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一区二区_国产人妖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色综合_91成人福利在线_亚洲成人手机在线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久久久久国产免费免费_欧美 国产 日本_欧美videofree性高清杂交_www.免费av_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自偷自拍熟女另类

教案吧 > 學科教案 > 化學教案 >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

時間: 新華 化學教案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這里分享一些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下載,供大家寫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參考。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反應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第2章第1節的教學內容。在高中化學必修2中已經初步學習過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從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兩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化學反應,使學生在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工生產問題時,體會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本節內容將進一步理解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學習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以及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方法。是對必修二中化學反應速率的延伸和總結,同時進一步介紹了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本節內容也為后面學習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打下了基礎,對后續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

本節教材介紹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回顧完物理現象速率的示方法后,進而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通過化學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教材內容由表及里,由淺深入,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識規律。

【過渡】接下來說一說我所面對的學生。

二、說學情

(1)學生起點能力分析:學生在高中化學必修二中已經初步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知道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掌握本節知識難度不大。

(2)學生“生活現象”的分析:本節內容重在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學習,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接觸過很多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生活現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礎。

(3)學生“認知方式”分析:學生理解能力基本沒有問題,已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得的過程中,因此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過渡】結合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本課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

2、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表達式及其簡單計算

3、通過實驗探究,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方法,知道化學反應速率是通過實驗測量的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實驗、觀察等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描述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3、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重視實驗的規范操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2、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思維品質,體驗化學實驗的喜悅,培養對化學研究的興趣。

3、通過學習化學反應速率,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的化

學價值觀。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

2、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難點:1、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

2、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

【過渡】根基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觀及教師觀,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我將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了如下設計: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體現“教學并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同時根據課本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聯系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化學,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并逐步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本節課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開展知識活動,運用實驗,層層導入,讓學生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

運用講授、引導、探究、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形式的教學方法。首先,展示幾幅運動的圖片,以物理現象速率的表示方法,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通過化學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

六、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聯系生活中的現象,結合高中化學必修二所學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的相關知識,理解并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過實驗展示,觀察實驗現象,進一步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思路。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2

一、教學目標

1.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記住什么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

2.通過對布朗運動的觀察,發現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運動的原因;培養學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從對懸浮顆粒無規則運動的原因分析,使學生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計的觀點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結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通過學生對布朗運動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出布朗運動不是外界影響產生的,是液體分子撞擊微粒不平衡性產生的。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這一連串結論的得出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

2.學生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特點。這是課堂上的難點。這個難點要從開始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運動這個問題逐漸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氣體和液體的擴散實驗:分別裝有H氧化氮和空氣的玻璃儲氣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內盛有凈水、紅墨水。

2.制備好的有藤黃懸浮顆粒的水、顯微鏡用載物片、顯微攝像頭、大屏幕投影電視。

四、主要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兩個演示實驗: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逐漸擴展到上面瓶內。

2.在一燒杯的凈水中,滴入一二滴紅墨水后,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開來。

提問:上述兩個實驗屬于什么物理現象?這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上述實驗是氣體、液體的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一種熱現象。它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而且擴散現象的快慢直接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擴散現象加快。這些內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經學習過了。

(二)新課教學過程

1.介紹布朗運動現象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現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后來把顆粒的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質加藤黃、墨汁中的炭粒,這些小微粒懸浮在水中都有布朗運動存在。

介紹顯微鏡下如何觀察布朗運動。在載物玻璃上的凹槽內用滴管滴入幾滴有藤黃的水滴,將蓋玻璃蓋上,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上,然后通過顯微鏡觀察,在視場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許多顆粒,仔細觀察其中某一個很小的顆粒,會發現在不停地活動,很像是水中的小魚蟲的運動。將一臺顯微鏡放在講臺上,然后讓用顯微攝像頭拍攝布朗運動,經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投影成像,讓全體學生觀察,最好教師用教鞭指一個顆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點為點,讓學生看這顆微粒以后的一些時間內對點運動情況。

讓學生看教科書上圖,圖上畫的幾個布朗顆粒運動的路線,指出這不是布朗微粒運動的軌跡,它只是每隔30秒觀察到的位置的一些連線。實際上在這短短的30秒內微粒運動也極不規則,絕不是直線運動。

2.介紹布朗運動的幾個特點

(1)連續觀察布朗運動,發現在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內,只要液體不干涸,就看不到這種運動停下來。這種布朗運動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懸浮液不冰凍),永遠在運動著。所以說,這種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

(2)換不同種類懸浮顆粒,如花粉、藤黃、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運動,說明布朗運動不取決于顆粒本身。更換不同種類液體,都不存在布朗運動。

(3)懸浮的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顆粒大了,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運動。

(4)布朗運動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釋布朗運動的原因

(互)布朗運動不是由外界因素影響產生的,所謂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指存在溫度差、壓強差、液體振動等等。

分層次地提問學生:若液體兩端有溫度差,液體是怎樣傳遞熱量的?液體中的懸浮顆粒將做定向移動,還是無規則運動?溫度差這樣的外界因素能產生布朗運動嗎?

歸納學生回答,液體存在著溫度差時,液體依靠對流傳遞熱量,這樣是浮顆粒將隨液體有定向移動。但布朗運動對不同顆粒運動情況不相同,因此液體的溫度差不可能產生布朗運動。又如液體的壓強差或振動等都只能使液體具有走向運動,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定向移動不是布朗運動。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響不是產生布朗運動的原因,只能是液體內部造成的。

(2)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小顆粒受到液體各個方向液體分子撞擊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固體的微小懸浮顆粒,液體分子是看不到的,因為液體分子太小。但液體中許許多多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不斷地撞擊微小懸浮顆粒,當微小顆粒足夠小時,它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書上的插圖所示。

在某一瞬間,微小顆粒在某個方向受到撞擊作用強,它就沿著這個方向運動。在下一瞬間,微小顆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它又向著另一個方向運動。任一時刻微小顆粒所受的撞擊在某一方向上占優勢只能是偶然的,這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則的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越小,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數越小。布朗運動微粒大小在10-’m數量級,液體分子大小在10-“m數量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得越明顯,因此,布朗運動越明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越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得越不明顯,以至可以認為撞擊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烴作為一切有機物的母體,而甲烷又是最簡單的有機物,學生對甲烷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希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有機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新教材特點,結合高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確定了一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儲量情況

②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刻認識甲烷的結構特點

③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應原理

④通過對甲烷結構和性質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建立從結構角度學習有機物性質的有機化學學習模式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探究實驗、模型、圖片、動畫等,培養學生關心科學,研究科學和探索科學的精神

②通過講授、討論、自學、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和比較,類比等科學方法與邏輯方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③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并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可能的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②通過甲烷的結構和性質的探索,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甲烷分子的結構和甲烷的取代反應

二、說教法

本節課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實驗的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和教法相呼應,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及時對比、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四、說教學過程

采用板塊教學,分為四個學習板塊。即:板塊一:甲烷的結構探究;板塊二:甲烷的物理性質;板塊三:甲烷的氧化反應;板塊四:甲烷的取代反應。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評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幫助學生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體現用途”的認知關系。具體的教學流程:

