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教案電子版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更好地規劃教學流程,提高教學效率。什么樣的七年級生物教案電子版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七年級生物教案電子版,方便大家學習。
七年級生物教案電子版篇1
節課設計分為三大教學板塊:猜謎語,導入新課;主動探究,構建新知;歸納總結,延伸拓展。三大板塊將教學的各個環節連接起來,融為一體。三大板塊的具體設計思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整體感知:學生通過猜謎語,引出心臟知識;自身已知知識,描述心臟的位置,形態,大小;摸一摸,想一想,推測心臟的功能。
2.觀察與思考:學生觀察書本心臟結構圖,討論學習“心臟的內部結構”;推測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作用。
3.綜合感悟及討論: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感悟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的適應性,認識心臟及結構對人體生命的意義。
4.拓展創新: 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心臟灌流實驗”,進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作用;運用己有的血管知識和初步構建的心臟的有關知識,嘗試勾畫人體血液循環路線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
1.描述心臟的結構。
2.描述心臟的工作過程。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心臟的位置和形態。
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描述心臟的工作過程。
能力目標
1.進一步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
2. 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己有的知識和經驗構建新知識并進行創新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強化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加強學生對心臟的生命意義的認識
本節課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引導學生新舊知識和經驗相互作用,進而引發認知結構的重組,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探究構建生物學概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五、作業
1心房和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各有何不同?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壁厚。
七年級生物教案電子版篇2
重點:
1、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結構的作用。
2、解剖、觀察種子結構的方法。
難點:
1、胚的結構。
2、玉米種子的子葉、種皮和果皮的觀察
手段:以學生討論、完成探究實驗為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課采取同步教學法,讓學生手中有觀察的實物材料,并能夠親手對材料進行處理(如剝離、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鏡觀察等)。在老師的指導下,邊觀察邊聽講解,這樣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此外,像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各個學校都很容易得到,刀片在任何日用品商店都可以買到,至于放大鏡前面已經介紹了自制的方法,所以,這樣的教學方法在絕大多數學校應該是可行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種子(此活動在課前布置學生完成)
2、強調:學生所收集的并不一定都是種子,有些是植物的果實。
3、提出問題:"大家收集的種子是形態各異的,那么,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共同點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觀察來解決這一問題。"
二、講授新課:
(一)實驗: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
1、強調實驗注意事項及要求:
(1)首先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如:顏色、形狀等。
(2)其次按要求解剖種子,觀察其內部結構。由于種子的個體都較小,且各部分結構都很嬌嫩,所以在觀察時一定要避免損傷種子的各部分結構,仔細觀察。
2、由于玉米種子的胚比較小,縱切后不能對其全面的了解,所以除按照課本中的要求完成實驗,還可以讓學生把玉米種子的果皮和種皮剝掉,可觀察完整的胚。
3、組織學生完成實驗:
(1)菜豆種子結構的觀察:
指導學生完成觀察并對照課本44頁內容及插圖,認識各部分的結構及功能。
總結: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
(2)玉米種子結構的觀察:
指導學生完成觀察并對照課本45頁內容及插圖,認識各部分的結構及功能。
總結: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
(3)組織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二)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的種子的比較:
提出問題:"通過觀察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的種子,你發現二者之間有哪些異同之處?"
組織學生發言
總結:(可與學生共同通過列表進行總結)
三、總結;
出示多種植物的種子的實物或圖片,讓學生判斷屬于雙子葉植物的種子還是單子葉植物的種子。
總結:判斷植物的種子屬于雙子葉植物種子還是單子葉植物種子的依據,不是有無胚乳,而是子葉的數目。單子葉植物種子多數都有胚乳,但也有些種類的單子葉植物種子沒有胚乳(如慈姑);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多數無胚乳,但有些種類的種子具有胚乳(如蓖麻)。
板書設計:
第一章種子的萌發
第一節種子的結構
一、實驗:
1、觀察菜豆種子的結構:
2、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
二、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
三、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
探究活動
蓖麻種子的觀察
步驟:
1、觀察蓖麻種子的外部形態。
用手捏一捏蓖麻種子的外殼,它很堅硬,光澤而有花紋,這是種皮。種皮的闊面中央有一條縱線叫做種脊(圖示)。種脊底部有淺色的海狀突起,叫做種阜。它是種子在果實上著生的部位。
2、觀察蓖麻種子的內部結構。
(1)剝開種皮,可以見到它分兩層,外面一層是堅硬的外種皮,里面一層白色的薄膜是內種皮。
(2)種皮里面占有大部分空間的是胚乳。蓖麻種子是有胚乳的種子。
(3)沿種脊縱切種子,可見胚乳中央有一條裂縫。在裂縫兩旁,貼近胚乳的是兩片子葉,很薄,嫩黃色。在靠近種阜的一端可以找到胚芽、胚軸和胚根。蓖麻屬雙子葉植物。
七年級生物教案電子版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細胞水平上認識生物體,教學上會有一定困難。這是因為細胞結構微小,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因此,應當多給學生提供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機會,增加學生對細胞的感性認識。本節課盡管內容比較抽象,但是學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細胞的觀察作為基礎,學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2、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①進一步熟練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②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能力目標
提高制作以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設計實驗、改革實驗,開發自己的創新潛能,以此來體會科學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斷發展的;繼續形成“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在“模擬制作”活動中,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重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的刮取(首次觀察自己身體上的細胞,學生感到既新鮮又好奇,取材關系到實驗效果)
細胞結構的觀察(與植物細胞相比不易觀察,略有難度);
設計實驗(應用以往的學習經驗,是較高層次的學習)。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還是處于一個好動的年齡,在學生已經觀察了植物細胞的結構并有一定的了解下,這節課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了解動物細胞的結構。而且在學生實驗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下,還不是很強,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認識才能吸引學生興趣,把握課堂的重點。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就是要把我們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傳授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強調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領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運用實驗法、比較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比較法、觀察法等方法學習。
四、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復習: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溫故而知新,提出問題: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細胞嗎?
