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的教案
編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教師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優(yōu)秀的六年級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六年級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地球的美麗和,了解有關地球的知識。
3、增強學生對地球的熱愛,增強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有關地球的知識,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準備:
有關地球的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教師直接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美麗的地球》。說起地球我們的心中就會涌起無限溫暖的感情。因為她是我們人類的家園,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母親。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美麗的地球。昨天讓同學們回家預習了課文,我們來看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二、檢查預習
1、學生快速鞏固生字后,聽寫文中帶生字的詞語。小組長批改,教師評點。
2、交流詞語的理解。學生小組交流后勾畫出確實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三、自瀆自悟,提綱學習
1、教師布置任務。
(1)說說課文史抓住那些要點來寫的?
(2)完成課后練習。
(3)細讀課文,把你在閱讀中所增長的見識寫在課文旁批處。
(4)思考:課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關系?
2、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上述4個問題。
3、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集體反饋,整體感知
學生分別匯報自學情況,教師適時引導,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問題(1)地球的顏色、年齡、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轉和公轉等幾個方面。
問題(2)根據學生反饋情況,教師小結。只要有依據即可。
問題(3)指名匯報,或者根據巡視情況小結。
問題(4)前后照應的關系。作用:使文章內容銜接緊湊,形式有三種:首尾照應,前后照應,文題照應。
五、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結構嚴謹,前后照應。課文首先提出問題“我們對于這顆養(yǎng)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面對有關地球的許多問題,究竟應該做出什么樣的回答”,接著具體從顏色、年齡、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轉和公轉等方面展開了介紹;最后得出結論:我們要認識到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球只有一個,只有我們珍惜她才能擁有買好的明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說說課文主要介紹了關于地球的哪些知識?學生回答后師導:關于這些詳細的知識,我們這節(jié)課接著學習。
二、交流學習,了解地球
1、教師導入:我們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介紹地球。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對地球的認識提出相關問題,指名回答。
2、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設計問題。
3、學生提問,指名學生回答,教師適當地引導,加深體會。
(1)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樣的?
(2)地球的年齡究竟有多大?
(3)為什么地球稱為“水球”也許更為恰當?
(4)什么是地球的自轉?
(5)我們?yōu)槭裁磿邪滋旌谝沟妮喎惶?,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4、教師小結:的`確,讀了課文,再聽你們的介紹,老師也了解了更多關于地球的知識。
三、拓展,總結全文
1、教師:這是一篇介紹地球的說明文,在文中作者運用了不少的說明方法,使得文章生動、易懂。請同學們邊讀書邊找出這樣的地方。
2、學生讀課文,找句子,找到后反饋。
3、除了課文中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之外,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地球的知識呢?
4、教師小結:地球確實是一顆得天獨厚的星球,她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是大自然獻給人類的最后禮物,是我們的家園。可是,人類卻要新手毀掉這個家園。
5、教師出示有關地球受到人類破壞的資料。學生介紹收集到的資料。
四、課堂小結
地球是目前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我們這哦呦認識地球的性,才能真正成為擁有光明和希望的物種。同學們,為了熱愛這個美麗的地球、更為了保護這個美麗的地球,行動起來吧!
五、作業(yè)
向家人介紹有關地球的知識,并以小組為單位寫一份保護地球的倡議書。
六年級的教案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對采訪錄音和作文提示的學習,了解什么是采訪,怎樣進行采訪。
2、根據采訪錄音寫作,要選擇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并且對這些材料展開想象,寫具體。
3、用學到的方法,按采訪要求采訪本班老師和同學中出現的好人好事,然后寫下來。
教學重點:
選擇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將習作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討論導人,激發(fā)興趣
1、引導學生討論昨晚大家看“新聞聯播”節(jié)目中,記者們是怎樣進行采訪活動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記者的采訪活動,將其表演出來。
2、教師小結:采訪是廣大新聞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壞人壞事也正是通過新聞工作者的&39;大量采訪而公布于眾的。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為明天社會的主人,我們了解并學會采訪活動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讀例文,認識采訪活動
1、指名朗讀采訪例文,思考:
(1)采訪錄音中被采訪的人是誰?采訪什么事?
(2)采訪材料中說的是戚老師哪個方面的事?其中有幾件?哪一件最主要?“風雨無阻”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表現出戚老師的什么優(yōu)秀品質?
2、小結:蔡強同學的采訪錄音介紹的是戚老師為學生補課的事,其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是星期三晚上的補課。戚老師為朱志成同學補課不是一次。因此,我們習作要選擇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寫。顯然,“雪夜補課”應作為重點,具體地寫下來。
3、指讀“一個星期三的晚上”段,思考:
(1)這段話哪些地方可以具體地寫?請同學們展開想象,進行補充。(同桌互說)
(2)將“雪夜補課”段完整地寫下來。
①先寫什么?②再寫什么?③最后寫什么?
(3)請同學完整地說一說。
4、再讀全文,思考:
(1)寫戚老師補課的事,除“雪夜補課”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感人的事例?
(2)對這部分內容我們在習作里怎樣處理呢?
三、再讀例文,討論寫法
1、學生輕輕地、快速地通讀采訪例文,討論:根據這個采訪錄音,怎樣以“風雨無阻”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1)作文的開頭你認為可以怎樣寫?
(2)對戚老師“雪夜補課”和“電話補課”兩個事例,怎樣接著開頭部分寫出來?
(3)作文怎樣結尾最能表達朱志成和你對戚老師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4)結合討論,以“風雨無阻”為題,寫一篇完整的記敘文。
2、學生讀文,教師指導修改。
3、教師小結:
填空:根據采訪錄音寫文章,在了解錄音內容之后,先從確立________,再選擇________,然后將重點材料寫________,最后按記敘文的要求將________。
四、揭示要求,循序練習
1、同桌交流學校老師和同學中出現的好人好事,按采訪要求進行采訪,然后寫作文。
2、指名口述,教師指導集體評議。
3、練習寫稿。
板書設計:
習作2
確立中心
選擇材料
展開想象,寫具體
六年級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通讀懂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電腦的神奇;
3.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電腦真神奇,不僅可以使我們跨上“信息高速路”,還能指揮機器人工作呢!
2.出示課件:機器人
3.師:你們知道機器能干些什么嗎?那這個機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果園機器人》。(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師指名學生閱讀提示,并分組議議閱讀要求。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提出具體明確的閱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通讀準課文。
(2)讀一讀,想一想,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讀得不明白,并學一學編輯叔叔的做法,在空白處畫“問題泡泡”。
三、討論與交流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嗎?
