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課件
好的教案應該考慮所需教具的準備,如教學用具、實驗器材、多媒體設備等,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怎么寫出優秀的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課件?這里給大家分享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課件,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課件篇1
《窮人》這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從“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內心獨白,環境烘托等不同表達方式,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寫活了。這個經典的片段,語言很簡潔,層次很清晰,具有學習和借鑒的價值。所以,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作者在描寫桑娜時,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心理描寫:讓人物直接流露自己的心理活動,如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些什么呢……”或者從旁邊介紹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她的心跳得很歷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此外還用了幻覺描寫“仿佛有人進來,桑娜一驚!”景物襯托“古老的鐘嘶啞地敲……”等方法來表現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了桑娜善良美好的品德。
從文中找出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桑娜的美好品質對學生并不困難,難的是如何讓學生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出這樣寫作的妙處。我以為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藝術再創造應該是可行的。在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補白和原文的留空后,就能很快發現作者描寫這些心理活動時的精妙之處。
在讓學生理解了心理活動描寫對表現人物品質的作用后。我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聯系主題叢書中的文章《虛職實愛》,運用同樣的方法,畫出心理活動的句子,理解人物的特點。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課件篇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出塞》詩,并默寫《出塞》詩;
2.通過反復對詩歌進行欣賞,感受詩歌的文化內涵和經典的無窮魅力,增強對詩歌的欣賞能力;
3.通過對詩歌的學習鑒賞,感受當時戍邊將士的苦難生活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操,培養辯證的歷史態度,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價值觀。
學習重點:目標2
課前準備:課件制作(或詩歌卡片)
學習過程:
一、賞“月”
1.談話:自古以來,喝酒的人喜歡借酒澆愁,而作詩的人喜歡“借月抒情”。看以下這幾句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 杜甫《月夜憶舍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談話:以上的詩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詩中都描寫了月亮。現代的詩人們也喜歡在詩歌中描寫月亮,而且還譜了曲,唱成了歌。歌星胡彥斌唱過一首歌叫《秦時明月》,其中有這樣幾句歌詞——(出示歌詞:“望明月\心悲涼\千古恨\輪回嘗”)。引導學生想象歌詞中的意境,并有感情朗讀這句歌詞。
二、讀詩
1.談話:今天我們來賞另外一輪明月,那就是剛才提到的曾被貶官到貴州隆里的王昌齡筆下的明月。請把書翻到49頁,讀一讀王昌齡的《出塞》詩,自由讀,反復讀,一直讀到順口了、清爽了為止。
2.朗讀:①指明讀,并正音;②師生合作朗讀(先由生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師讀每句詩的后三個字,然后調換順序再合作讀);③生齊讀,強調要讀準節奏,讀出味道,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提問: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讓學生將他們想到的詞語寫在課文旁邊)
3.初次感悟詩歌內容
①引導學生領悟“秦時”與“漢時”加在“月”和“關”前之后創造出的時空交織的廣闊的想象空間。
②引導學生想象王昌齡在月下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說一說。
③帶著感悟到的感覺朗讀詩歌。
4.走近李廣
①談話:由于千百年來的邊疆戰亂給人民造成了無比巨大的痛苦,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個能止息邊亂的人來,他就是漢代名將——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李廣將軍。
②簡介李廣生平,學習和朗讀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的結束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并引出蔡琴演唱的《出塞曲》中的歌詞——“想著草原千里閃著金光\想著風沙呼嘯過大漠\想著黃河岸啊陰山旁\英雄騎馬壯\騎馬榮歸故鄉。”引導學生欣賞、朗讀。
5.再次感悟詩歌內容
①引導學生領悟“秦時”與“漢時”加在“月”和“關”前之后,“萬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僅是當時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的世世代代的人們的共同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愿望。因為它寫出了歷史的普遍悲劇,表達了人們的共同心聲,人們從他的這首詩獲得了感情共鳴——這正是這首詩千百年來傳唱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②帶著新感悟到的感覺朗讀詩歌。
三、總結
同學們,李廣將軍連同他生活的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了,王昌齡的時代也已經離我們遠去了,我們偉大的祖國飽經幾千年的風霜,如今終于步上了繁榮、穩定的發展道路。我們的邊關不再烽火連連,我們的戰士也不再萬里不歸,但是大家要看到,在我們繁榮、穩定的背后還是隱藏著非常巨大的戰爭危機的,只要我們稍作松懈,敵人就會乘虛而入、奪關占土,將我們重新推入戰爭的海洋。王昌齡說“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我們是不可能再寄希望于李廣了,我們只能寄希望于在座的各位,祖國以后的天空就要靠你們來支撐了。李宇春憑著一首歌獲得了湖南衛視百度娛樂沸點2008年度盤點的最人氣偶像獎,這首歌的名字叫《少年中國》,其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少年強,那中國一定也很棒。”所以,希望各位,好好努力,你們就是祖國將來千千萬萬的李廣啊!