②人的細胞與植物細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聯系自身,提出問題,創設學習情境,引入新課。
(二)組織實驗,合作交流
出示題目,交流:“看到題目,你有何疑問?
疑問: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在哪?怎樣取材?引導、分析。
①設計:根據已有的經驗,設計實驗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劑的變化);
②制作:同組同學盡量選擇不同的方案制作臨時裝片,增加對比性。
③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然后同學間交換觀察。
(三)歸納反思,學以致用
繪制細胞的基本結構圖,感知動物(人)細胞的形態結構,注意繪圖要領。多媒體演示不同種類的動物細胞。
(四)模擬制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書中方法分組制作。
策略②:改進。利用現成的果凍,將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細胞核,果凍表示細胞質,包裝果凍的塑料殼表示細胞膜。
(五)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2、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結構。
答案: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3、回憶所做的《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
(1)實驗中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制作的玻片標本叫__________。
(2)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開始在載玻片上分別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共同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還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黃瓜表皮果肉細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4)《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
(5)回憶《制作動物細胞模型》的過程,你認為細胞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
答案:(1)臨時裝片(2)清水生理鹽水(3)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葉綠體(4)稀碘液(5)立體的
4、采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簽B.消毒棉球
C.消毒鑷子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水B.稀碘液
C.生理鹽水D.鹽水
答案:C
6、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是
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⑤液泡⑥葉綠體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⑤⑥
答案:B
五、板書設計
觀察動物細胞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方法步驟
擦→滴→刮→涂→蓋→染→吸
(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三)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七年級生物教案電子版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關注嚴峻的環境問題。
3、舉例說出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2、通過了解人類與生物圈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描述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關注嚴峻的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繪制人口增長的曲線,預測人口的數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環境污染的圖片,如:工業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讓學生分析造成環境破壞的原因。
水污染、樹木非法砍伐、白色污染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進行簡要點評。
教師:環境的惡化,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人類的衣食住行都來源于自然界,動物、植物、水等自然資源都是人類索取的對象,但是這些資源是有限的,它又能被多少人利用呢現在地球上的人口發展趨勢是什么樣的
新課教學:
一、人口增長過快
活動一:學生討論分析“世界人口增長趨勢”
學生認真觀察教科書圖13—1,并結合教師提示分組討論。
思考題:
(1)從這幅圖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發展趨勢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長過快
(3)人口增長過快,會給地球帶來什么樣的危機
師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討論結束后,各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進行點評。
教師小結:現在地球人口已經超過67億,有專家預測到2026年,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到2050年時,世界人口將達到92億。照這樣發展下去,地球總有一天會支撐不住的。世界人口增長已經過快,那么中國人口的增長趨勢又是如何呢
活動二:學生繪制中國人口增長曲線圖
學生根據教科書表13—1“中國人口數量變化表”給出的數據,繪制中國人口增長曲線圖并討論。
思考題:
a、從繪制的曲線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人口增長趨勢如何
b、根據曲線圖,推測中國在21世紀中葉的人口數量。
師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結束后,由部分小組代表出示自己繪制的曲線圖,并解釋曲線圖所含的意義。學生推測出我國人口在21世紀中葉即2050年人口數量將達到224863萬人。
教師小結:同學們,中國人口已經超過13億了,并且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幾十年來人口增長過快。我國人口眾多,位居世界第1位,那么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又怎樣呢
教師: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擁有著豐富的資源,可是供給13億人口來用,就顯得貧乏多了。不只是土地貧乏,而且其他資源也是如此。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3/5,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4。這些數據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口太多,不管多么豐富的資源,人均占有量也都是貧乏的。
教師:不管是中國,還是全世界,如果人口繼續膨脹,過多的人口對自然資源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就會給地球帶來巨大的壓力,以致于不堪重負。
教師出示漫畫“苦難的母親”,學生動腦思考。
思考題:
(1)這幅漫畫揭示了什么
(2)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長
師生活動: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進行點評。
教師小結:漫畫把地球比作人類的母親,人類要從母親(地球)那里獲得所需的物質和能量,如果人口過多而且超過“母親”的供應能力,不僅不能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還會帶來教育、就業、住房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此,控制人口增長,合理利用資源,保護地球環境,才可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總結:人口增長過快,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人口過多,給地球母親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甚至這種壓力對她來說,已經支撐不住了。我們該做些什么呢我們要控制人口,保護環境,伸出我們友愛的雙手,熱愛它,擁抱它,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麗和諧的家園!