生匯報,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泡泡”。
2.重點討論交流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相機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課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學生讀課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3.齊讀課文。
五、綜合拓展
1.交流:與同學交流你知道機器人還能干什么。
(1)小組交流;
(2)班級交流。
2.教師小結。
3.課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詞句段進行摘抄,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六年級的教案篇4
《my home》 教材分析:
本課時主要是通過展示家庭居室結構,讓學生學習各個房間的英文名稱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家是每個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學生要學會運用本課所學知識來簡單描述自己的家,結合學過的語言描述各個房間。
“Let's do”部分的教學是結合“Let's learn”中所學過的單詞進行擴展,讓學生知道一些相關單詞的指示用語。讓學生在聽懂這些用語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和聽、做活動。還可設計多種課堂活動,使學生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能簡單描述自己的房間。
2.能聽、說、認讀本課主要單詞: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3.能聽懂Let's do中的指示語,并按照指令作出相應的動作。
教學重點:
1、聽、說、認讀單詞: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2、學習表示指令的詞組。
教學難點:
單詞study, bathroom, bedroom的發(fā)音。
教學方法:
引導法 啟發(fā)法 直觀教學法
學法分析:
小組合作學習法 討論學習法 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1 Warm-up/Revision
教師引導
1、集體唱英文兒歌。
2、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單詞
2 Presentation
1、出示study 的圖片,手指著書房里的書問學生:What are they? 教讀單詞 study, 并板書。
教師用動作幫助學生理解詞義:We read the books in the study.
2、按照相同方法,教授單詞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3、師把第46頁Let’s learn部分的掛圖貼到黑板上說:This is my home. How many rooms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
4、教師說指令。
學生回答提問:They are books 并跟老師認讀study。
學生依次回答問題并跟老師認讀單詞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學生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句子,并說出相應的房間。
聽錄音,跟讀Let’s do部分。
3 Practice
出示練習題 習題練習并拓展
教學內容與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運用學生的活動 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教學評價:
1、 學生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然后進行小組交流,組內進行互評。
2、 教師評價:教師對完成情況進行適當正確的評價,并給與激勵性 的語言,手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所學到的新詞,熟讀且能理解課文內容,并能夠運用到實際情景當中,教者能夠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people's jobs》 教學內容:
1.詞匯
(1)復習關于職業(yè)的詞匯:doctor, teacher, nurse, cook, fireman, driver, policeman, pilot, singer.
(2)學習生詞:astronaut, coach, actor (actress), writer.
2.功能句型
(1)復習詢問他人職業(yè)及回答:What does he/she do? He/She is a/an …。
(2)學習詢問對方將來想要從事的工作及回答: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 want to be a/an …。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掌握和職業(yè)相關的一些詞匯,并能在相應的功能句型中熟練運用;
(2)能在恰當的情景下熟練運用關于詢問他人的職業(yè)及回答的交際用語;
(3)能在相應的情景下熟練地運用關于詢問對方將來想要從事的工作及回答的交際用語。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和操練,使學生能掌握本課所學關于職業(yè)的詞匯,能熟練詢問他人的職業(yè)及對將來工作的理想,并做出相應的回答;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3.策略目標
(1)幫助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幫助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標的英語,學會借助詞典來學習。
4.其他目標
(1)在學習職業(yè)名稱的過程中了解“感動中國的2003年度人物”,潛移默化地為學生樹立榜樣;
(2)在小組學習和幫助他人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熱愛集體的良好品質;
(3)通過多種形式的游戲和活動,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重點詞匯:astronaut, coach, actor (actress), writer.
2.重點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I want to be a/an …。
教學難點:
1.正確朗讀和運用關于職業(yè)的詞匯。
2.正確理解、詢問對方對將來工作的理想,并能做出正確的回答。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單詞卡片,獎勵卡片;
2.學生準備:課本,筆。
教學過程:
課前介紹評價方式
Step 1: Warm up and lead in
1. Oral English
2. Sing a song: The Wheels on the Bus.
3. (課件): Look, she is the driver of the bus. Her job is driving the bus. Do you know “job”? 板書Jobs,并介紹課題。
Step 2: Review some words
1. Free talk: What jobs do you know? (Can you act as a …?)
2. Games:
(1) Show some word cards, read and act.
(2) Act, ask and guess---What does he/she do?
Step 3: Presentation:
1. Talk about the great people in 2003.
(1) Watch the screen and think: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ir jobs? (通過課件呈現“感動中國”的人物。)
(2) T: They are called the Great People in 2003. 他們是被評為“感動中國的2003年度人物中的幾個。Do you know their names?
(介紹6個人物的姓名。學生活動:介紹人物姓名,擺放相應人物的復讀機、圖片和文字介紹材料。教師示范第一個。)
(3) Watch and listen.
T: What are their jobs? Let’s listen. (課件錄音完整介紹6個人物的工作和業(yè)績。)
2. Learn the new wor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1)示范pair work: Listen, look, match and read. (示范過程中學習生詞:coach---c-oa-ch---coach)
(2)學生自學單詞,合作完成練習。
T: OK. Boys and girls take out your paper and practice with your partner, please. If there are some new words for you, you can use your dictionary(出示字典), go to listen to the tape or teach each other.
(學生活動:自學不會的單詞,合作完成練習。)
(3)學生組內練習介紹一個人物。(學生活動:選擇一至兩個人物在組內練習介紹。)
3. Introduce them in the front.
T: Who wants to come here and introduce one of them to us?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check your answers.(學生活動:自愿前來介紹一個人物。)
要求:介紹以后要板書圖片;離人物介紹大圖較近的學生可以引導用大圖片。
4. 相應單詞的練習
astronaut:
(1) Pronunciation: astronaut---an astronaut.
(2) Practice (Pass the picture and ask) What does he do? He is an astronaut.
writer:
(1) T: Can you act as a writer? 引導學生練習: writer---writer
(2) T: What other writers do you know?
actor:
(1) T: Who’s your favorite actor? (根據學生的回答介紹:actress)
(2) T: Do you want to be an actor or actress? Why?
5.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s.
(1) T: They are all the great people in China. We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m. Do you want to be one of them?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You can say: I want to be …。 (出示句卡,帶讀,板書)
(2) T: What about my daughter? Can you ask her?
(出示句卡,學習問句,板書) want---want to be---What do you want to be---grow up---when you grow up---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3) 課件:播放錄音---妞妞的回答
(4) Practice: Pair work; Show in the front.
Step 4: Reinforcement --- Talk about the most popular job.
T: Excellent! You have so many wonderful dreams for your future job. 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job in our class? Let’s finish a questionnaire.
(1) Model;
(2) 小組調查;
(3) 各小組填寫結果;
(4) 匯總全班調查結果
T: The most popular job in our class is ________. Why do you want to be a/an …?
