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教案生物
優秀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初二教案生物?這里給大家分享初二教案生物供大家參考。
初二教案生物篇1
菊花的組織培養學案
課題1菊花的組織培養
1.說出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原理。
2.學習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技術。
3.進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組織培養。
一、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原理
植物細胞具有________。即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于______狀態時,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外界條件的作用下,表現出可以發育成____________的能力。
二、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
1.在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都會出現________的差異,形成這些差異的過程叫做__________。
2.過程
離體的植物細胞、組織、器官――→(脫分化)組織――→()叢芽或根等――→(生長)完整的植物體
思考:馬鈴薯長期種植,產量會降低而且易感染病毒,要想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培育無病毒的馬鈴薯應該怎么辦?
三、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的因素
1.材料的選擇
植物材料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實驗的成敗。植物的種類、材料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都會影響實驗結果。菊花的組織培養,一般選擇____________的莖上部新萌生的側枝。
2.培養基
植物組織培養需要適宜的培養基,常用的是______培養基,其主要成分包括:__________,如N、P、K、Ca、Mg、S;__________,如B、Mn、Cu、Zn、Fe、Mo、I、Co;________,如甘氨酸、煙酸、肌醇、維生素,以及______等;還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
3.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中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性激素。培養基中添加的植物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都會影響實驗結果。以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為例。
使用順序實驗結果
先使用生長素,后使用細胞分裂素有利于細胞____,
但細胞不____
先使用細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長素細胞____________
同時使用______頻率提高
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比值與結果
比值高時有利于____的分化,抑制____的形成
比值低時有利于____的分化,抑制____的形成
比值適中促進__________形成
4.其他影響因素
pH、溫度、光照等條件是重要因素,不同的植物對各種條件的要求往往不同。進行菊花的組織培養時,一般將pH控制在______左右,溫度控制在________℃,每日用日光燈照射____h。
四、實驗操作
1.制備MS固體培養基
(1)配制各種母液。
(2)配制培養基。
(3)滅菌
將分裝好的培養基連同其他器械一起進行__________________。
2.外植體消毒
菊花莖段用水沖洗、加洗衣粉用軟刷進行刷洗、用流水沖洗,吸干水分。外植體要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______,然后用無菌水清洗,吸干表面的水分,再用質量分數為0.1%的氯化汞______,最后用________清洗。
3.接種
所有的接種操作都必須在________旁進行,并且每次使用器械后,都需要用______________。
4.培養
接種后的錐形瓶放在無菌箱中培養,培養期間應定期______。
5.移栽
6.栽培
答案:一、全能性離體營養物質激素完整的植株
二、1.穩定性細胞分化
2.愈傷再分化
思考:長期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只有根尖和莖尖中幾乎無病毒,因此可利用植物組織培養獲得無病毒的馬鈴薯植株。
三、1.年齡保存時間的長短未開花植株
2.MS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物蔗糖植物激素
3.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濃度使用的先后順序用量的比例分裂分化既分裂也分化分化根芽芽根愈傷組織
4.5.818~2212
四、1.高壓蒸汽滅菌
2.消毒消毒無菌水
3.酒精燈火焰灼燒滅菌
4.消毒
1.細胞分化與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多細胞生物體,一般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發育而成的。細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含有相同遺傳物質的細胞,只有經過細胞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組織,進一步形成各種器官、系統,從而完成生物的個體發育過程。當細胞分化開始時,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調節,不同細胞的不同基因會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被激活,活化一段時間后有些基因的活動停止,而有些基因還在繼續活動,從而產生了特定的蛋白質(即基因有選擇性的表達),進而產生了不同的組織,也就是在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了穩定性差異——細胞分化,這是發生在生物體一生中的一種持久變化,當然胚胎時期達到限度。一般來說,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直到死亡。
由于體細胞大多是通過有絲分裂繁殖而來的,一般已經分化的細胞仍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含有與本物種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已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潛能,即全能性。在合適的條件下,有些分化的細胞具有恢復分裂、重新分化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能力。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比較強,動物細胞的全能性受到了限制,特別是一些高度特化的動物細胞,很難用它培養成一個新個體,但它的細胞核中仍有保持物種遺傳性的全部遺傳物質,保持著全能性,例如已取得成功的克隆羊——多利就是一例。
2.愈傷組織
愈傷組織是通過細胞分裂形成的,其細胞排列疏松而無規則,高度液泡化呈無定形狀態的薄壁細胞。它容易與根尖、莖尖的分生組織發生混淆。可以通過下表比較根尖分生組織和愈傷組織的異同。
組織類型細胞來源細胞形態細胞結構細胞排列細胞去向
根尖
分生組織受精卵正方形無液泡緊密分化成多種細胞組織
愈傷組織高度分化細胞無定形高度液泡化疏松再分化成
新個體
相同點都通過有絲分裂進行細胞增殖
3.污染的預防
污染就是指在組織培養過程中,培養容器內滋生菌斑,使培養材料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從而導致培養失敗的現象。植物組織培養不同于扦插、分根、葉插等常規無性繁殖。由于植物組織培養所利用的植物材料體積小、抗性差,所以對培養條件的要求較高,對無菌操作的要求非常嚴格。
污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細菌污染一般是由接種人員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種時說話,或手及器械消毒不嚴等。另一種是真菌污染可能是由植物材料滅菌不當造成的。
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做好預防。
(1)防止外植體帶菌。①選擇好外植體采集時期和采集部位。外植體采集以春秋為宜,優先選擇地上部分作為外植體,陰雨天勿采,晴天下午采,采前噴殺蟲劑、殺菌劑或套塑料袋。②在室內或無菌條件下進行預培養。③外植體嚴格消毒。做消毒效果試驗,多次消毒和交替消毒。
(2)保證培養基及接種器具徹底滅菌。①分裝時,注射器勿與瓶接觸,培養基勿粘瓶口。②檢查封口膜是否有破損。③扎瓶口要位置適當、松緊適宜。④保證滅菌時間和高壓鍋內溫度。⑤接種工具使用前徹底滅菌。⑥工作服、口罩、帽子等布質品定期進行濕熱滅菌。
(3)操作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如一定要規范著裝,操作過程中不說話等。