【引入】隨著“西氣東輸”工程的順利實施,越來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天然氣,請問天然氣的成分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作為能源有哪些優點?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教材第一段并思考以上問題。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回答

【投影】“西氣東輸”工程全線分布圖;“西氣東輸”工程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開采和使用天然氣造成的事故圖片

【過渡】天然氣好比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作為一種很好的能源,另一方面在開采和使用的同時上演了一幕幕人間悲劇,為了防止悲劇再次上演,為了更好地利用天然氣,剛才我們已經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我們有必要進一步了解甲烷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和學習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設計思路:通過自主學習獲取天然氣成分,存在及作為能源優點等相關信息;展示“西氣東輸”工程全線分布圖;“西氣東輸”工程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的圖片;開采和使用天然氣造成的事故圖片,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了解甲烷的存在和儲量境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對西氣東輸工程的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發學習興趣,并引出《甲烷》課題。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4

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反應的限度》,選自新課標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課時。

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本節的教學設計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確定

四.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的限度》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識之一,也是深入認識理解化學反應特點和進程的入門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

1.本節教材在編排上具有以下特點:

(1)安排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探究和總結之后,為學生學習本節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

(2)通過化學史實(煉鐵高爐尾氣之迷),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欲,為學生學習本節知識鋪設了心理橋梁

(3)經過對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可逆反應→平衡狀態的分析推進,逐步形成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體現了學習循序漸進的原則。

(4)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知識的實踐性。

(5)注重知識的基礎性,沒有從原理、定義的高度予以重點討論,體現了大眾教育的思想,并為選修教材的學習留有充足的空間.

2.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教學旨在由淺入深,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實驗中抽象出有關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個由宏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復雜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動態平衡的觀點,讓學生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征,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過程是:

3.教材處理(基于以上設想,我對教材進行了如下處理)

(1)引入學生分組實驗,通過對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的實驗設計和探究,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從而認識并相信可逆反應的`存在。

(2)通過動畫模擬,變微觀為直觀,化抽象為具體,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可逆反應本質的認識和理解。

(3)以學生實驗為媒介,通過對溶解平衡狀態的分析討論,類比導入化學平衡狀態和化學反應限度的學習。

(4)將科學史話放到本節最后,為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創造機會,從而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在知識拓展部分,增加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本部分知識的積極性,為選修教材的深入學習埋下伏筆。

(6)通過階梯式的習題設置,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梳理知識脈絡,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前面對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影響因素的學習和探究為本節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

2.本節知識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要具有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學生在此之前缺乏類似的學習經驗和探究經歷

三.教學三維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和手段

基于以上幾方面的考慮,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

(2)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征;

(3)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并完成一些化學實驗,通過實驗探究形成化學平衡的概念及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探究實驗認識化學平衡與反應限度,并用得到的結論去指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提高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n教學重點: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n教學難點: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和外部特征。

n教學方法:科學探究(問題探究和實驗探究相結合);思考與交流。

n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動畫模擬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發現、探索問題

我們知道化學反應中,反應物之間是按照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關系進行反應的,那么,在實際反應中,反應物是否能真正按相應的計量關系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呢?

若以CaCl2與Na2SO4的反應為例,應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呢?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并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填寫表格。培養其動手能力,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并自主發現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激起其進一步探究的意識。

實驗步驟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4ml1mol/LCaCl2溶液,然后滴加1mol/LNa2SO4溶液5~10ml

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置于另一只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1mol/LNa2CO3溶液

實驗現象

用離子方程式解釋

列出你對問題的想法

(二)提出概念、提出新的研究題目

那么什么是可逆反應呢?學生可輕而易舉地給出概念。為加深學生對可逆反應的認識和理解,變微觀為直觀,化抽象為具體,我在此處加入了動畫模擬。接著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內化其對可逆反應的認識。

并以此為契機,提出新的探究題目:根據以上探究,你能否總結出可逆反應具有哪些特征?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可逆反應的四個特征。

(三)問題引導、類比分析、合作探究

由實驗可知Ca2+與SO42-反應是可逆的,CaSO4在生成的同時也在溶解,CaSO4的生成速率與溶解速率相等時,溶液處于何種狀態?該狀態有何特征?

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此條件下溶解量達到了溶解限度,CaSO4達到了沉淀溶解平衡狀態。

此時及時提出問題:那么化學反應中是否也同樣存在化學反應限度和平衡狀態呢?

通過這樣的類比,由宏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為學生營造了積極的心理氛圍和思考空間。

接著,趁熱打鐵,以學生較熟悉的可逆反應氮氣與氫氣合成氨為例,引導學生展開問題探究:

(1)當反應剛開始時,是反應物濃度大還是生成物的濃度大?

(2)當反應剛開始時,是正反應速率大還是逆反應速率大?

(3)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和生成物濃度如何變化?

(4)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

(5)反應進行到什么時間會“停止”?

(6)此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如何變化?

(7)給這個狀態命名?

(8)反應真的停止了嗎?

通過以上8個問題的思考討論,步步推進,化學平衡狀態和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隨著揭開層層面紗,露出廬山真面目。

(四)提出概念、建立圖像、聯系生活

那么什么是化學平衡狀態呢?你能否用時間——速率圖象表示其建立過程?

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完成后。

我用大屏幕播放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時間——速率圖象,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建立過程的理解。

接著繼續引導: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動態平衡實例?你能舉出一些嗎?

然后以對“水槽中的進出流水”的生活實例的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的理解。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深入淺出,實現由微觀到宏觀、由理性到感性的回歸。

此時再提出:化學反應平衡狀態有哪些特征呢?

通過學生小組交流和師生互動得出化學平衡狀態的五個特征。

此時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已水到渠成

(五)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科學史話”。

并提出問題:高爐高度增加,為什么CO的濃度、比例沒有發生變化?使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學習積極性。

(六)拓展延伸

任何可逆反應在給定條件下的進程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反應的限度不同,那么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探究欲,我在此增加了演示實驗:NO2平衡混合氣在冷熱水中的顏色改變

并在說明影響化學平衡狀態的外界條件以后,強調指出: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中深入學習。以真正實現知識的延伸。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5

高一化學離子反應教案

離子反應考點要求:

1.離子共存問題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是每年必考的題型。今后命題的發展趨勢是:

(1)增加限制條件,如強酸性、無色透明、堿性、pH、甲基橙呈紅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電離出的c(H+)=1×10-4mol·L-1的溶液中……”。

2.離子方程式的正誤書寫也是歷年高考必出的試題。從命題的內容看,存在著三種特點:

(1)所考查的化學反應均為中學化學教材中的基本反應;錯因大都屬于化學式能否拆分、處理不當、電荷未配平、產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應等;有量的限止的離子方程的書寫或正誤判斷也是近幾年考查的重點內容,也是這部分的難點。

(2)所涉及的化學反應類型以復分解反應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還原反應約占15%;

