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综合一区二区_国产人妖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色综合_91成人福利在线_亚洲成人手机在线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久久久久国产免费免费_欧美 国产 日本_欧美videofree性高清杂交_www.免费av_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自偷自拍熟女另类

教案吧 > 高中教案 > 高一教案 >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

時間: 新華 高一教案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包含合理的教學流程,其中包括引導課程、教授新知識、復習鞏固、課堂總結以及布置作業等環節。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高一地理課件教案嗎?這里為大家分享高一地理課件教案,快來學習吧!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1

一、本學期高一地理教學目標要求和任務:

嚴格遵守新課改的思想,在教學中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在教學中要切實有利于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確保高中教育的穩步前進。

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必修一整本書和必修二的部分資料,為下學期的會考奠定基礎。

必修一中涉及自然地理知識,所以有幾節課非常難,比如:第一章中第三節,第二章中的第二、三、四節,這幾節是必修一的&39;重中之重,也是會考中經??嫉降馁Y料,所以對于這幾章,我打算放慢速度,盡可能的讓學生更加容易的掌握。

本學期除了完成教學任務外,還要進取輔導,及時進行單元測驗,對試卷進行分析,使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高一(1)到(5)5個班級,其中(1)班是普高班,面臨會考壓力,而其他4個班是綜重班,不需要會考,所以我在講課時,對1班大力強調會考,并且加大練習程度。

高一年級每個班近五六十個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教學上必須要進行分層次分階段的鞏固和提高。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又要進行必須的較難的作業布置和試卷布置,針對學情和特點,略講某些章節,教學中必須要重點特出,詳略得當,并以基礎知識為主。

三、教學策略和措施:

1、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備課過程中,在不離開教材的原則下,能夠參考其他教科書,比較他們的不一樣之處,尋求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的教法,在上課之前,應與有經驗的教師多交流討論是否行得通。

2、多聽課。教學水平的提高在于積累經驗,不在與教學時間的長短。應當盡量多聽課,聽課的同時,認真做好記錄,進行評課。聽完課后寫聽課心得,那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備的。務求每聽一節課都要有所收獲。

3、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加強個別輔導,課堂上給他們機會,不歧視他們,肯定他們的努力,幫忙他們樹立信心,不斷提高。

總之,對于高一地理上學期的教學來說,要嚴格注重學生地理學習效果的提升,豐富學生地理學習的知識資料和本事。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2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第一節中國的疆域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地球儀及其閱讀地圖,使學生說出我國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并能正確表述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2.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出我國的四至點,并在圖上量算出我國東西和南北之間的大致距離,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學生能在中國疆域圖上辨別及在中國疆域空白圖上填注出我國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4.通過學習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教學難點

學會閱讀中國政區圖,形成對我國疆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手段

《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磁帶及錄音機,“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一套四張,同一底圖),地球儀(學生每人一個,并附有彩色膠帶),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世界主要國家大陸海岸線比較表,“世界政區掛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學習指導法。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播放《歌唱祖國》歌曲錄音,用以制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了解祖國的學習欲望。

聽著這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不禁使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于什么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優越性?我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我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板書】

一、從世界看中國

【投影】“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提問】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界線是什么?從圖上看出中國位于哪個半球?

【歸納】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界線為西經20°和東經160°。因此通過觀察地圖可知,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于北半球。

【活動】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和東經160°,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并用紅色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書】1.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提問】觀察地球儀,說出我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臨?與它們的相互位置如何?

【歸納】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書】2.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提問】觀察地球儀,將中國的面積與其它國家的面積相比較,你認為中國面積是大還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國家面積比較表。

【提問】讀圖并回答,我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居世界第幾位?

【歸納】我國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個歐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之一。

【板書】二、遼闊的國土

1.面積960萬平方千米

【承轉】我國的面積很大,我國領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以及最西端分別在什么地方呢?

【練習】讀《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并按要求完成練習1。

練習1.對照《中國地圖冊》中的“中國行政區劃圖”,找出我國領土的最北、最南、最東、最西點,用紅筆將它們標注在課本的“中國疆域示意圖”上,并讀出它們的經、緯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4°N附近。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135°E多。

最西;-疆帕米爾高原,經度75°E附近。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投影】中國政區復合投影片①(中國的疆域示意圖)。

請同學在圖上依次指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并請若干學生依次說出習題答案,教師輔導。

【提問】請你算一算我國最南與最北緯度相差約多少度?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按五帶劃分,我國最南處于哪個熱量帶?最北接近哪個帶?大部分領土位于哪個帶?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北回歸線穿越我國的南部。我國大部分領土處于四季分明,寒暖適度的北溫帶,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熱帶,最北部接近北寒帶。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異”圖。

【提問】2月份,位于我國北部的黑龍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為什么?

【歸納】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因此當祖國北方處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時,而南國的海南卻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組討論】分析我國的緯度位置對經濟發展有何益處。

【歸納】我國領土南北跨越近50個緯度,這樣的緯度位置,使我國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板書】2.跨進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讀圖】讀“中國政區圖”,算一算我國領土東西跨越多少經度,分屬幾個時區。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了60多個經度,分屬于東5區至東9區,共5個時區,即最東與最西時間相差5小時。

【讀圖】讀教材中的“我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圖。

【提問】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各是什么景象,為什么?

【歸納】我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度,由于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端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的地方時則是凌晨2點52分。因此,當東部的烏蘇里江已經撒滿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練習】

1.閱讀地圖冊《中國政區圖》,利用圖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國領土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

2.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為110千米,計算我國南北距離相差約多少千米。

【歸納】我國東西之間距離約5000千米,南北之間的間隔約5500千米,再加上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的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和自豪。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3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巖石的組成、三大類巖石及其簡單成因,并通過了解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從而明確地殼物質循環關系。通過學習巖石、礦物和礦產等概念,使學生了解巖石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通過閱讀地層和化石等資料,使學生認識巖石在科學研究上的意義,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科學觀念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整個單元的知識基礎,關于這一點教材在引言部分敘述的較清楚,引言部分說明巖石是地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陸地環境和整個地理環境重要的組成要素,是陸地上生命及人類生存的基地。巖石是構成地貌的物質基礎,這在第二節教材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密切關系,巖石是土壤的發育及其物質組成的基礎,這可從第四節教材中得知,另外引言中特別提到巖石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對人類也最為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各種礦產資源。引言部分敘述較為概括、簡練,并且與后面章節的聯系較為緊密,也為后面章節的學習進行了較好的鋪墊。

