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教案語文
好的教案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講解、實驗、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寫好蘇教版一年級教案語文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蘇教版一年級教案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一年級教案語文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家人在周末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景,贊美了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文中的“我”兩次贊美菊花,第一次是第二自然段開頭:好看極了,第二次是第四自然段結尾“更好看了”。“我”兩次贊美菊花的原因和程度各有不同,第一次是因為“我”看到了菊花的顏色美和數量多,不怕寒風開放著,所以引得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離去。其中“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在數量上不斷遞進,這是個重點,可利用圖片引導學生理解,第二次是因為“我”聽了爸爸的話,對菊花有了更深刻了解,對菊花的品質有了更深刻感悟,這篇文章的重點段落是第二自然段,從整體結構看,第一句與第二句是總分關系。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能正確書寫“許、聽”兩個生字,認識一種筆畫橫折提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喜愛菊花不僅因為它好看,更因為它有不怕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指導朗讀課文,感悟菊花不畏嚴寒的高貴品質。
2、“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的指導朗讀與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這節課,我們和小作者繼續去公園——看菊花。板書課題:看菊花。請同學們把小手伸出來跟老師一起寫題目,齊讀課題。那我們去公園看菊花,你心情怎樣?
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課題。(齊讀課題)
2、我們都去過公園,有些公園的景點都需要——門票,公園里的售票阿姨說了:只要我們小朋友闖過兩關,就可以拿到門票。有沒有信心拿到門票?
(1)、第一關:
公園開放一點兒不怕冷
也許聽了看菊花紫紅的
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開火車讀。小朋友們讀得真不錯。
(2)、第二關,考考小朋友的記性:
你還記得:什么時候,誰帶著小作者,去哪里看的菊花嗎?誰來?
星期()()晨,()()()()帶我()()()看菊花。
(指名完成填空,齊讀。)
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棒,很輕松地拿到了門票,接下來,就跟著老師一起去欣賞菊花吧。
民主導學: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菊花圖:走進公園,看到這滿眼的菊花,你最想說什么?
2、是呀,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出示句子: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好看極了”是什么意思呀?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嗎?
(非常好看、特別好看、十分好看)
②誰來夸夸菊花?指名讀。
3、菊花好看在哪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畫出來。
顏色美:
(1)出示“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
誰能來讀一讀?(指讀)這表現了菊花的什么美?(板書:顏色美)其實呀,菊花的顏色可多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什么顏色的菊花?出示一些其他顏色的菊花的圖片。是啊,菊花的顏色多得說也說不完。所以說,引讀——“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
④這么多美麗的顏色,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彩斑斕、色色俱全)
誰愿意用朗讀來表現菊花的顏色美?(指名讀,男女生讀)
過渡:你還從哪兒感受到菊花的美?
數量多:
(1)出示句子“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這說明了什么?(板書:數量多)數量多也展現出菊花的好看。
(2)講解“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①(逐一出示圖片)你來看,這是一朵菊花,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是一朵朵菊花。這一朵朵菊花聚在一起就是一叢菊花,一叢又一叢的菊花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叢叢菊花。一叢叢菊花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片菊花,一片又一片的菊花匯集在一起,向四周蔓延開去,就成了一片片菊花的海洋。
②菊花可真多呀!你愿意用朗讀來體現菊花的多嗎?讀之前提一個小建議,你可以隨著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聲音逐漸升高來體現。(指讀,分組讀)
(3)講解疊詞,拓展運用
①像這樣兩個重復的詞語叫做疊詞,疊詞表示數量多。你還記得在哪課見過類似的詞?
如:
小河里的魚特別多,我們可以說——
桌子上的書特別多,我們可以說——
森林里的樹特別多,我們可以說——
同學們很聰明,很快就掌握了疊詞的用法,希望在以后的寫話中,你也能運用到。
品質美:
這么好看的菊花,什么時候開放呢?
出示: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①菊花是在什么時候開放的?深秋是什么時候?
(秋天即將過去,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這時候的天氣特別冷。
小朋友們都戴上了帽子,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不愿意伸出來。
2、但是,菊花怎么樣?