(3)一些重要的離子反應方程式,在歷年考卷中多次重復。如Na與H20的反應、Fe與鹽酸或稀H2S04的反應自1992年以來分別考過多次。

(4)考查離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學生使用化學用語的準確程度和熟練程度,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預計今后的考題還會保留。

重點、難點:

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是本節的重點內容;有量限止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或判斷正誤是本節的難點

基本概念:

1、離子反應、電解質、非電解質、離子方程式

(1)離子反應

定義:有離子參加的反應。

類型:

n離子互換的非氧化還原反應:當有難溶物(如CaCO3難電離物(如H20、弱酸、弱堿)以及揮發性物質(如HCl)生成時離子反應可以發生。

n離子間的氧化還原反應:取決于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氧化劑和還原劑越強,離子反應越完全

n注意點:離子反應不一定都能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n如實驗室制氨氣(NH4)2SO4+Ca(OH)2稢aSO4+2NH3↑+2H2O

H2S氣體的檢驗Pb(AC)2+H2S=PbS↓+2HAc(注:Pb(AC)2可溶于水的鹽的弱電解質)

(2)電解質、非電解質、強、弱電解質

l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l非電解質:在水溶液和熔化狀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

l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l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l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注意點

①電解質的強弱與其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有關,與其溶解度的大小無關。例如:難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電離的,故是強電解質。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電離,故歸為弱電解質。

②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的強弱只與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有關,而與電解質的強弱沒有必然的聯系。例如:一定濃度的弱酸溶液的導電能力也可能比較稀的強酸溶液強。

③強電解質包括:強酸(如HCl、HN03、H2S04)、強堿(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數鹽(如NaCl、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離子化合物;弱電解質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堿(如NH3·H20)、中強酸(如H3PO4),注意:水也是弱電解質。

④共價化合物在水中才能電離,熔融狀態下不電離

舉例:KHSO4在水中的電離式和熔融狀態下電離式是不同的。

(3)離子方程式:

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使用環境:離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才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2、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1)離子反應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狀態時進行時反應,凡非溶液中進行的反應一般不能寫離子方程式,即沒有自由移動離子參加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如NH4Cl固體和Ca(OH):固體混合加熱,雖然也有離子和離子反應,但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只能寫化學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稢aCl2+2H2O+2NH3↑

(2)單質、氧化物在離子方程式中一律寫化學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堿(如NH3·H20)等難電離的物質必須寫化學式;難溶于水的物質(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須寫化學式。如:

CO2+2OH-=CO32-+H2O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鹽的酸根離子在離子方程式中不能拆開寫。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應:HSO3-+H+=SO2↑+H2O

(4)對于微溶物的處理有三種情況;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時,微溶物用化學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2Ag++SO42-=Ag2S04↓

②當反應物里有微溶物處于溶液狀態(稀溶液),應寫成離子的形式。如C02氣體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③當反應物里有微溶物處于懸濁液或固態時,應寫成化學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5)操作順序或反應物相對量不同時離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燒堿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燒堿溶液(此時NaOH過量),有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1.離子共存問題

(1)“不共存”情況歸納

①離子之間相互結合呈沉淀析出時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PbCl2、H2S04、Ag2S04等。

②離子之間相互結合呈氣體逸出時不能大量共存,如:H+與S2-、HCO3-、SO32-、HSO3-和OH-與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氣體或S2-變成HS-,CO32-變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離子之間相互結合成弱電解質時不能大量共存。如:H+與CH3COO-、OH-、PO43-等離子,由于生成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離子之間發生雙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氣體時不能大量共存,如Al3+與AlO2-、Fe3+與HCO3-、Al3+與HS-、S2-、HCO3-、CO32-等離子。

⑤離子之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不能大量共存,如:Fe3+與S2-、Fe3+與I-等。

⑥離子之間相互結合成絡離子時不能大量共存。如Fe3+與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與C6H5OH也絡合等

(2)離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況的歸納。

①某些弱堿金屑陽離子,如:Zn2+、Fe3+、Fe2+、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發生水解,有OH-則促進水解生成弱堿或難溶的氫氧化物。故上述離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與OH-(在堿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時的酸性溶液,Fe2+等還原性離子不與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如HCO3-、HS-等可和酸發生反應,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與堿反應,故此類離子與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陰離子,如:CH3COO-、S2-、CO32-、PO43-、AlO2-、SO32-、ClO-、SiO32-—等離子在水溶液中發生水解,有H‘則促進其水解,生成難電離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所以這些離子可和OH-(在堿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與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強酸的酸根離子和強堿的金屬陽離子,如:Cl-、Br-、I-、SO42-、NO3-、K+、Na+等離子,因為在水溶液中不發生水解,所以不論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與Ba2+不共存。

⑤某些絡離子,如+,它們的配位體能與H+結合成NH3++2H+=Ag++2NH4+,所以,它們只能存在于堿性溶液中,即可與OH-共存,而不能與H+共存。

分析:“共存”問題,還應考慮到題目附加條件的影響,如溶液的酸堿性、PH值、溶液顏色、水的電離情況等。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6

知識目標: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不飽和這兩組概念的區別。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養學生在實驗基礎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2.利用實驗和數據的結合,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分析研究,培養學生沿著“問題—實驗—分析—結論”的思路,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中心內容是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教材一開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無止境地溶解糖或食鹽這樣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帶到要討論的問題中來。接著教材分別安排了兩組實驗[實驗7-2]、[實驗7-3]和[實驗7-4],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要條件固定,物質是不會無限制地溶解在溶劑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為依據,通過教師的歸納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飽和溶液的概念”。

1.通過[實驗7-2],學生應該了解:

(1)要判斷物質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須確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條件。

(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學生有了這兩點認識之后,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當溶質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如果條件不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即飽和狀態。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下此溶質的飽和溶液。

如何教學生判斷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繼續溶解而有固體剩余的時候”,這是利用可直接觀察到的宏觀現象作為判斷溶液飽和的一個依據。但是利用“有固體剩余”來判斷溶液已達飽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為前題,否則就沒有意義。

[實驗7-3]和[實驗7-4]通過分析可以得到下列關系:對于大多數溶液來說:

(1)說明當改變飽和溶液的任何一個條件時,飽和溶液的狀態都會被破壞,成為“不飽和溶液”。

(2)從反面證明飽和溶液定義的敘述必須有兩個前提為條件,否則就沒有意義。

(3)客觀上向學生介紹了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的兩種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至于相反過程,即由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由于可能會引起物質的結晶析出,在本節暫不宜展開討論。

2.為了消除學生把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混為一談,教材作了一段專門敘述。

通過[實驗7-5],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飽和與不飽和概念及其判斷方法,來分辨濃溶液與稀溶液,以及它們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區別,是很有說服力的,教師應很好利用這段教材,或講解或指導閱讀。在討論時一定要向學生指明,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量溶劑中溶質的相對含量不同而言,與溫度是否變化無關;飽和與不飽和是指溶質是否達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溫度和溶劑的量兩個條件的制約,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種存在狀態,與溶液的“濃”、“稀”無關。

