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教案萬能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規范教學流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幼兒音樂教案萬能參考,希望對大家寫幼兒音樂教案萬能有幫助。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1
活動目標:
1.回憶過去的開心時光,體驗與朋友共同生活的快樂。
2.看圖譜理解歌詞學唱歌曲,并嘗試與同伴合作創編說唱部分。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圖譜和音樂;
3.任務卡(幼兒與同伴共度的美好時刻照片)三張(每張安排兩幅照片)。
活動過程:
一、回憶開心的事
[師]小朋友們!你們就要畢業,將要和好朋友們分開,我們在一起生活快三年了,在過去的時間里發生了許許多多開心、快樂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開心的事。
幼兒回憶并講述。
二、學唱開心的歌
1.第一次欣賞
[師]你們說了這么多,讓我也來說說吧。請你們聽仔細,我說了哪些開心的事。
播放音樂,教師隨音樂用動作表現歌詞內容,幼兒欣賞第一遍。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講述)
[師]是不是象你們說的那樣呢,讓我們再欣賞一遍。
2.第二次欣賞
(出示歌曲圖譜)教師邊指著圖譜,邊演唱歌曲。
幼兒邊看圖譜邊欣賞歌曲第二遍。
提問:這回你聽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圖譜,理解歌詞內容。
歌曲的兩段一樣嗎?哪里不一樣?(開頭兩句、結尾兩句是一樣的;說唱的內容不一樣。)
3.跟唱歌曲
[師]你們說得真好聽,讓我們看著圖譜用好聽的聲音把開心的事情唱出來吧。
幼兒跟著老師邊唱邊用動作表現歌曲。(學唱第一遍)
4.分形式學唱歌曲
A與老師合作唱歌曲。
[師]和老師一起合作唱這首歌曲,怎么樣?你們想唱歌曲唱的部分還是說的部分?(由幼兒決定合作形式)(幼兒學唱歌曲第二遍)
B與同伴一起唱歌曲。
[師]快和小組的伙伴拉起小圓圈,我們一起唱起來。
幼兒分組圍成圈邊唱邊用動作表現歌曲。(幼兒學唱歌曲第三遍)
三、創編開心的話
(1)明確創編要求。
[師]其實開心的事情有許多,我的歌曲里只說了一小部分。讓我們把其他開心和快樂的事情也遍到歌曲里,好嗎?
該怎么編呢?歌曲里說到開心的事都是幾個字的?(五個字)那么你們等會兒每個小組編的時候也都要用五個字。
(出示任務卡)我這里有三張任務卡,等會兒各組派一名代表來抽一張任務卡,請你們根據任務卡上開心的事來編。
(2)分組改編說唱部分。
幼兒分成三組,根據任務卡上的照片回憶并創編說唱部分。
教師巡回觀察,引導幼兒用積累的好詞句進行創編。
如:飯菜香噴噴;新年秧歌隊;朋友生日會等等。
(3)各組輪流介紹并表演改編的歌曲。
教師針對幼兒實際情況給予評價和肯定。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創編內容是否通順、壓韻;表演時是否有隊型;表演結束后有沒有謝幕是否注意禮儀;有沒有創新之處等)
四、延伸活動
將歌曲圖譜和任務卡投放在主題區角中,供幼兒自主結伴排練、表演。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2
1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感受音樂的美。
2、感受和理解速度變化與樂曲性質的關系,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3、能創造性地表現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漁舟唱晚》。
2、古箏一架,老師熟練彈奏樂曲。
3、各種小樂器及紗巾、彩帶等。
活動過程:
一、整體感受部分
古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因為古箏音色悅耳動聽,所以深受人們喜愛。
完整欣賞樂曲《漁舟唱晚》。提問:聽著這美妙的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部分
1、老師完整彈奏樂曲,幼兒進一步完整欣賞,為樂曲分段。
2、分段欣賞,跟著樂曲打節拍,感受樂曲速度的變化。分辨樂曲三部分特點:先緩慢優美,然后逐漸加速,最后回到緩慢優美。
3、結合多媒體課件,再次完整欣賞樂曲,充分感受樂曲的美。
三、藝術同構活動
1、借助多媒體課件聽第一段音樂,找找哪張圖給人的感覺和第一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么?