(4)保證接種與培養環境清潔。①污染瓶經高壓滅菌后再清潔。②接種環境定期熏蒸消毒、紫外燈照射或用臭氧滅菌和消毒。③定期對培養室消毒、防止高溫。
對外植體進行表面消毒時,既要考慮到藥劑的消毒效果,又要考慮到植物的耐受力。不同藥劑、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區別對待。消毒用過的有毒藥品應收集后統一交給有關專業部門處理,以免引起環境污染。
一旦發現培養材料被污染,特別是真菌性污染,一定不要打開培養瓶。應先將所有被污染的培養瓶統一放在高壓蒸汽滅菌鍋中滅菌后,再打開培養瓶進行清洗。
題型一細胞的全能性
【例題1】下列實例中能體現細胞全能性的是()。
①用培養基培養的胡蘿卜單個細胞培養成了可育的植株②植物用種子進行繁殖③用單個煙草組織培育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解析:①和③都屬于已分化的細胞經過培養形成可育的植株,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實際上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發育成新個體,是由未經分化的細胞(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因此不能體現細胞全能性。
答案:B
題型二植物細胞表達全能性的條件
【例題2】植物細胞表現出全能性的必要條件是()。
A.給予適宜的營養和外界條件
B.導入其他植物細胞的基因
C.脫離母體后的具有完整細胞核的細胞或組織,給予適宜的營養和外界條件
D.將成熟篩管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細胞中
解析:在生物體內,細胞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組織、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母體后,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適宜的外界條件的作用下,植物細胞就可以表現出全能性。
答案:C
反思領悟:植物細胞表達全能性的條件:一是離體的組織或細胞;二是需要一定的激素、營養及其他適宜條件;三是具有完整細胞核的細胞。
題型三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及影響因素
【例題3】(20__?安徽理綜)草莓生產上傳統的繁殖方式易將所感染的病毒傳播給后代,導致產量降低、品質變差。運用微型繁殖技術可以培育出無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過程如下:
外植體――→①愈傷組織――→②芽根―→植株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微型繁殖培育無病毒草莓時,一般選取____________作為外植體,其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
(2)在過程①中,常用的MS培養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____,在配制好的培養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有利于外植體啟動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接種后2~5d,若發現外植體邊緣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過程②中,愈傷組織在誘導生根的培養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組織培養時常采用根尖或莖尖部位,原因是該部位含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
(2)MS培養基的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機物,在配制好的培養基中,常需要添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植物組織培養也應注意無菌操作。
(3)生長素用量比細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時,有利于芽的分化,比值高時,有利于根的分化。
答案:(1)莖尖(或根尖)莖尖(或根尖)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2)有機物植物激素外植體消毒不徹底(3)培養基中生長素類物質用量與細胞分裂素類物質用量的比值偏低
1.下列關于細胞分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過程中
B.細胞分化在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C.隨著細胞分化的進行,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種類會發生變化
D.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的細胞核保持著全能性
2.下列有關植物組織培養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B.主要包括脫分化和再分化兩個階段
C.外植體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需要陽光D.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中要求無菌操作
3.下列關于愈傷組織形成過程的正確敘述是()。
A.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植物細胞分化的結果
B.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植物細胞分裂的結果
C.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動物細胞分化的結果
D.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動物細胞分裂的結果
4.下列關于接種時應注意的事項,全部正確的是()。
①接種室要消毒②無菌操作③接種時可以談話④外植體如莖段、莖尖可隨機放入培養基⑤接種時要防止交叉污染⑥接種完立刻蓋好瓶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5.在離體的植物組織、器官或細胞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條件?()
①消毒滅菌②一定濃度的植物激素③適宜的溫度④充足的光照⑤充足的養料
A.①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⑤
答案:1.C細胞分化不會使遺傳物質種類發生變化,它的實質是遺傳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上有選擇性地表達。
2.C植物組織培養是指離體的植物細胞、組織或器官在無菌操作下經脫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物體的過程,其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恒溫箱的門應該關閉,不必見光,因為在無光條件下愈傷組織長得更快。
3.B愈傷組織只存在于植物細胞;離體的植物組織細胞,在培養了一段時間以后,會通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
4.D整個接種過程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不能談話,防止呼吸產生污染,因此操作過程應禁止談話,并戴口罩;接種的外植體放入培養基時注意將形態學下端插入,而且分布均勻,不能隨機放入,以保證必要的營養和光照條件。
5.D離體的植物相關結構在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不需要光照,因為該過程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其營養物質來自培養基。
初二教案生物篇2
一、染色體結構的變異(閱讀教材P85~86)
1.類型[連線]
2.染色體結構的改變,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而導致性狀的變異。
3.大多數變異對生物體是不利的,有的甚至會導致生物體死亡。
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閱讀教材P86~88)
1.染色體組
(1)概念: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協調,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的一組染色體。
(2)寫出圖中的染色體組:X、Ⅱ、Ⅲ、Ⅳ或Y、Ⅱ、Ⅲ、Ⅳ。
2.二倍體、多倍體
項目起點體細胞染色體組數實例
二倍體受精卵兩個幾乎全部動物和過半數的高等植物
多倍體受精卵三個或三個以上三倍體香蕉和四倍體馬鈴薯
3.染色體數目變異與育種
(1)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
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形成多倍體植株
(2)單倍體育種的方法
花藥――→離體培養單倍體幼苗――→人工誘導用秋水仙素處理
染色體數目加倍,正常純合子
三、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
(閱讀教材P88)
重點聚焦
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有哪些類型?
