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反思
編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教師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優秀的四年級教案反思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四年級教案反思,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1
教學目標:
1、聽、說、認讀主要語言結構:Whatarethese?Arethese...?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簡略回答。
2、能夠準確朗讀對話。
教具準備:教學光盤、單詞卡片。
教學重點:句型Whatarethese?Arethese…?及其簡略回答。
教學難點:these的發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題
1、教師和學生聊一聊每個人喜愛的蔬菜。(Ilike…Doyoulike…?)
2、教師說謎語,引導學生用Arethey…?來猜猜是什么蔬菜。
a、Theyarered.Theylooklikeapples,buttheyaren’tapples.Whatarethey?
b、Theyaretenderandgreen.Whatarethey?
c、Theyarelongandorange.Rabbitslikeeatingthem.Whatarethey?
d、Theyareround,pinkandwhite.Whatarethey?新課標第一網
e、Theyarebrown.Frenchfriesaremadeofthem.Whatarethey?
學生猜對了,教師回答Yes,theyare.并拿出相應的單詞卡片請學生拼讀;如果猜錯了,教師回答No,theyaren’t.再請其他人猜,直到猜對為止。
二、教學新課
1、教師請學生將裝有蔬菜卡片的盒子蓋好放在桌子上,然后走到同學們中間,隨意指著幾個盒子問:Arethese…?,并引導學生根據實際用Yes,theyare./No,theyaren’t.回答。如果學生回答的是No,theyaren’t.教師要繼續問:Whatarethese?并引導學生用Theyare…回答。(教師在操作時應多問幾名學生,以增加語言的輸入量。)教師適時板書句型框架。
2、教師將自己帶來的蔬菜卡片分別放在幾個盒子里,請幾個學生過來邊摸邊問:Arethese…?或Whatarethese?教師做出相應的回答。
3、學生兩人一組運用黑板上的句型互相猜猜對方盒內的蔬菜。
4、播發Let’stalk的錄音,學生聽錄音,后跟讀、模仿。
5、分小組做對話練習。
三、鞏固練習
1、完成Letsplay部分,操練句型:Whatarethese?Arethese…?
四、布置作業
1、聽第38頁的Let’stalk部分的錄音,讀給同伴、朋友或家長聽。
五、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聽、說、認讀單詞:tomato、greenbeans、potato、carrot以及它們的復數形式。
2、通過說唱B部分的歌謠鞏固所學單詞的復數形式。
教具準備:
1、Let’slearnB部分的課件和錄音。
2、相關的單詞卡片。
3、所學蔬菜的實物。
4、Let’schant的錄音。
教學重點:單詞:tomato、cucumber、potato、onion、carrot
教學難點:potato和tomato的復數形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題
1、請學生欣賞Let’schant部分歌謠,教師要根據歌詞適時舉起相應的圖片。
二、教學新課
1、教師手舉一個西紅柿,說:Iliketomatoes.Doyouliketomatoes?引導學生用Ilike…或Idon’tlike…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表達。
2、教師再拿起一夾青豆,邊說邊完全呈現:Oh,it’slongandgreen.Theyaregreenbeans.Doyoulikegreenbeans?讓學生在回答中學習單詞。
3、出示土豆:Doyouknowit?Frenchfriesaremadeofit.It’sapotato.Doyoulikepotatoes?學生根據用Ilike…或Idon’tlike…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情況表達。
4、請學生猜謎語:Theyarelongandorange.Rabbitslikeeatingthem?Whatarethey?學習單詞carrot。
5、教師將四種蔬菜分別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然后說單詞,請學生指出相應的實物。
三、鞏固練習
1、教師請學生看著書聽歌謠。
2、讓學生觀察歌謠中like后的蔬菜單詞和Let’slearn中的單詞有什么不同。啟發學生說出like后的名詞是以復數形式出現的。教師適當強調tomato和potato的復數形式拼寫的變化,carrot的復數形式讀音的變化。
四、布置作業
1、讀課文第39頁并背誦Letschant。
五、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含有字母組合or的單詞發音和認讀書寫。
2、能聽、說、讀、寫horse,fork,homework,worldmap四個詞語。
教具準備:教學光盤、單詞卡片。
教學重點:能聽、說、讀、寫horse,fork,homework,worldmap四個詞語。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horse,fork,homework,worldmap四個詞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題
1、師生做日常口語練習:
A:Whatarethese?
B:Theyare...
A:Arethese...?
B:Yes,theyare./No,theyarent.
