分38秒.請根據上面的信息討論以下問題,并注意題中有關時間、時刻、路程、位置變化的準確含義.

(1)該運動員從起跑點到達終點所花的時間是多少?(4分38秒)起跑和到達的時刻分別是多少?(上午9時20分50秒、上午9時25分28秒)

(2)該運動員跑過的路程是多少?(1500米)他的位置變化如何?(起跑點到終點的連線)

四、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

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用數學的方法描述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

如果物體做的是直線運動,運動中的某一時刻對應的是物體處在某一位置,如果是一段時間,對應的是這段時間內物體的位移.

如圖1-2-6所示,物體在時刻t1處于“位置”x1,在時刻t2運動到“位置”x2

那么(x2-x1)就是物體的“位移”,記為Δx=x2-x1

可見,要描述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維坐標系,用坐標表示位置,用位置坐標的變化量表示物體位移.

在一維坐標系中,用正、負表示運動物體位移的方向.如圖1-2-7所示汽車A的位移為負值,B的位移則為正值.表明汽車B的位移方向為x軸正向,汽車A的位移方向為x軸負向.

課后小結

時間和時刻這兩個概念是同學們很容易混淆的,同學們要掌握時間坐標軸.在時間軸上,用點表示時刻,用線段表示一段時間間隔.位移和路程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來表示質點變動的,它的大小等于運動物體初、末位置間的距離,它的方向是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體實際運動路徑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等,除此以外,物體的位移的大小總是小于路程.找位移的辦法是從初位置到末位置間畫有向線段.有向線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有向線段的長度就是位移的大小.時刻對應位置,時間對應位移.在位置坐標軸上,用點來表示位置,用有向線段來表示位移.

本節課用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用數軸來表示時間軸和位移軸,在時間軸上,點表示時刻,線段表示時間間隔.要選計時起點(零時刻),計時起點前的時刻為負,計時起點后的時刻為正;在位移軸上,點表示某一時刻的位置,線段表示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要選位置參考點(位置零點),直線運動中,可選某一單一方向作為正方向,朝正方向離開參考點的位置都為正,朝負方向離開參考點的位置都為負.位移方向與規定方向相同時為正,相反時為負.標量遵從算術加法的法則,矢量遵從三角形定則(或平行四邊形定則,以后會學到,不讓學生知道).