除引言外,本節教材還包括三部分內容:巖石的組成、三大類巖石及其簡單的成因、三大類巖石的相互關系及地殼物質循環。這三部分知識環環相扣,由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在地質作用過程中形成礦物→礦物組成巖石→三大類巖石及其簡單成因→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換關系→地殼物質循環,教材以遞進的方式呈現,利于學生的學習。

在“組成巖石的礦物”這部分內容中,教材首先介紹地殼中主要化學元素的含量,并以圓內扇形百分比圖的形式呈現,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了解了地殼中化學元素的組成,教材進而說明礦物和礦產的概念,這部分內容突出的特點是與人類生產和生活聯系密切,特別是所舉實例都是與學生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學生最為熟悉的,拉近了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同時所列舉的礦物實例又兼顧了學生對于巖石概念的理解,并突出了礦物與巖石的關系,而且配以圖片增強對礦物的感性認識。

在學生對礦物已理解,初步了解礦物與巖石關系的基礎上,教材安排了“巖石及其成因”的內容,這部分教材首先以花崗巖為例介紹巖石的概念,其次介紹了三大類巖石分類依據、簡單的成因以及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中幾種常見的巖石及其特點以及巖石與礦產、礦石的關系,介紹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實質上是闡明三大類巖石之間相互轉化關系,這部分教材是為后面了解地殼物質循環作知識上的鋪墊。強調巖石與礦產、礦石的關系,是為了強化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能夠明確學有所用。關于地層和化石,教材通過正文、閱讀材料和示意圖三種方式呈現,既不加深學習的難度,又使學生能夠認識巖石在科學研究上的意義,了解一些關于地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教材在最后安排了“巖石相互轉化與地殼物質循環”的知識,這部分內容可以是前面知識的小結,同時又是后面知識的引言,三大類巖石轉化的知識在前面已經涉及,通過知識的遷移,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地殼物質循環的原理,地殼物質之所以能夠循環是由于外力和內力共同起作用的結果,關于內、外力作用的知識,在后面一節教材中可以了解到,因此在本節教材中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內、外力作用的概念,只要與實際相聯系,使學生理解其如何起作用即可,這段教材最終是使學生能夠明確地殼中的物質通過相互的轉化不斷進行循環?! ”竟澖滩闹信鋫淞硕喾鶊D片和示意圖,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圖片和示意圖從中獲取有用信息,并通過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完成學習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認定、提取、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有條件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物標本進行觀察學習,因此在教學中還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教法建議

建議采用教師引導,注意聯系實際,學生觀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歸納的形式完成教學過程,考慮采取上述教學形式的原因是:本節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但學生平時對存在于周圍的這些熟悉事物注意不夠,可能更多地是忽視這些事物的存在,因此學習時,應該給學生創設條件,使其感到所學的知識就存在于周圍,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舊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識。關于“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及其在一定地質條件下組成的“單質”或“天然化合物”等概念,學生在化學課中已具備這些知識,地理課上側重強調“礦物”這個概念即可,教學中可以展示一些礦物標本引導學生觀察,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由礦物標本引出“礦產”的概念,使學生明確只有有用的礦物在地殼中或地表富集起來,并能被人類所用,才稱其為礦產,而一塊礦物標本是不能稱其為礦產的。如果沒有實物標本,則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幅圖片,使學生對這幾種常見的造巖礦物有一定的認識。關于“巖石”的概念,可以沿用“礦物”概念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提供的圖片或花崗巖標本,找出其中的礦物,由此引出“巖石”的概念。關于“三大類巖石及其簡單成因”的學習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各類巖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描述各類巖石的形成過程。說明每類巖石的代表性巖石有哪幾種?教師如果有實物標本提供給學生引導其觀察各類巖石的特點,教學效果會更好,如果沒有實物標本,則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片進行教學也可以。在說明“沉積巖”的特性時,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其分層的特點,并由此引出“地層和化石”的概念,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相關資料及示意圖,使學生理解地層和化石對地學研究的價值,另外本段教材中出現了兩個新概念“礦石”“品位”,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礦石”與“礦產”“巖石”之間的關系及區別。在學生對三大類巖石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三大類巖石之間是否可以相互轉化,怎樣進行轉化”?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將轉化的過程各組設計出示意圖,利用學生繪制的三大類巖石相互轉化示意圖說明地殼物質是不斷轉化和循環的,學生對此理解會比較深刻。

--方案

【教學重點】①化學元素——礦物——巖石之間的關系;②三大類巖石及其成因;③地殼物質循環

【教學手段】礦物標本,各類巖石標本

【教學過程】

(引課)引導學生從周圍環境入手思考:陸地環境由哪些要素組成?各要素之間有什么相互關系?特別是巖石與其它要素之間有什么關系?

(出示花崗巖標本)花崗巖是由石英、長石和云母組成的,石英的成分是什么?→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礦物是由化學元素組成。

(板書)一、組成巖石的礦物

1.地殼中的化學元素

(閱讀教材中扇形圖)地殼中所占比例較大的化學元素有哪些?化學元素在一定地質條件下構成礦物,舉生活中實例或根據化學課所學知識說明有哪些物質是礦物,這些礦物是由哪些化學元素組成的?→明確有些礦物是單質,有些礦物是化合物。 (出示礦物標本)礦物對人類最重要的是什么?標本是否可以稱為礦產?

(板書)2.地殼中的礦物

(1)礦物的概念

(出示花崗巖、石灰巖等標本或觀察教材中的圖片)說明幾種熟悉巖石的組成→明確巖石的概念

(板書)二、巖石及其成因

1.巖石的概念

2.按成因分類

(出示三大類巖石的代表性巖石標本并結合教材中巖石成因的相關圖片)觀察玄武巖、頁巖、板巖等,從外觀上對三大類巖石進行區別→結合實物標本觀察教材中的圖片→明確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及特點。

(出示有化石的巖石標本)觀察化石多存在于哪類巖石中?化石能夠起什么作用?

(閱讀教材中補充資料和示意圖)通過閱讀了解有關地層和化石的知識→完成示意圖中的問題。

(提出問題引導思考)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礦石與巖石及前面提到的礦產有什么區別?如何評價礦石的優劣?