Step 5: Summary
T: How can you make your dream to be true?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dream?
Please remember: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課件呈現)
Step 6: Homework
Talk about your dream job with your parents.
《Let's go》
Language focus:
Using ‘want to’ to express intentions
e.g. I want to have a picnic.
Using ‘going to’ to describe events that will occur quite soon
e.g. I'm going to visit City Park!
Pre-task preparation
1 Ask: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weekends? Do you usually have a picnic? to review: picnic, fountain and pond. Introduce: football pitch. Draw a football pitch on the board. Ask: Where can you find a football pitch? Do you usually play football there? Write: Zhongshan Park, City Park, Moon Park on the board. Ask the students to name a few more places where people usually go on holidays.
2 Play the recording: Look and read. Students listen and follow in their books.
3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Students listen and repeat.
While-task procedure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information boards in Read and choose.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where all the characters want to go. Distribute a copy of Photocopiable page 17 to help the students make a choice. Invite the more able students to tell the reasons.
2 Distribute a copy of Photocopiable page 18 to each student.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of five. They are required to discuss what their group are going to do on a holiday. Then each group member has to choose a place which suits most of the group members. Finally, the group can vote an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lace to go.
3 Play the recording: Read a poem. Students listen first. Then the whole class follow and read together.
4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rewrite the verses. Distribute a copy of Photocopiable page 19 to each group. Ask them to replace City Park with the place which they would like to visit. Groups take turns to read their poem. The whole class vote for the best reader.
Post-task activities
1 Workbook page 6
2 A poem
Write the beginning of the poem on the board: It's (a day) tomorrow. What do you want to do? to elicit: I want to go to ... Continue with: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at are you going to see? Where are you going to eat?
六年級的教案篇5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課時:1課時
3,學生課前準備:
1)、預習教材77、78頁及練習十八的內容。
2)、收集生活中應用到百分數地方的知識。
二、教學課題
教養(yǎng)方面
1)、讓學生感受百分數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體驗百分數的優(yōu)點。
教育方面
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能力的應用意識。
發(fā)展方面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學科與生活聯系起來。
三、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7、78頁及練習十八的內容。
學情分析
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教學中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通過類比類推理解思路。
根據學生學段的特點,教學中應開放課堂,推廣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策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百分數,知道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3)、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熟知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正確區(qū)別百分數與分數的不同意義。
教學方法
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質疑引導(引用從百度搜索的相關知識)
學法: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教學準備
1)、教學之前用百度在網上搜索“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相關材料,找到了很多教案作為參考,了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
2)、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小學教學網有關的“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多媒體課件PPT,給生直觀的感受,引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探索欲望。
教學過程
活動一:師生交流,充分感知
師: 同學們課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數,現在我們交流一下,好嗎?
生:我在衣服的標簽上找到了棉68.5%,絳綸23.5%,晴綸8%。
生:我在酒瓶的商標上找到了酒精度11.5%。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 脂肪≥3.5%。
生:我在親親果凍找到“中獎率為100%”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百分數,雖然沒學過,但都會讀出來,我真佩服你們! 這么多的百分數,說明了什么?
生:百分數的用途很廣。
生:百分數很重要,生活中離不開它。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使學生充分感知百分數,并創(chuàng)設了平等交流的氛圍, 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活動二:合作探究,充分感悟
師:老師也收集到了好多百分數,看,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fā)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
(課前把百分數圈出來,用課件展示)
(在這里用簡單的兩個百分數,自然地進行了環(huán)保教育。)
師:人們這么喜歡用百分數,你們想知道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呢?
生:百分數是什么樣的數?它到底有什么用處?
生:百分數和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數?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板書:百分數的意義和 寫法。)
師: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
(學生拿出手中的材料,進行認真的思考、交流,準備匯報)
生:我收集的是:衣服的標簽上找到了棉68.5%,絳綸23.5%,晴綸8%。我的理解是把衣服的成份看作100份,其中棉占68.5份,所以68.5%表示棉占衣服成份的68.5%;滌綸占23.5份,23.5%表示滌綸占衣服成份的23.5%;晴綸占8份,23.5%表示晴綸占衣服成份的8%。
生:我收集的是:太平洋的面積占海洋總面積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總面積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的面積占49份,49%是太平洋面積與海洋總面積比較的結果。
生:我收集的是:中獎率為100%,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購買100次,100次都中獎,100%是表示購買次數與中獎次數的比率。
師:從同學們的理解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比關系,也就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師板書)
師:剛才我們通過想一想、比一比、議一議理解體會了百分數的意義,那百分數與我們學過了分數到底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呢?(小組合作研究討論,并作好記錄)
生:我們組認為它們的意義不同,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而分數有時可表示這種關系,有時只表示具體數量。寫法也不同。
生:我們組補充,百分數的分母都是100,容易比較大小,一看就清楚。
生:分母是100的分數不一定是白分數。
(評析: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引入,創(chuàng)設了“現實數學”的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感悟百分數的意義及優(yōu)點,同時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生活。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互助合作中得到交流、溝通,碰撞出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活動三:主動應用,拓展升華
師:通過努力,同學們對百分數的意義理解得相當透徹了,那么你會寫百分數嗎?會寫請到黑板上寫一個百分數。
(學生有一擁而上,寫出各種各樣的百分數。)
師:同學們寫了這么多的百分數,你能任選一個說說它的意義嗎?生:我選50%,這節(jié)課我舉手4次,老師讓我回答2次,我回答的 機會占舉手次數的50%。
生:我選96%,第三單元測查我們班及格人數44人,幾個率約占全班人數45人的96%。
生:我選120%,它的分子比100大,有意思,比如工人一天要生產20個零件,結果完成24個,完成的占生產任務的120%。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能不能應用百分數的意義,用一句話表達對自己或同學、老師的滿意率?
生:我對自己的滿意率為90%。
生:我對自己的滿意率為95%。對__的滿意率100%。
生:我對自己的滿意率為95%。對同桌的滿意率50%,對老師的滿意率95%,因為同桌上課時老是吵我,而老師沒有發(fā)現。
生:我對老師意率為100%。
教學反思
數學課堂通常是被認為比較枯燥、缺乏生動和激情,因此,努力創(chuàng)建既寬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學生善于思考、樂于探究的教學環(huán)境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上臺寫分數,選自己喜歡的百分數說意義,教師的激勵性語言、 學生的學習交流活動,無不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有趣、有用,體驗到數學思考的快樂和挑戰(zhàn)困難后的精神滿足。
六年級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法則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提高分數乘法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重難點
用分數乘分數的法則計算分數和整數相乘。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引入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1、在分數乘法里,我們學過哪幾種情況的計算?