2、請學生表演A部分Let’stalk的對話。
二、教學新課
1、播放Read,listenandchant的錄音,讓學生聽歌謠。
2、讓學生跟著動畫學說歌謠,同時可用手打節奏。
3、播放Read,listenandnumber的錄音,讓學生給單詞排序。
4、聽音后反復讀四個單詞,在此基礎上進行描紅,達到書寫格式正確的目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Look,listenandwrite部分的練習。
四、布置作業
1、抄本課單詞4+1模式
五、板書設計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聽懂“Whatarethose?Arethey...?Howmany...?”,并能在情景運用。
2、進一步鞏固名詞復數及讀音規則。
3、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教學光盤、單詞卡片。
教學重點:句型Whatarethose?Arethey…?Howmany…doyouhave?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難點:名詞復數及其讀音規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題
1、欣賞本單元歌曲。
2、提問:Whatcanyouhearinthissong?學生說出在歌中聽到的動物的單詞。
二、教學新課
1、教師拿起幾支筆握在手中,不要露出筆尖。引導學生用Arethey來猜猜是什么筆,教師根據實際回答:Yes,theyare./No,theyaren’t.
2、教師隨手拿起幾個筆袋:Aretheypencil-boxes?學生回答:Yes,theyare.或No,theyaren’t.然后教師說:Theyarenotpencil-boxes.Theyarepencil-cases.
3、組織學生分組利用自己的學習用品問答A:Arethey…?B:Yes,theyare./No,theyarent.(教師提供資源:desks/tablespants/shortsunglasses/glasses)
4、學生匯報練習情況,當學生對話后,教師要接著問:Howmany…doyouhave?引導學生答出相應的數量。
5、打開Let’stalk部分課件,學生觀看1-2遍,在情景中理解對話的語句。
6、教師就對話內容提問,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顯示課件的插圖)Aretheysheep?/goats?/horses?/donkeys?/hens?/cows?Howmany…?
7、跟錄音朗讀對話,注意模仿語音語調。
8、小組分角色表演對話,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
1、啟發學生替換有關動物單詞,創新對話。
A:Arethey…?
B:Yes,theyare./No,theyaren’t.(Theyare.…)
A:Howmany…doyouhave?
B:Ihave.…
四、布置作業
1、向同伴、朋友或家長了解更多的關于農場上的動物的知識。
五、板書設計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聽、說、認讀單詞:sheep,hen,cow,horse。
2、了解單詞sheep,hen,cow,horse的復數形式。
教具準備:教學光盤、單詞卡片。
教學重點:單詞:sheep,hen,cow,horse及其復數形式的表達。
句型:Whatarethey?和Arethey…?的問答。
教學難點:horse,sheep,goat的復數形式表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題
1、教師提問:Iloveanimalsverymuch.Doyouloveanimals?Whatanimalsdoyouknow?
2、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動物單詞,一旦學生說出本課涉及到的單詞,教師要及時拿出卡片,請這位同學來教大家讀。
二、教學新課
1、教師說:Doyouknowafarm?Therearemanyanimalsatafarm.Let’sgoandhavealook教師出示Let’slearn(A)部分掛圖,說:Look,itisafarm.Somanyanimals.
Whatcanyousee?
2、學生聽懂后,教師可先試著讓學生指圖回答,能說出英文的學生給與表揚,也可讓學生用中文回答。
3、告訴學生我們要學習有關farm的內容,教讀farm。
4、讓學生觀看課件2遍,教師只點擊有關單詞部分,學生跟讀。
5、教師出示單詞卡:sheep,hen,cow,horse,goat,lamb,讓學生進行認讀,教師可以將一些發音規律,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如:ee在sheep中發[i:]ow在cow中發[aU],oa在goat中發音等等,也可以啟發學生說說怎樣記住每個單詞。(將卡片貼到黑板上)
6、鞏固單詞:a、教師說單詞,學生指圖。
b、教師指圖,學生說單詞。
c、一個學生說任意一個單詞,其他學生舉起相應的圖片。
三、鞏固練習
1、請一位同學拿一張卡片(復數形式的圖片)站在前面,不讓全班看到正面是什么,其他人用Arethey…?來猜圖片內容。猜錯了,該同學要說:No,theyaren’t.猜對了,說:Yes,theyare.
2、學生兩人一組做猜卡片的游戲。
四、布置作業
1、將Let’slearn部分的圖講給家長聽。
五、板書設計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讓學生運用These/Thoseare...寫句子。
2、能聽懂錄音。
3、會唱Let’ssing的歌曲。
4、能聽懂Storytime的內容。
教具準備:教學光盤、單詞卡片。
教學重點:掌握兩個重點句子:“These/Thoseare...”的正確書寫。
教學難點:在四線格中的正確書寫These/Thoseare...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題
1、日常口語交流。
A:Whatarethese/those?
B:Theyare...
A:Arethese/those...?
B:Yes,theyare./No,theyarent.