教學建議

(1)邊實驗、邊分析、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他們積極思維,逐步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師演示實驗并給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和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和危害;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明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調查采訪、查閱文獻、網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關水資源及其利用、保護等信息,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提煉和歸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水資源的豐富和有限;在學習中增強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以及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理解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樹立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難點:學習寫調查報告。

教學過程

一、自主預習

閱讀教材P68-P72,完成以下練習

1.地球的表面積有多少被水覆蓋著?()A.51%B.61%C.71%D.81%

2.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是什么?()A.江湖B.海洋C.冰川D.溪流

3.淡水約占全球總水儲量的多少?()A.2.23%B.2.33%C.2.43%D.2.53%

4.海水中含有的化學元素大約有多少種?()A.50多B.60多C.70多D.80多

5.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幾位?()A.第二B.第四C.第六D.第八

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國家是()A.印尼B.巴西C.美國D.中國

7.我國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A.內蒙古B.海南C.西藏D.青海

8.我國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A.湖北B.內蒙古C.河北D.天津

9.世界水日是幾月幾日?()A.3月22日B.4月22日C.6月X日D.7月4日

10.世界有多少人口處于缺水狀態()A.1億B.3億C.5億D.7億

11.南水北調工程將使我國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擺脫缺水困難,請問是將哪里的水調往北方?()A.珠江B.長江C.黃河D.金沙江

12.愛護水資源所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防止。

14.水體污染的來源主要有污染,污染和污染。

15.預防和治理水體污染的措施:

(1)工業上,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同時對污染的&39;水體作處理使之符合;

(2)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3)生活污水應逐步實現。

二、鞏固練習

1.下列關于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B.水是一種有限的寶貴資源,必須保護水資源

C.人類需要的淡水可通過海水蒸餾來補充D.雨水是天然蒸餾水,所以是純凈物

2.愛惜和保護水資源,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洗衣服的水再用于洗拖把、沖廁所B.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后再排放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D.合理使用農藥、化肥

3.水可以造福人類,但水污染后卻會給人類造成災難。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⑤項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①抑制水中所用動植物的生長;②不任意排放工業廢水;③禁止使用農藥化肥;④生活污水經過凈化處理后再排放;⑤減少空氣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防止生成酸雨。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4.海門是國家衛生城市,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下列行為中,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是()①盡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②植樹造林③不隨意丟棄廢電池④不用含磷洗衣粉⑤工廠將廢水處理后排放到長江中⑥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

A.②③⑤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5.我們的地球表面3/4被水覆蓋,但是世界上有20多億人口面臨淡水危機,減少污染和節約用水是解決這一危機的重要措施。請回答:

(1)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工業“三廢”、農業污染。

(2)列舉節約用水的兩種方法。

三、知識要點一覽

(一)人類擁有的水資源--豐富又短缺

1.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水球”

2.海洋水(1)儲水量:占全球總儲水量的96.5%。(2)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蘊藏化學資源(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3)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3.短缺的淡水資源

(1)儲水量:只約占全球總儲水量的2.53%。

(2)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人口增多,工業、生活用水量增大;水污染嚴重。

4.我國的水資源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7__1012m3,總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愛護水資源

1.節約用水

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習慣可以減少大量工農業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體污染

(1)水體污染的概念:指大量污染物排入水體,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質惡化,水體及其周圍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對人類健康、生活和生產活動等造成損失和威脅的情況。

(2)水體污染的來源: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

(3)水體污染的危害:影響工農業生產、漁業生產,破壞生態系統,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4)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工業上,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同時對污染的水體作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準;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生活污水也應逐步實現集中處理和排放。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8

學習目標:

1、理解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2、能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正確書寫電離方程式;

3、能理解一定條下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移動;

4、了解酸堿電離理論。

學習重點:

電離平衡的建立以及電離平衡的移動

學習難點:

外界條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電解質有強弱之分

教材,判斷下列問題的正誤。

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弱電解質不能。

2、強電解質溶解度大,弱電解質的溶解度小。

3、強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不可逆過程,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完全以水合離子形式存在。

4、強電解質中的化學鍵是離子鍵或極性鍵,如NaCl中含離子鍵,HCl中含極性鍵,強電解質中無非極性鍵。

5、書寫離子方程式時,強電解質寫成離子符號。弱電解質寫成化學式。

6、NH3溶于水能導電,并不能說明NH3是電解質,更不能說明NH3是強電解質。

思考:1、怎樣證明一份溶液是電解質溶液還是非電解質溶液?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思考:2、通過實驗3—1知道,相同濃度的鹽酸與醋酸溶液其PH不同。PH不同說明什么?你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了解跳長繩的技術要領,80%的學生可以掌握穿梭跳長繩的技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跳躍練習,發展學生跳躍能力、下肢爆發力、靈敏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合作意識,積極樂觀、進取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跑入時機合理,路線正確。

【難點】

搖繩人與跳繩人配合默契。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

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檢查著裝

4簡單宣布本節課的內容,強調安全注意事項

5.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部分

1.熱身活動:穿越叢林大比拼

方法:每小組一名同學單腿跳躍至20米標志物處,往返跑回與第二名同學擊掌,第二名同學出發,直到最后一名同學跑回,先完成的小組為勝利的小組。

教學組織:四列縱隊,分成四個小組。

2.熱身海豚操:

(1)海豚搖搖頭;

(2)海豚伸伸腰;

(3)海豚出水跳

(4)海豚擺手腳;

教學組織: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散開。

(三)基本部分

1.導入:同學們,今天森林里著火了,熊大熊二都在忙著救火,我們要不要去幫忙呢?消防員叔叔都很厲害,能穿越各種障礙,穿越火線到達起火點,你們想不想像消防員叔叔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消防員叔叔的本領—跳長繩,以后可以幫助熊大熊二救火保衛森林。

2.示范:創設情境,同學們我們在火場中四周都有火焰,那我們如何穿越火線呢?今天老師教給大家一個穿越火線的技能。兩名同學幫助老師搖繩,老師進行跳長繩的跳躍演示。

教學組織:雙列式隊伍站于搖繩者的左右兩側。

3.講解:當繩子從地面往上走時,進入繩中的起跳區域,在繩快要打地面時迅速雙腳起跳,當繩到達頭頂時迅速從一側跑出。

口訣:看繩準,抓時機,兩步快跑繩中跳,離開及時不拖沓

4.練習:

(1)原地跳繩:

站在繩外側,搖繩同學慢速腰繩,學生站在左側觀察繩運動,并且做出跳起的動作。重點在于感受跳起的時機。

(2)單側跳繩:

搖繩者慢速搖繩,學生嘗試跳入跳出。

教學組織:分成四組。

糾錯:教師巡視,對于學生問題進行個體糾錯,并且觀察學生存在問題,練習結束后進行集體糾錯。

(3)分組練習:

搖繩者搖繩速度加快,學生跳入跳出練習。

(4)穿越火線實戰演練:

分成1、2兩隊,各站成一路縱隊分別站在繩子同側的兩端。正搖繩,甲隊第一人跑入跳一次后,從反面跑出繞到異測搖繩人后站在乙隊排尾;乙隊第一人在甲隊第一人跑出后,立即跑入跳一次,從反面跑出,繞過異側搖繩人后站在甲隊排尾,依次輪流跑完。

