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每節課制定的教學方案,其中包括每節課的重點、難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等內容。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語文五年級教案,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語文五年級教案。
語文五年級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交流對讀書樂趣的體會和學到的讀書方法,達到愛書,愛讀書的目的。
2、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并談談對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積累關于讀書的名言,共同欣賞,使所有人得到激勵。
3、閱讀記錄卡或讀書筆記的展示增進學生讀書的興趣,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重點:
培養良好的讀書方法,讀書做到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要精神專一,全神貫注,口惟心誦,才能有所得。
教學難點:
要在學生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范,循序漸進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教學準備:
對本單元課文進行系統的小節。
收集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
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以便展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交流平臺)
1.溫故而知新。
學完一單元后,我們應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小結,看看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如:喜歡本組的哪篇課文?積累了哪些好詞佳句?習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有沒有提高?圍繞本專題,在課外又閱讀了哪些文章或書籍?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你對讀書帶來的樂趣是否有了更深的體會?你是否學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我們可以圍繞某一方面的收獲展開討論,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體會。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從回顧本節內容切入話題,引發學生交際愿望,讓學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語水平?!?/p>
4.在組內推選出一名代表發言:
預案(學生有可能從課文學習的角度說)
學了《竊讀記》感受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可我的家里藏書千冊,可我卻對他們視而不見,制止不力,慚愧,今后,我一定多看書,叢書中汲取知識。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通過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得到讀書的有益見解。
語文五年級教案篇2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2、能力訓練點: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滲透點:使學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4、美育滲透點:體會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美。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談話法,導讀法。
2、學生學法:自學討論法。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2、難點: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3、解決辦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已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內也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滸傳》,你對《水滸傳》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滸傳》中的哪些人物?
2、《水滸傳》中有個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水滸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端疂G傳》是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本課寫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后,趁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2、理清脈絡,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以及每部分內容相對應的段落:
(1~4)武松進酒店喝酒,不聽勸告要過岡。
(5~6)武松上岡后的思想變化。
(7~11)武松打虎的經過。
(12)武松打虎后下岡。
3、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小標題:
⑴喝酒。
⑵上岡。
⑶打虎。
⑷下岡。
四、精彩段落講解
你覺得寫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認真閱讀,然后和大家交流,談談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
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可以分為幾層?每一層就是一個要點。
(猛虎出現、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2、這一段表現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點?從什么地方最能體現出來?
(表現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的特點。)
⑴那只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下來……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為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
⑵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
3、小組討論:這段是通過什么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
(這段是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群的特點)
4、朗讀指導:
讀時速度可以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以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五、學習第二段
1、指讀提問:第三段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了武松打虎的經過,我們仔細閱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二段與第三段有什么聯系?省略掉可以嗎?
2、默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動。)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么性格特點?
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武松好強、無畏的特點。)
4、這一段不是重點段,有什么作用?
(這一段雖然不是重點段,但是對于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思想活動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為下文作了鋪墊,對于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
六、學習第四段
1、指讀課文,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動,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卻怎么斗得過?)
2、此時武松的心理有點畏懼,這與武松勇敢無畏,武藝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武松畢竟是個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當艱難,況且此時已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寫他精力旺盛,準備再戰猛虎就不真實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實地對武松這個英雄人物作了補充,使這個人物更真實、更具體,讓讀者更喜歡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給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