(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三大類巖石之間是否可以相互轉化,如何轉化?請用圖示的方式表示出來。

(板書)三、巖石相互轉化與地殼物質循環

【設計思想】對本節教材的處理力求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巖石、礦物、礦產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略這些地理事物的存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使學生感到所學知識與實際聯系密切,特別是在教學中如果所用的巖石或礦物標本是學生或教師親自在野外采集的,其效果更好。另外培養學生從圖像中獲取信息、認定加工信息的能力,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類圖像資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得出結論,同時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圖示的形式總結概括知識結構。

【板書設計】

第一節 陸地環境的組成——巖石

一、組成巖石的礦物

1.地殼中的化學元素

2.地殼中的礦物

(1)礦物的概念

二、巖石及其成因

1.巖石的概念

2.按成因分類

三、巖石相互轉化與地殼物質循環

探究活動

某地區不同地層依次發現有三葉蟲,恐龍,劍齒虎化石,說明該地區缺少魚類化石的原因?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4

教學目標:

通過案例分析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通過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過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理解調整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普遍意義。

教學重點:

1.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過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調整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意義。

教學難點:

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過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組討論法

教學課時:1節

教學過程:

引言:大氣是自然環境中最活躍的主城部分。地球大氣成分,是在生命活動參與下長期演化的結果,并靠生命活動保持著平衡。如果這種平衡遭到破壞,就會給人類乃至這個地球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大氣污染現象和大氣污染物

1.大氣污染定義:由于自然或人為的原因,大氣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變,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質,致使大氣質量惡化,影響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嚴重威脅著人體健康和正常的工農業生產,并對建筑物及各種設備設施造成損害,這種現象稱為大氣污染。

閱讀P25案例6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

INETINET

INETINET

主要污染物有碳、氮、硫的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和氟利昂等。

可吸入顆粒物

閱讀P26什么是空氣污染指數

①“總懸浮顆粒物”:空氣中懸浮著無數固體顆粒的統稱。

②可吸入顆粒物:指總懸浮顆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顆粒,它是空氣質量播報中一個重要參數。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將大多數大于10微米的粉塵過濾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才會隨氣流進入氣管和肺部。

=3GB3③危害:如果吸入顆粒物過多或顆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時,就可能出現免疫功能障礙,危害健康。顆粒物中如果含有較多病菌和病毒時,則可能引發傳染病;長期吸入過量顆粒物,積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塵肺病”;有些顆粒物沉積在肺部,還可能引起惡性病變。

=4GB3④成因:我國北方降水量較少,植被覆蓋率較低,有些地區土地荒漠化加劇,加上近年來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車數量猛增,尾氣排放缺乏標準或不達標,使可吸入顆粒物成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氣污染物。

INETINET

3.酸雨

①概念:人們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稱為酸雨。

說明:酸雨不單指“雨”,也包括雪、雹、霧等各種酸性的降水形式。

②形成酸雨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變化,生成H2SO4,HNO3,HCL。

INET

③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A.水生生態: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態:使土壤酸化,造成養分淋失,影響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導致農作物減產;

C.植物生長:腐蝕樹葉,使光合作用受阻,影響森林生長,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蝕石材、鋼材,造成建筑物、鐵軌、橋梁和文物古跡的損壞。

INETINET

④我國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為主)

INET

INET

閱讀P28歐洲、北美的酸雨問題

4.其他污染物

制冷劑的氟利昂破壞臭氧,二氧化碳引起全球變暖

大氣污染防治

1.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能源生產和消費

2.大氣污染的防治:

=1GB3①調整能源戰略:節能和提高能源效率、開發潔凈煤技術、開發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機動車污染,以及工業污染控制等方面。

=2GB3②調整產業結構

=3GB3③合理生產布局

=4GB3④清潔生產INET

=5GB3⑤植樹造林INET

[經典例題]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轎車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卮饐栴}。

(1)家庭轎車的大量使用能夠()

A.降低燃油消費B.提高交通效率C.擴大居民出行范圍D.節省城市用地

(2)對大城市來說,大量使用家庭轎車有利于()

A.緩解道路交通壓力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連片發展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5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4個班的地理課。由于我是產假后才接手這些班級,所以對班級的認識還比較有限,僅管帶著小孩上課很辛苦,但我還是盡量擠出時間多方面了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專研課程標準,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后,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6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口數量變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2、了解人口增長模式類型及其轉變。理解二戰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長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長模式的判斷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分析討論,讓學生歸納不同時期人口增長的特征和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講解人口增長模式含義,借助圖表案例等分析討論,讓學生歸納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征及差異,引導學生對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轉變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增長快慢的原因及有關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2.人口增長模式的類型、特征、影響因素及代表國家。

教學難點:

1.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

2.人口增長模式的類型、特征及地區分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地理圖表。

教學過程:

師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必修Ⅰ主要學習了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必修Ⅱ,主要學習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內容有人口與環境、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重點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形成人地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

人口、環境是人類社會的最基本要素,人口與環境的關系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內容。人口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了人類,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億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凈增人口7700萬,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80億。請同學們看圖1-1-2世界人口增長,然后思考一下問題:

你認為世界人口增長有規律可循嗎?能說說21世紀人口增長的趨勢嗎?

板書:一、世界人口增長

師(指圖總結)世界人口增長呈現“J”形曲線。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人口增長的變化具有持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持續性是指世界人口的發展總趨勢是人口不斷增長。階段性是指人口增長經歷了古代(農業革命開始-工業革命開始)、近代(工業革命-新技術革命)和現代等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人口增長特點又存在著差異。農業革命時期,戰爭、災害、疾病、生產力不發達=人口增長緩慢。工業革命時期各個發展國家獨立,工業革命創造了極大地物質財富,為人類的生產提供了物質條件,機器工業代替了農業手工業,死亡率降低,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口增長較快。

師人口增長在空間上也是有差別的。如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各大洲之間的差別就是空間上的差別。請大家看圖1-1-1比較一下歐洲和中國在近50年之間人口增長有什么特點,出現這些特點的原因何在?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介紹一個概念,及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相減的得數,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同期平均總人口數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計算公式為: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本年出生人數-本年死亡人數/年平均人數__100%)人口增長有快有慢,是由人口自然增長率決定的。

師板書衡量指標: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生從1950-2000年,歐洲和中國的人口增長率都有所下降,但歐洲的人口增長較慢,出現負增長。原因:歐洲經濟發達,教育水平較高,出生率較低,人口老齡化嚴重。中國采取以來,經濟有所發展,醫療水平提高,所以出生率下降,死亡率減少。

師很好。(總結)20世紀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災害和經濟困難,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長進入低谷;之后經濟發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補償性生育導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長率高,在這以后出生率維持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長;20世紀80年代,前期由于政策的調整使我國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長率隨之回升,中期以后,政策使出生率持續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也隨之下降。

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的國家,人口數量增長多,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的國家,人口數量增長少,這句話對嗎?