2、聽第二段音樂(同上)。
四、創造表現部分:
1、簡單介紹小樂器和舞蹈道具,請每人選一件自己喜歡的道具。
2、自由討論。請拿相同道具的小朋友圍在一起,試一試怎樣使手里的道具隨音樂發出優美好聽的聲音?有幾種方法?拿絲巾類材料的小朋友試一試優美緩慢的音樂怎么表現?逐漸加快的音樂怎么表現?
3、幼兒大膽地、創造性地表現音樂的美。
2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音樂,能分辨輕快、緩慢的音樂變化。
2、愿意用手創編各種動物造型來表現音樂。
3、愉快參與音樂活動,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森林舞會》音樂帶、錄音機
2、《手的造型》PPT
3、紗布一塊(上面畫有許多的樹)、即時貼碎片若干
4、知識經驗準備:會用手做出各種動物造型。
活動過程:
一、手指節奏游戲《蟲蟲飛》進入
師:小朋友看,森林里有許多蟲子在飛來來去。(老師鋼琴伴奏,音樂速度有快、有慢。)
二、感受樂曲《森林舞會》
(一)播放《手的造型》課件,引入音樂。
1、師:“有一群小手,它們有很多本領,這一天,森林里要舉行舞會,小手一早就化好妝,準備去參加舞會了。我們來看看小手變成什么?
2、欣賞手的各種動物造型,不同的動物造型伴隨不同性質的樂曲出現。
(二)創編手的造型
師:“哇!這些手好厲害哦。我們也把自己的小手變成小動物去參加森林舞會,好嗎?”引導幼兒用手變出不同的動物造型。
(三)傾聽音樂、感受樂曲中輕快、緩慢的旋律
師:我們來聽聽這首曲子里有哪些小動物在參加“森林舞會”呢?
1完整欣賞樂曲。師:你聽到的這段音樂是怎么樣?有什么動物來了?(每當幼兒說出一種動物,老師引導幼兒用手做出相應的動物造型及動作)
2、分段欣賞、創編各種動物造型表現樂段。
A段(輕快):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怎么樣?(出示字卡:輕快)什么動物來了?
B段(緩慢):師:這段音樂變得怎樣?(出示字卡:緩慢)
3、整體表現音樂
(1)師: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的小手化個漂亮的妝,去參加森林舞會呢?老師與幼兒一起把即時貼碎片貼在手背上進行化妝。
(2)幼兒站在森林里(紗布后面),在老師的提示下,跟隨樂曲的變化,用各種手的動物造型動作表現樂曲。
重點:小手除了作出各種動物造型,還要隨音樂動起來。
四、結束
師:“森林舞會到此結束,小動物跟我回家去吧!”幼兒跟隨《森林舞會》音樂出場。
小班欣賞活動:玩具兵進行曲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3
活動目標:
1、反復游戲中學會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2、圓圈行進走時,注意與前后的同伴保持適當的距離。
3、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幼兒站成內、外兩圈的對形,學習內外圈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走。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聽樂曲《幸福拍手歌》邊律動。
2、什么是幸福的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大膽表達)
3、小結:是呀,生活中有許多讓人覺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二、學唱《逛公園》
1、傾聽師邊范唱歌曲,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教師用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邊唱邊按歌詞的內容依次指圖中每個角色,并按音樂節奏輕輕搖動。教師要特別注意在唱到弱起后的重音時,用較大幅度的動作暗示幼兒此處的&39;唱法。
三、學玩音樂游戲
1、師邊講解邊與部分幼兒合作,示范請朋友的方法。
2、教師:現在我來當爸爸,我要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園了,我請到誰,誰就跟在我后面走。教師邊唱第一段歌詞,邊在幼兒圍坐的半圓形內側,按順序時針方向有節奏地走動,當唱到第一段的最后"爸爸逛公園"的"園"時,用左手請一個身邊的小朋友,請他扮"媽媽"跟在自己的身后走。當唱到第二段結束的前一句時,教師停下來提示幼兒:該"媽媽"來找小弟了。然后幫助"媽媽"在唱到第二段的最后一拍時,請一個身邊的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當唱到最后一段開始時,扮"小弟"的幼兒任意指一個人扮"小貓",大家停下腳步,一同對著"小貓"邊唱邊表演。
3、教師引導幼兒想一下:在唱到什么地方時,就要請下一個小朋友了?