輔教材:推小車游戲,距離10米處設立標志物,小組組內兩人一組依次出發,先跑完小組為勝利,失敗的小組需要幫助老師與體委共同整理器材。

教學組織:四列縱隊分成四個小組。

(四)結束部分

1.教師組織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放松練習。主要活動手臂肌肉和腿部的肌肉。

2.教師集合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以鼓勵為主,培養運動參與意識。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10

作為老師想要把一節課上好,那么就需要課前做相關規劃,那就是教案,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化學老師是如何做自己的教案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不飽和這兩組概念的區別。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養學生在實驗基礎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2.利用實驗和數據的結合,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分析研究,培養學生沿著“問題—實驗—分析—結論”的思路,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中心內容是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教材一開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無止境地溶解糖或食鹽這樣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帶到要討論的問題中來。接著教材分別安排了兩組實驗[實驗7-2]、[實驗7-3]和[實驗7-4],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要條件固定,物質是不會無限制地溶解在溶劑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為依據,通過教師的歸納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飽和溶液的概念”。

1.通過[實驗7-2],學生應該了解:

(1)要判斷物質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須確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條件。

(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學生有了這兩點認識之后,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當溶質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如果條件不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即飽和狀態。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下此溶質的飽和溶液。

如何教學生判斷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繼續溶解而有固體剩余的時候”,這是利用可直接觀察到的宏觀現象作為判斷溶液飽和的一個依據。但是利用“有固體剩余”來判斷溶液已達飽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為前題,否則就沒有意義。

[實驗7-3]和[實驗7-4]通過分析可以得到下列關系:對于大多數溶液來說:

(1)說明當改變飽和溶液的任何一個條件時,飽和溶液的狀態都會被破壞,成為“不飽和溶液”。

(2)從反面證明飽和溶液定義的敘述必須有兩個前提為條件,否則就沒有意義。

(3)客觀上向學生介紹了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的兩種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至于相反過程,即由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由于可能會引起物質的結晶析出,在本節暫不宜展開討論。

2.為了消除學生把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混為一談,教材作了一段專門敘述。

通過[實驗7-5],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飽和與不飽和概念及其判斷方法,來分辨濃溶液與稀溶液,以及它們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區別,是很有說服力的,教師應很好利用這段教材,或講解或指導閱讀。在討論時一定要向學生指明,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量溶劑中溶質的相對含量不同而言,與溫度是否變化無關;飽和與不飽和是指溶質是否達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溫度和溶劑的量兩個條件的制約,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種存在狀態,與溶液的“濃”、“稀”無關。

教學建議

(1)邊實驗、邊分析、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他們積極思維,逐步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師演示實驗并給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和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這兩組概念之間的關系和區別。

難點:

利用實驗和數據結合,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溶液。為了對溶液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將溶液作以分類: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7-2]在10毫升水里分別加入食鹽和硝酸鉀固體,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師活動]提問:在實驗演示過程中,溶液的溫度是否改變?水的量是否改變?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目的:為學生觀察實驗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緩慢加入氯化鈉和硝酸鉀固體,邊加入邊振蕩,直到試管里有剩余固體不再溶解為止。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并回答以上提出的問題。

[結論]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教師活動]提問:在提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做[實驗7-3]。[實驗7-4],并思考以上問題。

[目的: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并總結該實驗。

[教師活動]參與討論并答疑,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

(1)只有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飽和”和“不飽和”才有意義。(2)

(3)當溫度確定、溶劑量確定時,某溶液的飽和狀態表示溶質溶解的最大值。

[目的: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下一節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鋪墊。]

[教師活動]說明:給定條件,溶液可分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質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習慣被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

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的關系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克食鹽和0.1克熟石灰,振蕩、并觀察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及所列數據,試判斷正誤。

[目的: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投影)提供數據:

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質的質量:

硝酸銨:192克碳酸鈣:0.0013克食鹽:36克氫氧化鈣:0.17克

判斷:(1)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2)飽和溶液是濃溶液。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過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

[教師活動]指導閱讀教材第134頁:如何確定某溶液是飽和溶液?

(四)總結、擴展

(1)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分為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不給定條件可分為濃溶液、稀溶液。

(2)擴展練習:試判斷:

①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②在一定溫度下,向硝酸鉀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如果溶液質量不變,則該溶液是飽和溶液。

③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多。

④一定溫度下,溶質的質量不改變,則無法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

⑤一定溫度下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一定不能繼續溶解硝酸鉀。

⑥兩種不同溶質的飽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飽和溶液。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1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甲烷》內容選擇于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這一節是學生在中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有關內容,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烴是一切有機物的主體,而甲烷作為烷烴的第一個最簡單的分子,學生對他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因此本節內容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物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了解甲烷的電子式、結構式的寫法,并掌握甲烷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及其對性質的影響。

(2)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學性質,著重強調取代反應。

(3)通過對物質立體構形的理解使學生逐漸培養形象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環境、能源等問題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甲烷的結構特點和甲烷的取代反應。

難點:主要是學生有機物立體結構模型的建立,具體體現在如何將甲烷和烷烴的結構特點、有機物的成鍵特點從實物模型轉換為學生頭腦中的思維模型,幫助學生從化學鍵的層面認識甲烷的結構和取代反應。

二、學生分析

關于甲烷,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已經學習了甲烷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教材在介紹這些知識時,非常注重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采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另外,結構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結構方式,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學生將會產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錯誤認識。而對分子的立體結構的認識有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有機分子結構的了解,并最終影響他們對有機物分子化學性質的了解和學習。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三維空間中對有機物分子有個真正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其化學性質。

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探索法

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僅注意觀察,同時還啟發了學生積極思維,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規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

2、多媒體教學法

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體結構和甲烷的取代反應機理很抽象,對初學有機物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是本節課的難點。故用計算機的多媒體動畫進行直觀分析,輔以直觀教具(模型、折紙)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難點。實驗錄像的播放有助于全體學生觀看到實驗現象。

3、本節課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通過創設問題、討論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設計

1、引入

通過一段生活錄像引入,從日常實際生活出發,使學生初步了解有機物,復習通過燃燒產物來確定所含元素的實驗,進入最簡單的烴——甲烷的學習

2、探索甲烷的結構

[課堂探究練習1]已知甲烷僅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其中質量分數c%=75%,H%=25%。請同學們推出甲烷的化學式。

[課堂探究練習2]畫出碳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甲烷分子的結構,空間構型又可能有哪幾種情況?