2.什么是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
3.什么是染色體組?利用染色體數目變異的育種方法有哪些?
[共研探究]
1.仔細觀察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表示交叉互換,發生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屬于基因重組。
(2)圖2表示易位,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2.染色體結構變異與基因突變
項目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突變
本質染色體片段的缺失、重復、易位或倒位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
發生變化
的基因的
數目1個或多個1個
變異水平細胞分子
光鏡檢測可見不可見
[總結升華]
1.染色體結構變異類型
類型定義實例示意圖
缺失一條正常染色體斷裂后丟失某一片段引起的變異果蠅缺刻翅、貓叫綜合征
重復染色體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變異。一條染色體的某一片段連接到同源的另一條染色體上,結果后者就有一段重復基因果蠅棒狀眼
續表
類型定義實例示意圖
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引起的變異某種夜來香經常發生
倒位染色體中某一片段位置顛倒180°后重新結合到原部位引起的變異?;虿⒉粊G失,因此一般生活正常普通果蠅3號染色體上某些基因
2.染色體的缺失、重復、倒位與基因突變的區別(如圖所示)
【易錯易混】染色體易位與交叉互換的比較
染色體易位交叉互換
圖解
區別發生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生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重組
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對點演練]
1.下列變異中,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是()
A.染色體缺失了某一片段
B.染色體增加了某一片段
C.染色體中DNA的一個堿基發生了改變
D.染色體某一片段位置顛倒了180°
解析:選CDNA中一個堿基發生改變,屬于基因突變,選項A、B、D依次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缺失、重復和倒位。
2.圖1和圖2表示發生在常染色體上的變異,則二者所表示的變異類型分別屬于()
A.重組和易位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組D.重組和重組
解析:選A圖1為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圖2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共研探究]
1.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有三個染色體組,判斷依據是形態大小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就有幾個染色體組。
(2)圖乙有四個染色體組,判斷依據是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出現幾次,則有幾個染色體組。
(3)某生物的體細胞含32條染色體,有8種形態,則該生物的體細胞中含有4個染色體組,計算公式為染色體組的數目=染色體數/染色體形態數。
2.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
(1)①單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②單倍體不一定不育:體細胞中染色體組為奇數的單倍體高度不育;體細胞中染色體組為偶數的單倍體能進行正常的減數_,是可育的。
(2)①若甲、乙均是由配子直接發育而來,則甲、乙均為單倍體。②若甲、乙均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則甲所示生物為三倍體,乙所示生物為四倍體。
(3)誘導多倍體產生的措施有低溫、秋水仙素處理等。
(4)一般情況下,單倍體高度不育,一般無種子,所以在單倍體育種時,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以使染色體數目加倍。
[總結升華]
1.判斷染色體組和一個染色體組含有幾條染色體的方法
(1)根據染色體形態判斷
①細胞中同一形態的染色體有幾條,該細胞內就含有幾個染色體組。
②細胞中染色體共有幾種形態,該細胞的一個染色體組中就含有幾條染色體。
(2)根據基因型判斷
①在細胞或生物體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共有幾個,該細胞或生物體就含有幾個染色體組。
②在細胞或生物體的基因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有幾個,該細胞或生物體的一個染色體組中就含有幾條染色體。
(3)根據細胞中染色體數及染色體形態數計算
染色體組數=染色體數目/染色體形態數。
2.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比較
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
來源受精卵發育受精卵發育配子發育
概念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染色體
組數兩個三個或三個以上不確定(一至多個)
發育
過程
3.單倍體育種
4.多倍體育種
(1)原理
(2)實例(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
②秋水仙素處理后,新產生的莖、葉、花的染色體數目加倍,而未處理的根細胞中仍為兩個染色體組。
③四倍體植株上結的西瓜,種皮和瓜瓤為四個染色體組,而種子的胚為三個染色體組。
④三倍體西瓜無子的原因:三倍體西瓜在減數_過程中,由于染色體聯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配子。
【易錯易混】花藥離體培養≠單倍體育種
單倍體育種包括花藥離體培養和秋水仙素處理幼苗等過程?;ㄋ庪x體培養只得到單倍體,再用秋水仙素處理才能得到可育的純合子。
[對點演練]
3.判斷正誤
(1)根據某生物的體細胞基因型為AAaaBBbb,可判斷該生物為二倍體生物。()
(2)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生物是單倍體,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是二倍體。()
(3)用秋水仙素處理植株使染色體數目加倍就是多倍體育種。()
解析:(1)根據某生物的體細胞基因型為AAaaBBbb,可判斷該生物可能為四倍體生物,也可能為單倍體生物。(2)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如果由配子直接發育而來就是單倍體。(3)在單倍體育種中也用到了秋水仙素。
答案:(1)×(2)×(3)×
4.如圖為A、B兩種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則其基因型可依次表示為()
A.DdEeGG;DDEeGgHHMmNN
B.DdEEGg;DddEEEgggHHh
C.DddEEe;DdddeeeeHHHh
D.DDdEee;DdEEGgHhMmNn
解析:選C由圖可知,A生物含有兩種染色體,且有三個染色體組,A、B錯誤,B生物含有三種染色體,且有四個染色體組,D錯誤。
[共研探究]
仔細閱讀教材P88“實驗”內容,分析探討下列問題:
1.選材:選擇能正常進行有絲_的植物分生組織。
2.低溫處理時間:實驗中必須在洋蔥長出1cm左右不定根之后進行低溫處理,因為若在生根前進行低溫處理,低溫抑制細胞代謝,進而抑制根尖分生區的形成,從而觀察不到根尖分生區的有絲_受低溫影響的現象。
3.染色:在染色時,除了用改良苯酚品紅染色劑外,還可以用龍膽紫染液或醋酸洋紅染液。此時細胞已死亡。
4.觀察:洋蔥為二倍體,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二倍體細胞、四倍體細胞等。
5.低溫誘導和秋水仙素處理在原理上的相似之處:二者都作用于有絲_前期,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6.低溫誘導的優點:低溫條件容易創造和控制,成本低、對人體無害、易于操作。
[總結升華]
1.實驗中幾種溶液的作用
(1)卡諾氏液:固定細胞的形態。
(2)改良苯酚品紅染液:細胞核染色,便于觀察染色體的形態。除此之外,醋酸洋紅或龍膽紫都是堿性染料,都可使染色體著色。
(3)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溶液:解離,使細胞分散開。