4、當幼兒熟悉游戲后,可討論增加其他人物,如大哥、大姐、小妹等家庭人員同去逛公園,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執教反思
應該來說經過詳細的改動以后,這個活動在執教過程中,我心中比較有數,能更好地把握各個環節的側重點,活動環節清晰、層次清楚,孩子們也都興趣高漲積極參與,和我之間的互動也比較到位。在學唱歌曲這一環節,開始幼兒對于弱起小節開始歌曲有點不熟悉,經過多次練習后,孩子們能夠很好掌握歌曲的弱起小節。課后我反思,在對“弱起”這個技巧的掌握上,可以將圖譜設計得更加有趣些,練習的次數也需再增加一次,有利于幼兒掌握其演唱的方法。
但是在課后我發現我花的時間遠遠超過了二十五分鐘,而是用了差不多三十幾分鐘,時間把握上沒有精準,原因是什么呢?我思考了一下,在一節音樂活動中,首先要充分考慮活動的側重點,可將活動的重點放在學習歌曲上,音樂游戲則可以簡單的進行一兩次就可以。因為一節活動能夠解決的問題不能太多,否側孩子們接受的信息量過于大,也會造成學習倦怠,或者缺失主體性的現象。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4
一、音樂游戲的價值取向應該更加多元
音樂游戲是以發展幼兒音樂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游戲,幼兒在音樂游戲中通過聽聽、唱唱、動動,增強節奏感、提高辨別音樂的能力。在一線教學中,教師對音樂游戲的上述價值取向耳熟能詳,也習慣把這些內容作為音樂游戲教學的重點來定位。本人認為,音樂游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只是上述內容,而應該做到更加多元。
例如:有一些音樂游戲設計了一定的情節和角色,在玩這類音樂游戲時,教師如果給幼兒提供一些自主的空間,孩子們通過自主表現這些角色就可以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游戲中有多個角色,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幼兒之間相互商量怎么分配這些角色或者誰先玩誰后玩等來鍛煉幼兒與同伴的溝通與交流能力,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在一些成功的音樂游戲教學案例中,我們還發現教師做到耐心傾聽每個幼兒的音樂想象、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表現、使每個幼兒都感到自己在活動中很重要,孩子們在發出自己“聲音”的同時獲得了自信;至于音樂游戲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更不用說了,在音樂游戲中,孩子們會不時地發出歡樂的笑聲,玩了一遍還想玩的現象也很普遍。
由此可見,音樂游戲的教育價值不應該只局限于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音樂游戲在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上都有著綜合性的作用,其蘊含的教育價值還有待于我們每一個教師深度思考和挖掘。
二、音樂游戲的組織應該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在傳統的音樂游戲教學活動中,教師喜歡直接按照教材上提供的玩法,手把手地教幼兒玩游戲,很顯然,這種模式不符合《綱要》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幼兒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自主性無法發揮。我認為,音樂游戲活動是一個幼兒積極發現探索的過程,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不是完全受控于老師,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完成學習。
因此,在開展音樂游戲教學時,教師應該給予孩子自主發揮的空間,教師要多聽聽孩子的需求。當音樂游戲中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條理清晰、層層遞進,每一位孩子都較好地掌握了音樂游戲的內容時,教師就應該及時地退位給孩子,給他們更多自主表現的機會,比如:讓孩子來創編新的動作、創編新的情節、讓孩子來商量角色的分配等。此外,關于音樂游戲中的規則,其制定不能單由教師來包辦,以幼兒對于游戲的理解,教師可以以支持者的身份引導孩子自己去嘗試制定規則。例如:在音樂游戲《逛公園》中,大家都要扮演花,可是只有幾個花的頭飾,怎么辦才好呢?有的孩子說:“老師再做幾個。”又有孩子說:“現在游戲呢,老師哪里有空再做啊!”于是又有孩子提議道:“這一次讓我玩,下一次再給他玩。”我問孩子們:“你們覺得這個辦法好嗎?”結果孩子們一致贊成。我又說道:“好呀!這個辦法不錯,大家輪流玩,音樂連續放,當聽到間奏音樂時,請小朋友相互交換頭飾,再次游戲。”在接下來的游戲中,幼兒再也沒有為了頭飾爭搶了。可以說,由幼兒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戲規則才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遵守。