2、把下面的數改寫成分母是1的假分數。(口答)
36813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寫成分數乘分數的形式。
2/11×36×
上面兩題都是什么數和什么數相乘?
怎樣改寫成分數乘分數的形式?
為什么可以這樣改寫?這就把分數和整數相乘改寫成了怎樣的數相乘?
1、統(tǒng)一法則
由于整數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分數和整數相乘就可以改寫成分數乘分數,按分數乘分數的法則來計算。這就是說,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也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
2、引導計算
把這里的兩道分數和整數相乘的題按分數乘分數的法則計算出結果。
說說為什么?
3、教學約分方法
分數乘法計算時,為了簡便,還可以直接約分。
看課本10頁上的計算。
說說是怎樣直接約分的?
1、練一練上下練習
2、練習二7說出錯誤和改正的方法。
3、練習二8
前2題:每組里哪幾題可以直接約分,那些不能,并說明理由。
后2題:說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口算出結果。
4、練習二9口算
5、練習二11自己練習,說說想法
練習二10
板書約分、計算過程。
課后感受
由于前面的基礎較好,學生學起來挺輕松,但計算方面還有待加強。
六年級的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時主要是通過展示家庭居室結構,讓學生學習各個房間的英文名稱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room,kitchen.家是每個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學生要學會運用本課所學知識來簡單描述自己的家,結合學過的語言描述各個房間。
“Let&39;sdo”部分的教學是結合“Let&39;slearn”中所學過的單詞進行擴展,讓學生知道一些相關單詞的指示用語。讓學生在聽懂這些用語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和聽、做活動。還可設計多種課堂活動,使學生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能簡單描述自己的房間。
2.能聽、說、認讀本課主要單詞: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room,kitchen,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3.能聽懂Let&39;sdo中的指示語,并按照指令作出相應的動作。
教學重點:
1、聽、說、認讀單詞:study,bathroom,livingroom,bedroom,kitchen。
2、學習表示指令的詞組。
教學難點:
單詞study,bathroom,bedroom的發(fā)音。
教學方法:
引導法啟發(fā)法直觀教學法
學法分析:
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學習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1Warm-up/Revision
教師引導
1、集體唱英文兒歌。
2、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單詞
2Presentation
1、出示study的圖片,手指著書房里的書問學生:Whatarethey?教讀單詞study,并板書。
教師用動作幫助學生理解詞義:Wereadthebooksinthestudy.
2、按照相同方法,教授單詞bathroom,livingroom,bedroom.
3、師把第46頁Let’slearn部分的掛圖貼到黑板上說:Thisismyhome.Howmanyroomscanyousee?Whatarethey?
4、教師說指令。
學生回答提問:Theyarebooks并跟老師認讀study。
學生依次回答問題并跟老師認讀單詞bathroom,livingroom,bedroom.
學生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句子,并說出相應的房間。
聽錄音,跟讀Let’sdo部分。
3Practice
出示練習題習題練習并拓展
教學內容與教師的活動媒體的運用學生的活動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然后進行小組交流,組內進行互評。
2、教師評價:教師對完成情況進行適當正確的評價,并給與激勵性的語言,手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所學到的新詞,熟讀且能理解課文內容,并能夠運用到實際情景當中,教者能夠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六年級的教案篇8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品讀優(yōu)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達的胸懷。
【學習重難點】
1.品讀優(yōu)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3.培養(yǎng)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潔,牡丹代表富貴,松柏喻指長青。試著再舉出幾例。今天我們來學習《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了丁香結什么樣的情感。
二、作者介紹: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鐘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說《三生石》。
三、詞語:
綴窺幽雅渾濁笨拙
單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斷斷續(xù)續(xù)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優(yōu)雅的甜香。
從感觀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畫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yōu)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
2.朗讀課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結?
本義: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征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知識鏈接:品讀《梨花》,思考象征意義(純情)
3.作者多年賞花,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結的內涵?
雨后賞花的觸動
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作者對丁香結持什么態(tài)度?
從容、豁達、積極
古人對丁香結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讀李商隱的《代贈》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體會古人對丁香結的理解。
代贈
[唐]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問)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內心怎樣的情感?此處丁香結有何寓意?
攤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厥拙G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鎖重樓”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請用原詩句作答)
(2)“恨”傳達出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丁香結有何內涵?
——青鳥不傳云外信
沒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結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樣是丁香結,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結抒發(fā)愁怨之情,而作者筆下的丁香結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正如作者所說,人生中的問題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讓我們學習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順心的事,這樣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有滋有味。
五、作業(yè)設計
必做:背誦李商隱的《代贈》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
選做:閱讀《語文讀本》中的《野草》。
第二課時
一、作業(yè)檢測:
1.檢查背誦
2.李商隱的“同向春風各自愁”中的“愁”體現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
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中的“愁”連綿不斷,哪句詩能體現出來?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品味語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探”“窺”將丁香擬人化,使無意識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丁香花可愛的情態(tài)。
2.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厓芍曜仙?,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問題)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想象這幅畫面,作者為什么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丁香的美麗、高潔、愁怨在雨中形神畢現。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
3.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一詞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照耀”一詞寫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輝暈出。寫出了花對作者心靈的鼓舞和慰藉,啟發(fā)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聯翩,思如泉涌。
4.“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薄皬耐饷婊貋頃r,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作者在這兩句話中用“積雪”和“瑩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處?
避免重復,使行文富于變化。
修辭手法上:
積雪是借喻(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
瑩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特征來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業(yè)設計
體會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選擇一種你熟悉的花,寫一個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選擇自己真正觀察過的,例如:紫藤蘿、荷花、迎春花、梨花……
六年級的教案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頁“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__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1、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說明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課本主題圖: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認為怎么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題目:這筐橘子按3:2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實際操作)。
(2)記錄分配的過程。
(3)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個2個
6個4個
30個20個
…………
2、出示題目:如果有140個橘子,按照3:2又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們的共同點。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個20個
30個20個
…………
方法二:畫圖
140個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還會出現用整數方法來列式計算的。)
3、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可以選用多種方法解答。
三、鞏固新知。
完成課本第55頁:
1、獨立試做:試一試
2、獨立試做練一練的1題、2題,3題搶答,并說明理由。
四、知識拓展:數學故事。(共同探討方法)
五、總結:1、學生看書總結本節(jié)所學內容。
2、提出自己還有些疑惑的問題。
六、【板書】
比的應用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提供現實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信息。
這一過程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時間,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會不斷調整一次分配的數量,不斷的產生新的解題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來分配的意義。
有上面小組合作的經驗與發(fā)現,這次可以操作、畫圖、列式等不同的方法來分,從實踐中發(fā)現規(guī)律,理解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能及時的發(fā)現不懂的,理解不好的問題,便于及時處理。
六年級的教案篇10
一、教學內容:
第2~3頁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數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知道正數、負數和0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的產生與應用。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溫度計。
六、教學過程:
㈠、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認識負數。
1.情境引入: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jié)目片頭。
出示例1:宜昌、哈爾濱的溫度。
2、提問: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宜昌是零上16度,哈爾濱是零下16度
3、引導:宜昌和哈爾濱的氣溫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數學上怎樣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
4、請會的學生介紹寫法、讀法。同時在圖片下方出示:16℃(+16℃)-16℃
師問:你們怎么知道的?