同學們,我們今天破天荒在大白天賞了一回月。這些月有張九齡筆下的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有蘇軾筆下的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王安石筆下的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有杜甫筆下的月——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也有李白筆下的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當然還有王昌齡筆下的月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同學們,這些描寫月亮的詩篇,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經典,留給我們的文化!希望大家可以將這些經典好好誦讀,可以將這些文化好好傳承、好好地發揚光大!
板書設計: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歷史悲劇
│ │ │
_________________
時空交織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共同愿望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課件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緊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理物性。
3、體會說明的順序和生動活潑的語言。
4、培養觀察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與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緊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理特性。
2、體會說明的順序和生動活潑的語言。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田螺的生活環境,田螺的外形,田螺活動圖。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 一課 時
一、整體感知,提取信息,看圖復述。
1、接力朗讀,感受文情文脈,明確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
2、自由閱讀,圈點批注重點。
3、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以下信息:
(1)作者是在哪兒發現田螺的?田螺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2)田螺的外形有什么特點?
(3)田螺初到“新家”以后是如何表現的?第二天又是如何表現的?
(4)田螺是怎樣生殖后代的?
4、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1)田螺的“奇妙”表現在哪些方面?
(2)這些奇妙的特點是如何發現的?
(3)“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小結:作者通過堅持不懈地觀察,發現田螺真的很奇妙。田螺的奇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外形奇妙:身體外有一個硬殼,硬殼口蓋著一層角質的硬片,保護著田螺內部的各種器官。(2)生活習性奇妙:田螺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它在沒有受到外來干擾時,會將身體從外殼里伸出來,并能沿著玻璃瓶爬到水面以上,身體緊緊地挨著水面。但是,一旦遇到干擾,它馬上將自己的身體縮進硬殼內,并將硬殼的洞口蓋得嚴嚴實實,落入水底,一動也不動。(3)生殖方式奇妙:不用產卵,可以直接生出小崽兒來。
5、看圖復述,鞏固知識。
(1)多媒體出示田螺外形、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產崽的動畫課件,要求學生對照課文熟悉內容。
(2)學生自由復述。
(3)指名學生復述課文。
6、總結交流。
(1)從這篇課文中,你學到了哪些科學知識?
(2)從“我”身上,你學到哪些科學精神?
小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田螺是一種軟體動物。體外有一個硬殼,硬殼口蓋著一層角質的硬片,保護著田螺內部的各種器官。當遇到不測時,田螺便把身體收縮在硬殼里,并用硬片將殼口嚴嚴實實地蓋住。田螺通常生活在池塘、水田、小溪或河溝里。田螺的這些特點都是“我”觀察到的。由此可知,只要我們能學習“我”善于質疑,勤于觀察,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一定能學到很多新的知識。
第 二課 時
一、研讀賞析,品味語言,填表比較
1、含英咀華,品味語言。
引導學生體會科學小品的語言,找出自己認為最生動有趣的語句、段落,同桌共同品讀精彩語段。
(1)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段落?讀給你的同桌聽,并說明喜歡的理由。
學生在討論研讀中互相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
(2)賞析重點語段。
重點可放在“田螺外形”、“田螺默躺不動”、“田螺活了”、“田螺下崽”等語段。體會科學小品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教師可點撥指導:
①描寫田螺不同狀態的語句。重點體會動詞的準確與生動。
②表達“我”情感的語句。重點體會心理活動的描寫和動作描寫。
③哪些語句體現出說明的準確性?哪些語句體現出描寫的生動形象性?哪些語句體現出情感的真實性?
2、感情朗讀,培養語感。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
3、求同此異,填寫表格。
(1)再讀課文,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將本文與《河邊的卵石說些什么話》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組交流,填寫下表。
課文題目 | 表達形式 | 說明方法 | 語言風格 | 結論 |
《河邊的卵石說些什么話》 | ||||
《奇妙的田螺》 |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小結:兩篇課文都是科學小品文,語言都具有準確性與生動性相結合的特點。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課件篇4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準備】
搜集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興趣
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認識他是誰嗎?
(播放課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蘋果的偶然落地引發了牛頓的思索,經過反復研究,他終于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古今中外有很多這樣的科學家,你覺得他們是靠什么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呢?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刻苦鉆研。)
二、直奔重難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認真讀這段話,你能讀懂這段話的意思嗎?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2、學生質疑,相機解決疑問:
司空見慣是什么意思?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這段話中的?指什么?!指什么?這段話是什么意思?
