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規劃教學時間,安排教學環節和教學資源,使教學過程有序、連貫。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 和<的含義。“>”是大于號,表示一數比另一數大;“<”是小于號;“=”是等于號,表示左右兩邊的數相等。
2、使用>、=和<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能力目標
1、會寫大于號、等于號和小于號。
2、能夠讀出一個式子。
情感目標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2、養成一絲不茍,認真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的含義。
2、“>”、“<”、“=”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使用>、=和<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小兔子和蘿卜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多媒體)
1、哪種圖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種圖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樣多的用線連起來
(設計意圖:為學生學習新知從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鋪墊,也為學習新知作了銜接。)
二、探究與體驗。
教師把課本第20頁的主體圖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1、師:今天是小熊貓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來祝賀了,小熊貓準備了一些豐盛的午餐來招待大家,在這幅圖中,你能發現哪些與數有關的知識?
學生觀察匯報
生:有3只熊貓,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貓準備了4根香蕉,4個桃子,4個蘿卜??
2、教師隨著學生的匯報,有選擇地貼出準備好的各種圖片。
4只小兔圖片
3只小熊貓圖片
3只小猴圖片??
3、教師引導: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數學方面的信息,如果讓你幫小熊貓分食物,你準備怎樣分?同桌互相交流。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分,如:把蘿卜分給小兔,把桃子分給小猴,把竹子分給小熊貓自己??
(1)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小兔子有幾只?蘿卜有幾個呢?
學生:4只小兔子,4個蘿卜。
學生:兔子和蘿卜同樣多。
(2)提問:每只小兔能吃上一個蘿卜,蘿卜一個也沒多,小兔的只數與蘿卜的個數有什么關系?(相同、相等、同樣多)
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同樣多可以用符號“=”表示,并在黑板上寫上“4=4”,認識“=”,以及讀法,進而教讀這個式子。
(3)指導學生書寫等號。
(4)師:根據剛才發現的數學信息,還有哪些可以用“=”連接起來。
引導學生得出
蘿卜的個數和桃子的個數可以寫成“4=4”;
小熊貓的只數和小猴的只數可以寫成“3=3”;??
根據生活中的信息,舉出用“=”表示的實例。
4、師:我們知道了同樣多可以用“=”連接起來,如果不是同樣多的又怎樣呢?
分桃子
提問:觀察主體圖,數一數幾只猴,幾個桃?學生回答后,進一步提問:桃子和猴子的數目同樣多嗎?
(1)引導學生比較,用語言表達: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訴學生“4比3大”可以用符號“>”表示。學生說一說大于號的形狀。可用語言表示,也可用手勢表示。
②在講“〈”號時,讓學生說一說小于號“<”的形狀是怎樣的,與大于號的形狀對比來說。
(2)板書:4 〉3與3〈4,認識“〉”、“〈”及其讀法。
5、觀察區分“>”、“<”和“=”。
師:觀察大于和小于兩個符號,你發現了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開口對著大數。
(1)交流認識,記憶“>”、“<”、“=”的方法。學生可能會用“左邊大,大于號;左邊小,小于號”,“大于號開口在左邊、小于號開口在右邊”等語言描述。教師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戲方式,熟悉、記憶這3種關系符號。
看誰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
(設計意圖:在情境中,通過觀察,讓學生體驗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學生對同樣多、多、少的概念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經歷把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再抽象出用數學符號表示的過程。)
三、練一練
1、基本練習:完成21頁“練一練”第1題。
2、鞏固練習:完成21頁“練一練”第2題。
四、小結
1、讓小朋友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2、教師加以概括: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系符號“>”、“<”、“=”來表示。比時仍然可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
五、作業
完成21頁“練一練”第3題。
板書設計:
認識>=<
4 = 4 讀作:4等于4 (等號)
4 >3 讀作:4大于3 (大于號)
3 <4 讀作:3小于4 (小于號)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2
數字:數字歌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童謠的音韻美;
2、培養學生喜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識要點:
1、學習并朗讀這首童謠。
2、能正確認讀本課11個生字。
(三)學法和習慣:
1、學習用指讀的方法聽讀識字。
2、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漢字。
教學重點:
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通過朗讀感受童謠的音韻美。
教學難點:
兩、朋、友這三個字學生不常見,掌握起來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你們數學學數字了嗎?(學了)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和數字有關的兒歌“數字歌”(老師板書)。
二、講授新課
1、這首小兒歌非常有趣,里面藏著好多小動物呢!打開書第11頁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動物。(訓練學生說完整話。)
2、如果你們能數出這些動物朋友各有幾只,他們就會從課本中跑出來和你們做游戲。請用數字標在圖旁邊。(老師把阿拉伯數字貼在黑板上。)學生匯報動物的只數,(要訓練學生說完整話。)
學生每說出一種動物老師就在黑板上貼小動物的圖片,并把它們貼到相對應的數字下面。
3、自己小聲地讀一讀,把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4、聽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尤其要聽清你不認識字的字音。在聽錄音時要用手指著每一個字,聽到哪,指到哪。(培養學生指讀習慣,滲透聽讀識字的方法。)
5、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注意:邊讀邊用手指著。讀后,你有什么收獲?