5、小結并板書:“+16”這個數讀作正十六,書寫這個數時,只要在以前學過的數16的前面加一個正號,“+16”也可以寫成“16”;“-16”這個數讀作負十六,書寫時,可以寫成“-16”。
6、通過“零上16攝氏度”和“零下16攝氏度”這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相反溫度用怎樣的數可以表達并區(qū)分?這一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感受到過去所學的數在表達相反意義的量時的局限性,產生學習新數的需求。同時,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很快聯想到在“16”這個數前添加不同的符號表達相反意義的量的方法,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㈡、進一步體驗負數,了解正、負數與0的關系
1、課件出示例2直觀圖,銀行取款與存款。
2、師: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取款預存款嗎?
3、學生嘗試表達,并說含義。
4、小結: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兩個量正好相反,正數表示存入,負數表示取出。
㈢、歸納正數和負數。
1、通過銀行取款與存款,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則為負數。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負數與0三者間的關系很有益處。
師引導:觀察這些數,你能把它們分類嗎?
2、請學生移動貼紙獨立分類,匯報。
師問:你為什么這樣分?
小結:像+16、19、+2000、、6.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16、-、-7、-500這樣的數都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完成板書)
㈣、練習題
(1)完成第4頁第1題。
(2)完成第4頁第2題
提問:讀一讀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負數,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3)完成第8頁“練習一”第1題。
先讀一讀,指出下列各數中的正數、負數,并把它們填入相應的圈內。
提問:
①0為什么不寫?(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②觀察這些正數,你發(fā)現了什么?(正數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我們以前學過的除0以外的數都是正數)
③你是怎樣理解負數的?(負數要小于0,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
完成第8頁“練習一”第2、3題。
七、教學結束:
總結:本節(jié)課是學生初次認識負數,為了讓學生對負數的內涵與外延有完整的認識,認識到了負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是客觀存在和非常廣泛的。
在習題中增加了小數和分數,通過練習讓學生體會過去已學過的數(除0外)都是正數,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六年級的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生字,理解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最后三段。
3、感受生命的美麗和可貴,真正明白“我和重要”,樹立自信、自強之心。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我很重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和體味欲揚先抑的筆法、情感強烈的對比和新鮮生動的修辭手法。
教學手法:
以讀為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情趣
通常,我們形容一個人異想天開,想得到自己能力以外的東西,會用一個短語來形容——“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扇缃?,癩蛤蟆也敢給天鵝寫情書了。癩蛤蟆之所以敢給天鵝寫情書,是因為它認識到了自己的可愛之處,認識到了自己的獨一無二。它的這一舉動,改變了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的世俗觀念,它用它單薄的生命向世界宣告了“我很重要”——板書題目《我很重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卡片
宰 嘹 扼 瞳
3、同學們,你們認為:構成社會的一個個“我”到底是重要還是不重要呢?請大家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各抒己見)
師評: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那么作者想要闡明的觀點是什么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闡明“我”很重要這個觀點的?
明確:(3-8段為親情,9-10段為友情,11-14段為事業(yè)。)
三、品讀課文,分析鑒賞
1、閱讀3—8段,思考:作者寫親情又是從那幾個方面來講的呢?
明確:從“我不存在了”、“我生病了”、“我成功了”這三種情況下,母親的表現來寫親情的。
2、細讀課文,作者寫親情時,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母愛的沉重而深情及“我”在母親心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3、指名朗讀9—10段,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并說說它的作用。
明確:作者把友情比喻成沙漠中的古陶,非常形象而貼切地道出了“我”在朋友心中的重要性。
4、分組朗讀11—14段(指導朗讀:讀出感情,體會意境),體會11段中比喻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明確:這部分作者用多個形象的比喻,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麗的情景,闡明了“我”對于“我”的工作和事業(yè)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5、齊讀課文15—17段,并談談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這部分作者從宏觀的角度再一次闡明“我很重要”的觀點,并與1、2段呼應,反駁了文章開頭片面地看待問題的錯誤觀點。并讓我們明白:只要我們努力著,奮斗著,我們就快樂,“我”就很重要!
四、總結全文,拓展升華
1、同學們,作者從親情、友情、工作等方面闡述了“我很重要”,既然整篇文章都是在向我們說明“我很重要”,題目也是“我很重要”,但作者為什么從“我不重要”說起?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呀?
立意新穎、深刻。
①一直以來,我們的價值觀念都是強調他人他物的重要,否定自我的;重視自我、肯定自我是一種需要批判的個人主義傾向。這篇文章從反面立意,充分肯定了自我的重要,這樣的立意是新穎的。
②說它深刻,就是它的這種對自我的發(fā)現與肯定,反映的是一種對生命的重視,是對人的一種發(fā)現,是人的價值的一種回歸。
開始運用排比句式連續(xù)地說“我不重要”,跟后面的前后“我很重要”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這是欲揚先抑的手法。
2、課堂小結
作為孩子,我們是父母生命的組成和延續(xù),父母給予我們情的傾注和愛的奉獻,我們的身上,聚滿了親人關注的目光(愛的承載)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遮風避雨的大傘,是溫暖他們幼小心靈的太陽(愛的傳遞)。我很重要,不只為父母,還為了孩子;不只為愛的接受,還為了愛的付出。
作為朋友,我們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知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才有了“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的美談,才有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佳話。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后三段。
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我重不重要?
親情
我很重要 我很重要 友情
事業(yè)
重申觀點:我很重要
六年級的教案篇12
【設計理念】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析,領悟沙俄時代窮人的貧困和悲慘,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德。
2、學習文章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析,領悟沙俄時代窮人的貧困和悲慘,贊頌窮人富于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分析桑娜內心矛盾的重點語句,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流程】
一、質疑導入
通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誰來說說課文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分別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寫在黑板上。)
師:讀了這篇文章,老師也跟大家一樣,也覺得舊沙俄時代的窮人確實很貧困,但是他們的思想卻一點也不窮,他們勤勞、淳樸、善良,品德多么高尚啊?,F在讓我們一起來細讀課文,體會一下他們窮到什么的地步,學習一下他們高尚的品德好嗎?