(4)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可用于洗去附著在根尖表面的卡諾氏液,還可與15%的鹽酸溶液混合,解離、分散細胞。
2.本實驗的其他問題
(1)低溫的作用與秋水仙素的作用基本相似。
(2)此實驗可通過設置不同的溫度來探究溫度對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影響。
[對點演練]
5.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原理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
B.解離后的洋蔥根尖應漂洗后才能進行染色
C.龍膽紫溶液可以使細胞中的染色體著色
D.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多數細胞處在_期并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
解析:選D低溫處理植物的分生組織細胞,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解離后洋蔥根尖經過漂洗可去掉鹽酸,有利于染色體著色;洋蔥根尖裝片中的細胞大部分處于有絲_間期,因此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的只是少數細胞。
1.在植物體細胞有絲_的過程中,可能引起的可遺傳變異是()
①基因突變②基因重組③染色體變異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選B基因重組主要發生在減數_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可發生在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
2.普通小麥是六倍體,有42條染色體,科學家們用花藥離體培養培育出的小麥幼苗是()
A.三倍體、21條染色體B.單倍體、21條染色體
C.三倍體、三個染色體組D.單倍體、一個染色體組
解析:選B花藥中的花粉是經過減數_發育而成的,由其培育出的幼苗比普通小麥的染色體數減少了一半,含有三個染色體組,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叫單倍體。
3.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一個重要的區別是()
A.基因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見
B.染色體變異是定向的,而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變是可以遺傳的
D.染色體變異是不能遺傳的
解析:選A基因突變是基因內部的堿基種類、數量、排列順序發生變化而引起生物變異,屬于分子水平的變化,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染色體的變化可在光學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到。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均使遺傳物質發生改變,都是可遺傳的變異。
4.關于染色體組、單倍體和二倍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一個染色體組中不含同源染色體
B.由受精卵發育成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二倍體
C.單倍體生物體細胞中不一定含有一個染色體組
D.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解析:選D一個染色體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體;個體若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則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就是幾倍體;單倍體是由配子發育而成的,不一定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有秋水仙素或低溫處理等。
5.已知西瓜的染色體數目2N=22,請根據西瓜育種流程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所用的試劑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試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無子西瓜A的育種方法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過程中形成單倍體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該過程利用了植物細胞的________性。
(4)為確認某植株是否為單倍體,應在顯微鏡下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染色體,觀察的時期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試劑①為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2)培育無子西瓜A的育種方法為多倍體育種。(3)單倍體育種的基本流程是花藥離體培養→單倍體植株→秋水仙素處理→篩選以獲得純合子。(4)觀察染色體數目、形態的時期是有絲_中期。
答案:(1)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2)多倍體育種(3)花藥離體培養全能
(4)有絲_中期
【基礎題組】
1.由于種種原因,某生物體內某條染色體上多了或少了幾個基因,這種遺傳物質的變化屬于()
A.基因內部結構的改變B.染色體結構變異
C.染色體數目變異D.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
解析:選B變異發生在某條染色體上,發生的變化是幾個基因的增加或減少,應屬于染色體的結構變異。
2.如圖顯示了染色體及其部分基因,對①和②過程最恰當的表述分別是()
A.交換、缺失B.倒位、缺失
C.倒位、易位D.交換、易位
解析:選C①過程中F與m位置相反,表示染色體的倒位,②過程只有F,沒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來沒有的染色體片段,表示染色體的易位。
3.下列有關單倍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未經受精的卵細胞發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單倍體
B.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一定不是單倍體
C.生物的精子或卵細胞一定都是單倍體
D.含有奇數染色體組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
解析:選A由配子發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單倍體。細胞內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可能是單倍體,也可能是二倍體。精子或卵細胞是細胞而非個體。三倍體生物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
4.單倍體經秋水仙素處理后,得到的()
A.一定是二倍體B.一定是多倍體
C.一定是純合子D.是純合子或雜合子
解析:選D多倍體的配子發育成的單倍體,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
5.下列關于染色體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起源相同的一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體
B.通常指二倍體生物的一個配子中的染色體
C.人的體細胞中有兩個染色體組
D.普通小麥的花粉細胞中有一個染色體組
解析:選D普通小麥是六倍體,其體細胞中含六個染色體組,減數_形成的花粉細胞中應含三個染色體組。
6.某地發現罕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其46條染色體中有4條變異無法成對。經研究發現:X染色體上有一個片段“搬”到了1號染色體上,3號染色體的一個片段插入13號染色體上。上述變化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
A.缺失B.片段重復
C.易位D.倒位
解析:選C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染色體片段的移接,屬于易位。