6、自己再讀兒歌,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請教,也可以問老師。如果認識了,就把記號擦掉。
7、你們學得真努力,課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們是否真的認識它們了。瞧,他們偷偷的溜出了門。
(從黑板上的課文中拿出一、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誰是朋友?(不按順序出示,讓學生把這些漢字與黑板上的數字一一對應貼。再單獨拿每個漢字數字卡片讓生讀完返還到課文中。)
8、孩子們,還有幾個字在跟我們捉謎藏,來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數字”)每個詞兩生讀,再齊讀。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88頁練習十5~9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加深理解加法應用題和乘法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正確地解答已學過的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估計的意識以及分析、比較、綜合、推理等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一節我們已經練習了乘法的計算,今天我們將主要練習應用題。(板書課題:練習十(2))
二、綜合練習。
1、練習乘法計算:
(1)出示乘法口訣卡片,讓學生讀一句口訣,再說出相應的兩道乘算式和得數。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算,然后集體算一遍。
2、練習應用題。
(1)練習十5。
A、出示第5題圖,數一數搭這樣一個長方體用了幾個小正方體?(6)
B、搭5個這樣的長方體,是幾個幾?求一共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怎樣算?
C、學生列式計算,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習十6。
A、出示第6題,指名讀題,要求學生想一想每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B、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交流時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邊一道題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學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種方法算,再讓他用另一種方法算一遍)。左邊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結:這兩題雖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個,但是,左邊一題的條件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做了6個沙袋,2個人就是2個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邊一題兩個人做的個數不同,求一共有多少個,只能把兩個人做的個數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練習十7。
A、出示第7題,讀題。提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一輛小汽車可以坐5人,一輛面包車坐的人數是小汽車的4倍,求一輛面包車坐多少人?)
B、面包車坐的人數是小汽車的4倍,是幾個幾人,求一輛面包車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訂正時指名說說為什么用乘法算?
(4)練習十8。
A、出示第8題,讀題。提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幾個問題,哪3個?
B、不計算你怎么知道小軍和小紅、小明誰用的錢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小軍用的錢是小明的3倍,是3個5元;小紅用的錢是小明的2倍,是2個5元;小明是1個5元;3個5元最多,所以小軍用的錢最多。)
C、學生獨立求出小軍、小紅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學生用三句話口答。
(5)練習十9。
A、出示第9題,數一數,一班每行種多少花?二班每行種多少花?
