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五年級
教案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數學教案五年級參考,希望對大家寫數學教案五年級有幫助。
數學教案五年級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與折疊的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過程,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讓學生拿出長方體的盒子并沿著棱剪開,把長方體展開成6個面并觀察這6個面有什么特點?
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長方體的表面積由6個面來組成,每組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例題,一個知道長、寬、高的長方體紙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積?
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體紙盒為參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同組之間相互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每個小組的討論活動。
教師提問學生如何求長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回答:(分別求出每個面的面積,再加起來。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把長方體的紙盒展開,看一看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組成長方體表面積的6個面,等于(長×寬+長×高+高×寬)×2=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自己求出長7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學生列式:(7×5+7×3+5×3)×2
教師讓學生思考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求?
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交流,教師提問學生。(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高×寬)×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數學教案五年級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1、例2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會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導
(1)讓不熟悉天平不認識天平的學生認識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學生能主動列出等式,告訴學生:像“50+50=100”這樣的式子是等式,并讓學生說說這個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學生不能列出等式,則可提出“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圖,引導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
2.引導:告訴學生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數;觀察這些式子,說一說寫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討論和交流:寫出的式子中,有幾個是等式,有幾個不是,而寫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數,在此基礎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練一練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將每個算式中用圖形表示的未知數改寫成字母。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先仔細觀察題中的式子,在小組里說說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訴學生,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學生誤以為方程是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方程的意義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數學教案五年級篇3
教學目標:
1、 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義,并在分類的基礎上充分感受、認識什么是方程。
2、 會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3、 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4、 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重點: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難點:方程的意義抽象的過程。
課前談話:滲透平衡和等量(談體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天平,(見過天平嗎?在那里見過?有什么作用啊?)根據天平的狀態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讓學生想辦法得出讓天平兩邊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對不同的式子進行分類(不要有任何要求)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匯報分類的想法。小組之間在傾聽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本組的想法。
讓小組的代表說說自己組是怎樣分類的?為什么這樣分類?
3.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分類進行小結:像這樣的用等號連接左右兩邊的叫做等式。像這樣的這一類叫方程。板書課題。(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
4.小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觀察式子,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5.小組匯報各組的想法。在各組傾聽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師在學生小組匯報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7.生舉例。
8、師舉例,讓學生說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說明理由。
9、通過剛才的幾道算式,讓學生說說對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0、判斷兩句話: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畫圖表示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三、應用練習
1.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圖列方程。
3.根據題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談談自己在知識和情感上的收獲。
2、送給同學們一個方程:天才+X=成功。
數學教案五年級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么嗎?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嗎?
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 (板書)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說說什么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說明什么?(哪一邊物體的質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匯報。
板書: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為幾類?為什么?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么嗎?(方程)
說說什么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2)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后匯報方法。
讓學生說一說,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盡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后說說想法。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說說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說說數量關系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方程
等式 50+50=100 x+50>100 x+50=150
方程 X+50<200 x+x=200
數學教案五年級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解決簡單的分數與分數相乘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養成教育訓練點: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具體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
1.每人準備一條約10厘米長的紙條;
2.每人準備5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探索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先讓學生讀一讀教科書第7頁的一段話。再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張紙條,按照例題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師問:怎樣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
并根據剪的結果寫出得數。
1/2×1/2=1/4 1/4×1/2=1/8
學生列出算式后,師問: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引導學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與上節課學習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意義相同,所以用乘法計算。
折一折,涂一涂 3/4×1/4-=?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張長方形紙,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討論:(1)請你說一說,紅色部分占斜線部分的幾分之幾?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嗎?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結果。
2/3×1/5 5/6×1/3
說一說:你能總結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嗎?
小結:分數與分數相乘,分子與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與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與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嗎?
試一試:
1/4× 2/3 3/52/9 7/8×5/14
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二、課堂練習
1.計算練習。
教科書第8頁“練一練”第2題。
學生計算后觀察:分數相乘的積一定小于每一個乘數嗎?
2.解決問題。
(1)教科書第8--9頁“練一練”第3、4、5、6、7題。
學生完成后,說說解題思路。
(2)教科書第9頁數學故事 “唐僧分瓜”。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三)
分數乘分數的運算法則: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