7.下列有關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三倍體植物不能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B.觀察細胞有絲_中期染色體形態可判斷基因突變發生的位置
C.在減數_中,會由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一部分片段,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D.低溫抑制染色體著絲點_,使子染色體不能分別移向兩極導致染色體加倍
解析:選C三倍體植物可以由二倍體和四倍體的配子結合發育而來,故A錯誤;基因突變屬于分子水平的變異,用顯微鏡觀察不到,故B錯誤;在減數_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故C正確;低溫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故D錯誤。
8.如圖是果蠅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染色體1、2、4、5組成果蠅的一個染色體組
B.染色體3、6之間的交換屬于基因重組
C.控制果蠅紅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
D.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在減數_時進行自由組合
解析:選C果蠅的性別決定是XY型,X、Y染色體是一對形態大小不完全相同、所含遺傳信息也不完全相同的同源染色體。3、6為非同源染色體,二者之間發生的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若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則在其減數_時不能進行自由組合。
【能力題組】
9.如圖為利用純合高稈(D)抗病(E)小麥和純合矮稈(d)易感病(e)小麥快速培育純合矮稈抗病小麥(ddEE)的示意圖,有關此圖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進行①過程的主要目的是讓控制不同優良性狀的基因組合到一起
B.②過程中發生了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C.實施③過程依據的主要生物學原理是細胞分化
D.④過程的實施中通常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
解析:選C題圖表示單倍體育種的過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雜交、減數_、花藥離體培養(植物組織培養)、秋水仙素處理。雜交的目的是將位于不同親本上的優良性狀集中到同一個體上;減數_過程中存在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花藥離體培養依據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常用方法是秋水仙素處理。
10.將二倍體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待其長成后用其花藥進行離體培養得到了新的植株,有關新植株的敘述正確的一組是()
①是單倍體②體細胞內沒有同源染色體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④體細胞內有同源染色體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⑥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
⑦一定是純合子⑧是二倍體
A.④⑤⑦⑧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⑥D.①④⑤⑦
解析:選B二倍體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染色體加倍變成四倍體,對其花藥進行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但其體細胞內含有兩個染色體組,故有同源染色體,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_形成可育的配子。若原二倍體玉米是雜合子,則處理后得到的單倍體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
11.洋蔥是二倍體植物,體細胞中有16條染色體,某同學用低溫誘導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加倍獲得成功。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同學不會觀察到染色體加倍的過程
B.低溫誘導細胞染色體加倍時不可能發生基因重組
C.分生區同時存在染色體數為8、16、32、64的細胞
D.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解析:選C制片時經過解離的細胞已經死亡,不會觀察到染色體加倍的過程,故A正確。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發生在有絲_中,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_過程中,故B正確。分生區有的含2個染色體組,有的含4個染色體組,但不可能出現8條染色體的情況,因為根尖不進行減數_,故C錯誤。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故D正確。
12.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雌蜂(蜂王)是二倍體(2n=32),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雄蜂是單倍體(n=16)。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蜜蜂屬于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
B.雄蜂是單倍體,因此高度不育
C.由于基因重組,一只雄蜂可以產生多種配子
D.雄蜂體細胞有絲_后期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解析:選D蜜蜂性別是由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來決定的,而不是XY型性別決定方式;雄蜂可進行假減數_產生精子,因此雄蜂是可育的單倍體;雄蜂中只有一個染色體組,在減數_過程中不發生基因重組,一只雄蜂只可以產生一種與自身基因型相同的精子而不是多種。
13.如圖表示一些細胞中所含的染色體,據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A所示是含________個染色體組的體細胞。每個染色體組有________條染色體。
(2)若圖C所示細胞為體細胞,則其所在的生物是________倍體,其中含有________對同源染色體。
(3)圖D表示一個生殖細胞,這是由________倍體生物經減數_產生的,內含________個染色體組。
(4)圖B若表示一個生殖細胞,它是由________倍體生物經減數_產生的,由該生殖細胞直接發育成的個體是______倍體。每個染色體組含______條染色體。
(5)圖A細胞在有絲_的后期包括______個染色體組。
解析:(1)圖A中染色體是兩兩相同的,故含有兩個染色體組,并且每個染色體組中有兩條染色體;(2)圖C中染色體兩兩相同,故有兩個染色體組,如果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則該生物為二倍體,如果是由配子發育而來,則該生物是單倍體。圖C所示細胞中,每個染色體組中有三條染色體,共有三對同源染色體。(3)圖D中染色體形態、大小各不相同,則只有一個染色體組。(4)圖B中染色體每三條是相同的,故為三倍體,由配子直接發育成的生物個體,都稱為單倍體。
答案:(1)兩兩(2)二或單三(3)二一(4)六單三(5)四
14.如圖是培育三倍體西瓜的流程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用秋水仙素處理____________,可誘導多倍體的產生,因為它們的某些細胞具有________的特征,秋水仙素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倍體植株需要授以二倍體的成熟花粉,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倍體母本上結出的三倍體西瓜,其果肉細胞為________倍體,種子中的胚為________倍體。三倍體植株不能進行減數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倍體西瓜高產、優質,這些事實說明染色體組倍增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過程需要的時間為________。