2、Review:A、B兩部分的詞語及對話。
二、教學新課
1、讓學生練習運用These/Thoseare...練習說句子。
2、在學生能說的基礎上在讓學生書寫這樣的句子。
三、鞏固練習
1、讀短文并打勾。
2、聽錄音并打勾。
3、看一看并連線。
4、唱Let’ssing的歌曲。
5、聽錄音看動畫理解Storytime的內容。
四、布置作業
1、唱第40頁的歌曲給家長聽;
2、聽錄音并跟讀Storytime。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2
教學目的:
1、 掌握本課13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字的特征及寫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 培養學生細致敏銳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教學重、難點:
掌握本課生字的寫法并能靈活應用。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讀本課生字。
(1)讀課文圈畫生字 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2)出示生字 學生認讀
(3)指名讀 用字組詞 選詞造句
二.學寫生字。
(1)左右結構的字。
1、出示小黑板:墻 凌
2、齊讀,這兩個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點?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
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寫時要注意左小右大
3 在田字格中 指導墻字
4 生仿寫
5 另幾個字小組討論書寫
6 課件出示 繞 陶 偏
說說這些字和上面的兩個字有什么不同?
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寫時要左窄右寬, 上下對齊
(2)上下結構的字。
“菊 籬”字形稍長,上窄下寬,兩部分均扁。
素 上下相等 下邊要緊湊些
(3) 幽書寫時以橫中線 和豎中線為軸進行書寫
(4)半包圍結構的字。
“遙 磨”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兩部分均寫舒展。
三、學生練習寫,教師指導。
四、學生作品展評。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學會質疑。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3、自主積累好詞佳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講讀第二部分
三、拓展,深化主題
四、總結
五、聽寫生字、新詞。
1、抽讀詞語卡片。
擴詞。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你讀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
小藍裙帶來了哪些變化?
你知道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嗎?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情?
人的雙手可以讓世界改變,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會變得更加美好的。
3、聽寫生字
讀詞語卡片。
擴詞。
4、分段朗讀課文。
自主學習3——8自然段。
小藍裙給周圍帶來了許多變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煥然一新、房屋整潔亮麗了、街道整齊清潔了。.。.。.
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5、自由發言。
這些變化都是經過人們努力,用雙手改變了自己和周圍的環境。
自由發言。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4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學情分析
我班的學生在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對周圍的事物能夠有意識的去觀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能夠獨立識字,了解文章大意,進行質疑,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較簡單詞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達上很有特點,采用了擬人、比喻、比較、列數字等方法來介紹蟋蟀的特點,而這些寫法是學生難以關注和運用的。
3、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以“觀察與發現”為主題的第二組教材中的`第三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贊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2、積累好詞佳句,用小練筆和說話的形式學習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評價任務
評價一:帶著你的疑問再讀課文。
評價二:搜集關于描寫昆蟲的文章讀一讀,并寫讀書筆記。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聽寫生詞,同位互相檢查,及時改錯,必要時集體訂正:
回顧上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過渡:同學們能提出問題,說明你們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下面請大家細讀課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組內交流。
互動研討:
1、作者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稱做是“住宅”呢?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寫法?
2、“隨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導學生讀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話)
3、“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恰好照應了課題“住宅”一詞。讀著這句話,你還會想些什么?(隨機板書;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
4、指導朗讀,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
過渡:作者不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不覺得有點太夸張了?默讀文中相關段落,想一想為什么?(學生可能會結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來回答,引導學生抓住修建時的動作詞來理解)
5、你對這個工程的設計者、施工者怎樣評價呢?(學生可能發出贊嘆或發表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語氣讀這句話?(指導讀)
三、積累佳句,感悟寫法
1、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這與他的細致觀察是分不開的,文中哪些地方講述他是怎樣觀察的,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
2、文中采用大量的擬人寫法,說明了什么?你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找出相關的語句多讀幾遍,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再摘抄下來。
四、總結布置,拓展延伸
1、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啟發?
2、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堅持長期細心觀察的敬業精神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平時,我們每一個人也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從小培養耐心細致的觀察習慣,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板書設計】
7、蟋蟀的住宅
選址:排水優良、溫和陽光(不隨遇而安)
特點:外部:向陽、隱蔽、干燥、彎曲、有門、有平臺(工程偉大)
內部:墻壁光滑、地面平整、簡樸、清潔、衛生
時間:秋天動工
建造方法:扒、搬、踏、推(不辭勞苦)
整修:冬季不時整修
要求:平整、光滑、干燥、舒適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字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夠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并說說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教學難點:
感受詩人的“巧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3.接下來,我們就用這些方法來讀讀兩首詩,我們先讀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學習第一首。
(一)讀出節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學生自讀,指名朗讀)
教學提示:
①正音,盡(jǐn)管、蘆葦(wěi)。
②用詩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對比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現代詩歌分行的特點,并通過朗讀,讀出詩歌的節奏。
2.齊讀詩歌。
(二)想象畫面
1.多美的朗讀,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此時此刻正在江邊欣賞著這幅美景,再仔細瞧瞧,這畫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
教學提示:
①學生自讀中發現景物:鳥兒、斜陽、江上、蘆葦,老師板畫江上、蘆葦、鳥兒。
②學生借助教具“太陽”板貼,嘗試結合詩歌意思將斜陽放在畫面的適當之處。學生在板貼中,感受斜陽漸漸西沉,時間緩緩推移。
2.想象畫面,讀出詩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1.有人說,一首好詩一定有詩人巧妙的構思,從古至今,詩都很強調構思,這首詩中你發現詩人的巧思了嗎?
