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蘇教版語文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小編帶來的六年級蘇教版語文上冊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六年級蘇教版語文上冊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十二冊《窮人》。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結合本組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教學本課時,應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設計理念
依據“研究性學習”的的理念中的“研究性閱讀”的教學方式,重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窮人》一文,無論是從課文主題和人物形象看,還是從寫作方法和語言風格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的好課。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字詞,讀懂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的含義,從而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享受小組合作學習樂趣,使學生在積累知識的過程里又是身心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從人物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并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展開合理想象。
教學難點
體會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啟發質疑
圍繞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課文題目是“窮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沒有出現“窮”字,為什么?桑娜和漁夫為什么要收養西蒙的孩子?)
二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過著窮苦的生活?
2學生自學課文,在書中畫出相關內容。
(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品讀體會。)
【設計意圖:體現學生自主學習。】
3學生匯報。
4有感情的朗讀,匯報內容相關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并使學生體會人物的特點。】
三分析桑娜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崇高品德。
現在就第二個問題展開討論。
1出示文章描寫桑娜內心活動的段落。
【設計意圖:體會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及人物的性格特點。】
2讀完本段內容,從中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提問并歸納整理。
(1)讀讀這段話,想一想這段話的大致意思。
(2)這段話出現幾個省略號?請你想象出桑娜的內心活動。
(3)采用小組間角色朗讀等形式展開自學。
【設計意圖:體現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要求。】
3學生準備交流。
(和小組同學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探究的快樂,體會桑娜的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4匯報展示。
(學生個性化表達,暢談自己的體會。)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5教師小結。
6練習朗讀。
四學習最后一部分。
1讀讀最后一部分,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設計意圖:體會漁夫的高尚品德。】
2指導有感情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段。
(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漁夫和桑娜的勤勞和善良。)
【設計意圖:在讀中體會兩人的善良,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
3出示文中的重點句。(小黑板)
4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的含義。
5學生匯報。
6教師小結。
五總結全文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和寫作方面進行總結。)
2結合課文內容,續寫課文故事情節。
六年級蘇教版語文上冊教案(篇2)
學生視角:
燈光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課文為什么以“燈光”來命題?“燈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難點: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想象“燈光”的重要含義,進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師思考: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是本組教材的略讀課文,表達了革命先烈對未來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頌了他們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說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課文內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憶為主線展開敘述,以“燈光”貫穿全文,飽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教育的優秀教材。
重點:
抓住人物的表現,體會人物的精神世界。
設計特色:
仔細品讀,體會感情,聯系實際,交流感悟。
信息資料:
查閱作者王愿堅的相關資料。
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明確目標:
1、教師以抒情性的語言導入新課,引出課題,奠定學文的情感基調,誘發學生的求知欲。
2、介紹交流收集的作者相關資料。
3、滲透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急于讀書的欲望,學習目標的滲透,能夠使學生明確學習努力的方向,利于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二、自讀課文,質疑討論
1、正確流利的地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組內互檢互助。
2、動筆勾畫,圈點批注,尋找問題,大膽質疑。
3、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梳理問題。
(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共同梳理提出的問題,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針對性。)
三、組內合作,討論交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小組討論在讀書過程中發現并提出的問題。
2、全班合作探究。
(1)“多好啊”一詞三次出現,有什么不同的含義?