由于學生在有關物質結構方面知識的局限性,因此在學習甲烷分子的結構時,首先在課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教材,并要求學生做實踐活動,即自己動手制作甲烷分子的結構模型,然后課堂上再拿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紹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使學生在對比之中,對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3、實驗探究化學性質

在學生解甲烷物理性質的基礎上,將重點放在甲烷的化學性質上。回應前面所講的“結構決定性質”,接著引導學生通過結構理解甲烷的有關化學性質:

(1)甲烷的可燃性決定了它有什么用途呢?有什么優點呢?寫反應方程式,介紹爆炸極限問題,以甲烷作能源為例講解科學與社會的關系,滲透環保、能源問題。關心社會,并讓學生思考礦井生產為了避免瓦斯爆炸應該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什么?介紹新農村沼氣池情況。可以補充演示甲烷通入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

(2)甲烷的取代反應是本節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機反應類型,對于實驗的處理,由于教材上演示實驗現象不利于后排學生觀察,播放實驗錄

像:(取代反應實驗:用排飽和食鹽水法將甲烷和氯氣依次收集在100ml的量筒中,其中甲烷20ml,氯氣80ml,光照。)在實驗的基礎上,先使學生有一個甲烷分子中氫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后再通過給出甲烷與氯氣反應的幾步方程式,向學生說明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不僅一個能夠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進而講清取代反應的確切涵義。結合球棍模型和電腦模擬,幫助學生理解取代反應的實質。通過電腦模擬,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學生學習興趣大,對取代反應的實質的理解也更深刻,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反復播放。明確取代反應和置換反應的區別。

(3)簡介甲烷的熱分解反應,結合性質總結甲烷的用途。

4、練習鞏固

利用多媒體投影練習內容,讓學生當堂練習,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及時進行點評。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不飽和這兩組概念的區別。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養學生在實驗基礎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2.利用實驗和數據的結合,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分析研究,培養學生沿著“問題—實驗—分析—結論”的思路,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中心內容是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教材一開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無止境地溶解糖或食鹽這樣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帶到要討論的問題中來。接著教材分別安排了兩組實驗[實驗7-2]、[實驗7-3]和[實驗7-4],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要條件固定,物質是不會無限制地溶解在溶劑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為依據,通過教師的歸納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飽和溶液的概念”。

1.通過[實驗7-2],學生應該了解:

(1)要判斷物質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須確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條件。

(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學生有了這兩點認識之后,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當溶質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如果條件不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即飽和狀態。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下此溶質的飽和溶液。

如何教學生判斷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繼續溶解而有固體剩余的時候”,這是利用可直接觀察到的宏觀現象作為判斷溶液飽和的一個依據。但是利用“有固體剩余”來判斷溶液已達飽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為前題,否則就沒有意義。

[實驗7-3]和[實驗7-4]通過分析可以得到下列關系:對于大多數溶液來說:

(1)說明當改變飽和溶液的任何一個條件時,飽和溶液的狀態都會被破壞,成為“不飽和溶液”。

(2)從反面證明飽和溶液定義的敘述必須有兩個前提為條件,否則就沒有意義。

(3)客觀上向學生介紹了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的兩種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至于相反過程,即由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由于可能會引起物質的結晶析出,在本節暫不宜展開討論。

2.為了消除學生把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混為一談,教材作了一段專門敘述。

通過[實驗7-5],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飽和與不飽和概念及其判斷方法,來分辨濃溶液與稀溶液,以及它們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區別,是很有說服力的,教師應很好利用這段教材,或講解或指導閱讀。在討論時一定要向學生指明,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量溶劑中溶質的相對含量不同而言,與溫度是否變化無關;飽和與不飽和是指溶質是否達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溫度和溶劑的量兩個條件的制約,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種存在狀態,與溶液的“濃”、“稀”無關。

教學建議

(1)邊實驗、邊分析、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他們積極思維,逐步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師演示實驗并給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和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這兩組概念之間的關系和區別。

難點:

利用實驗和數據結合,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溶液。為了對溶液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將溶液作以分類: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7-2]在10毫升水里分別加入食鹽和硝酸鉀固體,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師活動]提問:在實驗演示過程中,溶液的溫度是否改變?水的量是否改變?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目的:為學生觀察實驗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緩慢加入氯化鈉和硝酸鉀固體,邊加入邊振蕩,直到試管里有剩余固體不再溶解為止。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并回答以上提出的問題。

[結論]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教師活動]提問:在提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做[實驗7-3]。[實驗7-4],并思考以上問題。

[目的: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并總結該實驗。

[教師活動]參與討論并答疑,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

(1)只有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飽和”和“不飽和”才有意義。

(2)當溫度確定、溶劑量確定時,某溶液的飽和狀態表示溶質溶解的最大值。

[目的: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下一節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鋪墊。]

[教師活動]說明:給定條件,溶液可分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質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習慣被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

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的關系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克食鹽和0.1克熟石灰,振蕩、并觀察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及所列數據,試判斷正誤。

[目的:培養學生區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投影)提供數據:

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質的質量:

硝酸銨:192克碳酸鈣:0.0013克食鹽:36克氫氧化鈣:0.17克

判斷:(1)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2)飽和溶液是濃溶液。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過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

[教師活動]指導閱讀教材第134頁:如何確定某溶液是飽和溶液?

(四)總結、擴展

(1)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分為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不給定條件可分為濃溶液、稀溶液。

(2)擴展練習:試判斷:

①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②在一定溫度下,向硝酸鉀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如果溶液質量不變,則該溶液是飽和溶液。

③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多。

④一定溫度下,溶質的質量不改變,則無法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

⑤一定溫度下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一定不能繼續溶解硝酸鉀。

⑥兩種不同溶質的飽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飽和溶液。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13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說課內容是高中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五章第二節第一課時。本節內容是全新的知識,這節課通過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學習,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作綜合歸納和提升,為以后繼續學習化學平衡的學習提供知識和方法的鋪墊。本節內容以生活現象為背景,學習化學反應速率,使知識與背景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強化了知識的應用。

2、教材處理的指導思想和方法

二期課改的化學學科提出,實驗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在化學學科中以實驗探究為突破口,

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習慣、創新意識和科學態度,注重科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統一。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注重促進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協調發展。我在處理這一節教材時本著兩個指導思想:第一是注意線索清晰使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探索活動更條理化、系統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學力的培養要求,注意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具體的處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識及圖片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并以此為核心構建整個課堂教學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識源于生活,又可應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了體現這種意圖,也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將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的探討、對具體題目作總結性回顧,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3、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時這也是本節的難點所在。化學

反應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內容比較抽象,但又是學習化學平衡的基礎,因此是本節的重點,但對學生來說抽象的知識在認知和理解上都存在著困難,故它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所在。

4、教學目標的確立

在上述的總體分析和二期課改思想的指導下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認知性學習目標]:

(1)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

(2)理解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及其原因

[技能性學習目標]:

(1)學會控制某一變量進行對比實驗

(2)培養學生實驗技能,觀察、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性學習目標]:

(1)通過小組討論、小組實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協作精神

(2)通過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教學方法分析:

1、總體的教學構想及構想依據

總的教學構想是:第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序幕,培養學生研究性學力為暗線,

充分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通過提問、思考、討論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研究性學力的培養。第二,以探索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為明線,將探索分為三個階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索,從而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松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

2、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教學導入設計:利用日常生活的實例,讓學生首先深切體會到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從

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課改的精神。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環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針對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的現象,讓學生通過一個個實驗的探究,大膽得出結論,教師再加以點評,讓教師的認知結構迅速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整個過程中充分信任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鼓勵學生大膽實驗,同時強調團隊精神。