生人口數量增加的多少取決于人口基數和人口增長率。一個國家盡管增長率較小,但如果人口基數大,凈增人口數也會很大。例如,中國盡管自然增長率不斷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人口可達10003、同理,一些國家盡管自然增長率較高,但由于人口基數小,凈增人口數也較少。

我們思考:為什么區域人口自然增長速度的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小組代表發言:1.受到生物學規律的制約;

2.地區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

3.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自然災害、人口政策等。

板書:影響原因——生產力是根本

總結人口增長率的高低,歸根結底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這是因為,由生產力發展引起的自然、社會和經濟的變化,決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

(承轉)通過對人口增長的歷史過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形成不同時期的人口增長模式。

板書:二、世界人口增長模式

師人口增長模式,又稱為人口轉變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隨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世界人口的變動主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化的結果。(繼續讀教材5頁第一段)

通過對近代世界人口問題的研究,人口學家總結出三種人口增長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討論)將全班同學分成三組,分別討論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征、社會發展階段、原因及地區分布等。

第一組:“高—高—低”模式第二組:“高—低—高”模式第三組:“低—低—低”模式

學生討論后,教師對各組代表進行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回答,若有答錯的地方,可再進行討論或及時給予糾正,最后教師作總結概括。

同的特征。其中發達國家和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人口增長上的分化比較明顯。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表“1930-194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地區差異圖”

師1.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屬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低—低—低”模式。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表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三低”特征,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二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趨勢,不少國家甚至出現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死亡率雖然已降至與發達國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較高,尚處于下降過程中,人口增長模式屬于“高—低—高”過度模式。20世紀50年代以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增長大大超過了發達地區。由于發展中國家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0%,因此總的來說,世界人口增長模式也屬于“高—低—高”模式,處在向“低—低—低”模式轉變的階段。目前世界人口增長,95%來源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師世界各大洲在不同的時期人口增長也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請看圖分析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的特點。

生非洲國家處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高—低—高”模式。亞洲和拉丁美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人口穩定增長。歐洲、北美、大洋洲: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增長率下降。

師從世界各地區的情況來看,目前發達國家或地區已基本步入現代化的人口增長模式。師閱讀P8“中國人口變化模式”這段文字,

思考:

(1)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始于哪一年?以后。促進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因素有哪些?

(2)我國是哪種人口增長模式?

生(1)促使我國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社會經濟因素。二是制度因素。國家的人口制度、社會主義教育促進了出生率下降。三是因素。少生、優生、優育政策逐漸深入人心。(2)我國人口增長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過渡。

(承轉)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增長模式所處的階段和類型,會影響這一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年齡結構。

師人口年齡結構是指不同年齡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分布狀況和比例關系。可分為年輕型、成年型、老年型,可以用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直觀顯示。教材圖1-1-4“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

問題:說出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所對應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

師(總結)“高—低—高”人口增長模式,平均預期壽命較短,出生率高,總人口中少年兒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為年輕型人口結構;“低—低—低”人口增長模式,由于出生率進一步下降,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少年兒童比重繼續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為老年型人口結構;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則會出現成年型人口結構,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兒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為成年型人口結構。

(承轉)在不同的生產力水平下,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反過來,人口增長模式也會對社會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

師(提出問題)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對社會經濟產生哪些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不同,導致人口增長的速度快慢不同,對人口發展進程的影響不同。這種影響有利有弊。

“高—高—低”人口增長模式能夠滿足農業社會時期對勞動力增長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現勞動力不足或過剩,從而影響經濟發展。

“高—低—高”人口增長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長快,勞動力充足,利于經濟發展;弊在于人口增長過多、過快,會加大對經濟、就業等方面的壓力。人口持續增長,物質資料的需求和消費也會隨之增長,最終會超出環境的供應和自凈能力,進而引發各種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7

一、課標要求:

描述地球所處的地理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基礎梳理:

1、請寫出你所知道的天體,寫出月球、地球、太陽都屬于哪類天體,并說明三者的關系。

2、讀太陽系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比太陽系高一級的天體系統是: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目前人類所知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是:

(2)太陽系中8大行星從里向外依次是:。

(3)8大行星在繞日公轉時在方向軌道等方面有何特點?

(4)8大行星按照距日遠近、質量、體積、等特征可分為哪幾類?其中地球、水星、木星、天王星分別屬于哪一類?

(5)據圖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6)運用課本或資料說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三、分層演練:

1、不包括地球的天體系統()

A、太陽系

B、銀河

C、總星系

D、河外星系

2、關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正確敘述有()

①地球上有水,其他行星上沒有水

②地球上有適于生物呼吸的大氣存在

③地球上的溫度在100~C以下,利于形成分子

④太陽與地球的距離適中是存在生命物質的重要基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南京調研)讀“天體系統的不同級別劃分示意圖”,回答3~4題。

3、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級別與圖所示天體系統級別相同()

A、AB.BC.CD.D

4、D系統中的中心天體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相比獨特而優越的條件是()

A、安全的宇宙環境

B、地球表面存在大氣層

C、具有適宜的溫度

D、具有水體存在

5、年4月,歐洲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一顆有生命跡象的太陽系外行星。該行星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據是()

A、行星上有巖石與土壤

B、行星上有液態水與適宜的溫度

C、行星的表面比較平坦

D、行星接受來自恒星的輻射能量

(20__江蘇徐州質檢)新華網20__年8月6日華盛頓電:美國航天局6日發布消息說,已升空5個月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日前發回了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的高清晰圖像。美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是世界上首個專門用于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航天器,在為期3年半的任務期內,它將對天鵝座和天琴座中大約10萬個恒星展開觀測,以尋找類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跡象。,據此回答6~7題。

6、“開普勒”望遠鏡所搜尋的宇宙范圍包括的天體系統級別有()

A、.1級B、2級C、3級D、4級

7、假設“開普勒’”望遠鏡發現一顆有生命跡象的太陽系外行星。該行星可能適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據是()

A、行星上有巖石和土壤

B、行星上有液態水與適宜的溫度

C、行星的表面比較平坦

D、行星接受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

8、上圖是日、地、月位置示意圖,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繞地運動的位置。當發生日食時,月球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能反映年8月上旬日食現象的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關系的示意圖是()

10、讀太陽系模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中的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稱是:

A、B、C、D。

(2)屬類地行星的有。(填字母)

(3)用箭頭表示八大行星的公轉方向。

(4)用小圓點在適當的軌道位置表示出小行星帶。

(5)比太陽系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其中心天體是;比太陽系高一級的天體系統是。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8

教學重點:

①土壤的肥力特性;

②土壤的形成。

教學手段:土壤標本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土壤是陸地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地理環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義是什么?