七年級生物教案電子版篇5
教學目標:
1、描述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點。
2、闡明生物圈是的生態系統。
3、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課我們說到了我們的生態系統是有自動調節能力的,好像我們的草地上鼠的數量多了,使到貓的數量也多,最后鼠就會減少從而維持我們的生態平衡。我們知道我們的生物圈中存在著許多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特點都是不一樣的。
介紹各大生態系統:
這節課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首先請同學們打開書本P29,小組討論一下各種生態系統的特點。首先森林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的區別在于哪里?(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數量多,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有“綠色水庫”之稱。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干旱地區,降雨量少,動植物種類較少)。那為什么要稱森林是“綠色水庫”呢?我們知道水庫最多的是水,那一個森林為什么也能稱得上水庫?(因為動植物種類多,上節課我們做過實驗《植物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所以森林能稱上“綠色水庫”)。而我們再看看一條食物鏈在草原中,因為捕食者和被捕者的關系比較單一,所以如果其中一種生物減少了也會引起這條食物鏈被破壞,但森林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很多,一種生物減少了,還可以用其它生物代替,一條食物鏈不那么容易因為一種生物減少了而受到破壞,所以森林生物系統更容易維持。誰來說說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的區別?淡水中的生物能否到海洋中?從而復習生物必須適應它所在的環境。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是沼澤,掉進沼澤地越掙扎就會越陷越深,那沼澤地對我們有那么大的傷害,我們還要保護它嗎?(還要,因為沼澤地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農田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的的特點是?(都是人工生態系統,需要人的監控才能正常地運作)。需要人在這里面干嘛呢?(除草,施肥,澆水…)如果沒有人的存在,這些人工生態系統都會被破壞了,像森林和草原那些生態系統我們叫自然生態系統,如果自然生態系統有人的參與會很容易被破壞,但人工生態系統沒有人也很容易被破壞,這就是人工生態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區別。
分析書本資料:
分析書本P30的例子,河流生態系統還與哪些生態系統有關聯呢?(淡水、海洋、森林、草原、農田、城市…)總結出任何生態系統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是互相關聯的,而生物圈又是這里面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分析書本P31的DDT例子,也可以看出各生態系統是互相關聯的,影響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對其他方面造成威脅。
關于保護環境的共識:
但是我們人類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人類的種.種行為使到生態系統受到破壞,例如大量放牧使得草原沙漠化,引起沙塵暴……使得人類自己和其他生物也受到傷害。還有人類大量的砍伐樹林使得大地更容易沙漠化。(大量的圖片、事例引證)。所以為了我們這顆美麗的星球,我們應該怎樣做?哪些事情我們同學們自己能夠做到的?(不污染水源,不亂排放廢氣,不用一次性的用品,多種樹,少砍樹……)從而保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教學后記:
對于生態系統的介紹這節課可以略講,但關于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同學們還是很薄弱,在這方面多安排些事例,圖片,讓同學們的保護環境意識更加深刻。
教學反思:
這節課效果不錯,因為想到只單純地介紹各生態系統會比較沉悶,就把兩個相似的生態系統作比較,從它們的不同點而說明它們的特點,課本又介紹到沼澤,很多同學對沼澤對我們人類有害為什么還要保護感到迷惑,這一生態系統的介紹我安排了同學作了一個短暫的表演,把掉進沼澤地的過程表演出來,既讓學生清楚遇到沼澤地時要如何自救,也進一步加深了關于濕地生態系的認識。最后因為這一課時內容比較簡單,也安排了一些關于我們和生態系統受到哪些傷害,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生態系統的討論,同學們反應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