教學提示:
①感悟“馱”字的巧思。倦鳥歸巢、夕陽西下,這本來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過的景象,可是作者卻說它是馱著斜陽回去,把原本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聯系到了一起,這就是詩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夕陽灑在江面上,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詩人筆下,這一切似乎是鳥兒帶來的。
③感受“妝成紅顏”的巧思。這白頭蒼蒼的蘆葦,因為這夕陽的映照,似乎被打扮成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多么奇妙的巧思呀。
2.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充滿詩意的畫面中。(配樂學生朗讀)
3.讓我們輕輕閉上雙眼,夕陽西下,倦鳥歸林,江水瑟瑟……讓我們想象這樣的畫面聽同學讀,讓我們一起背一背,把這樣的畫面印在腦中,記在心里。配樂背誦全詩。
三、自學第二首詩歌。
1.出示自學要求:
①請用“讀詩歌、說景物、想畫面、悟巧思”四個方法自學《花牛歌》,在學習單上完成自評。
②同桌合作,交流自學情況并相互評價。
2.學生根據自學要求,小組合作學習《花牛歌》。教師提示學生,“悟巧思”為挑戰要求,可選擇完成。
3.師生、生生結合自學情況展開交流。
教學提示:
①說景物。結合畫面理解“剪秋蘿”。辨別“小尾巴”是不是景物。
②想畫面。結合語句想象花牛的自由自在,悠閑自樂。
③悟巧思。感受詩歌反復的手法。根據學生的讀悟情況,機動引導學生感受“霸占”“偷渡”中巧妙的構思。
4.配樂朗讀、背誦詩歌。
四、小結。
當我們再讀到現代詩的時候,可以用“讀詩歌、說景物、想畫面、悟巧思”的方法自己嘗試學一學。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讀記“艙面,半明半昧,霎時,搖搖欲墜”等詞語,感受繁星的燦爛和美麗,體會作者對繁星的喜愛之情。
2.方法目標: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展開想象,想象三個不同場景下的繁星畫面。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來表情達意。
3.情感目標:有感情的朗讀全文,體會不同的繁星場景下繁星的美麗,體會作者對繁星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有關巴金的文學常識,了解巴金的代表作品。
2.重點學習文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學習并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來寫景狀物。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巴金的生平及作品介紹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仰望星空,依然可以望見那顆星,依然感受到那顆星在照亮文壇,他就是現代的小說家,散文家,杰出的語言大師,中國現當代文壇巨匠巴金先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精美散文《繁星》,走進巴金的文學世界,感受其文學的魅力。
1.走進作者(作者生平及代表作介紹)
巴金,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余一等。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20__年被授為“人民作家”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背景介紹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爺爺乘坐法國郵船“昂熱”號離開上海前往法國,為了學習經濟學,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爺爺撰寫了38則《海行雜記》。《繁星》是其中的一篇,寫于1927年1月。
二、學習課文
1.學習重要詞語:艙面,霎眼,半明半昧,搖搖欲墜等詞語,并正確讀記。
2.請四位同學分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三種不同繁星場景下的作者對繁星的喜愛之情.
3.講解課文
細細品讀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體驗作者三次不同的情感,說說它們的不同之處,并探究每次看繁星的情感.
三、重點探究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開篇點題,表露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也為下文寫“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鋪墊。
2.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本段末句“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那個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個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字既寫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狀,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話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來寫景狀物,表達作者心中涌動的喜悅之情。
3.結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為什么會有不同?
(依戀——伙伴——知心:情感表達方面有所不同是因為作者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4.讀課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內容寫的是實景?哪些內容是作者的想象和聯想?請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回答。
實景:深藍色的天空里懸掛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
想象和聯想:船在動,星也在動;我好像看見
我仿佛看見……我仿佛聽見…
他用手指著:……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四、美點賞析
本文善用修辭,語言優美,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賞析:
例句:“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賞析:本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搖搖欲墜的無數星星”比作“無數螢火蟲”,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依次從觸覺,聽覺和幻覺的角度描寫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靜謐和奇妙。
2.擬人句:“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對我說話”。
本句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五、總結提升
1.內容小結:《繁星》是描寫星空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寫法借鑒:善用修辭來表達情意,善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來寫景狀物。
六、再讀散文,體會散會優美的句子和作者對繁星的喜愛之情。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7
認識毫升
教學內容:p.15~17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4、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格,分別說說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00毫升=()升4000毫升=()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四.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課后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后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群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8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生字。
2.了解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懂得蝙蝠飛行的原理。
3.學會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4.了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著普遍聯系,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設疑。
1.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
出示課題:34蝙蝠和雷達
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1)雷達是什么?大家在預習時都查了資料,誰愿意介紹一下?