B、不計算你怎樣知道哪個班種的花多些?為什么?(兩個班種了4行花,一班是4個5朵,二班是5個5朵,5個5朵多些,所以二班種的花多些。)
C、學生獨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種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學生用三句話口答。
三、作業:
1、不計算,在○填上>、<、或=。
2、應用題。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顆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剛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們誰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剛各做了多少顆?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用紅藍雙色片擺出數(10以內)的各種,能根據擺的結果用數字進行記錄。
2.會對投擲結果的各種情況進行猜測,初步感知投擲結果的可能性(隨機性)。
【過程與方法】
擲雙色片,統計出紅藍圓形片的數目,用阿拉伯數字紀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隨機結果的初步認識,感知數學的奧妙,激發學習數學的欲望。
教學重點:
能用紅藍雙色片擺出數(10以內)的各種分拆,并能根據擺的結果用數字進行記錄。
教學難點:
擲雙色片,并統計出紅藍圓形片的數目,并用阿拉伯數字紀錄。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雙色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我們先來做一個猜一猜的游戲好嗎?
這里有兩個雙色片,它們的一面是藍色,一面是紅色,現在把這兩個雙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擲一下,你們猜猜看,擲出的結果會是怎樣的?
生:(兩個都是紅色;兩個都是藍色;一個紅色、一個藍色)
師:那么請你們拿出兩個雙色片放在杯子里擲一擲,看看結果是不是這樣。
(出示課題:擲雙色片)
二、動手操作,實踐感知
1.知道數的分拆,并能用數字記錄;
學生匯報擲的結果,教師板書
(1)○●
(2)○○
(3)●●
問:還有其他的情況嗎?
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幾種情況用數字記錄下來。
指著黑板問:那么2可以分成幾和幾呢?(1和1;0和2;2和0)
師:通過雙色片我們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種不同的情況。那么你能用雙色片擺一
擺3的分拆嗎?
(學生操作,匯報結果。師板書,生模仿記錄。)
師:你們真了不起,不僅會用雙色片擺出3的分拆,還能自己進行記錄。現在書上有6種數的分拆,你能根據紅藍片的個數進行記錄嗎?
書上14頁練習9/①
(學生完成練習,匯報紅片幾個,藍片幾個,幾可以分成幾和幾)
也可以說紅片幾個,藍片幾個,幾和幾是幾。
2.擲雙色片,對隨機結果進行感知
師:剛才我們通過擲雙色片和雙色片的擺放知道了數的不同分拆。現在每個人拿出5個雙色片,放在杯子里擲一擲,看看會出現哪些情況。
(學生動手操作)
匯報:幾個紅片,幾個藍片
板書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書上的練習2。
師:剛才我們自己動手擲了5個雙色片,知道可以擲出6種不同的結果,那么哪些結果經常出現,那些結果很少出現呢?請你們自己再擲幾次,然后把擲的結果記在書上。
問:你發現了什么?
(生:1和6出現的情況較少等)
同一種顏色出現的較少,而兩種顏色都有的情況比較多。
問: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個問題等你們以后長大就會知道,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三、總結交流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作業設計
練習冊P9 寫數,練習冊P45、46
板書設計:
雙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理解計數單位。
教具準備:
課件 ,小棒。
教學過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問題,激發數數興趣
1、師:藍藍的天,綠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興啊! 看,山坡上下來一群羊,有幾只? 又來了一群,幾只?這兩群羊共幾只?20是幾個十? 學生觀察回答上述問題。
2、又下來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師,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們來估計一下,現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說一說自己估計的結果。
3、師,我們的估計對嗎?可以數。你會數嗎? 今天學習數100以內各數。(揭示課題)
二、操作、交流,學習數100以內各數
1、實物數數。
(1)師:老師讓你們沒人帶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數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學生自由數 匯報,你是怎么數的?(有多種數法,可以指名進行實際操作。)
2、討論。
(1)師:剛才,有的小朋友是這樣數的:每數10根捆成一捆。 誰愿意用小棒再來演示,讓全班都能看清楚? 能不能試著用剛才同學們提出的辦法來數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數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師: 一根一根地數,10個一是幾?那十根十根地數,10個十是幾?
3、引導學生一十一十地數到一百。
(1)師:數100以內的數,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從一數到一百,也可以十個十個地數,數了10個十就是一百
如果讓你十個十個地數,你能從10數到100嗎?100-10呢?