(2)你對“燈光”的怎樣理解?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體驗,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是學生表達獨特見解,感受的時機,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既鼓勵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收到了教學活動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讀,聯系實際,交流感悟。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實際,暢談學文后的感受。
五、實踐活動:
收集閱讀王愿堅的其他作品。
六年級蘇教版語文上冊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學習童第周勤奮學習,為祖國為人民爭氣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發憤”、“資助”、“耐心”、“嘗試”、“鉆研”等詞語的意思,并會用“耐心”和“鉆研”造句。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領會童第周是在什么情況下,怎么勤奮學習的。
2、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系。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簡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實驗胚胎學家。曾任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的教授、研究員,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開創者。
今天我們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看看寫了童第周在學生時代時的幾件事,從中我們受到什么教育。
二、學習新課
(一)借助漢語拼音讀書,特別是要讀準本課生字的音,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
(二)指名讀書,訂正讀音。
“僻”讀pì,不要讀bì。“績”讀jì,不讀jī。
(三)讀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出示字詞卡片認讀。基礎、期末、考試、平均、成績、退學、發憤、努力、瞧不起、實驗、需要、耐心、鉆研。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發憤:下決心,努力。課文是指童第周下決心努力學習
資助:用錢幫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厭煩。
嘗試:做一做,試一試。
鉆研:深入地進行研究。
偏僻:離城市比較遠,交通不便。
震動:本課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歐洲生物學界感到驚訝。
(五)讀書理清文章的思路。
1、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個。)
2、寫了童第周的哪兩件事,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優異的成績,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刻苦鉆研,做出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的成績。
(六)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鞏固練習
(一)讀書。
(二)讀詞語。
(三)預習生字的字形。
第二課時
一、談話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
二、學習新課
(一)指名六人讀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后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講童第周家里很窮,小時候沒有受到學校的正規教育。
第2自然段,講童第周上中學晚,學習跟不上,經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
第3自然段,講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第4自然段,講童第周受親友資助出國留學,在中國留學生被外國人看不起的情況下,下決心要為中國人爭氣。
第5自然段,講童第周刻苦鉆研,做成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功的實驗。
第6自然段,講童第周實驗成功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界,為中國人爭了氣。
(二)從課文中找到童第周兩次“一定要爭氣”的句子讀一讀,帶著童第周在怎樣的情況下,怎樣爭氣的問題繼續學習。
(三)學習1~3自然段。
1、學習第1自然段。①讀,②知道有幾句話;知道每句話的意思;知道這段與下面內容的關系。
2、學習第2自然段。①說說這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童第周學習跟不上,經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②找出帶有“才”字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才”字的意思。③讀句子回答問題。校長要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讀一個學期。“再三”是什么意思?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請求”是什么意思?(誠心誠意,態度非常懇切。)“再三請求”說明了什么?(渴望學習。)
3、學習第3自然段。①第二學期童第周是怎么做的?(發憤學習。)②“發憤”的意思是什么?(是振作精神,努力學習。)③童第周是怎樣發憤學習的?(一是他每天天沒亮,就悄悄起床,在學校園的路燈下讀外語,二是他夜里在路燈下看書,被老師發現,把路燈關了,就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學習。概括起來,就是講童第周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在發憤學習。)④經過半年的努力,結果怎樣?(取得了優異成績,數學還考了100分。)⑤為什么在半年之內童第周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學習童第周心想的句子。讀,體會意思。(一要爭氣,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三要刻苦努力。)⑥指導朗讀。
4、總結學習1~3自然段的學習思路,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是誰爭氣—→他為什么要爭氣—→他是怎樣爭氣的—→結果怎樣—→體會“一定要爭氣”句子的含義。
(四)學習4~6自然段。
1、按照童第周為什么要爭氣—→是怎樣爭氣的—→結果怎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的思路學習4~6自然段。(讓學生自學。)
2、討論發言。
3、讀句子回答問題:教授自己做了幾年,沒有成功;同學們誰都不敢嘗試。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鉆研,他不怕失敗,做了一遍又一遍,終于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勇于實踐,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的精神。)
4、理解第二個“一定要爭氣”。這里所講的“一定要爭氣”指的是為誰爭氣?(為中國人爭氣。)
(五)課文中兩次寫到“一定要爭氣”有什么不同?(第二個“爭氣”比第一個更可貴,這是為中國人爭氣,這是民族自信心的體現。)
(六)課文中幾次寫到窮?(兩次、家窮、國窮)“窮”和“爭氣”有關系嗎?(人窮志不窮,把壓力變成動力。)
(七)讀書。
三、總結
(一)看板書總結課文內容。
(二)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么啟發?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復習
(一)檢查讀書。
(二)認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新課,記憶分析生字的字形
(一)“末”字的第二筆橫比第一筆橫要短。
(二)“考”字不要多筆畫防止寫成“”。
(三)“試”字不要多筆畫,防止在斜鉤上加撇。
(四)“瞧”字是左右結構,“灬”在“隹”的下面。
(五)區分“憤”、“奮”的字義。
(六)區分“需”、“須”的字義。
三、指導書寫
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工整,正確。
四、處理課后作業
(一)指導造句:
耐心——
鉆研——
(二)聽寫詞語。
六年級蘇教版語文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會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了解鷺鷥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鷺鷥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寫的方法,體會作者語言準確生動。
5、了解作者開頭和結,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寫的方法以其開頭結尾相照應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動物世界是一個奇妙世界,同學們能說說你們的了解嗎?