教學結束設計:利用一道綜合討論題,讓學生充分應用現學知識進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鞏固,教育學生學以致用。

三、教學對象分析:

1、通過初中和高一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化學反應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節內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運用多媒體、實驗等來強化學生的理解合乎掌握。

2、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一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鞏固訓練

本節課的鞏固訓練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傳統的短期作業選用課本及習題冊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習題布置給學生完成。二是讓學生做一項長期工作,即平時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現象與化學反應速率有關,如發現做好相應的記錄,應該說學生樂于這種全新的自主學習活動。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14

一、教材分析:

必修模塊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機物的學習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初中有機物常識的基礎上,能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加深對有機物和有機化學的整體認識。選取的代表物都與生活聯系密切,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的、聽到的和摸到的,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切,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為滿足公民基本科學素養的要求,提供有機化學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識,使學生從熟悉的有機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內容和方法,認識到有機化學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能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說明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和物質用途;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打好最基本知識基礎、幫助他們了解有機化學的概況和主要研究方法,激發他們深入學習的欲望。

苯就是幾種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為必修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苯的物理性質、分子結構、化學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從結構角度適當深化對學生苯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苯分子結構中特殊的化學鍵決定了苯的化學性質。它是對中學階段烴類成鍵知識以及性質的總結與拓展。學好苯的知識對后續有機物的學習具有指導作用。通過這節課,學生基本掌握了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能利用物質的結構推斷物質的性質,利用物質的性質來推斷物質的結構。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在學習苯的知識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甲烷和烷烴、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單鍵、碳碳雙鍵的結構特征和特征反應。根據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這些知識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先行組織者”,苯有關知識的學習要以此為基礎,注意新知識和“先行組織者”之間的聯系。學生運用“先行組織者”對苯分子的結構進行推測,繼而根據分子結構推測苯的化學性質。

三、具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例舉苯的主要物理性質(顏色、狀態、熔點、沸點);掌握苯的分子結構并能夠描述其結構特征;通過苯與溴、濃硝酸等反應,掌握苯能燃燒、易取代、難加成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苯分子組成及結構、性質的探究加強觀察、歸納、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訓練,進一步認識研究有機物的一般過程和方法;以苯為例,論證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辨證關系;參與苯分子結構的探究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發展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顯地表現出科學解釋必須與實驗證據、自然觀察相一致的實證精神;能從歷史的角度理解科學家們提出的理論在當時具有的意義,從而理解科學的本質;體會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認識技術的更新對科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以假說的方法研究苯的結構,掌握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苯分子的結構特點和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以化學史為載體的科學探究法

五、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20__年4月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這一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使學生學習“有用的化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根據建構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教學設計思想,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原則,在構建學生的學習環境時,采用的是“拋錨式教學”。

本節課沿著歷史的發展脈絡設置了八個學習任務,將一個完整的發現苯、認識苯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運用引導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親歷“苯的發現之旅”,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樂趣,訓練科學方法。本課采用化學史和科學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把演示實驗、探究實驗、苯分子結構假說的提出和證實(或發展)串聯起來,按科學發現基本過程的順序設計教學程序。從發展學生自主性、創新性的角度出發,先啟發學生自己寫出C6H6可能的鏈烴結構簡式,然后設計實驗否定苯具有鏈式結構,從而發現并明確問題。再通過介紹凱庫勒等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從運用假說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并體驗科學探索的基本過程。

六、教學信息技術

依據心理學知識,人類獲取的信息80%來源于視覺,多種感覺協調運用時,獲取的信息量就更大。因此本節課采用多媒體幻燈片與板書結合的呈現方式增強信息刺激力度,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盡可能多地獲取有效信息。

教具:苯分子結構模型、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相關實驗裝置及其藥品。

高中化學教案的設計篇15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章教材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的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在高中階段學生對氧化還原的認識是一個分階段、螺旋上升的過程:

水平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征,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性和還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夠分析哪些化學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說出哪些物質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初步了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了解化合價與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的關系。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學會研究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體會到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存在強弱關系,如Cl2與Fe3+的氧化性強弱等;學生初步應用電子轉移守恒進行一些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如濃、稀硝酸與金屬銅的反應配平;學生能夠書寫簡單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水平3:在周期表周期律的學習中,學生對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建立規律性認識,如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電子能力的比較,并能夠從物質結構(原子結構)的角度預測分析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并對比強弱關系。

水平4:在電化學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達到電子轉移的定量水平,對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的認識有進一步提高。在這里可以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復習,達到應用氧化還原反應解決分析綜合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綜合應用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進行定量計算、物質制備、能量轉化、實驗設計等綜合問題,甚至還要跟其他相關的知識聯系共同解決問題。

可見本節內容在高中化學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通過對本節教材的學習,為以后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規律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利用化合價升降,判斷反應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

2能從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劑、還原劑及被氧化、被還原的概念;

3能列舉中學階段常用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4能夠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現象進行解釋說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日常生活現象的分析,初步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廣泛存在于生活中;通過知識內容類比,學會判斷電子轉移和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2通過參與探究活動,領悟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征,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材料對比方法獲取信息,培養學生對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并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合作精神,體驗探究過程,體驗知識生成的愉悅感。

本節內容的重點

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以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本節內容的難點

1用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觀點以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會用“雙線橋”來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剛進入高中不久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心理狀態活躍,易于調動

2學生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已初步了解原子結構的組成,并能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原子結構及離子結構

3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分類思想,經過離子反應的學習對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形態理解的比較清楚

四、教學方法及策略

1概念教學通常是老師講授為主,平鋪直敘,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學生興趣不高。為打破這種局面筆者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以探究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分析現象產生原因,主動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氯化鈉、氯化氫入手,讓學生從微粒的角度分析反應前后元素的形態是否發生了改變,引出氧化還原反應中原子狀態的變換,從而認清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

3利用課本插圖及動畫模擬作為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突破難點。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大家是否注意過一個現象:削了皮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蘋果表面變成褐色;但市售的蘋果汁不變色,為什么呢?(展示市售蘋果汁的成分,提示其中的維生素C起到了防止蘋果汁變色的作用)

提示:在空氣中蘋果中的Fe2+被氧化成Fe3+而使蘋果變色,蘋果汁中加的Vc將Fe3+還原為Fe2+而防止變色。這里面涉及到我們這節課的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設計】§2—3氧化還原反應

【探究活動一】請學生寫出可以制取NaCl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分析各反應中的化合價如何變化。

學生有的寫出來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有的寫出了鈉與氯氣的反應……

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將這些化學反應分類: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和無化合價變化的反應。我們就將有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重點分析鈉和氯氣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

【探究活動二】請大家閱讀課本36頁,圖2—11,用自己的話描述氯化鈉形成過程中微粒的變化,分析形成氯化鈉的過程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并歸納化合價與電子得失的關系。

【通過討論讓學生初步感知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由于鈉和氯原子間電子的得失而使兩元素分別顯示+1、—1】