由此可見,音樂游戲也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正如阿恩海姆所說:“在藝術及其教育中,最出色的老師并不是將自己的所知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憑著一個優秀園丁的智慧,觀察判斷,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
三、音樂游戲需要創設動靜相宜的課堂氛圍
在聽課中,我們經常發現,教師在組織音樂游戲時會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課堂活動氣氛太high,甚至于失控,具體表現是:幼兒在游戲中只關注游戲的情節和自身的表現,完全忽視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在游戲的變化處,教師則需要不停地以高于音樂的聲音來提醒幼兒,課堂吵鬧不休,沸騰一片。另一種是課堂活動氣氛過于安靜,活動沒有高潮、幼兒沒有興奮點,具體表現為:教師很熱情,幼兒表現平淡,玩了幾遍就不想玩了。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不是一種最理想的課堂氛圍,音樂游戲的最理想狀態應該是課堂節奏動靜交替、張弛有度,幼兒既有適度的興奮,又能主動地遵守規則。要想創設出這種最佳的狀態,教師就要注意課堂節奏的把握。例如:孩子太興奮了,教師就要放慢課堂節奏,給孩子興奮的情緒澆點冷水,教師可以采取這樣的措施:暫停游戲,大家不玩了,并告訴幼兒為什么不玩,剛才哪里不好,接下來要是還想玩,應該怎么改進和調整,這樣一來,孩子們躁動的情緒得以安靜,游戲的效果就會更好。
四、音樂游戲的實施需要行之有效的規則保障
一說到音樂游戲中的規則,很多教師就擔心其會影響幼兒的自主性發揮,其實規則和自由并不矛盾,音樂游戲的特性決定,游戲中孩子們容易出現過度興奮,而制定有效的規則是保障音樂游戲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音樂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自由表達,但是一旦進入集體游戲環節,如果沒有一定的規范,幼兒之間就會出現互相干擾,從而最終導致自主性活動也無法順利展開,可見音樂游戲離不開規則,這是音樂游戲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因為音樂游戲中幼兒需要傾聽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如果缺少規則,課堂很容易亂成一鍋粥。在一線聽課中,我們發現,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中,恰恰是教師合理地運用了規則,讓游戲進行得井然有序,幼兒在這種井然有序的游戲中,能夠安靜地傾聽同伴的經驗,表達自己的聲音。因此,我認為,音樂游戲需要有效的規則做保障,教師不用擔心規則會束縛幼兒的自主活動,重要的是制定了什么樣的規則,是更多地考慮教師教學的方便,還是注重幼兒的需求。我們認為,一套行之有效又符合幼兒需求的規則,能有效地保障音樂游戲的成功開展。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5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親情、體會家的溫暖。
2、幼兒初步具有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借助手語及圖片理解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二、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唱歌曲活動
2、難點: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符點音符的唱法。
三、活動準備:
鋼琴伴奏、圖片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傾聽歌曲《讓愛住我家》,進入活動室,體驗家的溫馨。
提問:你們聽完這首歌有什么感覺?你們覺得什么是幸福?