2、我們家一同走進動物世界,閱讀郭沫若的《鷺鷥》,感受鷺鷥的奇妙吧
3、板書課題,解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順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理解詞意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小組匯報交流。
3、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1)關于生字,讀準字音,辨別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詞義
精巧、悠然、鏗鏘
(4)關于內容
課文描寫了鷺鷥的外形與優雅的姿態,抒發了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贊美之情。
文章的脈絡:
第一部分(1-3):概括寫鷺鷥是一首精巧的詩。
第二部分(4-8):具體描寫了鷺鷥的美麗色彩和優雅的姿態。
第三部分(9):總結全文,贊美鷺鷥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三、再讀課文
1、學生自讀、質疑問難: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有什么關系?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
開頭與結尾相呼應,文章結構緊湊,更突出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贊美之情。
3、讀課文,感悟。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理解詞語。
2、說說文章的大概內容。
二、朗讀、欣賞
1、學生自讀、思考:文章從哪些方面描寫鷺鷥?突出鷺鷥的哪些特點?
(1)學生自讀,在課文中圈點批注。
(2)小組討論
(3)班內交流匯報。
從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兩個方面描寫鷺鷥。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鷺鷥的特點。如: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而且太不尋常了”。
“增一點兒則而嫌長------深一點兒則嫌黑”。
還描寫鷺鷥的優雅的姿態。如文章的第6-8自然段,運用比喻、擬人、反問等修辭手法,把鷺鷥描寫得十分鮮活。
2、作者僅僅是為了突出鷺鷥的特點嗎?
(1)學生讀開頭、結尾,在課文中圈點批注。
(2)小組討論探究。
(3)班內交流匯報。
表達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贊美之情。文章開頭、結尾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直抒胸臆,表達贊美之情。
3、朗讀課文,升華情感。
(1)思考: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贊美之情給我們什么啟迪呢?
(2)交流討論
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激發我們的生活熱情,去關注生活,關愛生活中美的事物。
三、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總結一下,與同學們共享。
六年級蘇教版語文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收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給與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與空間,在交流和換位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內核。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作者與妹妹第二次飼養螞蟻的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這句話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課文回顧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一定記得上節課那對養螞蟻的小兄妹吧!他們找來玻璃瓶飼養了15只螞蟻。可第二天早上全死了。誰記得原因?
板書:“旋緊死”
2、后來兄妹倆決定為螞蟻再做一個新居。為什么螞蟻已經死過一次了,他們還要再次養螞蟻呢?
(預設)因為他們喜歡螞蟻,沒想到玻璃瓶里沒有空氣,螞蟻會被悶死了。而且他們認為所有的動物都能養大,就想把螞蟻養得比蟋蟀和蟈蟈還要大,第一次失敗了,希望第二次能成功。
3、正是這樣。他們懷著對螞蟻無比的喜愛和美好的期待,決定為螞蟻再造一個新居。這節課,讓我們走到兄妹倆身邊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吧!
二、精心研讀理解感悟
1、請大家翻開書70頁,默讀課文的五、六自然段,這次給螞蟻做新居,兄妹倆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畫出有關內容細細體會。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這一次給螞蟻做新居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說說。
3、(預設)●火柴盒(扎小洞眼的火柴盒)
a(生找到并讀句子:我找來一只火柴盒子,準備為螞蟻們做一個新居。怕它們再悶死,我命令妹妹用大頭針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來透氣。)第一次螞蟻就是因為不透氣被悶死了,他們想火柴盒上扎了小洞眼,螞蟻們就能透氣了。我從“怕它們再悶死”體會到作者很喜歡螞蟻,不想它們被悶死。
b對!扎洞眼的方法真好!既然愛小螞蟻,就不能讓它們悶死。(板書:扎)誰愿意來讀讀這句!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看到了一個細心的小男孩。
c還有誰想說說? (我從命令這個詞中感受到哥哥對這件事非常重視,一定要讓螞蟻們透氣。)都命令妹妹了,可見這是件大事。經過第一次的失敗,怎能讓悶死的事件重演呢!誰來讀讀哥哥的決心!師評:你的朗讀使我相信螞蟻們決不會再悶死了。
嚴實的火柴盒扎上小針眼立刻變成了一個既透氣又通風新家,這對兄妹真行!男同學一起來讀一讀?