(根據學生黑板上的板書,確定學習目標,達到以學定教的目的。黑板的“易主”,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的角色。)
二、細讀課文,感悟情感,學習文章表達方法
抓住細節(jié),感悟“窮”:
師:窮人很窮。對,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在文中找出一個“窮”字。(學生找不到)哦,沒有?對,確實沒有。那么你們是怎樣領悟到“窮”的呢?(從課文的語句中領悟)你們真會學習?,F在請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的1~7自然段,找出能體現窮人“窮”的語句。
(對話促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促發(fā)了學生的靈感,師生心靈才目通,情感才目融。)
1、學生讀1~7自然段,找出能體現窮人“窮”的語句。
(學法指導:學生先自讀自悟,在文中標畫出相關的內容,然后小組交流。)
2、學生匯報,老師點撥。
3、在找出的語句中自選一句有感情地朗讀,看誰能讀出“窮”。
突出重點,感悟“美”:
師: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真不愧是偉大的文學家,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也沒有一句直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作者是怎樣敘述的呢?我們先來看看怎樣寫桑娜的。
1、文中哪些地方能體現桑娜善良?(學生繼續(xù)運用學法學習)
2、學生匯報。
3、出示文章中描寫桑娜內心活動的段落: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⑴讀讀這段話,想一想,這段話寫出桑娜什么的心情?。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⑵這段話里出現的略號起什么作用?請你想象出桑娜還會想些什么?
4、教師總結:
這段描寫是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后,作者細致地描寫了她一系列的矛盾心理活動。最后為了救人之難,寧愿自己受皮肉之苦甘愿承擔一切后果。這充分體現了桑娜的善良。作者在這段描寫中,運用了直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6、桑娜是善良的,漁夫面對妻子的舉動,做出了什么選擇?
⑴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品析文章中的重點句: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p>
問:句中的“熬”能用什么字替換?那個好?(體會“熬”字用得妙)
師: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這叫什么?(生:不謀而合)教師:也說明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
⑶感情朗讀。
⑷教師小結:
這段話既是漁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漁夫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寫出了漁夫在決定抱回兩個孤兒之前的一番深思熟慮。最后,他下定決心,寧可自己吃苦,也要把兩個孤兒抱回來撫養(yǎng)?!鞍尽弊智‘數乇憩F了他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
1、由課文的內容想開去:學到這里,你想到什么?
2、口語交際:
假如作者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對他說寫什么?
假如桑娜出現在你的面前,你又會對她說寫什么?
(旨在: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和寫作方面進行總結。)
四、布置作業(yè)
選擇自己喜歡的抄下來,并在句后寫寫喜歡的理由。
六年級的教案篇13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敘述順序,把握作者情感變化,感受絲瓜的神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重點詞句,領悟絲瓜成長過程中蘊含的內涵,從中獲得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說出絲瓜的神奇之處
2、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微笑面對生活的精神品質。
三、教學難點:
品讀課文,感悟絲瓜所展現出來的品格,啟發(fā)學生感悟生活。
四、教學過程:
一、引題:同學們,絲瓜是一種極其平常的蔬菜,從表面上看它并無特別之處,可是文學家季羨林先生卻認為絲瓜非常的神奇,那么它的神奇之處到底表現在哪些地方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研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一)、首先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1、指名回答,相機板書。(絲瓜神奇的生長過程、作者情感的變化及從絲瓜身上領悟到的人生態(tài)度)
2、文中神奇的絲瓜生長在什么地方呢?指名讀讀第一自然段。“隨意”說明了什么?
(二)學習絲瓜的神奇
1、絲瓜是普通的,可作者為什么又說它是神奇的呢?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描寫絲瓜神奇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為什么這里表現了絲瓜的神奇,作者抓住了那些關鍵詞語來表現絲瓜的神奇的?然后舉手來交流。
2、學生匯報討論
提示:
①過了不久,絲瓜竟然長了出來,而且日益茁壯、長大。(土壤并不肥沃,但是它卻長了出來,不僅只是長了出來,而且還日益茁壯、長大。作者用“竟然”表現絲瓜的成長出乎意料,體現其神奇)
②以后,每天看絲瓜,總比前一天向樓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從一樓爬上了二樓,又從二樓爬上了三樓。(作者對絲瓜的長勢之快感到驚奇。)
③這樣細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yǎng)料,供應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爬在灰白色的墻上,一片濃綠,給土墻增添了無量活力與生機。(絲瓜秧“細”,“竟”在“一夜之間”輸送這么“多”的水分,使葉子長得“又肥又綠”,不斷的往上爬。)
④最初長出來的瓜不再長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為什么停止了生長?不停止生長結果會怎樣?“仿佛得到命令”寫出了絲瓜就好像人一樣,知道什么時候該長,什么時候不該長,適可而止;絲瓜知道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與世無爭,瓜與瓜之間和諧共存,絲瓜擁有智慧。)
⑤這兩個瓜后來居上,發(fā)瘋似的猛長,不久就長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后來居上”是什么意思?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絲瓜的什么特點?很生活化的比喻,寫出了絲瓜懂得抓住機會,發(fā)展自己。)
⑥兩個瓜不知從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老太太的窗臺上,從下面看上去,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彎了”, “把軀體放在”是為了什么?找到承擔重量的地方。表現了絲瓜的什么特點?絲瓜具有主動性,跟人一樣有了思想,能行動,有智慧。自己去改變自己來適應環(huán)境,體現了絲瓜的神奇)
⑦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時筑上的緊靠樓墻凸出的一個臺子上。(原來是怎樣生長的?這個樣子的改變是人為的嗎?平著身子躺在那兒一般是指人在什么樣的心情下做的?“平著身子”、“躺在”,找到自己的落腳點,悠閑自在)
3.老師歸納:作者通過寫絲瓜籽、絲瓜秧、絲瓜的“瓜”的神奇來體現絲瓜的神奇。 重點描寫了絲瓜的“瓜”的神奇,
4、品讀感悟:
齊讀表現絲瓜神奇的句子,讀出絲瓜的神奇,讀出作者的好奇,驚訝,喜悅。再次感受絲瓜的神奇和季先生質樸卻不乏味的語言。
過渡:老師讀課文時發(fā)現,面對絲瓜神奇的生長過程,作者的情感也在發(fā)生變化,時而擔心,時而驚喜。下面我們就繼續(xù)探秘神奇的絲瓜背后作者的心情變化。
(三)、深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擔心”。
1、文中幾次寫到作者的“擔心”?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作者擔心的句子,想想他分別擔心什么?