小結:聽到這首歌小朋友很開心,感覺幸福,愿望實現了就是幸福;經過努力收到了收獲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樂很高興,爸爸媽媽疼我們、愛我們,全家人在一起相親相愛就是幸福。
二、通過故事的方式、擺圖譜的方式,初步學唱歌曲過渡語:今天有一只豬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來聽故事。
1、教師利用課件講故事,幼兒初步感受歌詞的內容。
提問:豬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詞內容進行小結。(用完整語言說歌詞)
2、教師范唱歌曲,幼兒傾聽。
過渡語:老師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提問:聽到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歌曲里唱了誰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結:聽到這首歌很感動、幸福、舒服、優美。邊引導幼兒邊出示圖譜
3、結合圖譜加伴奏說歌詞
三、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親情,體會家的溫暖。
1、帶領幼兒看圖譜,分句演唱歌曲。結合圖譜異步跟唱
2、師幼同步演唱
3、帶幼兒加動作分句演唱歌曲。
現在我們用手語來表演歌曲,豬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媽媽)
四、升華情感。
提問;豬小弟很幸福因為爸爸媽媽很愛他,我們也很幸福,生活中爸爸媽媽是怎么愛我們的呢?
小結:你的爸爸媽媽也很愛你,那我們怎么愛爸爸媽媽呢?
利用課件進行小結。
結束語:讓我們像豬小弟一樣,把這首幸福的歌送給你的好朋友,讓他們更加幸福吧!
五、活動反思:
總體看,《幸福的豬小弟》這個內容對于中班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還是在兩個塊面,一對于幸福的深入理解,二休止符的演唱。如果放在大班學習可能會好一點。所以,一切的學習都要基于幼兒的經驗和能力。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6
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根據云南民歌《猜調》改編的曲子,此曲旋律優美,問答式的歌詞充滿幼兒情趣。孩子們在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唱。有節奏有韻味地過程中,快樂地編織著他們的金色童年。這些問答歌也叫盤歌、對孩子能夠起到增智益睿的作用。還能不斷地補充新的內容可以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如:什么花春天開,哪個花夏天開,什么花開在秋天呀,哪個花開在冬天嘍來?
活動目標:
1.會用自然的聲音演唱,理解歌詞內容。
2.體驗邊唱歌邊用動作表達的快樂。
3.學習用對歌的形式邊唱邊交流,嘗試創編。
活動準備:
1.“猜調”的音樂。
2.課前欣賞旋律。
3.日常生活中學用對歌的形式猜迷。孩子說說哪些是圓形和方形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引導語: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玩一個闖關游戲。第一關:說名稱
1.聽音樂說名稱
師:這首好聽的音樂是云南的民歌叫猜調。(老師放二遍音樂并介紹音樂名稱)
2.闖關成功看獎勵。出示圖譜。
二、第二關:學歌詞。
1.看課件你看到了誰?看第一頁
2.你看到了誰?這是一首對歌,是輪著唱的,女孩唱的時候男孩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她在說什么?小乖乖來小乖乖,女孩說給男孩猜。
3.她在問什么?什么圓在天上?哪個圓在樹上?