d從扎小洞眼我們體會出小兄妹對螞蟻們的關心呵護,誰再接著說。
4、(預設)●剪碎稻草
a(讀課文中的句子:當時已是深秋,天氣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擔憂:“火柴盒里很冷,小螞蟻要凍死的!”對,想辦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這個比她大一歲的哥哥是無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里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后裝到火柴盒里,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我從妹妹新的擔憂中體會到妹妹又怕螞蟻們凍死,很著急!
b她不愿螞蟻們凍死,誰讀讀這句。
師評:我仿佛看到了妹妹擔憂的表情,真可憐呀!這么冷的天氣,螞蟻們怎么過啊!誰再來讀讀妹妹擔憂的句子。
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妹妹對螞蟻的關心。女同學一起來讀讀吧!
c你可以看圖也可以結合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生1:讀“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里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后裝到火柴盒里,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我從作者從保暖用的草窩里抽出幾根稻草覺得兄妹倆很愛螞蟻,他們把自己保暖用的稻草抽出來給螞蟻取暖,簡直就把小螞蟻當親人了。
生2:我從“螞蟻客人”中的“客人”這個詞體會到兄妹倆把螞蟻當朋友。
師評:是呀,既是親人又是朋友,多純真可貴的感情啊!
生2:我從圖上看到兄妹倆邊剪碎稻草臉上還有微笑,我想他們為螞蟻忙碌的時候很快樂,可能還在說:“有了這些,小螞蟻再也不會怕冷了”。
你就把這份快樂讀出來吧!還有誰要說?
生3:我從無所不能、果然這兩個詞體會到哥哥很會想辦法,鋪上稻草小螞蟻不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嗎。
師:你感受到了他們的真心。
生4:我從圖上看到他們用剪刀剪碎稻草而且擺放得很整齊,覺得兄妹倆太愛螞蟻了,小孩子用剪刀多危險啊!可他們根本不想自己,一心想著螞蟻。從那些整齊的碎稻草可以看出他們多么用心地擺放啊,生怕螞蟻們住得不舒服。這對小兄妹真了不起。
d(板書:剪碎)有了希望還有什么是不能戰勝的呢?我也被這對小兄妹感動了。請你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聽吧!
師:讓我們感受著小兄妹的純真與善良,朗讀這個部分吧!(齊讀)
c這個新居又透氣又暖和,兄妹倆并沒有滿足,他們還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生:(讀書上的句子:我和妹妹又抓來……會喜歡這個新家的。)我從放餅干屑感受到他們想得很周到,怕螞蟻餓著了。
師:(板書:放)誰能讀出這種細心。的確是把螞蟻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啊!難怪他們自信地以為,一起讀:螞蟻們會喜歡這個新家。
d是呀!兩個小寶貝相信這樣一個透氣、溫暖并且食物充足的新家,螞蟻們一定會喜歡的。(師加動作深情朗讀:遺憾的是……)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的心中涌出了哪些想法? 先和同座說說。
全班交流 指導朗讀:
e(預設)
生1:讀句子:“遺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樣在外面可以觀察它們了。但可以用耳朵來聽,把火柴盒貼在耳朵上,可以聽見它們的腳步聲。這些窸窸窣窣的聲音極其輕微,必須在夜深人靜時聽,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我覺得他們很關注小螞蟻,等到夜深人靜時聽螞蟻們的動靜,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聽聽它們是否過得好。
生2:我覺得這句中的“貼”“極其輕微”都說明螞蟻們的聲音很小很小,幾乎聽不見,但兄妹倆因為太想知道螞蟻們的情況就貼著聽,平心靜氣地聽。可見他們是真的愛小螞蟻,生怕有閃失。
師:你的體會很有深度,能讀出來嗎?還有誰也能像她這樣讀?