(閱讀教材“漢字‘土’的含義”示意圖思考)什么是土壤?

(板書)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閱讀教材“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示意圖思考)土壤在地理環境中能夠起到什么作用?

(板書)

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承轉)土壤與生物圈的關系體現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板書)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觀察土壤標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體積比例”示意圖)土壤由哪幾部分組成?這些組成物質有什么特點?屬于什么物質形態?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理想土壤中各組成物質的比例是多少?物質組成與土壤肥力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板書)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閱讀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發育示意圖”思考)土壤的四種物質組成與其形成之間有什么關系?哪種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響?

(板書)

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①裸露巖石風化→成土母質;

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著→原始土壤;

③高等植物著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類活動的影響

設計思想:

由于學生對本節教材涉及的內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利用學生對土壤的感性認識,并遷移已有的關于巖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等知識,使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中通過對土壤標本的觀察,或實地土壤剖面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學中列舉實例的目的可以使學生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認識人類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以及人類應如何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關系。

板書設計

第五節陸地環境的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①裸露巖石風化→成土母質;

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著→原始土壤;

③高等植物著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9

地球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重點)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經線、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經度、緯度的確定方法(難點),記住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重點)

○教學方法:觀察法、讀圖分析和啟發式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時間:約分鐘。

○教具:地球儀、經緯儀、多媒體課件。地球儀若干(學生每人或兩人一個)

○教學過程

第一章地球(板書)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板書)

導入語:宋代文學家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板書)

1、地球是什么形狀的`?(看地球衛星照片和圖1.2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后回答)

地球形狀是:球體。

2、地球的球心、極半徑、赤道半徑和周長在哪里?

答:[結合經緯儀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從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叫作地球半徑。其中,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半徑,叫極半徑;從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點的半徑,叫赤道半徑。地球的周長叫赤道。赤道正好處在北極和南極的中間。

3、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相差多少千米?[看課本圖中注釋的具體數字回答]

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兩者相差21千米。可見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但由于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

4、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表面積分別是多少?

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5、課堂練習:現在請大家在筆記本上把表示地心、兩極、赤道和極半徑、赤道半徑的圖畫出來。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

1、什么是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儀。

2、[出示地球儀]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球體、地軸組成的

3、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種符號、文字、顏色用來表示陸地、河湖、海洋、山脈、城市等。還有經線、緯線、南北極。

4、地球儀是圍繞什么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地球儀是繞地軸轉動的,它指向北極星附近,與球面的交點為北極點和南極點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到南極和北極,并指示給旁邊的同學,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確。)

(1)教師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讓地球儀自西向東(即自左向右)作逆時針轉動。告訴學生面對地球儀如何識別東、西、南、北4個方向。

(2)(做一做)先后請幾位學生上臺演示地球自轉,并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3)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沒有,是假想的)

6、課堂練習:

(1)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

三、緯線和緯度(板書)

[引入]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織的線,你知道哪些是經線,哪些是緯線嗎?現在我們來識別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

1、什么是緯線?(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出緯線的定義,并讀出來。)

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與經線垂直相交,并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出緯線指示給同學,請對方判斷正確與否。)

2、緯線是什么形狀?是半圓,還是圓圈?圓圈。

3、緯線指示什么方向?是東西方向,還是南北方向?東西方向。

4、所有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義)是什么?(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在兩極的中間,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6、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么規律?(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緯線長度逐漸縮短,到兩極縮成一個點。

7、緯線有哪些特點?(展示經緯儀,學生觀察回答)

緯線的特點:圓圈、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8、在地球儀上大家可以畫出多少條緯線?人們是怎樣區別每一條緯線的?

[邊指示邊講解]在地球儀上可以畫出無數條緯線。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緯度。(這就好像給每條緯線都起了名字,我們就能區別它們了。)

[多媒體展示圖片]“緯線與緯度示意圖”。

9、哪條緯線是零度緯線?南北半球是如何劃分的?

人們把赤道定為零度緯線,它把地球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10、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是90°。位于南、北極點。

11、赤道南北兩側的緯線在名稱上有什么不同?他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來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字母“S”來表示。

[板書]北緯——N,南緯——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緯20度和南緯20度可分別表示為:20°N,20°S。

13、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排列,它們的度數變化有什么規律?北緯度越向北度數越大;南緯度越向南度數越大。(多媒體圖示變化規律)

14、人們通常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分成低緯、中緯和高緯三部分。其中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板書:低緯、中緯和高緯][多媒體展示]“低、中、高緯度示意圖”。

課堂練習:讓學生將課本、練習冊或教師給出的練習紙(多媒體課件更好)中的緯線緯度指讀或標注出來。

[示例題]請問北京(40°N)處于什么緯度帶?中緯度。

[示例題]中國和南極洲分別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中國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10

一、課前系統

(一)、分析教材

本節教學內容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主要學習內容:掌握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并能運用其原理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培養學生自學、探究、合作的意識。

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基本、最簡單的形式,在“地球上的大氣”一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大氣熱力狀況知識的運用,也是學習“氣壓帶和風帶”的基礎,故對這一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述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析學生

課前學生已有必備的相關知識技能基礎,如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階段剛開始學習立體幾何,空間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對于學生有一定難度

(三)、設計思想

高中地理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選用聯系學生實際的素材來實現教學目的,包括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符合學生興趣和年齡特征的地理問題等。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

(2)通過繪制熱力環流圖,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3)運用熱力環流實驗來觀察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服務于社會。

2、過程和方法

本課遵循由問題→課件演示獲得感性認識→分析推理運動過程→歸納概括運動規律(理性認識)→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主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用分析、推理、歸納等方法學習地理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分析、理解、觀察熱力環流和局地環流,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熱愛科學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及應用難點: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六)、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設備

二、課堂系統

(一)、教學設計

1

2

(二)、板書設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

第二課時熱力環流

一、熱力環流的形成

地面冷熱不均→→空氣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空氣水平運動(根本原因)

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二、生活中的熱力環流現象:城市熱島環流

課后探究: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痹娋渲械摹鞍蜕揭褂辍笔窃鯓有纬傻模?/p>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地質災害防御的教材分析

