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優秀的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篇1
?教材內容分析
化學方程式是初中化學啟蒙教育階段應該掌握的化學用語之一,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無數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本課題的學習往往會成為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分化點。為此,本課題的學習是初中化學用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教材首先強調了化學方程式書寫應該遵守的兩個主要原則,并配以形象生動的插圖,揭示了化學方程式配平的基本目的是使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相等,從而體現了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接著教材通過范例展示,介紹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具體步驟,讓學生通過模仿范例學習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與方法。
?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化學方程式這一重要的化學用語,為數不少的學生把它當成當成第二門外語,導致本課題的學習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的主要分化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前期知識準備不足,技能訓練不夠。本課題的學習有賴于物質的化學性質、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合價的學習。但學生在此之前的元素符號的識記和化學式的書寫并不都全部熟練過關,導致影響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的學習。因此,必須在課前鞏固學生對于元素符號、化合價的識記和對于化學式的讀寫訓練。
2.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是學習的一大難點。正確且熟練地書寫化學方程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在本課題的后續學習中不斷加強訓練。為此,在本節課中不宜出現配平難度過大的化學方程式,而應該通過適度訓練引導學生運用最小公倍數法配平簡單化學方程式即可。?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②能真正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兩個原則;③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在對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練習過程中掌握化學方程式的常用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數法;②通過交流討論,歸納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在學習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體會化學用語的方便和實用;②使學生體會到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和書寫。教學難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配平。?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教師活動】:
1、教師提問:什么是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
2、通過多媒體展示常見的標志。(找同學說一下這些標志的名稱或者意義,并啟發學生這些標志在國際上是否通用?)【學生活動】:觀看屏幕并交流
【教師提問】:在我們變化無窮的化學世界里,對于同一個化學反應,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那么是否也有一種國際通用的表達方式呢?【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1、水→氫氣+氧氣(漢語)
2、
3、H2O→H2+O2
4、2H2O=2H2↑+O2↑
【學生活動】:對上述4種表達方式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化學方程式表達的優越性(簡單方便,且國際通用),體會化學方程式書寫的重要性,從而引出課題。
二、新授課
(一)、化學方程式的定義
【教師提問】:同學們分析比較一下,在這些表示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么?【學生回答】:第四種最好。理由是書寫簡單方便,而且內容豐富。
【教師引導】:像第四種表示方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化學方程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需要同學們達到的目標請看大屏幕。(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我們前面學習了化學式,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什么是化學式?那么仿照化學式的定義你能不能給化學方程式下個定義呢?
(二)、方程式各部分表示的意義及方程式表示的涵義【學生活動】:相互交流化學方程式的定義
【教師啟發】:
1、你知道在方程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義嗎?(找同學回答教師補充)
2、同學們進一步分析通過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你能獲取那些信息呢?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答案
1、反應物是水,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
2、反應條件是通電。