生4:我從“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仿佛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群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個句子中感覺到兄妹倆非常天真可愛,他們對螞蟻們有著美好的期待。
g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美好的憧憬合作朗讀這個部分吧!
師生:合作朗讀。 (師引讀: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
h師:兄妹倆想啊:小螞蟻,你們快快長大吧。(CAI: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仿佛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群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些是兄妹倆的美好愿望。(課件)下面請大家以“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我仿佛已看見”開頭說說你對可愛的小螞蟻美好的愿望吧!
生自由說,教師相機評價(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打三個點,指兩名學生說)
I同學們,你們所描述的美好愿望正是句子中省略號所想表達的呀!
4、學習第7自然段
a同學們,(指板書)兄妹倆用心地扎著小洞眼、認真地剪碎稻草,小心地放餅干屑,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愛心和努力,他們認為小螞蟻定會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成長,可結果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7自然段。
b為什么呀!如此一個充滿愛的新家,書上用的什么詞?(安樂窩)c螞蟻們干嘛逃得無影無蹤呢?
d角色轉換:如果你們就是這安樂窩中的小螞蟻,來,傾訴你們的心聲!全班交流:
A、火柴盒能透氣,但空間小。(評價:原來你喜歡大自然的廣闊、自由。)
B、有稻草碎,雖然溫暖但不自由。(評價:你的家不是這樣的,你不喜歡被關起來,渴望自由,渴望快樂)
C、有食物,但不是自己勞動換來的。(評價:你愿意無拘無束地和大伙一起找,一起搬,用勤勞換來食物啊!)
D、你們的飼養就是囚禁呀!(評價:原來螞蟻的感受和我們的想法不一樣)
E令人欣慰的是螞蟻們的吶喊小作者聽到了,誰來讀讀。
(CAI: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們為它們設置的安樂窩里享福。) (指名讀)
f對,小螞蟻不愿被關著,它們向往自由的生活。一二組的同學讀讀?
g是呀!螞蟻們愿意忙碌、奮斗,他們渴望自由。三四組的同學在來讀讀。經歷了兩次養蟻的失敗,小作者深深的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課件:(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大聲地讀出來吧!
小結:火柴盒雖好,只是一個狹小的空間,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廣闊無限;有人飼養雖然無憂,可又怎比得上順依天性,無拘無束來得快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誰都希望擁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這“關愛”就是“囚禁”啊!
5、鞏固收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a作者曾經這樣認為:
(CAI: 童年時曾經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而且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從小養到大,就像人一樣,搖籃里不滿一尺長的小小嬰兒總能長成頂天立地的大人。)
可文章的結尾,作者卻悟出了:
(CAI: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們為它們設置的安樂窩里享福。)
請同學們認真地讀這兩個句子,想想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b對,第一個句子是作者童年時幼稚甚至是錯誤的想法,以為螞蟻可以由人來飼養。第二句則是作者經歷了兩次“養蟻”結果不是死了就是逃了,明白了螞蟻們不愿被關起來由人來飼養,像這樣以第一句開頭以第二句為結尾,就是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三、總結全文 升華情感
1、同學們,兄妹倆第一次因好奇飼養螞蟻到第二次全情投入照顧螞蟻,結果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現在你們是否明白課題為什么是“囚蟻”而不是“養蟻”嗎?(因為他們開始認為喜歡螞蟻就把螞蟻關起來養,而后來卻發現螞蟻們不愿意被關起來,它們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方式,這樣關著不是“養蟻”而是“囚蟻”。)
2、是呀!作者以自己認為的方式飼養螞蟻,以為它們會喜歡,但小螞蟻們卻“毫不領情”,因為這樣精心的“養”對于它們來說意味著無情的“囚”。自由是一種天性,也許人與動物相處的境界就是不打擾,不干涉,默默關懷,真心尊重吧!
四、作業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本文作者趙麗宏的另外幾篇記敘他童年笨事的小文章與同學們分享(課件),相信大家讀后一定會有所啟發,有所感悟。如果你也有像他這般有趣的經歷,講給同學們聽聽。
板書設計:
11、囚蟻
關愛? 囚禁
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