(5)育種過程中,三倍體無子西瓜偶爾有少量子。請從染色體組的角度解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倍體無子西瓜的性狀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遺傳,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驗證你的結論,并做出實驗結果的預期。
解析:(1)用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處理對象多是萌發的種子或幼苗,萌發的種子和幼苗的分生組織細胞具有_旺盛的特征,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細胞_前期紡錘體的形成。(2)給三倍體植株授以二倍體的成熟花粉的目的是刺激子房產生生長素,供給無子果實的發育。(3)四倍體母本上結出的三倍體西瓜,其果肉是由四倍體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細胞內含有四個染色體組。種子中的胚是由二倍體產生的花粉與四倍體產生的卵細胞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而來的,細胞內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由于三倍體植株細胞內不含成對的同源染色體,故在減數第一次_時聯會紊亂,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細胞。(4)染色體組的倍增可以促進基因效應的增強,這是三倍體西瓜高產、優質的主要原因。(5)若三倍體西瓜在減數第一次_過程中,一個染色體組的全部染色體移向細胞一極,另外兩個染色體組的全部染色體移向細胞另一極,則可以形成正常的配子。(6)三倍體西瓜的無子性狀是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該性狀能夠遺傳,但需要通過無性生殖的方式來實現,如植物組織培養、嫁接等。
答案:(1)萌發的種子或幼苗_旺盛抑制細胞(_前期)形成紡錘體(2)通過授粉刺激子房產生生長素,供給無子果實的發育(或生長素促進生長)
(3)四三聯會紊亂(4)促進基因效應的增強兩年(5)三倍體西瓜減數_過程中,一個染色體組的全部染色體正好被紡錘絲拉向細胞的一極,另兩個染色體組的全部染色體正好被紡錘絲拉向細胞的另一極,碰巧產生了正常的配子(6)能實驗:將三倍體無子西瓜果皮的任意一部分進行植物組織培養(或無性繁殖),觀察果實中是否有種子。預期結果:成活長大后的植株仍然不能結出有子果實。
15.四倍體大蒜的產量比二倍體大蒜高許多,為探究誘導大蒜染色體數目加倍的低溫,設計了如下實驗。
(1)主要實驗材料:大蒜、培養皿、恒溫箱、卡諾氏液、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顯微鏡、改良苯酚品紅染液。
(2)實驗步驟:
①取五個培養皿,編號并分別加入紗布和適量的水。
②將培養皿分別放入-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恒溫箱中1h。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別取根尖________cm,放入________中固定0.5~1h,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沖洗2次。
⑤制作裝片:解離→________→________→制片。
⑥低倍鏡檢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記錄結果。
(3)實驗結果:染色體加倍率的一組為低溫。
(4)實驗分析:
①設置實驗步驟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對染色體染色還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等。
③除低溫外,________也可以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誘導大蒜染色體數目加倍的低溫,所以溫度應設置為變量,不同溫度處理是為了進行相互對照,在細胞_時盡可能使細胞處于設定溫度中,以排除其他溫度的干擾。但低溫并不可能使所有細胞的染色體數加倍,所以要統計加倍率來確定低溫。
答案:(2)②4℃8℃12℃③取大蒜隨機均分為五組,分別放入五個培養皿中誘導培養36h④0.5~1卡諾氏液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⑤漂洗染色⑥統計每組視野中的染色體加倍率(4)①將培養皿放在不同溫度下恒溫處理,是為了進行相互對照;恒溫處理1h是為了排除室溫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②龍膽紫溶液醋酸洋紅溶液③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形成
初二教案生物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闡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⑵舉例說明無性生殖的類型和特點,比較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區別。
2技能目標
⑴進行植物營養繁殖的實際操作。
⑵學會進行組織培養。
觀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霉菌的孢子生殖。
3情感目標
⑴體會生物生殖的多樣性。
⑵體會無性繁殖在生產中的應用。
二、提前準備
教師:⑴準備培養基質和營養液
⑵酵母菌和根霉的培養
⑶相關的課件材料
學生:熟悉教材內容,查閱有關無性生殖的資料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⑴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的概念
⑵營養繁殖活動
難點:⑴植物營養繁植活動
⑵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情境導入]:
教師:通過對前幾節內容的探討,我們已經知道了人和動物的生殖方式。那么在生物圈中,其它的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如,植物、微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其它生物是如何生殖的。
(課件展示第3節其他生物的生殖)
[探究新知]
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前面我們所學習的人和動物都是怎樣生殖的?
學生:都是通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
(課件展示受精作用的過程)
師生歸納:人和這些動物都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的生活力較強。(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你能舉然界中還有那些生物進行有性生殖呢?
學生回答:(各種植物名稱)
教師引導:好,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植物又是如何進行生殖的呢?
(課件展示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回憶綠色開花植物又是用什么來繁殖的呢?
學生:種子
教師引導:種子形成經歷了哪幾個過程呢?
學生:經歷了開花、傳粉、受精以及胚的發育。(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你能描述植物進行種子繁殖的過程嗎?
學生:(討論回答)在植物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雄蕊產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細胞?;ǚ坌纬傻?/p>
花粉管伸入胚珠后釋放精子,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體,在種子萌發過程中,由胚長成一株幼苗,形成新個體。(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屬于有性生殖呢?
學生回答:是
教師歸納:對。種繁殖方式也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所以也是有性生殖。
教師引導: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以外,還有其他的產生后代的方式嗎?請舉出用其他方式繁殖的例子。
學生:(舉例)
(教師補充舉例)(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象上面我所舉到的這些植物的產生后代的過程中有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
學生:沒有
教師:對。那么這又是怎樣的一種生殖方式呢?