4.誰來了?他在答什么?小乖乖來小乖乖,女孩說給男孩猜。太陽圓圓在天上,桔子圓圓在樹上嘍來。
看圖譜念歌詞,分男女生練。
5.闖關成功看獎勵。老師清唱三遍。第一遍略慢請幼兒幫忙看圖唱得對不對、第二遍略響、第三遍帶表演
三、第三關:唱歌詞
1.你會用什么辦法學本領?(跟著老師學,看著電腦學,看著圖譜學,聽著錄音學)
幼兒自主學習(思考什么方法適合小班自主學習)
2.幼兒自主學本領。
3.幼兒闖關看獎勵。
四、看風景
1.唱給風景—梯田聽要求慢一點
2.唱給風景—白塔聽要求響一點
3.唱給風景—潑水節的人們聽要求快一點
五、唱給老師聽得獎勵(思考獎勵還可以變什么)
活動延伸:
1.將磁帶和圖譜投放在表演區供幼兒自由表演。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會圓和方的物體。
附猜調自編歌詞:
小乖乖來小乖乖,
女孩說給男孩猜。
什么圓,在天上。
哪樣圓,在樹上。
小乖乖來小乖乖,
女孩說給男孩猜。
太陽圓圓在天上,
桔子圓圓在樹上嘍來。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的歡樂情緒。并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用拍手動作表現節奏型,了解八分休止符的含義。
3、學看圖譜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熟悉樂曲,認識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節奏卡片,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圖片。
活動重點:
1、了解八分休止符的含義。
2、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并學分組表演。
活動難點:
學看圖譜進行打擊樂器演奏。并學分組表演。
活動過程:
一、準備
隨著鋼琴伴奏《幸福拍手歌》的歌曲教師邊唱邊做動作練上次課學的內容,讓學生調整情緒開始上課。
二、學新知識掌握節奏型
1、教師說:“小朋友們今天幼兒園來了3個新寶寶,您們想不想認識他們啊?”由教師出示圖片,認識八分音符和16分音符,一邊拍手打拍子,邊說唱出拍子例如: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八分音符寶寶出來啦我們怎么迎接他呢?教師作示范”(拍手二次,拍時候口中說大大,兩個來回為一拍)接下來教師出示節拍片段讓學生練(大大大大)
2、以此類推,教師講授十六分音符的節奏以及如何邊拍邊唱大大大大)
3、出示休止符的圖片,教師帶領孩子練休止符打拍子時如何停頓例如:
玩游戲123木頭人,引出八分休止符。幼兒聽音樂跳舞,當音樂停止后,就要停止運動,由此引出八分休止符的含義。
教師說:“最后一位寶寶登場了,他啊,叫做休止符寶寶!休止符寶寶在唱歌的時候代表停頓,就像剛剛小朋友們的`游戲一樣。這個休止符寶寶是八分休止符,當歌曲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時每小節停一拍,當以4分音符為一拍的時候每小節停半拍”
首先,教師演示:在停頓時口中說:空然后,在上一篇段基礎上加上休止符大大空空)
給出已學過的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樂曲旋律,感受樂曲歡樂的情緒,再跟著音樂打節拍,或根據進度時間等關系調整成不同方式練例如:
將全體幼兒分成兩組,教師指揮幼兒一句一句輪流演奏。男女生分開練有音符和沒音符的部分分成兩組,體驗。
四、成果展示
教師彈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小朋友在伴奏的過程當中邊唱邊打節拍,在旋律的律動中,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8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孩子們特別喜歡。而小班幼兒的思維活動帶有具體形象性,喜歡模仿。《小雞小雞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兒喜愛的歌曲。歌詞中小雞和母雞媽媽的對話能激起幼兒情感的共鳴,好像在和自己的媽媽對話一樣。所以在身份做游戲。幼兒在歡快而又輕松的氛圍。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唱游戲活動,感受歌曲的樂的學唱歌曲。
2、激發幼兒想象力,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歌曲錄音磁帶以及老狼的音樂磁帶。
2、小雞胸飾,母雞頭飾。
3、與幼兒一起創設游戲情景“花園”
活動過程:
一、對唱游戲
1、教師和幼兒邊唱邊跳進活動室,在花園的籬笆旁坐下。
師:“今天天氣真好,雞媽媽帶雞寶嗎?”