教材最后講述地質災害的防御。教材中講了三方面的問題,其核心為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減輕災害的基本途徑。對第一點和第三點比較好理解。在防災、抗災、減災的諸多領域中,首先需要對地球系統的整體性有更多的認識,尋找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及其災害間的相互聯系,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具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持。對第二點則可以作進一步的解釋。加強災害管理法制建設和健全減災規劃管理制度是災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國家要制定減災總體規劃,各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在其指導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災規劃;要制定各級政府重大災害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廠礦企業及居民在重大災害發生后做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有了這些法規和措施,減災工作才有可能納入法制的軌道,一旦災害發生,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國在長期的減災實踐中形成了由政府內災害管理職能部門、輔助救災部門、救災決策指揮機構和臨時性協調機構所構成的災害管理組織體系。在重大災害發生地區,各級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接受救災決策指揮機構的領導,實行崗位責任制。我們在有關災害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災害,當地政府首長都要親臨現場,指揮抗災減災工作,正體現了這種災害管理組織體系。

關于地質災害關聯性的教材分析

在前面分別講述地質災害的基礎上,本課從各地質災害之間的關系上進一步做了分析。這段內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沒有的,它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說明了地質災害就其個體而言,有著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從總體上看,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自然因素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這種動態的觀點、聯系的觀點不僅對深入分析地質災害的成災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的要求。

教材通過具體例子介紹了地質災害三方面的關聯性。第一方面說明了同一地域地質災害生成的關聯性。第二方面說明了一次地質災害中原發災害和誘發災害的成災關聯性,教材例子中提出的由地震誘發的其他災害,不局限于地質災害,這更說明了災害之間的聯系十分廣泛。第三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與災害的關聯性?,F在由于人類活動而引發或誘發地質災害的事件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

關于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材分析

地質災害的種類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縫、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等。從課時容量考慮,我們選擇講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種地質災害。教材對這四種災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講成災原因;二講災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地震”一段介紹了震級,“火山”一段介紹了火山的類型;三講危害,這是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總結地質災害的基本特點,但是通過對每種災害的講述可以歸納出來,即地質災害具有分布廣泛,危害大、傷亡多,突發性強等基本特點。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雖然誘發的原因不同,但主導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區也基本相同,為了減少重復,教材把這兩者放在一起講述。

關于四類主要地質災害的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介紹了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四類地質災害??紤]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這幾類災害現象,因此,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把握各類災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這些災害在空間的分布有和特點,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為什么那些地區會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地質災害大部分都不是人類行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構造地震),而是地球運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有其自身的發生規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是無法回避的。但我們可以加強對這些災害的研究,并積極防御,減少由于人為原因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在介紹火山噴發產生的災害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正負兩方面來考慮。即火山是強烈地質作用的表現,火山既摧毀了舊的土地,也創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動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內部運動規律的窗口。許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獨特的旅游景點。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御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出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束授課。

探究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產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12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確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區別。

2.使學生了解和理解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和它們各自在環境人口容量估計的影響力;理解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知道環境人口容量估計的幾種觀點以及這些不同觀點形成的原因。

3.使學生了解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結合我國實例,了解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意義。

4.使學生理解人類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貧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國須采取相應措施。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推理、分析找出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這三個概念,明確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2.通過讀圖分析對比,使學生了解世界和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計,理解對某一國家(地區)環境人口容量的估算結果為什么會出現多種數值,以及這些數值甚至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的原因。

3.結合中國當前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進一步認識______和環境保護這兩大基本國策的重要性,具體實施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學會處理復雜社會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

2.樹立人口可持續發展觀念,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______和環境保護兩項基本國策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

1.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因素。

2.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緊迫性和解決措施結合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認識我國人

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學難點

1.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

2.如何使學生正確理解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三、教學方法

綜合分析法、圖表分析法和歸納推理法

教學過程設計

課堂進程教師安排學生活動設計目標導入課堂介紹: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人口13.4億,全球人口大于70億。

提問:這么多人地球養活得了嗎?記住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學生提高對時事的關注度新課講解

人口容量

1.環境人口容量及其制約因素、環境人口容量的特點

資源和科技發展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的關系:正相關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的關系:負相關

活動

討論

過渡:

合理人口容量

案例分析指導:[讀圖思考]讀課本12頁“木桶效應”圖,提問:(1)假如各塊桶板代表不同的資源種類,那么“木桶效應”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類獲得資源的數量會不會變化?其變化與哪個因素的關系最密切?資源的數量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何影響?

以美國和中國為例分析在不同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條件下,環境人口容量相同么?人口的生活與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提問: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值?環境人口容量能否確定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13

城市發展與城市化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為魯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第一節《城市發展與城市化》,本節介紹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發展,重點探討了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城市化的差異、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四個問題。城市化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是互相促進的,但城市化也給化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條件和發展的三個階段;了解城市化的含義、標志和當代

城市化的特點;理解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圍繞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發展;從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圍繞著城市化的三個標志,分析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從城市數量、規模擴大所引起的變化角度分析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領會當代城市發展的趨勢;重視城市環境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城市化及其特點,城市化帶來的環境問題

難點:郊區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四、學情分析:

學生對城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對于城市的起源、城市化的概念等沒有什么知識基礎,要求教師多搜集資料、圖片,讓學生有一個細致的了解,給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五、教學方法:

1、圖表、圖片展示法

2、學案導學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和表現形式,理解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2.使學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理解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的概念和種類,以及它們所形成的各種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和表現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以及內、外力作用的相互關系,理解它們是如何推動地表形態的演化的。

4.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掌握各類巖石形成的地質作用。

二、能力目標

1.能夠閱讀各種地貌示意圖,判斷地貌類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學會利用多幅景觀圖和示意圖來比較說明不同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及形成原因;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分析各種地貌的成因,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2.樹立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

2.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相互之間的關系。

3.地質構造及其與地貌的對應關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類型。

【教學難點】1.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

2.內力、外力作用的關系。

3.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的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導入新課】(放映幻燈片)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地表形態,即地貌。我們現在看到的地表形態只是整個地殼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鏡頭,地貌自形成以來就一直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如“滄海桑田”、“海枯石爛”等變化,有哪些實例可說明地球表面發生過“滄海桑田”的變化呢?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概括】地殼和宇宙間一切物質一樣,處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態的形態是如何營造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課題

【講授】內力作用

【提問】哪位同學能夠例舉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改變地表面貌的實例?(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過渡】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具體劃分有很多種,但歸納起來看可以劃分為兩種,即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內力作用.一、內力作用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

,思考:1.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2.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3.各種內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勻?試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

【放映幻燈片】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由于變質作用一般發生在地殼深處,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巖漿也只有噴出地表時才可以直接影響地表形態。所以,在內力作用中,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按照地殼運動的方向和性質,可以將其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

4、分類(根據運動方向和性質):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

【材料】根據測量,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而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卻在不斷縮小。

【啟發提問】(1)上述地殼運動屬于水平運動還是升降運動?(2)請預測一下,千萬年后紅海和地中??赡軙l生什么變化?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水平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它使巖層發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相對方向的水平運動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皺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運動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量資料證明,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是其各個部分不斷發生著水平運動。

【活動】內力作用舉例

【放映幻燈片】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邊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締l提問】(1)請分析一下這里海岸變動情況?