學生:無性生殖
師生歸納: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無性生殖(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同有性生殖相比較,無性生殖又有什么特點呢?
師生歸納:①產生子代個體數量多,繁殖速度快,而且子代能穩定地保持母體的遺傳性狀。
②無性生殖后代的生活力下降。(課件展示)
教師:上面我所舉到的用馬鈴薯的塊莖、蒜、草莓的莖等是植物的是營養器官還是生殖器官呢?
學生:是營養器官
教師:這種利用綠色植物營養器官的繁殖新個體的方式叫做營養生殖。你能說出營養生殖的特點嗎?
學生:有利于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加快繁殖速度。(課件展示)
教師:既然營養繁殖有如此多的優點,你能舉出生活中見過常用的營養繁殖方法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補充后引導學生歸納:(課件展示)
營養生殖:
1、扦插:葡萄,月季,秋海棠,傘竹
2、嫁接:桃,梨,蘋果,大棗,柿,龍爪槐
3、壓條:類竹桃,桂花
教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植物營養繁殖的優點和常用的幾種營養繁殖方式,你們想不想嘗試著來進行營養繁殖的實際操作?好,下面我們就來進行營養繁殖的活動。注意,在這里我們僅僅只為你介紹怎樣去進行營養繁殖。同學們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植物進行一種營養繁殖的實際操作。把具體的實踐過程寫成報告在班級中交流。請你們通過閱讀書中植物的營養繁殖內容,以獲得進行營養繁殖的方法,同時,探討如下問題:
1、你準備用哪種方法來繁殖哪種植物?
2、植物的營養繁殖和種子繁殖有何不同?
3、舉例說明生產上怎樣利用植物營養生繁殖的優勢。
[鞏固練習]
P95思考與練習:1、2兩題。
學生反思:
初二教案生物篇4
一、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經過兩年的生物學學習,學生已經儲備了很多生物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本節課主要講述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對酶的本質和特性作了重點介紹。本章本節課內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難點內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現象皆與酶的活動有關。在本章節中通過探索驗證酶的特性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對酶的發展歷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經知道并理解。這些都與接下來的酶的特性緊密相關。也一定程度上反饋了上節課的上課質量和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且為接下來的教學作為指導。其次,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比如說加酶洗衣粉,學生都可能接觸過,那么他們就會有很多問題出現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類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樣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學生會形成無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欲望,學習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從這方面下手,收集資料,增大信息量,活躍課堂氣氛。再者,酶的生產應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覺得生物對他們來說,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術,某某發現,某某科學家等等,而是貼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見的東西,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這個,那我是不是就相當于令人羨慕的科學家了呢?”這樣,也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也為以后的擇業多一個選擇。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在這節課中,我打算先回顧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酶的本質,作用。然后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嗎?”其次,給大家展示幾張酶的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看大家反應,并嘗試總結。再者,就用幾個案例來一一說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節課的生物學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別具有的。與眾不同的性質。
2、酶的專一性:酶對所作用的底物有嚴格的選擇性。一種酶僅能作用于一種物質,或一類分子結構相似的物質,促其進行一定的化學反應,產生一定的反應產物。
3、酶的高效性: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條件溫和: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其代表是溫度跟酸堿度。
三、學習動機的喚起和保持
1、通過提問一些看似跟學習無關的,其實大有玄機的問題。比如說:“你們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們喜愛的牛仔褲是怎樣子做成的呢?”當然,在眾多的答案中,教師要繞回主題。
2、展示一些能夠引起注意的圖片,比如說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也能激發他們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3、教師的語言當然也要適當地調整,盡量使用貼近學生的,但又不失專業的語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嘗試布置學生去查閱關于酶的資料,并綜合匯報展示。
四、落實課程目標
本節課要實現的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是: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一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體內容標準
活動建議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并加以分析運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綜合匯總,然后匯報。
初二教案生物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體驗1分米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驗1分米的長度。
2、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讓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師:看樣子,米和厘米用在這里都不合適,怎么辦呢?這時就需要一個新的長度單位來幫忙。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小棒)這根小棒有多長呢?你能試著估一估它大約有多長嗎?(學生匯報)
2、量一量。
(1)看來同學們的估測結果各不相同,那么這根小棒究竟有多長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辦法知道它的長度嗎?(用尺子量)
(2)動手實踐。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師一樣長的小棒,趕快行動量一量吧。
3、學生匯報測量結果。
4、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厘米是1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5、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6、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7、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8、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教具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9、用分米量。
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量完后學生匯報交流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一的第3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四、課堂作業:
1、口算:
18÷3=3400-300=120+400=21÷7=6×7=45÷5=
2、填空:
3厘米=()毫米()厘米=5分米6分米=()厘米
100毫米=()厘米()分米=4米60毫米=()厘米