課后習題

教材第16頁問題與練習。

8278 欧美天堂亚洲电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 先锋影音男人资源|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 老司机午夜网站| 亚洲美女在线一区| av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av在线| 亚洲在线精品视频| 粉嫩av四季av绯色av第一区| 免费日本黄色网址| 精品国产精品网麻豆系列 |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主播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欧美在线视频a| 不卡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p站|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 蜜桃久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久久色|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美女| 日韩高清一级片| 在线观看岛国av| 久99久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免费电影| 一级特级黄色片| 日韩欧美黄色动漫| 久久视频免费看| 国产尤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av免费|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国产91|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欧美 亚洲 视频| 亚洲成人999| 麻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无码| 国产精品男人爽免费视频1| 亚洲精品欧美激情| 五月婷婷六月婷婷|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免费观看 | 天天综合日日夜夜精品| 91国产精品一区| avtt中文字幕| 日韩尤物视频| 欧美黑人极品猛少妇色xxxxx| 欧美人妻一区二区|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影院| 久久久久在线| 岛国毛片在线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片| 91理论片午午论夜理片久久| 精品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久久试看| 不卡av电影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xxxx| 亚洲图色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激情|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校园| 岛国av午夜精品| 成人avav影音|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99久久久久成人网站免费 |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女女女女999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传媒入口麻豆|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91porny九色| 中文国语毛片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99 | 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在线久久久| 国外成人在线直播|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伊人色|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福利视频在线看| 美国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 日韩av一二区| wwww.国产| 国产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人av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剧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 亚洲大尺度视频| 亚州av在线播放| 日韩主播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青涩 |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国产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成人|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 亚洲午夜在线电影| 欧美最新大片在线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亚洲天堂网| 国产综合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视频|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极品在线观看播放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国产91成人在在线播放| 亚洲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蜜臀av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一级电影| 国产精品美女视频| 欧美疯狂做受xxxx富婆| 久久精品91久久久久久再现|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 9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www| 日韩精选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看黄yyy456| 色综合咪咪久久|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97三级| 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最近2019好看的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在线视频91| 一区二区在线播放视频| 欧美成人三级视频| 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乱码妇女bbbb| 亚洲女人天堂成人av在线| 欧美美女直播网站| 久久久精品日本|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欧洲av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成人|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影院|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模特av私拍在线观看| 亚洲啊啊啊啊啊|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我成大片| 91丨九色丨尤物| 亚洲免费高清视频| 五月天男人天堂| 国产情侣自拍av|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九九久久久久99精品| 超碰网在线观看| av中文字幕播放|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大片一区二区三区| 狂野欧美性猛交|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外成人在线直播| 无码一区二区精品|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538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伦伦影院午夜理论片| 岛国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区| 日本新janpanese乱熟| 精品视频第一页|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最多的网站| 国产91视觉| 国产一级特黄视频| 色婷婷综合久色| 国产一级黄色录像片|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超碰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在线视频| 九九热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久毛片|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www.av88|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播放| 国产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夜夜大片| 国产福利小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深夜蜜桃视频| 欧美在线一二三| 免费一级特黄毛片|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九| 国产夫妻自拍av| 欧美极品美女电影一区| 国产尤物在线视频| 亚洲色图偷窥自拍| 农村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51精品国自产在线| 日韩综合第一页|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 欧美刺激性大交免费视频| 国产极品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123| www.亚洲激情| 欧美整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卡一卡二|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www成人免费|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久久久久久| 久久伊人91精品综合网站|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色yeye香蕉凹凸一区二区av| 日本特黄一级片|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免费视频网| 国语精品中文字幕| 26uuu久久综合| 亚洲最大成人网4388xx| 91色琪琪电影亚洲精品久久| 六月婷婷综合网|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拍天天在线|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成**性毛茸茸| 欧美性猛交bbbbb精品|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观看嘿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无罩大乳的熟妇正在播放|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18p| 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99一区视频免费| 五月天婷婷激情视频|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激情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avav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一级大片| 国产96在线 | 亚洲| 国产香蕉97碰碰久久人人| 久久精品三级| 伦伦影院午夜理论片|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红粉影视| 91在线观看视频| 熟女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欧美日韩在线看| 国产精品伦理一区| 欧美自拍小视频| 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婷婷激情五月综合| 日韩中文字幕a|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国产一区99re久久| 欧美 激情 在线| 亚洲综合色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伊人再见免费在线观看高清版|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成人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九九九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进一出视频|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视频| 91香蕉视频mp4|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网站| 逼特逼视频在线|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成人动漫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波野结 | 国产尤物99|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网站| 国内成+人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wwwwww.色| 亚洲国产精品123|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91精品福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亚洲色图| 美女视频黄久久|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 一起操在线播放| 美女被艹视频网站|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1欧美精品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色在线播放| 日韩一级免费观看| 激情懂色av一区av二区av| 久久久影院官网|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一区二区自拍偷拍| 五月天婷婷丁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伊人网综合视频| 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在线观看| 搞av.com| 青青草国产免费| 亚洲五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17c| 久久草.com|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 jizz18女人高潮| 大地资源二中文在线影视观看| 亚洲第一色av|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北条麻妃在线视频| 久章草在线视频| 国产91色在线观看|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天堂网2018| 小泽玛利亚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网页| 午夜精品免费看| 中文字幕免费看|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午夜| 久久精品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人| www.-级毛片线天内射视视| 国产 日韩 欧美在线|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66页| 91视频最新网址|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后进极品白嫩翘臀在线视频| 麻豆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电影久久影院| 亚洲欧洲综合另类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不卡| 色午夜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一二三四| 天天看片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免费|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亚洲激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版 | 中国黄色a级片| 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91蝌蚪porny九色|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7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av一区|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91欧美精品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中文| 亚洲一区二区91|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欧美特级www| 久久91精品国产| 神马影院午夜我不卡影院| www国产视频| 97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 色哟哟一一国产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88av| 国产精品久久色| 成年人免费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九色| 深夜福利日韩在线看| 中文字幕免费高| 精品少妇一二三区|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欧美极品一区| 国产一级久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三级| 97超碰国产精品女人人人爽 | 4388成人网| 污片在线免费看| 视频污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 9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又粗又长免费视频|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欧激情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蜜臀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臀|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男女高潮又爽又黄又无遮挡| 韩国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