(1)理解“迎”字,做動作理解
①“迎”是什么樣子的?做一做動作(生做動作)面對寒風,昂首挺胸,不退縮,這就是迎。
②從這個“迎”字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勇敢、堅強)
我看到了某某菊花抬起了頭,某某菊花也挺起了胸,想做一個不怕冷的小勇士!你比菊花還勇敢!
男女生賽讀。
評價:看來,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一樣勇敢。
3、這么美的菊花人們喜歡它嗎?引讀:人們……(出示句子: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離去。)
4、齊讀第二自然段
讓我們一起再來回味一下這美麗的菊花。
5、指導背誦
①(出示第二自然段填空)相信這美麗的菊花已經印在了你的腦海中,你能把它補充完成嗎?(教師引,學生填空)
出示:公園里的菊花。的,的,的,的,一朵朵,,,它們正迎著的寒風開放呢。人們邊看,邊走,舍不得離去。(二)第三、四自然段
1、從你們的背誦中,我感受到大家舍不得離去,大家舍不得離去不僅是因為菊花顏色美、數量多,更因為什么?(堅強)
2、爸爸和你的感受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爸爸的話(出示第三自然段,教師范讀)
3、爸爸的話說得真好,讓我們把它記在心中。(齊讀第三自然段)
4、聽了爸爸的話,我覺得……(引讀第四自然段)(板書:更好看了)
(三)生字教學
今天我們欣賞了美麗的菊花,感受到了它的堅強、勇敢,希望同學們也像它一樣,你能做到嗎?菊花姐姐聽了你們的話很高興,帶來了2個朋友,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出示生字:許、聽)
分析字形,學習新偏旁
1、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右結構)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2、記憶結構、筆順。
3、師范寫,邊說注意點:“聽”字“口”偏左上;“許”右半部分第二橫偏長。
4、生描紅臨寫,提醒寫字姿勢:三個“一”(一尺一寸一拳頭)
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喜歡畫畫的同學把你最喜歡的菊花畫下來。
板書設計:
8、看菊花
美不怕冷
(喜愛)
蘇教版一年級教案語文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3、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樹木對于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具準備:
掛圖、錄音、卡片若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師:同學們,春天已經悄悄來到了,看,我們的黑板報就在向我們傳遞著春天的訊息呢!你想到了哪些關于春天的詞語呢?(春光明媚、春寒料峭、春回大地、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柳暗花明、草長鶯飛、鶯歌燕舞、萬紫千紅、花團錦簇、花紅柳綠、姹紫嫣紅、滿園春色、含苞欲放、柳綠花紅、鳥語花香、百花齊放 )
2、是的,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也是植樹的好季節(板書:植樹)知道我國的植樹節嗎?(3月12日)在那一天,許多人都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去植樹,其中也包括我們少先隊員,他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邁著輕快的步伐,相互喊著:“走,我們去植樹”。(出示課題)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思路。
1、這是一首詩歌,共6小節,有信心讀好嗎?(指名分小節讀,注意正音,同桌讀)
2、讀得挺流暢的,不過光會讀還不行,還要理解詩句的意思。聽要求:(1)、一小節一小節地認真讀文,想想每小節都寫了什么。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作上記號。(2)、嘗試給課文分段。(生自由讀文)
三、組內交流,概括段意
1、說小節的意思
2、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講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的活動。(春日去植樹)
第二段(3-5)講植樹的重要性。(植樹好處多)
第三段(6)表明少先隊員植樹的決心。(號召多植樹)
3、分段讀文
四、精讀第一段 理解內容
1、看看課文插圖:觀察三位少先隊員的動作表情,猜猜他們當時的心情。(愉悅、自豪、激動)
想想他們都會到哪些地方植樹?文中是怎樣寫的?讀好四個詞語(板書:灘、渠)關注省略號。
2.、我們就應該帶著這樣的感情讀好第一段。(指名讀)
3、讀文的過程中還有不理解的詞語嗎?“和煦”(與照比較)伴隨金色童年的……
4、全班齊讀:讀出輕快、有力的語氣,讀出少先隊員的蓬勃朝氣。
五、拓展延伸 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課外采蜜:搜集關于樹的古詩、對聯、成語、諺語或者歇后語等。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教師引導背第一段
二、組內交流,學習新知
1、是呀,一棵棵青翠的小樹,將和少先隊員們一起茁壯成長,變成參天大樹,帶給人們綠色。同學們,在讀課文時,你有沒有發現文中出現了好幾次“綠色”這個詞語,找找有關的句子讀讀吧。
2、交流:綠色的工廠 綠色的希望 綠色寶庫(板書)能讀懂他們的含義嗎?