3、參加反應的水分子與生成的氫分子個數比是2:2:1。)【教師補充】: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那么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一定存在著質量關系。同學們看電解水的方程式每兩個水分子通電后生成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根據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我們可以求出參加反應的水和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所以方程式還能表示第三個意義即表示各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教師總結】:多媒體展示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涵義
(三).探究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和書寫步驟【教師啟發】: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確實體會到用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信息,而且便于國際上交流,書寫又方便,那么究竟應該怎樣寫方程式呢?同學們比較一下電解水的符號表達式和方程式有哪些不同?【多媒體展示】:H2O→H2+O22H2O=2H2↑+O2↑
【學生活動】:小組之間展開討論并交流
【教師提問】:
1、為什么要將箭頭改成等號。(因為在方程式中左右兩邊的原子個數相等)
2、向上的箭頭是標在什么位置?(生成物中氣體的后面)
【教師講述】:狀態符號是標在生成物中,當反應物中沒有氣體,而生成物中有氣體,應該在該氣體的化學式的右邊標上向上的箭頭。如果反應物中有氣體參加反應,則在生成物中有氣體產生也不用標向上的箭頭。在溶液中發生的反應如果有不溶性的固體生成時需要標上向下的箭頭。比如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該反映有不溶于水的固體產生,因此就要在該物質的后面表上向下的箭頭。
3、為什么要在化學式前面配上適當的數字?(學生回答:為了保證反應前后各種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教師導出:書寫方程式的第一個原則:必須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多媒體展示】書寫原則
【教師活動】:讓學生嘗試配平P+O2,提問學生的配平情況,并講述是怎樣配平的。根據學生的配平情況講五氧化二磷改寫成二氧化磷講述方程式書寫的第二個原則: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能憑空臆造事實上不存在的化學式和化學反應。
【教師講述】:在化學式前配上適當的數字這個數字叫做化學計量數。這一過程叫方程式的配平。這也是我們書寫化學方程式最關鍵的一步,配平的原理就是在化學式前面配上適當的計量數,使式子左、右兩邊的每一種元素的原子數目相等,體現質量守恒定律.下面大家看大屏幕,我們一起配平這一反應。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最小公倍數法的配平方法,向學生說明其要點,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訣:兩端各出現一次且原子數目較大的元素。
【教師講解】:配平時應該注意三點:a.不得更改化學式。b.化學計量數不能為分數。c.化學計量數互為最簡整數比。三.概括總結,促進知識遷移:
【教師啟發】:下面請同學們思考:給你一個化學反應我們應該怎樣寫出它的方程式呢?小組之間相互討論并交流。
【多媒體展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四.知識應用,獲得信息反饋
【學生活動】:進入“風采展示”環節。將全班分為
1、
2、3三個組,進行“幸運步步高”的比賽,比賽共分為三輪。
第一輪:幸運搶答
指出并改正下列化學方程式中的錯誤①Mg+O2=MgO2
②H2O2=H2+O2↑
③C+O2↑=CO2↑④2KClO3+MnO2=2KCl+3O2↑
【學生活動】:根據比賽內容,總結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第二輪:爭分奪秒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
①Fe+HCl-FeCl2+H2↑②②Al+O2CO2+H2O
第三輪:小試牛刀
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加熱紅色的氧化汞粉末
②木炭和氧化銅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五.反思評價,鞏固學習成果
【多媒體展示】①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②在探究活動中,你有哪些收獲和不足?【學生活動】: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同學交流彼此的體會。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較好的實現了教學目標。英國學者貝爾納指出:如果學生不能夠以某種方式親自參加化學發現的全過程,就絕對無法使他充分了解現有化學知識的全貌。因此,本節課學生以學習主體和探究活動主人的身份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通過探究性學習,他們不僅學到了化學知識,還能初步掌握探究化學的方法。整節課中用頭腦風暴法來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3個學習任務進行小組討論,相互啟發、相互激勵、相互彌補知識缺陷。最后的風采展示環節,更讓學生體現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收獲的樂趣。
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化學實驗的基本要求,認識化學實驗的常用儀器,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教案——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2.激發學生嚴肅認真科學的態度.
重點:常用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
難點:常用化學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
教學方法:講述、演示。
實驗準備:各種常用化學儀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基礎自然學科為題,導入新課。
二.授新課:
1.結合課本P191內容,講解、強調化學學生實驗的要求。
2.結合實物,講述一些常用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和注意事項:
⑴試管⑵試管夾
⑶玻璃棒⑷酒精燈
⑸膠頭滴管與滴瓶⑹鐵架臺
⑺燒杯⑻量筒
⑼集氣瓶⑽漏斗
⑾長頸漏斗⑿錐形瓶
⒀蒸發皿⒁導氣管
⒂其它儀器
三、簡要進行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
對照課本圖3、圖4,說出這兩個實驗中所用到的各種儀器的名稱。
第二課時
課題:藥品的取用
教學目標:1.了解取用藥品的注意事項,學會正確取用藥品的基本操作.