(2)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初步感知,整體閱讀。
1.讀課文,邊讀邊想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
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指名讀課文
3.學生自悟:雷達是根據蝙蝠的探路方法發明的。
三、深入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既然雷達是從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啟示的,那么兩者有什么共同點?
1.讓我們先來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師引讀:
蝙蝠,能夠在夜間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它飛行起來……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談談你對蝙蝠飛行技巧的看法,并說說理由。
出示:
蝙蝠無論怎么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蝙蝠無論怎么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
比較一下這兩句句子,說說哪一句更好?
同桌討論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么在夜間飛行的呢?
讀讀課文,找到有關句子,請用直線劃出。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的。”
(2)科學家們依靠幾次試驗得到證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小組學習
比較三次試驗的方法完成表格:
試驗的條件()
第一次試驗:蒙住蝙蝠(),結果()。
第二次試驗:蒙住蝙蝠(),結果()。
第三次試驗:蒙住蝙蝠(),結果()。
試驗得出()
(3)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是什么呢?讀讀課文,說一說。(配合圖片,進行理解)
2.讓我們來看看雷達是如何工作,給飛機導航的。
讀讀課文,再來談一談。
3.你能談談它們的共同點了嗎?
它們的共同點是:遇到障礙物會將無線電波反射回來。
四、歸納總結,課外拓展,收集信息。
1.人們正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啟發,發明了飛機的導航系統。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從而產生的發明。
比如:看到魚能在水中自由沉浮,發明了潛艇。這些,被叫做仿生學。
2.請你查找有關資料,看看人們還有哪些發明和動物有關,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的?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9
教學目標:
1.能聽懂、會說、會讀單詞apairofshorts、apairofsocks、apairofjeans、apairofgloves、scarf。
2.能聽懂、會所、會讀和會拼寫單詞apairofshoes、asweater、ajacket
3.能夠熟練使用句型it’s/they’retoosmall/big/long/short.trythisone/pairon.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服飾類單詞的表達方式(單復數形式)a…/apairof…
2.能夠熟練使用句型it’s/they’retoosmall/big/long/short.trythisone/pairon.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單詞圖片卡,多媒體課件,相關服飾實物(事先請學生帶好cap、hat、tie、vest、trousers、shoes、socks、jacket等等)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熟讀partb單詞、詞組
課外:完成partd部分填空
板書設計:
unit6whosegloves?
what’sthis/thatinenglish?
trythisone/pairon.love→glove
it’stoosmall/big/long/short.
教學過程:
一.warmup
1.greetings
t:goodafternoon.
s:goodafternoon.
t:what’syourname,please?
s:mynameis___.
t:howareyou___?
s:fine,thankyou.andyou?
t:i’mfine,too.
2.review
①t:what’sthisinenglish?
s:it’sapencil/pen/rubber/ruler.
t:isthisyourpencil?
s:no,itisn’t.
t:thisishispencil,ithink.
s:no,itisn’t.it’s___’s.
②t:mayihaveyourcap,please?
s:sure,hereyouare.
t:thankyou.lookathiscap.
it’snice.
it’sanicecap.
s:it’snice.
t:good.(將帽子拿到講臺上)
③t:where’syourjacket?
s:it’sinmydesk.
t:mayihavealook?
s:sure.hereyouare.
t:thankyou.(將夾克拿到講臺上)
④t:isthatyourhat?
s:yes,itis.
t:mayihaveyourhat?
s:sure.hereyouare.
t:thankyou.
二.presentation
1.創設情境,學習”try…on.it’stoo…”句型,同時學單詞scarf,sweater.
t:excuseme,what’sthisinenglish?(拿出講臺上的夾克)
s:it’sajacket.
t:verygood.comehere,please.
trythisjacketon.(學生不理解,此時教師幫助學生穿上夾克)
s:ok.
t:lookathisjacket.it’stoo….
(引導學生說出toobig/small,并做動作表示含義。同時用卡片出示句型it’stoobig/small.)
s:it’stoobig.
呈現形式:教師示范,說出lookathisjacket,由學生說it’stoobig.并以開火車形式操練。
同理,拿出圍巾和毛線衫,熟悉scarf和sweater
2.拿出另一件夾克,再讓學生試穿,熟練使用”trythisoneon”和”it’stoosmall/big.”t:trythisoneon.
s:ok.(自己穿上)
t:lookathisjacket.
s:it’stoobig/small.
出示卡片:trythisoneon,并帶領全班讀熟。
3.教師拿出帽子試戴,操練以上說學句型。
教師先做示范,然后請同學傳遞操練:
s1:trythisoneon.
s2:it’stoobig.
……
4.學習”gloves”
t:doyoulikethiscap?
s:yes,ido.
t:metoo.iloveit.