2、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相關句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1)第一次“擔心”( 我真替它擔心,生怕它經不住這份重量,會從樓上墜下來落到地上。)重讀“真“和“擔心”。
結果怎樣?(不久就證明了,我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最初長出的瓜不再長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絲瓜得到了誰的命令?
(2)第二次“擔心”(這兩個瓜后來居上,發(fā)瘋似的猛長,不久就長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那一根細秧怎么能承擔得住呢?我又擔心起來)重讀“又”。
結果怎樣?(沒過幾天,事實又證明了我是杞人憂天。兩個瓜不知從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窗臺上,從下面看上去,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杞人憂天是什么意思?讀后說感受。
(3)、第三次“擔心”(我又犯了擔心?。哼@個瓜上面夠不到窗臺,下面也是空空的;總有一天,它越來越大,會把上面的兩個大瓜也墜下來,一起掉到地上)。重讀“擔心病”。
結果怎樣?(等我倒退幾步抬頭再看時,卻看到那個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緊靠樓墻凸出的一個臺子上。)這是一個怎樣的臺子?
3、作者為什么要多次寫出自己的“擔心”?(用自己的擔心來襯托絲瓜的神奇。自己越擔心,襯托了絲瓜越神奇。這也是文章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
4、分角色朗讀,感悟“擔心襯托神奇”。女生感情細膩,讀作者“擔心”的句子,男生感情奔放,讀表現絲瓜神奇的句子,老師讀其他句子。(師生共同朗讀,師引讀,分男女生讀。)
5、過渡:絲瓜在生長過程中遇到了種.種難題,作者多次替絲瓜擔憂,而絲瓜總能神奇地打破作者的擔憂解決各種難題,絲瓜是怎么做到的呢?作者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徘徊在絲瓜下面,他想了什么?
(學生齊讀“我仿佛覺得……它能讓懸垂的瓜平身躺下”)
6.作者由對絲瓜生長的認識領悟到絲瓜是有思想的,同學們聯系上下文想想絲瓜會有什么思想?它考慮的是什么問題?又有哪些行動?
7、問題隨之而來了,“絲瓜有思想,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絲瓜用什么來思想呢,靠什么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呢?”此時的作者是左考慮,右考慮,站在絲瓜下面無法與絲瓜對話,感到了莫大的困惑。大家不妨滿足一下作者的愿望展開想象的翅膀讓絲瓜會說話。
師引導:“細細的瓜秧,濃綠的瓜葉下忽然一個翠綠色的絲瓜探出頭來,它輕輕的用頭蹭了一下正在沉思中的老人:‘嗨,你在想什么呢?……’”大膽想象接下來會怎么樣呢?作者和絲瓜會有什么樣的對白呢?同桌合作,展開對話。
8、 “我無法同絲瓜對話。這是一個沉默的奇跡” 沉默的奇跡是什么意思?(“沉默”是指絲瓜靜默無語,“奇跡”是指絲瓜能從容不迫地應對各種生存環(huán)境。作者用自己的無能為力來襯托絲瓜的神奇,流露出作者對絲瓜的驚嘆和贊美之情。)
作者陷入了思考的迷茫,絲瓜又是怎么表現的呢?
提示:而絲瓜卻無言靜觀,仿佛一個智者,一切都知道,但一切都不說。就好像人一樣,似乎心中有數。
(絲瓜生長的智慧也恰恰在于它毫不張揚的靜默)
9、問:此時,作者在絲瓜身上讀到了怎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
怡然、泰然、悠然、坦然的人生態(tài)度。
10、思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的是什么?“含笑面對秋陽”是什么意思?你從中悟出了怎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
老師點評:絲瓜生長的智慧在于它適應環(huán)境頑強的生存,甘心犧牲部分發(fā)展整體,也在于它毫不張揚的靜默與自我約束的自由。而我們人的生存卻你爭我逐地沉浮在繁華的商品與利益的糾葛中,于是生命中許多精彩的細節(jié)被現代生活所掩蓋與遮蔽?!扳惶┤挥迫惶谷缓γ鎸η镪枴痹撌俏覀冏非蟮纳罹辰?。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段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12.作者通過神奇的絲瓜來表現怡然、泰然、悠然、坦然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呢?
提示:托物言志
五、小結討論交流:作者為什么能把極平常的絲瓜寫得如此生動、具體,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學習作者在細致觀察和生動描寫中抒發(fā)感情的寫作方法。
七、課文小結
讀美文如飲甘泉,《神奇的絲瓜》起始平淡,越往后敘述越精彩,由物入情,又由情而入理,情感充沛,思考深入。他也在啟示我們平凡的生命也會有詩意和驚喜,希望我們都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都具有一雙慧眼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
六年級的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8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誦課文。
3.感受到動物能為大自然貢獻力量,對大自然的愛,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為大自然貢獻自己的力量的熱情
課時建議: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引趣揭題。
同學們,仔細回憶一下,在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你都見過或聽說過那些鳥類朋友呢?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種有特殊本領的鳥——會植樹的鳥。
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解決生字。
三、請同學們再細細地讀讀課文,你喜歡植樹鳥嗎?為什么?
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班內交流匯報。
抓住第5和第7自然段描寫植樹鳥支書是的一系列動詞,體會植樹鳥的可愛。
第二課時
一、整體回顧。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一種會植樹的鳥,他們植樹時那認真的態(tài)度和執(zhí)著的精神感動了小卡西,也感動了同學們,帶著這種感動讓我們再讀課文。
二、升華情感。
結合自己的體會,發(fā)自內心的對植樹鳥說幾句話吧!
三、資料交流。
課下同學們搜集了許多有關鳥類的資料,現在讓我們分享一下自己的收獲吧!