2.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重點:固體藥品與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
難點: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實驗
實驗準備:固體藥品、液體藥品、藥匙、鑷子、小紙槽、滴瓶、膠頭滴管、
教學過程:
一.教師授新:
(一)藥品的取用:
1.講解要注意的事項;
三不原則;
節約藥品原則;
用剩藥品的處理方法。
2.操作原理(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取用粉末狀固體的正確方法;
取用塊狀固體的正確方法;
取用液體藥品的正確方法;
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液體的正確方法;
滴管的使用方法;
濃酸濃堿的使用注意事項;
二、學生操作練習:
1.練習用小紙槽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
2.練習用鑷子將塊狀固體裝入試管中,
3.用50mL量筒取45mL水;
三、簡要進行課堂小結。
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篇3
二氧化碳的性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聯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課堂演示實驗,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標
學習通過實驗認識物質性質的方法;
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從生活視角觀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從社會視角分析其使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聯系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對溫室氣體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紹,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建議
知識講解指導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建議以探索式學習為主,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而不是教師先講二氧化碳的性質,然后做實驗驗證給學生看。
2.講授方法上,建議以談話法為主,引導學生觀察,與學生討論每一點二氧化碳的具體性質。
3.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在強調不可燃性和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同時,單獨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況下不支持燃燒的性質,有利于學生理解滅火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學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講到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反應得到碳酸氫鈣,這樣只會使難點集中,增加學生學習難度。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近來地球上氣溫正在逐漸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氣溫如此變化呢?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方法二:據紙報道,某農村一戶農民挖了一口井,約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時在井下燒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結果三人身亡于井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悲
關于二氧化碳性質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為氣態化合物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無論呼入的新鮮空氣還是呼出的濁氣中都含有二氧化碳。雖然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識,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通過這節教學,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與前面的物質學習聯系起來,織成知識網。通過本節的學習,完善并提高學生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動中作用的認識。
在氧氣、氫氣后學習二氧化碳,從學習程序來說對學生并不陌生。如學習物質從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入手,到物質的用途學習。物理性質主要學習色、味、態、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等內容。二氧化碳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質。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學習。
此節教學的重點是二氧化碳的性質知識的教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形成知識的重要作用。實驗探究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節知識的教學難度不大,多數內容都為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或在小學自然、初中生物學科中已經接觸過的知識。教學中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關于二氧化碳性質的教學建議:
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物質性質、形成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利用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情況(生源、實驗條件)不同,采用開放程度不同的實驗探究法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采取小組討論式學習模式。
聯系實際生活、生產學習二氧化碳。
課程結束指導
引導學生依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習二氧化碳的用途從用途復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課外實驗指導
二氧化碳性質實驗有條件時可以用干冰來制備,這樣能避免用鹽酸與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氫氣的干擾,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認識更清楚。建議補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實驗,用U型管做,并為講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打下良好基礎且過渡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過程:
【引言】
在某農村,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約有十四、五米,因為施工人員在施工時曾在井內燒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結果三人身亡于井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悲劇呢?是誰在作案呢?
原來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二氧化碳。
在空氣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過1%,就對人類有害處,4%~5%人會感到氣喘頭痛眩暈,10%的含量人就會窒息死亡。
【板書】第三節二氧化碳的性質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氣體。
【演示】
如圖:兩只紙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象。
【講解】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比空氣重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氣重。剛才我們介紹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難于擴散。
【提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舉例說明。
【小結】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壓強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壓溶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將溫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氣體二氧化碳就變成固體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其含義是“外形似冰,熔化無水”直接變成二氧化碳氣體。
【板書】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
兩支燃著的蠟燭都熄滅,且下面的火焰先滅。
【提問】由此實驗可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
【板書】1.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
(進一步解釋上述事故的發生及蠟燭熄滅的原因)
【講解】在久未開啟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處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危及生命。
【提問】怎樣測試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
(學生討論后歸納)
【講解】在菜窖里做一個燈火實驗,如果燈火熄滅或燃燒不旺,說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進去。
【演示】
【現象】紫色石蕊試液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顏色變紅,加熱后紅色褪去,又恢復紫色。
【講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液變紅。碳酸不穩定,加熱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和水反應: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象。