(2)設想一下升降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教師總結】升降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運動,即上升或下降的運動。它使巖層表現為隆起或凹陷,從而引起地勢的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

【講授】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關系

【放映幻燈片】學生思考:渤海與臺灣海峽兩案例

5、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關系【教師講解】在地殼運動中,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同時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運動結果也往往相互滲透、疊加在一起。當然,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區域,這兩個方向的運動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規模的運動而言,地殼的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以垂直運動為輔。

【導入】外力作用

前面我們學習了內力作用,它在地表形成大陸與洋底、山脈與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就好像是一個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這座雕塑還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大自然的這把細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講授】外力作用

【提問】閱讀教材P76第一段回答:

1.外力作用的概念

2.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1.地球表面的風、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態的變化,被稱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

3.它對地表形態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

【放映幻燈片】1、概念、能量來源

2、表現形式

【導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也是巖石圈物質的循環過程,它們存在的基礎是巖石圈三大類巖石——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的相互轉化。

【講授】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78第二段和圖,

思考:

1.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的各自形成原因?

2.各類巖石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各物質循環過程發生的條件?)?

【學生回答】

1.巖漿巖是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巖漿沿著巖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沉積巖是裸露地表的巖漿巖在風吹、雨打、日曬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漸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后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變質巖是各種已經生成的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發生變質作用形成。

2.各類巖石在巖石圈深處或巖石圈以下發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巖漿。巖漿在一定的條件下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新的巖漿巖,并與其他巖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

【教師總結歸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我們可以用下圖說明地殼物質循環過程的特點:(幻燈片展示)

課后小結

1.地殼物質循環過程

結合上圖教師進一步指導講解地殼物質循環過程

2.地殼物質循環的特點

(1)地殼物質循環過程:巖漿-各種巖石-新巖漿

(2)地殼物質與地球內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斷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化,即內、外力作用

(3)由大氣、水、生物參與地殼物質循環并起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質循環,對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高一地理課件教案篇15

【新課導入】

通過上節課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態的兩大力量,內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總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于平緩。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以山岳為例來學習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和影響。[來

板書第二節山地的形成

一、山地的形成與分類

【導學與自主探究】

請大家認真閱讀教材P73頁內容,結合學案分析思考下列問題

(一)山地與陸地的關系

山地是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陸地的骨架。山的形成和發展與內力有關。

(二)山地的分類: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

二、褶皺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動討論】

請觀察褶皺形成中巖層形態發生了什么變化?有幾種類型?

【總結分析】

(一)褶皺:

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巖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

(二)褶皺的基本單位──褶曲

巖層向上拱起部分稱為背斜;巖層向下彎曲部分稱為向斜。

三、地球巖石圈板塊構造學說

(一)地球巖石圈板塊示意圖

活動:(課件展示板塊示意圖)說出板塊名稱并填注在板塊示意圖中。

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二)板塊屬性

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邊緣地帶

(三)板塊運動與地表形態的關系

(四)褶曲的判斷方法

1.結合上圖,你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判斷背斜和向斜?

(1)從形態上看:巖層向上為背斜、向下為向斜。

(2)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從地貌景觀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探索·褶皺地形──“地形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歸納展示:

一般:背斜成嶺,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性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力作用巖性較堅實,不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五)褶皺的實踐意義

1.利用向斜構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向斜構造有利于地下水補給,兩翼的水向中間匯集,下滲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由于氣最輕,分布于背斜頂部,中間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確定鉆礦的位置。如果巖層中含有某種礦產層,如煤、鐵礦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鉆井或打井應在向斜構造處;因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背斜巖層中的礦石很可能被侵蝕搬運掉了。

四、斷塊山

(一)斷層的形成

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體承受能力時,巖體就會破裂;巖體發生破裂后,兩側的巖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

(二)斷層的基本形式

上升巖塊(地壘):常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

下沉巖塊(地塹):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三)斷層位移與地表形態

(四)斷層構造地貌

(1)汾河谷地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這里在地質為一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地塹,南與渭河平原相接,北與滹沱河谷地相連,后經汾河等河流沖積形成為河谷平原。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糧、棉產地。

(2)渭河平原

又稱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位于陜西省中部,介于秦嶺和渭北北山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米,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寬窄不一,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因在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古代稱“關中”。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號稱“八百里秦川”。是陜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

(五)斷層的實踐意義

1.利用斷層找水。斷層由于巖層破碎,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2.建筑、工程隧道選址應避開斷層。在斷層地帶搞大型工程易誘發斷層活動,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構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現為盆地,修筑鐵路、開鑿隧道時應避開向斜部位,因為如果在向斜部位開鑿,向斜是地下水匯集區,隧道可能變為水道。

3.斷層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發生時,有斷層處的地區裂度會變大。

課后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種山地──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形成、地貌特征及其實踐意義。在山地形成學習中了解了板塊運動的基本特征。

板書

第二節山地的形成

第一課時

一、山的形成與分類

(一)山地與陸地的關系

(二)山地的分類: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

二、褶皺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一)褶皺:

(二)褶皺的基本單位──褶曲

三、地球巖石圈板塊構造學說

(一)地球巖石圈板塊示意圖

(二)板塊屬性:內部穩定、交界活躍

(三)板塊運動與地表形態的關系

(四)褶曲的判斷方法:

(1)從形態上看:巖層向上為背斜、向下為向斜。

(2)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從地貌景觀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五)褶皺的實踐意義