資料交流,教師補充。
四、寫作提高
寫愛護鳥類的宣傳語。
六年級的教案篇15
【過程與方法】
在中心話題的引領下,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詞語,自讀、自悟體會情感,感悟作者用詞的精準。通過師生談話、生生交流等方法升華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認識,使孩子們將課文讀得入情入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悟文中父母對孩子的無言的關愛以及孩子對自然、對美好事物純真無邪的愛。
重難點分析:
l 本課故事情節(jié)鮮明,文章布局巧妙,父母與孩子的心境變化交替描寫,結尾設計獨具匠心,教學中圍繞中心問題讓學生了解心理描寫的方法,積累描述心情的詞語,同時能用上文章中的詞語及自己已有積累的詞語講述這個故事。
l 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關愛洋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淺顯處學生容易理解,但含義深刻之處需要反復品讀領悟。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作業(yè):
A.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把遇到的讀音問題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注,并借助工具書解決。
B.思考:這篇課文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關金翅雀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入新課:
課前已經布置了預習作業(yè),關于“金翅雀”,你們都了解到了些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走進課文,看看作者圍繞“金翅雀”,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檢查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小組中輪讀課文,互相傾聽,爭取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小組內交流易讀錯及不理解的生字詞情況。
樹冠 樹巔 蜷腿 氣氛
硬邦邦 毛茸茸 戰(zhàn)戰(zhàn)兢兢
心不在焉 聚精會神 提心吊膽 天真無邪
3.小組代表匯報遺留問題,全班交流。
4.教師出示整理的生詞和容易讀錯的詞語,指名朗讀。
檢查預習第二項:
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脈絡
發(fā)現鳥窩——開始爬樹——發(fā)現鳥蛋——親吻鳥蛋——放回鳥巢(小金翅雀)
四、捕捉直覺
了解了課文內容,從中給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孩子特別喜歡金翅雀;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
五、細讀課文,感悟孩子對金翅雀的愛。
默讀課文,找到孩子在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心境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1、發(fā)現鳥窩
“孩子高興了,指手劃腳地講起來。他說,今天下午趕羊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只金翅雀從一棵大白松樹樹冠里飛出來。他看呀看呀,在濃密的樹枝里搜尋,終于在高處一根樹杈上發(fā)現有一團黑黑的東西?!?/p>
引導學生從“看呀看呀...終于”等詞體會孩子的好奇心,從“指手劃腳”體驗那份高興的心情。讀出了孩子的自豪和強烈的好奇心:高興、指手畫腳:因為喜歡,沉浸在興奮之中。覺得自己做的事很了不起。
突然:看似突然,實際說明孩子一直在想這件事!對他來說印象非常深刻。重復“我找到了一個鳥窩”是為了引起大家注意,因為他要大家分享他的快樂。
2、開始爬樹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樹又粗又高,他那纖細的身子緊緊貼在樹皮上,慢慢往上挪動,每一步都要分兩次進行:先用胳膊抱住,接著兩條腿盡量往上蜷,用了很長時間才爬上去,中間在結實的樹杈上休息三次?,F在只能靠手,因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p>
抓住孩子一系列的動詞如:貼、挪、抱等詞語體會孩子爬樹的艱難,理解孩子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好奇,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很危險艱難)感情朗讀。
3、親吻鳥蛋
在高高的樹冠,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沒有?
抓住“情不自禁”“吻”體會孩子對鳥蛋的無比喜愛。
饒有興趣、情不自禁:不曾意識到危險,緣于對金翅雀的喜愛!
吻:這天使般的吻啊!體會到了孩子怎樣的內心世界?這時候,如果是你的話,看到這么可愛的小鳥會怎么想?怎么做?孩子呢?也許也是,可他又是怎么做的?讀出了什么?
孩子并沒有注意到父母心情的變化,只是陶醉在自己發(fā)現鳥蛋的欣喜中,也完全意識不到危險的處境。讓學生感情朗讀,體會孩子那份純真的喜悅和淳樸的愛心。
4、放回鳥巢
孩子為什么沒有把小鳥帶回家?
抓住“滿懷憐愛”“心境坦然”體會孩子的愛心。
知道他為什么坦然了嗎?放回,一切只為了發(fā)現!充滿了童真(孩子那份純真的喜悅和淳樸的愛心)
說一說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孩子對金翅雀是一種怎樣的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葡萄牙作家米?托爾加筆下的《金翅雀》,還記得文中的孩子為父母講了一件什么事嗎?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2、在講述這件事的過程當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樣的?(板書:饒有興趣、心境坦然)
3、誰能像文中的孩子一樣把這件事再給大家講一講呢?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對金翅雀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板書:天真無邪的愛)
在孩子的講述過程中,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深入學習課文。
二、細讀課本,感受父母之愛
1、提出中心議題,學生自讀自悟。
中心話題:
默讀課文,找到在孩子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父親、母親的心境是怎樣變化的?勾畫出相關語句,認真地讀一讀,并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及時記錄下來。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1-3)
“母親瞪大黑黑的眼睛”
“父親像往常一樣心不在焉,連聽也沒有聽到”
“父親總算抬起沉重的眼皮,聚精會神的開始聽兒子說話。”
母親:抓住“瞪”讓學生體會母親從開始就關注孩子。
父親呢?為什么一開始“心不在焉”?可能父親覺得很平常,沒有什么了不起。也可能因為太累了。兒子太渴望父母一起傾聽時,抓住“聚精會神”體會父親雖累但為了孩子高興也開始關注孩子。
小結:母親總是關注著自己的孩子,無論再小的事,總能牽動她的心,而父親由心不在焉到聚精會神,同樣流露出對孩子默默的愛。
(5-7)
“母親把兒子的話句句吸入心田,還用整個心靈吻著可愛的寶貝”
抓住“吸、吻”體會母親聽得更認真,全身心的投入。
“父親則又開始吃飯了”,“父親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著”
父親又開始吃飯可見父親真的沒有什么興趣,但當孩子開始爬樹時同樣為孩子擔憂。“提心吊膽”是什么意思?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你有沒有讓父母為你提心吊膽過?”
感情朗讀,體會父母之愛。
小結: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她們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父親雖然還是有點漫不經心,但當孩子開始爬樹時同樣為孩子擔憂著、緊張著。
(10-11)
“父親和母親都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兩個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聲不響地讓兒子爬到樹上、爬上樹冠”“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
孩子越爬越高,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樣變化的(害怕吃驚)?生讀理解“戰(zhàn)戰(zhàn)兢兢”是什么意思,并與“提心吊膽”對比理解,體會作者用詞精準。
老師讀,在你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是真的停止嗎?緊張、擔憂到了極點,直至出現了幻覺,想象當時畫面,你的心情如何?更不用說是孩子的親生父母了。體會父母當時高度緊張的心情,同時領悟作者用詞的準確。
感情朗讀父親出現幻覺的部分 ,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之深切。
師小結:隨著孩子危險系數的不斷升級,父母的心也越繃越緊,直到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三、精讀最后一段,猜測故事情節(jié)。
讓學生再細致讀文章的最后一段,為什么“晚飯吃完了,屋里氣氛嚴肅”?引發(fā)學生猜測,父親和母親會談些什么呢?孩子在意了嗎?孩子把金翅雀的記憶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父母不在孩子講述故事的時候就打斷他呢?理解父母為了呵護孩子的愛心、好奇心的睿智而深沉的愛。
四、師總結全文
(指板書)全文以金翅雀為線索,文中沒有一個愛的字眼,但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心理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這愛既有孩子對金翅雀天真無邪的愛,更飽含了父母對孩子智慧而深沉的愛,我們相信孩子一定會在父母用心搭建的這個充滿愛的、溫馨的家庭中更自由、更快樂、更健康地成長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