(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是──
(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過有大蟲。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
(武松耗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4、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對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語文五年級教案篇3
《白鷺》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綿遠的意韻,恰如清風拂過讀者的心田,又似純凈的溪水蕩滌內心的焦躁與煩悶。但是對于孩子們來說理解起來很困難。
在教學時,我重點讓學生自讀課文,談談你感受到白鷺哪些地方很美?找到句子畫下來,再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基本上能找到描寫白鷺外形的語言,接著引導學生借鑒文本語言來對白鷺進行描述,是讓學生對文本語言進行模仿,將文本語言通過內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這一進一出,便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白鷺還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在學習6——9小節時,先讓學生輕聲讀六至九小節,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現了哪幾幅優美的畫面?并給畫面題名。學生很快就會進入“清田釣魚圖”、“樹頂站立圖”、“黃昏低飛圖”所勾勒出的優美的意境。再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畫面品讀,在認為值得咀嚼的詞句下作上記號。
在欣賞“釣魚圖”時,我主要是讓學生抓住“釣”字去品味。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在青山秀水間,一位老翁悠閑自得在垂釣。慢慢的釣魚人變成了白鷺,體現著白鷺那種悠然自得之美。此時我再組織學生帶著這種感情齊讀此段。這時,語言的魅力立刻顯現出來了。學生也將意識到:品味語言時要抓住關鍵字詞體會。
郭老的文章的確很美,詩一樣的語言,在感受美的時候又給我們無盡的想象,在欣賞“樹頂站立圖”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想象:“白鷺登高到底是在干什么呢?”讓學生在欣賞中展開想象,陳述自己的見解,在合理的想象后學生對白鷺更多了幾分了解。就這樣,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瞭望圖的回味無窮。
如果說“釣魚圖”讓學生感到詩趣橫生,“樹頂站立圖”使學生回味無窮,那么“低飛圖”則給學生帶來無窮樂趣。欣賞“低飛圖”時,重點引導學生欣賞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從中體會白鷺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帶來無窮樂趣。
雖然我設計教案時采用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一旦發現學生脫離了我的教案,我就有些慌亂了,迫不及待地將學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這說明我沒有真正放手,課前預設的不夠。在教學機智上我覺得我是很欠缺的。
總之,教無止境,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提高。
語文五年級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讀母親對兒子說的謊話,感受母親三次說謊的用意,體會母親教育兒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表達的感情。
4、通過母親的三次謊言,聯想到父母對自己的教育,體會母親教育兒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學重點:
讀讀母親對兒子說的謊話,感受母親三次說謊的用意,體會母親教育兒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1、教師談話引入:關于母愛的課文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然后完成填空。課文寫了母親參加了兒子從小到大的三次(),并對兒子說了三次()的謊言。正是母親的謊言,讓兒子有了前進的();正是母親的謊言,讓兒子看到了自己的();正是母親的謊言,讓兒子最終獲得了()。
2、母親的三次謊言分別是怎么說的?請用直線劃出謊言的內容。
三、讀文感悟,深入體會。
1、交流,出示句子。
2、都是在什么情形下說的?說之前母親都是什么神態?
3、讀課文,為什么說這些都是謊言?找出老師的話。
4、那她又無為什么要說謊呢?讓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下,體會母親為什么要說謊?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師:母親第一次說謊后兒子怎樣?
生: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可見他非常高興。
師:母親第二次說謊后兒子怎樣?
生:兒子暗淡的眼神充滿了亮光,沮喪的臉舒展開來。從此長大了許多。
師:那母親第三次說謊后兒子又怎樣?
生:兒子考上清華大學。
師:從兒子的反應中你們體會到了母親三次說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生:第一次讓兒子高興。
生:第二次讓兒子有自信心。
生:第三次讓兒子看到希望。
師:分析得真好,讓我們在一起來讀讀1——3節,體會一下在這三次謊言中藏著什么?生讀第1—3小節。
生:我們知道了這三次謊言中深藏著母親對兒子的愛
5、小結:母親的謊言的確在兒子的身上起到了作用,真是用心良苦。兒子也能體會母親的用心,真懂事啊。
四、研讀課文,感受內涵
出示句子:聽了這話,兩鬢已經斑白的母親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39;信封上……
1、媽媽為什么這時候當著兒子的面哭了?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課文最后媽媽的“悲喜交集”指的是什么?
2、生:媽媽覺得兒子長大了,堅強了,自己的委屈終于可以倒出來了,所以當兒子面哭了。
生:媽媽悲的是她為了兒子忍受了這么多年的委屈,喜的是她的委屈沒有白忍,終于有了回報,她的愛得到了回報!
教師小結:對兒子的信任,對兒子充滿期望,這就是欣賞。
五、交流體會,總結全文。
母愛是深沉的,是偉大的。愿我們每個人都用心去體會這一份濃濃的愛,愿我們用行動去好好回報這一份愛!
六、布置作業
語文五年級教案篇5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所以我以一個“奇”字,“奇”在何處?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潛心涵詠。抓好重點詞句是學習這篇課文的方法,因為課堂內容來自語言,課堂操作落實語言,課堂細節敲打語言。因此我抓住直接描寫“刷子李”刷墻的重點句段的情景,組織學生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想象情景,來體會“刷子李”神奇。之后,我又引導學生憑借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憑借對小說布局謀篇的初步認識,體會“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思路敏捷,完成學習任務也就干脆多了。
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聆聽了教研員的評后,收獲頗多:
1、在課堂上語言賞析還不夠,比如:句子“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痹趯W生理解完這句話體現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后,應再引導學生想想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學生不難答出是“夸張”。還有幾句,也應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說明我鉆研教材還不夠深入,以后上課前應該反復研讀教材。
2、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講得多,沒有完全放手給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刷子李的奇表現在哪些方面”“作者是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描繪刷子李的奇的?”等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可以充分讓學生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既能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思想覺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總包辦的太多,這是我今后要注意的一點。
執教《刷子李》,有亮點,有敗筆。再次感謝教研員的肯定和批評,感謝你們給了我參照系,給了我反思力。我將以此為契機,不斷努力完善自己,精心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