【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板書】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a(OH)2+CO2====CaCO3↓+H2O
【講解】碳酸鈣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體,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鈣溶解變成溶于水的碳酸氫鈣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氫鈣溶液加熱后,又變成碳酸鈣
廣西桂林的蘆笛巖內的石柱、石筍或溶洞都是長年累月發生上述反應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質,可用之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講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許多重要的用途。
【板書】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能燃燒,且比空氣重,可用它來滅火。(簡介滅火器原理)
2.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熱,可用它做致冷劑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業制純堿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結】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種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質后合理利用它。
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篇4
探究式教學是以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
教材分析
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系,并逐步深入??諝馐怯墒裁唇M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說不存在什么教學難點。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思路說明
首先用科學家拉瓦錫實驗引入探究空氣的主要成分的原理,學會探究具體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包含學會觀察實驗,發現實驗問題,解決問題等等。然后介紹空氣主要成分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初步了解物質分類的方法,并在實際的思考與討論下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的途徑。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2)學習運用觀察、實驗、收集資料,從日常生活經驗進行總結等方法獲取信息;
(3)運用分析、對比、歸納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對待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3)逐步樹立關注社會,熱愛自然并為社會進步而學習化學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空氣的組成;
2.空氣組成物質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對實驗的
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篇5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一、內容與分析
(一)內容:
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洗滌。
(二)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識別、藥品取用規則、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方法。指的是認識儀器名稱、用途和注意事項;了解藥品的取用規則;學會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的洗滌方法,其核心是藥品的取用和物質的加熱,理解它關鍵就是要了解實驗室規則、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了解藥品取用規則。本課題教學的重點是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等基本操作訓練,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做好規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標及分析
(一)目標:
1、能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2、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3、學會遵守實驗室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4、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
(二)分析:
1、“識別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是指看到儀器圖形能寫出儀器名稱,同時能說出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
2、“知道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就是能記住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就是指習慣的形成及獨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獨立進行物質的取用、藥品的加熱及儀器的洗滌等操作。
三、問題診斷分析
學習本課題時,同學可能會出現兩種態度:一是對實驗基本操作無所謂——動手做,不如用腦記;二是有恐懼心理——不敢動手,怕危險。以上兩種態度均不利于學習,教學時要注意糾正。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講到藥品的取用時,為了給學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術播放“粉末固體取用”、“塊狀固體取用”和“液體取用”三個視頻。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化學實驗室簡介→儀器識別→藥品取用規則→托盤天平的使用→連接儀器裝置→固體藥品取用→液體藥品取用→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給物質加熱→儀器洗滌。
(二)教學情景
問題1:化學實驗室有哪些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設計意圖:一是增強對實驗室的直觀印象;二是提高對實驗室功能的認識。
師生活動:實驗室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⑴實驗桌——做實驗(或探究)的平臺;
⑵水電設施——提供實驗用水電;
⑶儀器柜——存放實驗儀器;
⑷藥品柜——存放藥品。
問題2:實驗室常用的儀器有哪些?這些儀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初中常見儀器的識別能力。
師生活動:說(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用途及注意事項:
問題3:實驗室藥品取用有哪些規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遵循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動:
⑴記住以下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
⑵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簡記為“三不原則”。)
⑶如果沒有說明藥品用量,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⑷使用剩余的藥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得拿出實驗室。(簡記為“一要三不”。)
⑸試驗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萬一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沖洗時要不斷眨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問題4:怎樣使用托盤天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基本技能。
師生活動:
⑴說出天平的構造。
⑵天平使用要點:調零→平衡→左物右砝→放回砝碼→調零。
⑶說出使用天平的其它注意事項。
問題5:怎樣連接儀器裝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師生活動:
⑴看下圖回答連接儀器的方法。
⑵仿照上圖進行操作。
問題6:怎樣往試管里送固體物質?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塊狀固體取用”和“粉末狀固體取用”視頻。
總結要點:“一平、二放、三慢豎”。
⑵學生操作。
問題7:怎樣取用液體?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量取液體”視頻。
⑵教師示范“液體的傾倒”。
要點:倒、傾、接、上。(試劑瓶塞倒放;容器傾斜;容器瓶口與試劑瓶口接觸;試劑瓶的標簽向上。)
⑶教師示范“液體的量取”。
要點:平放、面向、視線平。(量筒平放,面向量筒刻度,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仰視量筒讀數偏小,俯視量筒讀數偏大。)
⑷教師示范“滴管的使用”。
要點:上、直、沖。(滴管要在容器瓶口的上方,且要垂直。滴管用過后要用水沖洗干凈。)
⑸學生操作。
問題8:怎樣使用酒精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酒精燈的使用:
拿下燈冒→添加酒精(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火柴點燃→外焰加熱→燈冒蓋滅。
問題9:怎樣給物質加熱?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教師演示。
⑵學生歸納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⑶要點:裝藥品(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夾持試管(距試管口約1∕3處)→預熱→外焰加熱。
問題10:怎樣洗滌儀器?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是什么?