板書love,并再前面用紅色粉筆加上字母g,組成”glove”,拿出一只手套示意。
帶領大家讀glove。然后再拿出一只,變成復數gloves。
5.學習apairof以及
①拿著兩只手套,說apairofgloves(反復閱讀pair)
②讓學生說其他成雙成對的物品(用實物提示)
apairofshoes、apairofsocks、apairofjeans
(出示圖片卡,帶領全班朗讀)
6.學習trythispairon
①t:hi,___.comehere.
tryonthispairofgloves.
s:ok
t:lookatthegloves.
s:it’stoosmall/big.
②t:pleasetrythispairon.(用卡片出示句型trythispairon.)
s:allright.
t:lookatthegloves.
s:it’stoobig/small.
③拿出牛仔褲,示意學生太長(或太短),引導學生用toolong/short回答。
t:pleasetrythispairon.
s:allright.
t:lookatthejeans.
s:it’stoolong/short.
帶領全班朗讀trythispairon.用開火車形式操練trythispairon.it’stoo….
7.復習本課學到單詞,用多媒體、圖片卡或實物反復操練
8.看多媒體,聽課文1-2圖對話錄音。
回答問題:issuyang’sdresstoobigortoosmall?
aresuyang’sjeanstoolongortooshort?
9.跟多媒體課件閱讀圖1和圖2對話,分組閱讀。
10.請學生利用實物表演對話。
三.exercises
1.抄寫新單詞(每個四遍)
2.完成書本p48partd對話
3.讀熟課文1-2圖對話。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認識和使用計算工具的過程,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算盤、計算器等計算工具。
教學難點: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為了方便計算,人們發明了很多種計算工具。我們在二年級下冊《1000以內數的認識》中對計算工具有過簡單了解,今天我們繼續來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誰先來說說我們都了解了哪些計算工具?
學生介紹計算工具。
二、介紹古代計算工具,拓寬視野。(課件出示)
(一)認識算籌
師: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石子、結繩或者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后來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板書:算籌)
介紹算籌:二千多年前,中國人用算籌計算。用算籌表示一個數,采用十進位制,并且縱式橫式交替使用。個位數用縱式表示,十位數用橫式表示,百位數再用縱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籌一般是用十幾厘米長的竹簽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這些算籌擺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數目,并進行各種計算。
(二)認識算盤
1、介紹算盤的由來:用算籌計算后又過了一千年左右,中國人又發明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紀,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后來流傳到日本、朝鮮等國。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使用它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板書:算盤)
2、介紹算盤的組成。
(1)算盤各部分名稱:
師:算盤是我國古代的發明,是我國的傳統計算工具,曾經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至今仍然發揮這它獨特的作用。你在哪見過有人使用算盤?(中藥店、銀行等)
大家還記得算盤的各部分名稱嗎?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算盤的長方形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梁,梁上鉆孔鑲上小棍數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盤子兒或算珠。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梁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梁下,每顆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頁的兩種算盤:觀察有什么不同。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后來算盤發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一顆珠子。原因是我國古代采用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2)算盤的兩種功能:計算和計數。
師:算盤有兩種功能:計算和計數。計算時按規定的方法撥動算盤子兒而得出計算結果。在撥數時要先定好數位,規定哪檔是個位,然后再撥數。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我們選定一檔做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計數時要撥珠靠梁。撥珠時,要按照數位從高位撥起。(規定從右往左數第三個檔為個位)你能分別寫出下面算盤表示的數嗎?
(60213406735215862)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已經做了預習并查找了資料,所以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計算工具,發散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結繩、算籌等使用的方法,進一步使學生體會了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三)計算尺。
17世紀初,英國人發明了計算尺。
(四)機械計算器
17世紀中期,歐洲人發明了機械計算器。
(五)電子計算機
20世紀40年代,誕生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六)計算器的認識
20世紀70年代,人們發明了電子計算器,生活中開始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只要輸入題目,計算器就會顯示結果,運算過程自動完成。這樣非常簡便快捷。我們就來學習用計算器計算。(板書:計算器)
1、介紹功能鍵:
大家也許會發現有很多種計算器。這是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計算器。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們一起看一下我們手中的這款計算器。
自主學習、小組交流:你認識計算器鍵盤上的哪些按鈕,各有什么作用?“On/c”鍵有什么作用?“Off”鍵有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并引起探索的興趣。)
2、使用計算器:
師:計算器怎么使用?
學生介紹使用方法:按“On/c”鍵:開始顯示;輸入數字和符號;按“=”鍵,顯示結果;再按“On/c”鍵,清屏。計算器上還有一些具有特別功能的鍵。例如,a、%等,還可以用來計算分數等。
3、利用計算器計算。
(1)386+179825-138
先估算,這道題大約得幾?怎樣估算?利用計算器怎樣計算?