【活動三】若參加反應的物質中的元素都不容易得失電子化合價變化又是如何產生的?請大家看課本37頁第一段,然后觀看動畫氯化氫形成的過程及電子對的形成和偏移情況。

【小結】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到電子(或電子對偏向)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該物質即為氧化劑;失去電子(或電對偏離)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該物質為還原劑。

【小結】有電子轉移的(得失或者偏移)的反應即為氧化還原反應。電子的轉移決定了了化合價的升降。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有化合價的變化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電子對的偏移)

【活動四,回扣情景】削了皮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顏色變為褐色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加入Vc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們如何用電子轉移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六、板書設計

§2—3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特征:有化合價變化

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14350 人妻互换一区二区激情偷拍| 国产精品伦子伦| 在线免费播放av|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日韩av电影免费播放|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区一区| 台湾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天堂av| 精品国产乱子伦| 国产91在线|亚洲| ●精品国产综合乱码久久久久| 久国内精品在线| 九九九九九国产| 日韩 欧美 综合| 日韩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日韩三级一区|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男人日女人视频网站|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2021| 久久精品卡一|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 成人av蜜桃| 一道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 精品国产区一区| 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66| 成人教育av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射|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五月天综合视频| 一本到不卡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椎名由奈jux491在线播放| 少妇av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调教欧美在线| 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成人av在线资源网| 神马影院午夜我不卡| 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欧美黄色一级生活片| 中文无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123区|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色一本| 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蜜臀| 中文字幕色呦呦|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美女久久久| 午夜在线观看一区| 精品国产成人在线| 日韩精品在在线一区二区中文| 美女视频黄免费|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 中文字幕在线综合|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网av| 欧美另类高清zo欧美| 顶级黑人搡bbw搡bbbb搡| 欧美第一页在线| 不卡欧美aaaaa| 日韩精品乱码免费| 久久国产主播精品| 99精品国产热久久91蜜凸| 视频一区不卡|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98| 人人干视频在线| 欧日韩精品视频|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毛片| 日韩经典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欧美二区| 国产亚洲制服色| www.欧美com| 最好看的2019年中文视频| 一级特黄aaaaaa大片| 成人妇女淫片aaaa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超碰|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偷拍| 欧美美女喷水视频| 天天操天天爽天天干| 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99久久免费视频.com| 香港日本韩国三级网站| 日韩色在线观看| 草莓视频18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成人av|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任你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观看| youjizz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一级在线| 亚洲娇小娇小娇小| 最近的2019中文字幕免费一页| 91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66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 亚洲成人黄色影院| 毛片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电影网| 91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二区| 美日韩在线视频| 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老司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午夜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一二三区中文字幕| 牛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人妖伪娘一区91| 精品国产精品网麻豆系列| 白白色亚洲国产精品| www.国产色| wwwwww欧美|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黄色成人在线播放| 日韩成人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高清电影| 亚洲自拍偷拍福利| 亚洲欧美激情四射在线日| 国产一区二三区| 中国老头性行为xxxx| 亚洲性图第一页| 久久久久福利视频| 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91精品1区2区| 成人动漫在线一区| 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中年熟女高潮大集合| 中文字幕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稀缺呦系列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成人sese在线| 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加勒比| 国产精品情侣自拍| 欧美国产第二页| 亚洲欧美成人网| 欧美剧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性色| 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影视第一页|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ntr影视|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avwww潮水| 日韩伦人妻无码| 超碰人人人人人人人| 男人添女人下面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观看| 亚洲 高清 成人 动漫| r级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99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视频| 国产乱淫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码久久久久|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玖玖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 免费高清视频精品|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奇米影视首页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 自拍偷拍| a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 xxxx|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似苏梦涵 |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 欧美尤物一区| 波多野结衣之无限发射| 狠狠操狠狠干视频| 国产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 国产成人一级电影| 黑人狂躁日本妞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日产日韩在线亚洲欧美| 日韩电影免费观看在| 亚洲第一狼人区| 看免费黄色录像| 久久国产日韩| 激情懂色av一区av二区av| 欧美大片在线看| 黄色a级片免费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奇米久涩|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又黄又猛视频|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幕| 国模gogo一区二区大胆私拍| 欧美日韩另类丝袜其他| 制服丝袜第二页| 国产自产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电影一区| 91夜夜揉人人捏人人添红杏| 一区二区三区的久久的视频| 亚洲色图第四色| av官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91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 日韩免费观看av| 搞av.com| 中文字幕第31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裸模|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播放网址| 国产精品suv一区|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偷拍|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1|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无几年桃| 成人美女视频在线观看18| 亚洲无亚洲人成网站77777| 韩国日本美国免费毛片|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一二三区|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三级|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韩欧美999|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99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久久人妻一区二区| 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永久免费| 亚洲狼人综合干| 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al|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岛国av在线一区| 26uuu另类亚洲欧美日本老年| 蜜桃精品成人影片|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网页|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猛交xxxxx无码| 精品在线你懂的| 青青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二三在线观看| 欧美人牲a欧美精品| 青青草原国产在线视频| 中国色在线观看另类| 极品校花啪啪激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亚洲激情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美女被艹视频网站| 精品福利在线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久久羞羞|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人妖| 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人妻伦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精| 97在线精品视频| 全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一个|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亚洲日本韩国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熟女|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男人搡女人免费视频| 国产91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 国内一区在线| 久久免费美女视频|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片在线| 一级全黄肉体裸体全过程| 肉色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码二码三码在线|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人人看| 天堂av2020| 海角国产乱辈乱精品视频|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视频禁止18| 成人激情校园春色| 四季av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xxxx| 国产亚洲欧美一级|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免费| 农民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最新久久zyz资源站| 日韩av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 欧美日韩中文一区| 天堂中文在线看| 免费在线激情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 青花影视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久久片 | 亚洲欧美日韩不卡|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波多野结衣电车| 国产男女无遮挡| 欧美在线一级va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久久丁香|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 丰满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肥熟一91porny丨九色丨| 亚洲裸体xxxx|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mm131国产精品|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99软件| 中文字幕av一区中文字幕天堂 | 国产精品私人自拍| 国产偷人妻精品一区| 资源网第一页久久久|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看| 肉丝袜脚交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最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18视频| 国产精品草莓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高清网站| 99re这里只有|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 成人h视频在线| 日韩av免费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 亚洲高清福利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精品二区三区线观看|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看久久|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AV| 一级aaaa毛片| 国产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 www.污视频| 天天干天天舔天天射| 免费日韩一级片| 国产精品三区在线观看|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日韩精品――色哟哟| 午夜剧场免费看| 五月天开心婷婷| 亚洲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码| 欧美极品jizzhd欧美仙踪林| 成年人网站免费看| 日韩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剧情在线视频| 探花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91| 久久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日本特级黄色片| 性少妇videosexfreexxx片| 91九色丨porny丨肉丝|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污污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一区二三区好的| 另类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婷婷亚洲小说| 欧美成人video|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8v| 超碰97国产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免费| 大吊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69| 久久这里都是精品| 五月综合激情日本mⅴ|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地区| 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青草|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日本人添下边视频免费|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综合网| 亚洲成人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日韩午夜激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