學生數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數百羊圖。一只一只地數,再十只十只地數。(同桌一個人數另一個人檢查)
(3)搶答:一十一十地數,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數:一十一十地數,從一十數到一百;從三十數到七十,從六十數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數的數法
1、師:誰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說一說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繼續往下數,你能數到四十二嗎?試一下。
出示例2: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學生邊添小棒邊數。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數是多少?為什么是40?
學生將10個單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著數到四十二。
2、從五十六數到六十三,再從六十三數到七十二。 (注意滲透組成知識,注意是否每數滿十根捆成一捆。)
3.不擺小棒,一一地數
從七十八數到八十八,再數到一百。(同桌輪流數,再指名數。)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幾?
四、學習100以內數的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個單根,看一看,是幾根小棒?說一說35是( )個十和 ( )個一組成的。
2、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
3、同桌一人擺小棒,另一人說組成。
4、游戲: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個十( )個一七十六 ( )個十( )個一
九十四 ( )個十( )個一六十 里面有( )個十 一百 里面有( )個十
想一想:其實生活中用到數數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過?自由匯報。
如果這堂課的表現是100分的話,你覺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說說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結
師:說一說,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六、練習活動
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球,再數一數,有多少個球。 你的估計差不多嗎?你是怎樣數的?怎樣數比較快?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中,體驗前與后、左與右的位置與順序。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初步培養學生首先確立參照物,再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體會前后,左右的相對性,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難點:
準確的區分左和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想和大家做一個游戲,猜一猜同學的位置。
教師說位置,學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學習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轉身,把你周圍的同學介紹一下?
(1)出現兩種情況:
說出左右,(他這樣介紹同學的,你還能介紹嗎?)
說不出左右,(他這樣介紹同學的,你還能怎么介紹?)
(2)比較,兩種說法哪種更好?
(3)原來我們可以用左右來介紹兩邊的同學,這樣說真清楚,你也能這樣介紹你兩邊的同學嗎?
(4)我們剛才用了哪兩個詞介紹我們兩邊的同學的?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板書:左右。
你的哪邊是左邊?右邊呢?
指指你左邊是誰?右邊呢?
2、做游戲。
跟著老師的口令做動作。
舉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腳向前一步……
3、練習
提出問題:他們為什么都在左邊走呀?
組織學生討論,像前后那樣得到結果:面對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學習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紹你的前后都是誰?
(三)觀察課件,請你向大家介紹你看到景物
學生認識上、下
三、鞏固練習
46頁試一試。
1、看參照物。
2、說出相對應的前后左右的車。
47頁練一練
1、左右的練習。
2、相對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題:上下左右的相對位置綜合練習。
四、課堂小結:
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篇7
教學內容:
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能正確的進行10以內的加減混合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題。
教學難點:
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
教具準備:
算式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話叫《丑小鴨》,大家聽說過嗎?這只受盡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怎么樣了呢?
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丑小鴨,只要小朋友們把這些題做對了,這些丑小鴨就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二、探索新知
1、學習先加后減
師:屏幕上出示動態的畫面:湖里有4只天鵝。
師: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天鵝)
屏幕上出現2只天鵝向湖里飛走的畫面。問:湖里的這些天鵝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學生:又飛走了2只天鵝)
師:要求湖里現在有幾只天鵝?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同桌互相說說并列出算式,指名匯報師板書算式:4+3-2。
引導學生讀一讀算式,再對照畫面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最后通過對比連加、連減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課題:加減混合
讓學生試著計算4+3-2的得數,計算后讓學生說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學生的回答板書計算小步驟,以突出計算的順序和第二步計算減法時的被減數。
2、學習先減后加
課件出示主題圖:請注意觀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鵝)
在注意觀察;湖里的天鵝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
師:要求現在湖里有幾只天鵝?該怎樣列式呢?
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并板書:4-2+3
師:誰來說說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義,(指名說說)
師:這道算式誰會計算呢?(指名說說得數和計算順序師板書得數和小步驟)
3、引導學生總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4、學兒歌
加減混合并不難,從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減。
三、鞏固練習
(1)算式大比拼
(2)判斷
(3)看圖列式計算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的我們有哪些收獲?
五、課后作業
1、根據算式7+2-5編個故事。
2、指導叢書第3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