練一練:4468+179232010-8925
(2)用計算器計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約得幾?怎么估算?再用計算器計算。
26×39312÷8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讓學生自主了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律,尤其是存儲功能鍵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難度。既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計算器計算找規律。
9999×1=9999×5=
9999×2=9999×7=
9999×3=9999×9=
9999×4=
運用比賽的形式算一算。
學生計算,全班交流。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用計算器計算比賽。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規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總結提升
師: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又發明了電子計算機、(課件出示)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這就要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理解歌詞內容,體會當年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斗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看錄像了解時代背景,以讀為本,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個性,讀中體驗,讀中悟情。邊讀邊畫邊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對文章的感情讀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當時東北人民無家可歸、流亡關內的痛苦,教育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從小具有愛好和平,遠離戰爭的美好愿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教學重難點
了解歌詞中事件的時代背景。以誦讀歌詞為重點,在誦讀中體會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斗志,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1931年,在我中華大地上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嗎?(九一八事變)
2.師生共同觀看記錄片了解九一八事件始末
日本侵略的鐵蹄隨意踐踏我國領土,國民黨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在日本鐵蹄的踐踏下,東三省很快淪陷。中國東北三省的勞苦大眾攜老帶子,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流亡關內。東北是他們的家鄉,可此刻,他們有家不能歸,有仇不能報,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愛國志士勇敢的站出來,號召、組織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敵人進行堅強的戰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張寒暉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筆,譜寫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曲。悲怨壯烈的歌聲深深打動了每一位中華兒女,這首歌并迅速傳遍全國,引起強烈的轟動。
3.放歌曲《松花江上》
4.聽完這首歌曲,你心情怎樣?
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這首歌的歌詞。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現在我們來讀讀這首歌詞,看看讀后你又有什么感受?
1、讀了這首詩,你憤怒不憤怒?痛心不痛心?同情不同情?牽掛不牽掛?憤怒的是什么?痛心的是什么?同情的又是什么?牽掛的是什么?
2、好,同學們,就請你們帶著你所感受到的情感,再來讀一讀這首歌詞
三、深入體會:
1、出示: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這里的“我”指誰?讀了這一部分歌詞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讀一讀?
在這一部分里,有兩處重復的內容(課件畫線),它的作用就是強調了作者懷戀家鄉的情感。
那么,作者歌詞中所寫的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呢?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
2、出示: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
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
流浪!
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九一八事變”?為何要脫離家鄉?為何要拋棄寶藏?上一部分中用到了反復,這一部分有嗎?在哪里?“九一八”為什么反復出現兩次呢?還有嗎?(“流浪”反復三次)表現出了流浪的時間長、無休止,又說出了人民的無奈和內心的痛苦。
好,下面請同桌間接讀,要把你心中的體會讀出來。
3、出示: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時候,才能夠歡聚一堂。
這部分中,“哪年哪月”的反復有什么作用?兩次反復“爹娘啊” 充分的表達了什么感情?
流離在外的人們最渴望的是什么呢?他們的愿望怎樣才能實現呢?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個青年,你會怎樣做?是啊,好多英雄志士都投入到了抗日的行列。通過八年的抗戰,咱們中國最后終于勝利啦!
好,同學們,我想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對這首歌詞,你一定有了更深的體會,下面就請你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吧。(有時間的話,先自由讀,再齊讀)
4、在引導學生放著配音讀全詩。
5、在咱們這個和平年代里,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愛國呢?(機動)
四、結束,掀起。
我們現在處于和平年代,我們要勿忘國恥,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將來才能是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昌盛。
現在讓我們再一次回味這首曾被譽為“流亡三部曲”之一,風靡中華大地的抗戰歌曲《松花江上》。在歌聲中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己有知識基礎上,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能根據數級正確地寫出億以內的數。
2.培養學生主動遷移知識的思維習慣。
3.結合顯示素材感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教學寫萬級的數。
2.難點:億以內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3.關鍵:讓學生熟練掌握數位順序表。掌握數位的名稱、順序,進率關系。四位分級法以及數的組成等知識。并以萬以內數的寫法為基礎,把個級寫的方法推廣到萬級。能正確地寫億以內的數。
教具、學具準備:
師:含有億以內數相關信息的音像材料,數位順序表。
生:收集現實生活中億以內數的信息數條,計數器或算盤。
教學過程:
一、出示信息,復習萬以內數的寫法
1.播放新聞。
荊州長江大橋總長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北京路二小現有學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園面積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師:你在剛才的畫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數據?你能把這些數據寫出來嗎?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萬以內數的寫法:從高位寫起,哪一位是幾就在哪一位上寫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二、利用信息,學習有億以內數的寫法
1.繼續播放新聞:
據統計,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萬少先隊員參加了“手拉手”活動,三千零八十萬人參加了“保護母親河”行動。
2.提問:在剛才的新聞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數據?這些數據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可能會說:這些數都很大,它們都占有兩個數級……。學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師都給予肯定。
師:你能試著寫出這些數嗎?先獨立寫一寫,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傾聽小組意見,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
各小組代表介紹自己的方法,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意見:
(1)先寫出數位順序表,對準數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寫,如果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占位。
(2)一級一級地寫,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教師鼓勵同學提出質疑或進行補充。
3.即時練習:讓學生試寫第6頁“做一做”的四個數。
師:這些數的位數很多,寫的時候可能會出錯,誰有好的檢查方法介紹給大家呢?學生可能提出兩種方法:
(1)寫完后可以把寫出的數再寫一遍,看是否與要求寫的數一致。
(2)根據位的判斷這個數是幾位數,然后進行核對。
教師肯定學生的方法,并提醒學生寫完后注意檢查。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9頁第6題,先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各數,然后再寫下來。
2.數學游戲:
由新聞發布官發布自己在課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記者負責將信息中的數據記錄下來,最后統一核對,考察小記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內中國數字電視用戶將達到三千萬。
四、課堂總結
你有什么收獲?學生發言后,教師板書課題。
五、課堂獨立作業
課本第10-11頁7、9、12題。
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進行指導和幫助。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13
知識與技能:
Wordsandphrases:zitherguitardrumspopmusic
Sentences:thenewsong
過程與方法: 不規則形容詞比較級講授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愛好
德育目標:任何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因此不要泄氣、也不要驕傲
重點:Wordsandphrases:zitherguitardrumspopmusic
難點:Sentences:thenewsong
教學方法:講授、對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Songs: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
Freetalk:let2studentssingsongs,andtalkaboutthem.