3、學習“綠色的工廠”句子。
(1)、指名讀第3小節
(2)、綠色的工廠指什么?(樹木在光合作用下會放出氧氣,凈化了空氣。就像一座“綠色”的工廠。)
(3)、體會比喻用法的妙處。
(4)、小結:植樹的好處
4、植樹還有什么好處呢?讀第4小節,并概括。理解“染”你種一棵樹,我種一棵樹……每個人都行動起來,獻出自己的以份微薄之力,總有一天,我們能染率祖國的版圖,為大地披上一件綠色的衣服。
5、學習“綠色的希望”
(1)、理解“綠色的希望”指什么?實指小樹,虛指美好的愿望,即希望祖國山清水秀。
(2)、理解“風沙乖乖點頭”說說植樹的好處,土地沙漠化、鳥兒等動物因失去家園而日漸消失等問題是當前世界所面臨的難題,而植樹造林卻可以解決這些難題。于是種下一棵樹,也就等于埋下了一個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6、學習“綠色寶庫”
(1)、表明了植樹造林對人類有巨大的好處。
(2)、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
三、朗讀背熟
1、聯系課文內容,(結合板書)說說植樹的好處。
2、植樹造林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千秋大業,我們國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號召全民植樹。同學們不僅要積極響應還要動員其他少年朋友。怎么動員呢?這首詩就是的動員材料。現在我們一起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讀一下,能背的就背。
四、課后總結
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都積極行動起來,用你的微薄之力,為世界增添一份綠,集大家共同的力量,還地球一件綠色的衣裳。
五、拓展延伸:
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外形特征和作用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介紹。
板書設計:
1、走,我們去植樹
綠色工廠——健康、幸福
增添新綠——染綠祖國
綠色希望——沙退鳥舞
綠色寶庫——建設“四化”
蘇教版一年級教案語文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三兩段。
2.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喜愛菊花,不僅是因為菊花好看,更因為它有不怕寒冷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
2、板書:看菊花。齊讀。
二、初讀指導
1、范讀課文。
2、學生練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3)用學過的方法自學田字格里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點名朗讀。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多音字。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略)
4)齊讀。
4、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6、自讀,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交流。
三、指導書寫
1、認識新筆畫。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2、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生字。
2、分段讀課文。
二、精讀訓練
1、分段讀第一自然段。
1)點名讀。
2)這段告訴我們是什么時候?有誰?
3)指導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
2)“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這句話講了什么?齊讀。
3)看圖。菊花怎樣好看,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4)課文中哪句話是具體寫菊花好看的?
出示: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分析
練習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讀,找出人們舍不得離去的另一個原因。
2)課文是怎樣寫菊花不怕冷的呢?
3)指導讀。用親切的語氣,速度慢些,齊讀。
4、背誦二、三自然段。
看圖連起來背誦,不記得的可以看書。配樂,指名背。
5、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點名讀。
2)“更好看”是什么意思?
3)“我”為什么會覺得菊花更好看了?
蘇教版一年級教案語文篇4
設計說明: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篇課文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讀文中9個生字,學會“放、點”兩個生字。
3.激發學生對菊花的喜愛之情,感悟菊花不畏嚴寒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寫本課9個生字。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教學難點 :
1.“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的指導朗讀與理解。
2.“放”的筆順。
教學準備:
1.課件。
2.周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公園去看菊花。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激發興趣。
1.導入 :今天我們學校迎來了許多客人,雖然天氣很冷,但校園里盛開的菊花就像我們此時的心情一樣,在熱烈的歡迎客人們的到來。你們喜歡菊花嗎?喜歡它什么?