(1)學對歌詞。
師:“小雞,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師:“小雞小雞在哪里?”幼:“嘰嘰嘰嘰,在這里。”師:“小雞小雞在哪里?”幼:“嘰嘰嘰嘰,在這里。”
(2)學唱新歌。
師:“雞媽媽用好聽的聲音來問,你們嗎?”
彈琴一起學唱。
二、游戲《小雞與大灰狼》
1、講故事:有一只大灰狼,躲在他就來抓小雞,小雞可聰明了,狼就找不到了。來找她的寶寶,她輕輕地唱:到媽媽身邊唱歌了。
2、幼兒游戲,聽到大灰狼音樂,馬上到雞媽媽來唱:“小雞小雞在哪里?”活動過程中我扮演母雞,請幼兒以小雞的中掌握了知識。對答情趣與親情,在游戲的情景中快花園里的花好漂亮啊請小朋友寶到花園里去玩,好會用好聽的聲音來回答每次小雞出來玩的時候,他們變成了一朵朵小花,大灰大灰狼可真傻呀!等大灰狼走了,雞媽媽“小雞小雞在哪里?”,小雞就又回變成“小花”不動,等小雞們一起站起來回答
媽媽:“嘰嘰嘰嘰,在這里。”
3、幼兒游戲2——3遍。
三、結束活動
1、師:“天黑了,小雞要回家了。”
2、聽音樂《晚安曲》回家。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9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愉悅的節奏型。
2.通過間奏做不同的表演動作,體驗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3.教育幼兒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并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儲蓄罐。
活動準備
儲蓄罐一個,《儲蓄歌》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儲蓄罐,讓幼兒說說它的作用。
(1)師: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可以用來做什么?
(2)你平時是否有養成儲存零錢的習慣?
2.幼兒欣賞歌曲《儲蓄歌》。
(1)師:你們聽到歌曲說了什么?
(2)誰養成了儲存零錢的好習慣?它的心情是怎樣的?
(3)為什么你說它很歡快?(感受到樂曲歡快的節奏)
3.幼兒進行歌曲演唱,并可采用多種形式學唱歌曲。
(1)師:我們怎樣唱歌曲才能讓大家感受到歡快的節奏?
(2)師:歌曲間奏時我們可以做什么動作?
(3)幼兒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
4.小結:教育幼兒養成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的好習慣;并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儲蓄罐。
活動拓展
可進行打擊樂演奏。
附歌曲:儲蓄歌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10
設計意圖:
《新綱要》指出:在藝術活動中“要尊重幼兒個人意志的發展,給兒童自我選擇表達資料和方式的自由”。目前,我們音樂教學中的節奏練習形式單一、枯燥,已經不能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而我發現生活中,孩子們對各種不一樣質地的物品經過敲打發出的聲音很感興趣,并能表現出不一樣的節奏。所以,我設計了本次節奏活動:經過讓幼兒自由選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來制作簡單的節奏樂器,并進行演奏,充分給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而《玩具恰恰恰》這首歌曲旋律明快、節奏感強,是我園中班早操音樂中幼兒最喜歡的音樂,孩子在做操時經過不一樣的動作(如拍手、跺腳等),已初步掌握音樂的節奏特點。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這首歌曲讓幼兒嘗試用日常生活的物品來為它進行伴奏,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動力,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創造本事。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對節奏活動的興趣。
2、讓幼兒嘗試用日常生活中是物品來制作簡單的樂器,并會用節奏____X、________來進行伴奏。
3、初步掌握輪奏及看指揮演奏的方法,體驗合作成功的歡樂。
活動準備:
1、獨木橋,城門(進口處貼有節奏符號的標志),圖譜、節奏卡、打擊樂器。