1.找水、找油

2.確定鉆礦、修建隧道的位置

四、斷塊山

(一)斷層的形成

(二)斷層的基本形式

(三)斷層位移與地表形態

(四)斷層構造地貌

(五)斷層的實踐意義

21862 久久综合视频网| 成人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尤物视频|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 欧美不卡123| 成人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6堂| 国产喷白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精品人| 能直接看的av| 黑人与娇小精品av专区| 800av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自拍|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 欧美在线性爱视频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三区四区 | yjizz国产| 在线不卡免费欧美|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波多结衣在线观看| 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四虎精品永久在线| 中文字幕欧美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天天干天天爽天天射|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va麻豆| 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黄a三级三级看三级|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观看| 中文一区一区三区免费|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忘忧草| 国产厕所精品在线观看| 美女尤物国产一区| 精品一区久久久| 久久先锋资源网| 日本熟妇人妻中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三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在线|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国产熟人av一二三区| 欧美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97 | 福利视频第一页|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 www.18av.com| 午夜久久福利影院|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qq号| 日韩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日韩| 国内精品久久国产|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欧美性感美女h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自产女人91一区在线观看| 91在线播放网址| 亚洲成年人在线观看| 色系列之999|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女同互慰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av日韩在线看|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综合网| 在线免费观看av网址| 欧美最顶级的aⅴ艳星| 亚洲综合偷拍欧美一区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99|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国产ts人妖一区二区| 免费污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伊人再见免费在线观看高清版 | 欧美无砖专区免费| 正在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另类中文字|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jjzzjjzz欧美69巨大| 日韩jizzz|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 色香蕉成人二区免费|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婷婷综合网| 日批视频在线看| 日韩av高清| 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精品色噜噜|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成年人网站| 3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在线第一页|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 www..com久久爱| 日本黑人久久| 91久久久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国产无码AV| 九九九久久久久| 素人fc2av清纯18岁| 可以在线看的av网站| 欧美不卡三区| 成人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专|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福利一区| 国产精品国产a| fc2成人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一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系列精品av|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人人爽人人av| 国产视频九色蝌蚪|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玖玖玖精品中文字幕| 91成人在线看|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 国产成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首页狼|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一级va免费观看| 68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婷婷|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欧美性精品220|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国产成人av电影在线| 风间由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vs国产vs欧美| 免费久久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观看视频 | mm131美女视频| 亚洲成年人av| 久久一区二区电影| 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长河落日免费高清观看| 国产精品18p|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2020国产成人综合网| 亚洲专区一二三|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麻豆| 2019av中文字幕| 宅男噜噜99国产精品观看免费| 国产一级免费片| 另类人妖一区二区av|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 在线看日韩av| 国产主播精品在线|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我和岳m愉情xxxⅹ视频| 97超碰人人草| av电影天堂一区二区在线 | 91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免费的久久| 亚洲青青青在线视频| 精品欧美久久久|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图片区小说区区亚洲五月| 美女福利视频在线| 成人做爰视频网站| 亚洲色图狠狠干| 自拍偷拍亚洲欧美日韩| 在线视频国产日韩|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韩国理伦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狠狠干 狠狠操| 伊人365影院| 91麻豆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97超碰在线播放| 日本japanese极品少妇|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新线路|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自拍偷拍亚洲欧美| 97在线国产视频| japanese国产|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免费高清|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操天天射天天舔| 亚洲成人1234| 99999精品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男|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人妖| √天堂资源在线| 麻豆一区二区三| 影音先锋日韩有码| 国产高清视频网站|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99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肉体xxxx裸体784大胆| 韩国欧美国产1区|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综合视频| 国产国语刺激对白av不卡| 亚洲第一香蕉网| 亚洲精品大片www| 麻豆成人小视频| 国产又粗又黄又爽视频| 日韩精品极品在线观看| 美女网站视频黄色| 国产清纯美女被跳蛋高潮一区二区久久w|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 福利 在线| 久久久99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女人扒开腿免费视频app| 日韩欧美一级片| 制服丨自拍丨欧美丨动漫丨|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 国产乡下妇女做爰视频| 久久精品在线播放| 高潮毛片又色又爽免费| 人妖精品videosex性欧美| h片在线免费看|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超碰97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中文1区| 男男做爰猛烈叫床爽爽小说 | 日本道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9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观看| 91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高跟| 国产精品啪视频| a美女胸又www黄视频久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双| 欧美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91免费看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av|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综合婷婷亚洲小说|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日韩乱国产|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一二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午夜性刺激影院| 99er热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99色精品视频| 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日韩美一区二区|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密月|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网站|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新郎|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1314成人网| 国产精品com| 成人免费小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波多野| 国产主播欧美精品| 欧美日韩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高潮无套| 久久视频在线直播|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播放| 日本少妇毛茸茸高潮| 亚洲精品日日夜夜|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久久av| 中文字幕日韩av资源站| 岛国av中文字幕| jizzzz日本| 亚洲www视频|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 亚洲欧美日韩激情| 天天干天天曰天天操| 欧美日韩最好看的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视| 色婷婷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av一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高清国产mv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中文字幕91| 欧美精品视频www在线观看| 亚洲春色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污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精品| 亚洲人成毛片在线播放| 中文av一区特黄| 国产深喉视频一区二区| xxxxxx黄色| 在线亚洲美日韩| 久久久在线视频| 欧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日韩国产高清在线| 免费一级a毛片夜夜看| 男女无套免费视频网站动漫| 91在线免费看片|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丝袜另类| 国产呦萝稀缺另类资源| 国产精品无码粉嫩小泬| 亚洲调教欧美在线|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 日韩|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欧美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三斤| 久久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91成人破解版| 少妇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吴梦梦| 九九99久久| 成人免费直播live|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忘忧草 | 日韩电影在线看| 精品国产999久久久免费|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精品| 国产全是老熟女太爽了| 波多结衣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333| 国产美女永久无遮挡|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高清国产在线一区| 91久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视频| 欧美在线激情网| 91国产美女视频|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亚洲片在线观看|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美色品网站|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漫画|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综合不卡|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臀| 欧美日韩午夜在线| 欧美videos大乳护士334| 日韩精品亚洲视频|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小说| 国产精品美乳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日韩一区免费观看| 97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野外|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久| 天天操天天干视频| 亚洲乱熟女一区二区| 国产老妇另类xxxxx|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 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神马久久桃色视频| 95av在线视频| 日b视频免费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无免费| 日本一本在线观看| 黄网站免费久久|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日韩av|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性猛交xxxx乱大交|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 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 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日韩在线中文字| 水蜜桃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韩国av免费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激情|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噼里啪啦国语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版| 久久精品免费在线|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午夜剧场成人观在线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