2.課件出示小芳一家出門去的畫面:瞧,星期天早晨,芳芳一家也出門了,他們去干什么呢?
3.揭題,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書寫課題“8.看菊花”,小朋友們把小手伸出來跟老師一起寫題目;想一想:怎樣記住這個“看”字?師做手勢幫助理解
4.指導讀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過渡:看菊花?芳芳看到了什么樣的菊花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借助漢語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生自由讀文,師行間巡視,了解學生朗讀情況。
3.初學生字。
(1)課件出示一組生字(都會讀了嗎?別著急,我們先來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樣了)。
(2)自由練讀;指名讀,相機指導;再指名讀;齊讀。
(3)去音節讀,課件出示一組詞語:菊花爸爸媽媽紫紅的開放離去許多一點兒
(4)開火車讀;齊讀。
4.檢查讀書情況,指名分節讀文,師相機正音。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第一自然段。
1.談話:星期天爸爸媽媽帶你去公園玩,你的心情怎么樣?瞧你說得多開心呀!能不能把這種愉快的心情帶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來試試。
2.指名讀第一段;自由練讀;再指名讀。
(二)第二自然段。
1.過渡:要到公園看菊花了,多高興呀,讓我們趕快出發吧!
2.課件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________呀,公園里的菊花_________。
公園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說……指名說。
老師也想說了: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畫面出示: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
3.指導讀,你也想這樣說嗎?指名讀,說一說“好看極了”什么意思;再讀讀看。
4.課件出示:黃、白、淡綠、紫紅色的菊花。
師:是呀,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它們都穿著五彩的衣裳,有黃的,有白的,有淡綠的,有紫紅的,真漂亮呀!誰愿意來試著讀讀看。
5.擴展:你還看過其它顏色的菊花嗎?
6.指名讀,齊讀。
7.導入 下一句:它們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讓我們來數一數吧。
8.課件出現一組畫面,板書“朵”,請學生上來用“朵”數最上面一幅;再數下面一幅,數不過來呀,怎么辦呢?板書“叢”,別著急,老師送你一個詞,再數;數第三幅,一叢叢也數不過來了,那我們只能用“片”了,板書“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數都數不過來,讓我們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數吧,齊讀。
9.談話:咦,這兒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來它們都怕冷,有的謝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指名讀: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10.看著這么美的,這么不怕嚴寒的菊花,人們怎么舍得離去呢?指名讀:人們邊走邊看,邊看邊走,舍不得離去。
11.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內容,齊讀。
12.嘗試背誦(師范背,你能學著老師這樣嗎?)。
(三)三、四自然段。
1.人們邊走邊看,邊看邊走,他們會想些什么呢?指名說。
2.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內容,我們來聽聽爸爸是怎么說的,放錄音。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4.聽了爸爸的話,你有什么感想?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內容。
5.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指導讀好“更好看了”。
四.學寫生字,掌握寫法。
1.課件出示生字,指名認讀,讀后用生字口頭組詞。
2.自學書后筆順,指名說,課件出示筆順,幫助記憶。
3、師范寫生字,講清書寫要求。
4、在書上描紅。
5、完成《習字冊》。
自我評析: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語文,要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我覺得我的教學設計中就注重了新課標的這種精神,能夠讓學生經歷這種學習的過程,讓他們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去學習。
蘇教版一年級教案語文篇5
設計說明
古人以圖形作為文字使用,這些文字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易于學生記憶字形,了解字義。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體,對于圖畫情有獨鐘。因此,本課教學設計重在以圖畫構建識字情境,以圖畫貫穿識字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輕松的識字活動中感知字形,感知字義,并產生學習漢字的愿望。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學習卡片。(教師)
2.生字卡片,學習卡片。(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導言:同學們,你們都看過動畫片《機器貓》吧?機器貓有一個神奇的寶貝——“時光機”。只要坐上時光機,我們就可以回到過去。今天,我們一起坐上時光機到古代去看一看。
2.課件出示一個古代人物畫像。引言:咦?這個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來它們在老師的桌面上,我們來做一個拼圖游戲把這些器官拼回去好嗎?