3、科學家們把?拉直變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怪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這句話,齊讀。)
三、學習三個具體事例
1、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為了證明這個觀點,舉了三個真實的事例,指名3~5自然段,思考者具體寫了哪三件事。指名回答。
2、默讀3~5自然段,自學批畫:每個事例中司空見慣的現象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每個科學家是這樣把?拉直變成!的?
⑴自學批畫。
⑵小組交流討論。
⑶全班匯報,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關鍵語句。
3、這三位科學家把?拉直變成!的過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師小結:只有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反復研究才能解決問題,發現真理。所以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是的眼珠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為什么這幾位科學家能夠從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呢?
1、出示: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2、你讀懂這句話的意思了嗎?指名談體會。
3、句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能夠調換順序嗎?為什么?
4、齊讀這句話,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五、總結,導入下節課內容
科學發展史上,像這樣的事豈止三個,還有哪些事例能夠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呢?課后搜集有關故事。這些真實的事例能夠給我們哪些啟示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第二課時
一、交流課外搜集的有關科學故事
二、導入新課,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1、在科學史上,這么多這樣的真實事例說明了什么?能夠給我們哪些啟示呢?自由讀7、8自然段,畫出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可以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2、自由發表自己的感受,重點理解下面的句子:
⑴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么聯系?)
⑵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有準備的人指的是什么樣的人?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是什么樣的人?)
3、總結: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三、總結寫法,知識遷移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嗎?課文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先提出觀點,然后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最后寫得到的啟示。)
2、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為例,如果讓你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來證明這個觀點,你打算怎樣寫?口頭表述,評價。
3、你覺得還有哪些觀點可以用我們熟知的事例來證明?拓寬學生思路。
4、自己確定一個正確的觀點,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的事例證明這個觀點。獨立練筆,形成文字。
5、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小練筆,注意正確評價。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課件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緊扣“奇妙”,了解田螺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
3、體會說明的順序和生動活潑的語言。
4、培養觀察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與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田螺的課文——奇妙的田螺。
我們讀完課題,就會不由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是奇妙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說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田螺的?
2、交流:按照時間順序來介紹田螺
撿回田螺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晨
又一天早晨
3、在這三個部分里分別介紹了田螺的哪些奇妙之處?
外形
生活習性
下崽
三、感受觀察和表達:
1、那田螺的這三個方面到底怎么個奇妙呢?請同學們勾畫出描寫這三個特點的相關語句,邊讀邊體會。
2、重點指導:
(一)外形
說實在的,田螺很好看。整個身子,圓乎乎的,被包裹在那個深綠色的硬殼里面。硬殼上,有一道向右旋轉的溝紋,從頭轉到尾,越來越密。頭部,有個圓錐形的硬殼口,上面覆蓋著一層角質的硬片,像道結實而又嚴密的門戶,時刻保護著田螺內部的各種器官。
(1)從整體到部分有順序地進行觀察的。朗讀
(2)運用比喻的方法。將硬片比作門戶,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硬片的作用。
(3)從顏色、樣子這兩個方面進行描寫,用詞準確。
(二)生活習性:
(1)過渡:在我將它撿回來的那一天,它一直不動彈,直到晚上我要上炕睡覺了,看看它,它仍默默地躺在那里。我懷疑——接讀
(2)不知啥時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個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緊緊挨著水面。看樣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會爬到頂的。
呀,田螺不但活著,而且還是那樣地有意思哩:
(奇妙之處在于:從"已、牢牢、即使、再、也會" 感受到這么小的動物生命力還挺強的,從中可以知道它膽小、自我保護意識很強。)
(3)讀一讀,田螺是怎么爬上來的呢?
(4)它正在進行它的幸福之旅呢!可是一旦遇到什么風吹草動呢?(注意指導“一收、一縮、早、嚴嚴實實”)
(5)通過作者的描述,誰能說一說,這田螺的生活習性的奇妙之處?
這是這樣可愛這樣奇妙的田螺。
(三)下崽方式的奇妙:
(1)那球球個子很小,只有綠豆粒那樣大。吐出來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飛機投下的小炮彈。
運用比喻手法:將小球球比作飛機投下的炮彈。讓我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下崽的奇妙。
(2)這部分的第17自然段里的第二句話可不可以去掉呢?
照應。前文這一句話照應了第一段的內容,使文章開頭部分設置的懸念得到了解釋,這樣寫才使文章結構完整。
3、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深入讀書感受了田螺外形、生活習性、下崽的奇妙之處。這些奇妙的特點是如何發現的呢?
(是我仔細地觀察、堅持不懈地觀察)
四、小結全文:
只要我們能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也一定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寫出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