設計意圖:為規范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教師示范→學生歸納→學生操作。
六、課堂小結(略)
附:目標檢測
A.燒杯B.燒瓶C.試管D.量筒
A.帶回家中B.隨意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試劑瓶里
A.用鑷子B.用玻璃棒C.用鑰匙或紙槽送人D.直接倒入
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篇6
一.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周期序數=核外電子層數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二.元素的性質和原子結構
(一)堿金屬元素:
2.堿金屬化學性質的遞變性:
遞變性:從上到下(從Li到Cs),隨著核電核數的增加,堿金屬原子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增強,即金屬性逐漸增強。所以從Li到Cs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結論:
1)原子結構的遞變性導致化學性質的遞變性。
2)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與水或酸反應越容易,金屬性越強;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氫氧化物)堿性越強,金屬性越強。
3.堿金屬物理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1)相似性:銀白色固體、硬度小、密度小(輕金屬)、熔點低、易導熱、導電、有展性。
2)遞變性(從鋰到銫):
①密度逐漸增大(K反常)②熔點、沸點逐漸降低
3)堿金屬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導致物理性質同樣存在相似性和遞變性
(二)鹵族元素:
2.鹵素單質物理性質的遞變性:從F2到I2
1)鹵素單質的顏色逐漸加深;
2)密度逐漸增大;
3)單質的熔、沸點升高
3.鹵素單質與氫氣的反應:X2+H2=2HX
鹵素單質與H2的劇烈程度:依次減弱;生成的氫化物的穩定性:依次減弱
4.非金屬性的強弱的判斷依:
1.從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或與H2反應的難易程度以及氫化物的穩定性來判斷。
2.同主族從上到下,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遞變:
同主族從上到下,隨著核電核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減弱,失電子的能力增強,即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
3.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的關系:
原子結構決定元素性質,元素性質反應原子結構。
同主族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決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三.核素
(一)原子的構成:
(1)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都近似為1,電子的質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數=核電核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4)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二)核素
核素:把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稱為核素。一種原子即為一種核素。
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
或:同一種元素的不同核素間互稱為同位素。
(1)兩同:質子數相同、同一元素
(2)兩不同:中子數不同、質量數不同
(3)屬于同一種元素的不同種原子
九年級化學教案簡單篇7
一、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
掌握金屬鈉和鋁與非金屬大反應通過金屬鈉和氧氣的反應實驗進一步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活動性順序。
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實驗現象的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本節重點
金屬鈉和氧氣的反應的現象及產物,鋁在空氣中加熱實驗現象解釋。
三、本節難點
從兩個實驗歸納出金屬和氧氣反應的難易及原因
四、教學過程
【提問】
請問圖中場景是哪里?知道這座建筑的主要結構材嗎?
圖中為國家體育場,被稱為鳥巢,這座獨具匠心,氣勢恢宏的額建筑物面積25.83平方米,主體結構有混凝土框架和鋼結構兩部分構成,設計鋼材用量4.25萬噸大約有9000多個鋼材結構單元和4000多個鋼結構節點?!緦W生回答】鋼鐵【正式切題】
除了鋼鐵以外,初中階段還接觸過那些金屬?首先我們來了解常見的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
我找一位同學回答一下你了解的金屬都有哪些共有的物理性質?【展示圖片】金屬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板書】金屬的物理通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有金屬光澤,除汞外都以固體形式存在。
我們再來了解金屬的化學性質。以鐵為例回顧金屬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學生回答】和氧氣反應、和稀硫酸、稀鹽酸置換出氫氣、和不活潑金屬的鹽溶液反應等?!菊n件展示方程式】
根據前面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金屬在這三類反應中都體現出還原性,還原性即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那么如果以第一個反應為例我們知道除了氧原子已得到電子達到穩定結構外還有其他如硫、氯等非金屬。
這節課我們選擇兩種金屬來學習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景鍟拷饘俸头墙饘俚姆磻?/p>
(一)金屬鈉和氧氣的反應
首先我們來了解金屬鈉,第一次接觸是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菊故颈4嬖诿河椭械慕饘兮c】
思考金屬鈉為什么要密封保存在煤油里?可以了解到金屬鈉的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
【板書】固體、密度大于煤油顏色是否是我們觀察到的呢?取金屬鈉切開觀察,同時展示圖片對比。補充物理性質,質地軟,可以用小刀切,銀白色金屬光澤。導電性和導熱性。【存在形式】
【過度】切開的金屬鈉銀白色的光澤很快退去,顏色變暗,說明生成了其他物質,空氣中含有氧化劑氧氣,會和金屬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板書】鈉在空氣中被氧化:4Na+O2=2Na2O
現象:銀白色金屬光澤褪去,顏色變暗,生成一層氧化膜。猜想金屬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發現金屬鈉在空氣中就能和氧氣反應,如果加熱會如何?【實驗】金屬鈉的燃燒實驗。觀察到現象明顯產物也不同。
【板書】金屬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Na2O2
現象: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物質過氧化鈉。
(二)鋁和氧氣的反應
【回答】鋁也是一種活潑金屬,為什么不易生銹,二鐵比鋁不活潑,容易生銹?!景鍟夸X在空氣中被氧化:4Al+3O2==2Al2O3
現象: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鋁箔的燃燒:4Al+3O2==2Al2O3
現象:鋁箔熔化而不滴落(氧化鋁的熔點高)。
(三)金屬鈉、鋁和其它非金屬的反應【板書】2Na+Cl2==2NaCl
2Na+S==Na2S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以鈉和鋁為例學習了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開始上課時為大家展示了一張常見金屬元素在地殼中含量圖,我們再來回顧,為什么鋁的含量很高但金屬的使用為什么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然后才是鋁呢?講述拿破侖時期鋁的珍貴之處。決定金屬使用時間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你能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推斷出金屬和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嗎?
【板書】金屬盒氧氣反應的難易
【課堂習題鞏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