3.互動活動:師生板前活動,拼貼器官。
設計意圖:人們常說:“興趣是的老師。”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富于幻想,喜歡動畫人物,用動畫片中孩子們熟悉的人物導入新課,是吸引他們認真學習的“良方”。
二、學習生字,掌握音、形、義
1.認識象形字。
(1)課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和字,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2)教師小結:這些很像圖畫的符號,是古時候的一種文字,叫做象形字。
2.圖文對照,指導識記“目”“足”。
(1)對照圖畫和文字,猜猜它們是什么字?
(2)你是怎樣猜出來的?和大家說一說你的想法。
(3)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識字。重點注意:
目:教師出示“目”的字理演變圖,簡單介紹后讓學生與圖片進行比較,找出“目”的字形與實物的聯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兩橫表示眼珠。
足:學生再次觀察實物圖片“足”和“足”的字理演變圖,說一說“足”的字形與實物的聯系。
(4)請學生做小老師領讀生字“目”和“足”,并擴詞。
(5)教師小結:認真觀察圖畫,找一找圖畫和生字的聯系,我們就能了解這個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讀音,還能記住這個生字的字形呢!
3.小組合作,自主識記“口”“耳”“手”。
(1)課件出示三個字的字理圖。小組合作,商議識字方法,教師巡視,點撥指導。
(2)匯報交流。
預設:
口:
①象形字識記。“口”字長得就像我們的嘴。
②數筆畫識記。第一筆是豎,第二筆是橫折,第三筆是橫。
③用一用。“口”——口水、開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說一句話——看到紅燒肉我就流口水。
耳:
①比較識記。“耳”和“目”長得很像,“耳”的兩個長橫都出頭,右邊的長豎下面出頭。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聾、耳朵等,我能用它說一句話——我很喜歡吃木耳。
手:
①數筆畫識記。第一筆是撇,第二筆和第三筆都是橫,第四筆是彎鉤。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雙手等,我能用它說一句話——我有一雙能干的手。
4.游戲鞏固。
(1)連一連。
將金文、小篆、楷書分成三組,請學生“連連說說”,看誰說得正確。先在自己的學習卡上連一連,同桌對照,講講自己的理由。然后讓一個學生到黑板上連。
(2)游戲。
學生有的拿圖畫,有的拿楷書,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對應的朋友。可讓學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這里”這樣的句子形式進行交流表達。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環節教學設計,猜字互動點燃了學生識字的熱情,小組合作在觀察和交流中感知字義,了解字形,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為下一環節奠定基礎。
三、朗讀小文,認識“站”“坐”
1.學生觀察書中第10頁的插圖,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他們此時的動作嗎?(站坐)
2.教師板書兩個生字(站、坐),指生朗讀,并做出相應的動作。
3.課件出示兩個生字的字理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站:左邊是一個人站立著,右邊表示一個人站立的時候要占據一定的地方。
坐:兩個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導學生開火車讀字,并擴詞,說一句完整的話。
5.討論:我們在站立和坐下的時候應該保持什么樣的姿勢,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讀后教師利用課件出示標準的“站、坐”姿勢圖。請學生對照圖畫說一說小短文的意思。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中提到,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并學習獨立識字。在認讀剩下的兩個字時,教師設計了動作演示和圖畫觀察環節,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并對漢字的演變產生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了解漢字的字形與字義之間的聯系。
四、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田字格,引導學生認識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筆畫“橫折”“撇”“彎鉤”,一邊書寫一邊引導學生觀察,并用手指練習書空。再在本子上練習書寫。
3.教師范寫生字,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書空,然后在書中描紅練寫。
4.教師點評,重點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寫成方塊;“目”和“耳”要注意中間兩橫間要留有距離,“手”注意彎鉤要寫在豎中線上,第二橫是長橫,寫在橫中線上。
設計意圖:初次書寫,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認真觀察例字的好習慣。“三分寫,七分看”就是這個意思。學生在觀察中認識筆畫,認識字形結構,為正確書寫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五、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認識了哪些生字?
2.我們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設計意圖: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不僅能體會這些人體器官的重要作用,產生愛護身體器官的情感,更對五個生字進行了鞏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