(二)探究新知newconcepts:
(Step1)Askstudents:“Doyoulikemusic?”Todaywewilllearnaboutmusic.
Writethetitle“Unit2LinglingisbetterthanDaming.”ontheblackboard.
Write“Chinesemusicandpopmusic”ontheblackboard.
Talkabout“whatisChinesemusicandwhatispopmusic.”XkB1.cOm
Writethemontheblackboard.(erhuzitherandpianoguitardrumsviolin)
LetSsmakesentencesandact.Forexample:Icanplaytheerhu.(Thestudentdotheactionsandsay.)(Mustwrite“the”beforetheinstrument)
ThenaskSs:“Whatmusicdoyoulike?”“Whatcanyouplay?”
“Canyouplaythezither?”
ChoosetwoSswhomcanplaythesameinstrument,Letthemplayoractandthenwetalkabout“whoisbetter?andwhoisworse?”
Listentothetapeandpractisereadingthislesson.
(三)鞏固新知
(Step2)Listentothetapeandlearntosingthenewsong.
Listentomusicmoretimes,andthentrytosingthesongtogether.
(Step3)Freetalk.LetSssingthesongingroups,andwetalkwhichgroupisbetter.
LetSsdotheactionsforthesong,andwetalkwhichgroupisbetterorworse.
(四)作業布置:
(五)小結:不規則形容詞比較級講授、主要是better和worse的用法
板書設計
Unit2Itooksomepictures.
ChinesemusicPopmusic
erhuguitar
zitherdrums
Piano
Violin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了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別,匯報自己發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學生根據圖中信息獨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師:黃河全長約多少千米?可以怎樣算?
學生列式:(3472+1206)+786 3472+(1206+786) 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小組研討,匯報交流 師:這是一個規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 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生:A+(B+C)=(A+B)+C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后觀察,看有什么發現? 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生:A+B=B+A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觀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結合律可以簡算
四、自主練習
第1題。獨立完成,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3、4題。注意用簡算。
五、簡要回顧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六、作業
自主練習3題。
四年級教案反思篇15
教學目標:
1、學_甘于清貧的革命精神,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2、學習簡明生動地敘述一件事,在敘述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
學_甘于清貧的革命精神。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對_同志產生初步了解,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學生班級范圍內交流,互相補充。
2、 教師補充,強調_同志的為人品質,導入新課。
二、 檢查預習,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1、提問:_是一個怎樣的人?
2、板書課題。
3、自由交流。
4、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突出“清貧”。
三、 再讀課文,深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 學生帶著問題大聲朗讀課文
(1) 什么是清貧?
(2) 文中哪些內容最能凸顯_同志的這一可貴品質。
2、 集體反饋交流。
3、 畫出富有表現力的句子,圈畫關鍵詞語,在旁邊作恰當的批注。
4、 集體交流,教師作適當點撥,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
5、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你讀了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覺得清貧這一可貴的品質對當時的革命有什么意義?
四、 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1、找出“我”與“士兵”的對話內容,同桌分角色朗讀
2、指導同桌朗讀。點評:讀得怎樣?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3、再次朗讀。
五、 質疑,培養思維能力
1、 學生交流課前和課中產生的問題。
2、 互相探討,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
3、 教師質疑,落實課文選材教學。
(1)想一想:課文第8小節對_“家底”的補敘有什么表達作用?
(2) 志敏為什么要堅持一種“清貧”的生活態度?
六、 拓展,辯一辯。
1、 辯一辯: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時代,清貧還需要嗎?
2、 學生充分思考,辯論,教師最后做正確的引導。
七、 作業
1、把文中的一樁趣事說給家長聽。
2、有人說_烈士“清”而不“貧”,你同意嗎?請寫一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