3厘米5毫米=()毫米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初二教案生物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細胞呼吸的概念(c理解)
(2)細胞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c理解)
(3)細胞呼吸的意義(c理解)
2.態度觀念方面
(1)通過細胞呼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確立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
(2)通過學習細胞呼吸的意義,提高對生命科學的認識,樹立生命科學的價值觀。
3.能力方面
(1)培養學生自學、觀察、總結歸納的能力
(2)培養學生比較、創造思維的能力
(3)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應用能力
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難點:
(1)有氧呼吸、無氧呼吸過程中的物質變化,能量變化
(2)細胞呼吸的意義
2.分析:
細胞呼吸實質是將糖類等有機物氧化分解的過程。從物質變化角度看,無論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都要初步分解,即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之后因外界條件氧氣是否參與,內在條件哪種酶系參與,因而在不同的場所沿不同的途徑逐步分解。從能量變化角度看,因細胞呼吸的物質變化是有機物逐步分解的,所以有機物中的能量也隨之逐步釋放。并在逐步釋放中將部分能量轉移到ATP中,另一部分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或維持動物的體溫。
細胞呼吸的意義: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直接來自ATP的供能,因此,ATP要不斷分解,那么,ATP的合成在生物體中重要途徑是細胞呼吸了。三大有機物可以相互轉化,而轉化的樞紐即是細胞呼吸(例如樞紐物質:丙酮酸),可見細胞呼吸在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設計說明
1.教學理念
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講解的傳授式的教學過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探究式的學習過程。教學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觀察、思考,歸納、討論、動口、動腦的學習過程。利用圖表比較,利用智慧園學以致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主學習。教學過程著重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充分體現全員參與的教學理念。
2.幾點說明
(1)精心設計課件,實現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微觀知識宏觀化。借助課件的直觀觀察,幫助學生理解、分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刻意編排欄目,創設情景,營造氛圍。討論欄、智慧園等欄目中實際問題,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
注重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組織學生課外預習本課知識,查詢并收集本課的相關資料,從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利用圖表對比,總結歸納知識,達到培養學生比較思維的能力。討論分析智慧園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STS的意識。
教學方法:啟發、探究與討論式教學相結合
教學模式:觀察歸納→討論比較→實踐探究
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1)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電腦動畫課件及相關圖表、欄目顯能測試題等
(2)印發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圖表,知識銜接,相關資料。
學生:(1)預習教科書本節內容,書寫預習綱要。
(2)閱讀教師提供的知識銜接,相關資料。
(3)利用上網查詢,翻閱書籍,報刊等收集細胞呼吸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問題:我們在前面學習過ATP,那么ATP在生物體中是通過哪些途徑形成的呢?(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引出本課的課題。)
二.學習新課
問題:在第二章我們學習過細胞器線粒體,那其功能是什么?(通過學生回答引出本課呼吸類型)
(一)細胞呼吸的類型
1.有氧呼吸
學生觀看有氧呼吸三階段電腦動畫課件,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并思考:場所、物質變化、能量變化。
師生互動總結歸納有氧呼吸三階段,同時教師特別點撥以下內容①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②元素示蹤
③過程:
第一階段:1摩爾葡萄糖分解成2摩爾丙酮酸,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爾ATP。
第二階段:丙酮酸徹底水解生成6摩爾二氧化碳,大量[H],釋放少量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爾ATP。
第三階段:氧氣是氫的受體,生成水的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34摩爾ATP。
④能量去路
1摩爾葡萄糖有氧呼吸可釋放2870KJ能量,其中1161KJ可轉移并合成38摩爾ATP,其他以熱能形式釋放。
問題:有絲分裂實驗若培養根尖不換水會有什么現象?人體劇烈運動后,有何感覺?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引出另一呼吸類型:無氧呼吸
無氧呼吸
(1)學生觀看無氧呼吸的二階段電腦動畫課件,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并思考:場所﹑物質變化﹑能量變化。
(3)師生互動總結歸納無氧呼吸二階段,同時教師特別點撥以下內容:
①生物體內因酶的種類不同,故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
常見植物細胞、蘋果細胞等,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酒精毒害細胞,所以會有爛根﹑蘋果腐爛現象。動物肌肉細胞、馬鈴薯等塊莖﹑塊根等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乳酸使肌肉具有酸痛感覺。
②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第二階段:丙酮酸是[H]的受體。當丙酮酸轉化為乳酸或酒精的過程中并不釋放能量。
③能量去路:1摩爾葡萄糖無氧呼吸(生成乳酸)釋放196.65KJ的能量,其中61.08KJ可轉移并生成2摩爾ATP,其他從熱能形式散失。
④由于最初地球的原始大氣無氧氣,那時的微生物因缺乏氧化酶進行無氧呼吸。后因藍藻、綠色植物的出現,大氣中出現了氧,于是有了有氧呼吸酶的好氧微生物,。有氧呼吸以其較高的能量利用率成為地球生物的主要呼吸類型。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進化而來。但是,在特殊條件下,有氧呼吸的生物仍保留了無氧呼吸的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簡要歸納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及細胞呼吸概念。
(二).細胞呼吸的概念(略)
學生觀看大屏幕討論欄,引出課題: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比較。
__________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系
__討論欄__2是不是有氧呼吸只適用于真核生物,而原核生物只進行無氧呼吸?
__________3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只發生在晚上嗎?
(三)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比較
問題:細胞為什么要呼吸?通過學生回答引出課題:細胞呼吸的意義。
(四)細胞呼吸的意義
學生觀看大屏幕知識銜接的內容
__________1、生物界的能量轉化
_知識銜接_光合作用:太陽能ATP有機物
(光能)(活躍的化學能)(穩定的化學能)
__________呼吸作用:有機物ATP各項生命活動
(細胞呼吸)(穩定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
2、有機物之間轉化
學生觀看大屏幕知識銜接欄目的內容后,討論歸納細胞呼吸的意義。第一為細胞呼吸提供能量;第二為其他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學生觀看大屏幕智慧園欄目,引入實踐探究課題。
三.實踐探究
__________作物增產種子貯藏
__智慧園__果蔬貯存酵母釀酒
__________種子萌發運動減肥
學生展開分組討論。
師生互動歸納。
四顯能測試(習題)
五小結略
六板書設計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