2、自制樂器材料:罐子、鑰匙、碟子、豆子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二、以去“玩具國”為目的,在去的路上(小橋處、城門處)引導幼兒打出節奏____X,________。
三、熟悉音樂并配器演奏。
1、出示圖譜,請幼兒邊看圖譜邊聽音樂。
2、分析樂曲節奏。
3、請幼兒用響板、串鈴、沙錘進行演奏。
四、引導幼兒自制打擊樂器,嘗試用自制樂器演奏。
1、出示收集的生活物品,引導幼兒制作簡單的樂器。
2、幼兒選擇做自我喜歡的樂器,教師巡視指導。
3、請幼兒用自制樂器演奏兩遍。
五、隨音樂做動作出活動室。
教師小結,舞蹈《歡樂舞》出活動室。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11
教學內容
1、欣賞管弦樂曲《春天悄悄來臨》。
2、活動《春光好》。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
2、通過音樂活動《春光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協作精神和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1、在預先不告訴學生曲名的情況下,播放管弦樂曲《春天悄悄來臨》
2、讓學生為該曲命名。
3、告訴學生曲名。
4、啟發學生用語言、動作、圖畫等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5、用課本上的插圖來引入音樂活動《春光好》。
6、介紹有關“春游”、“春耕”的常識。
7、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如何用聲音、語言、動作來表現“春游”和“春耕”。
8、用多種打擊樂器模仿“春游”和“春耕”的音響。
9、結合課本上的插圖鼓勵學生創編以“春游”和“春耕”為主題的音樂游戲。
10用聲音、語言、動作等表現“春游”和“春耕”游戲中的情節
幼兒音樂教案萬能篇12
活動內容:歌曲:《小娃娃跌倒》
活動目標:
1、反復感受歌曲,初步了解歌曲的性質,知道名稱,了解內容,音樂教案-小娃娃跌倒了(一)。
2、在活動過程中萌發愛同伴的情感。
活動準備:
錄象、課件、雞、鴨、狗等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
律動:找朋友
2、語言節奏:動物樂園
老師出示節奏卡片幼兒拍出后,老師啟發幼兒想象是哪些動物來了。(出示課件)幼兒用四分音符的節奏說出小動物名稱。
3、發聲練習:
56543121235—33355533221—
我愛我的小羊,小羊怎樣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愛我的小貓,小貓怎樣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愛我的小雞,小雞怎樣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幼兒教案《音樂教案-小娃娃跌倒了(一)》。
我愛我的小鴨,小鴨怎樣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4、新授:
(1)讓幼兒聽課件里小孩的哭聲。老師問:“聽!什么聲音呀?誰在哭呢?為什么要哭?”(讓幼兒自由說)
(2)欣賞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內容。
老師問:①“是誰在哭呀?”(小娃娃在哭)②“小娃娃為什么哭呀?”(摔疼了,喊媽媽)③“后來,誰來幫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幫助他)
(3)欣賞分解圖片,進一步了解歌曲的內容。
老師問:①“路邊有個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著喊媽媽,這時候誰來幫助小娃娃呢?”(我)②“我是怎樣幫助小娃娃的?”(用歌詞內容小結)③“歌曲里的小朋友為什么要幫助小娃娃呢?”(因為小娃娃摔痛了,哭了……)
(4)老師清唱歌曲,幼兒再次欣賞,完整感受歌曲內容。
(5)老師出示4幅圖片,啟發幼兒按歌詞內容進行圖片排序,加深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今天,我帶來了4幅圖片,圖片上畫的畫就是歌曲里的內容,我們一起來幫圖片排排隊。(老師唱一句,幼兒找一幅圖片,將圖片按順序排隊。)幼兒跟著圖片順序學說歌詞。
(6)給歌曲取名稱。
幼兒討論,老師小結歌曲名稱《小娃娃跌倒了》。幼兒重復。
5、游戲《三條魚》:聽音樂做游戲,遵守游戲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