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
編寫教案的目的在于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規劃教學流程、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自信心。怎么寫出優秀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這里給大家分享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讀課文。
2.理解并領悟漁船上的船員勇于戰勝困難的精神。
3.培養學生“面對困難我不怕,解決困難我有辦法”的精神。
教學重點:
領悟船員戰勝困難的精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師:看多媒體畫面(海面上一條漁船里裝滿了魚,一人說回家嘍!)問: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是啊,辛苦了一天的漁民終于要歸航了,他們能平安順利到家嗎?我們看課文《歸航》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不認識的字,并說出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再讀課文,同桌合作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是哪國人叫什么名字?
(2)漁船什么時候歸航的?說明了什么?
(3)漁船歸航時遇到了什么情況?從哪里看出的你能讀出來嗎?
(4)漁民們是怎樣應對困難的?你領悟到了什么?
(5)生活中遇到困難你會怎樣做?
3.集體訂正,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重在第四、五題的討論與探究。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4.指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三、作業
一篇面對困難的態度與做法的日記。
四、教師總結
是啊,人生的舞臺就像大海一樣有他的多面性,我們從小就要有“面對困難我不怕,解決困難我有辦法”的思想。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成為生活中的勇者與強者。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同學們,下課。
板書設計:
歸航
發生發展__結局
返航波濤突起勇戰兇險平安到家
人生的啟迪:勇氣+力量=成功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2
一、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12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理解“斤斤計較、大失所望、熙熙攘攘、門可羅雀、無拘無束、邂逅、矜持”等詞語的意思。
2、閱讀課文,邊讀邊思,了解書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性格的書的閱讀方法。
3、了解書架上性格迥異的書,體會藏書、讀書帶來的各種樂趣。
二、重點和難點
1、能準確理解“門可羅雀、熙熙攘攘、邂逅、矜持、蟄居”等詞語的意思。
2、抓住重點詞句,使學生了解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性格,應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體會藏書、讀書帶來的各種樂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性格誰來讀這個詞語?指名讀。
2.“性格”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誰的性格?
3.你們知道嗎?書和人一樣也有不同的性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29.書的性格(媒體出示課題)29書的性格
4.齊讀課題。
5.書會有什么性格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到他的書架前去看一看。
二、整體感知課文。
(媒體出示第一節)
家有藏書若干,靜靜擱置在幾個書架上。書架倚墻佇立,絲毫顯不出豪華,但是這個寓所因此不一樣了。風雪夜歸也罷,蟄(zhé)居簡出也罷,這個寓所不會讓人寂寞。豎起耳朵一聽,書架上藏著許多誘人的熱鬧。忍不住伸手取出一冊,眼前立即又有了一個世界。
1.輕聲讀讀,有什么問題嗎?
理解:“蟄居”。
“蟄居”變紅。(藏起來不食不動。)
(預設:為什么說家中有了藏書,寓所因此不一樣了?
第3句中為什么說這個寓所不會讓人寂寞?
書不會發出聲音,為什么豎起耳朵一聽,書架上藏著許多誘人的熱鬧?這里的“熱鬧”指什么?)
2.帶著問題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邊讀邊找找課文中介紹了幾種書的性格?劃出有關的語句,再認真讀一讀。
三、研讀課文。
1.根據學生回答交流歸納,板書:
讀神情倨傲的書,
讀性格嚴謹的書,
讀性情開朗的書,
讀趣味橫生的書,
讀默默無聞的新書,
讀神態矜持的書
讀神秘莫測的書,
(預設:有五種文章里能直接找到詞語來概括書的性格,讓學生找找讀讀。后兩種隨機點撥)
2.自己用一個合適的詞語來概括另兩種書的性格。
(1)理解“倨傲”和“矜持”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①這兩個詞原來是什么意思?
倨傲:驕傲,自高自大。給“倨傲”找近義詞。(驕傲、傲慢、高傲)
矜持:慎重,拘謹。
②讀讀句子,想想他們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③(媒體隨機出示填空)想象舉例,理解詞語。
我常常要用到的,感覺就是矜持的,因為。
我們讀的,滿肚子都是一些人世間的大道理,每讀一次,我就明白了。我覺得自己在這本書前,什么也不知道。它就像我們的家長什么都知曉。
(2)還有幾種書作者沒有直接寫出它們的性格,你能根據你找到的有關語句,學著來用一個詞語概括嗎?
(根據學生回答媒體隨機出示句子)
這本書不是讓我讀的,它只想擠入一個熙熙攘攘的書架,然后靜靜地歇在那里。
(媒體出示)“熙熙攘攘”變紅。然后出示“熙”字并放大。
①學習生字:熙指導左上部分的筆畫并書空。
②理解: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③讀讀句子,想像一下,在非常熱鬧擁擠的地方,一個人靜靜地歇在那里,我們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板書:默默無聞)
(媒體出示句子)書的名字激起了購買的欲望,但我還來不及讀它們。
①什么情況下,會激起你的欲望?(好奇、特別想知道或得到、令人向往……)
②這本書是因為而激起了購買的欲望,但我還來不及讀,因此它對于我就充滿了——(板書:神秘莫測)
3.學習不同的閱讀方法。
師: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性格,它們的閱讀方法也不同。請你再讀讀課文,從文中劃出有關的語句,完成填空。
(媒體出示填空)
讀神情倨傲的書,先沐浴焚香,通常繞道而過。
讀性格嚴謹的書,要在精力充沛的時候。
讀性情開朗的書,可信手翻閱,也可一邊看電視一邊讀。
讀趣味橫生的書,增加了我對文學的興趣。
讀默默無聞的新書,讓我念念不忘。
讀神態矜持的書,認真上門求教。
讀神秘莫測的書,讓我充滿期待。
(預設:我得承認這本書與我的文學愛好密切相關。)
(媒體出示練習)想象說話: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深深吸引了我,我越來越喜歡看書,我模仿著寫。我嘗到了閱讀的樂趣。
4.你最喜愛哪種閱讀方法呢?你能不能結合自己生活中閱讀的書來說說自己的閱讀故事?
(媒體出示練習)想象說話:
我最喜歡讀,這本書,每次
(書名)(怎么樣)
閱讀,我,感到。
(怎么做的)(怎么樣)
(1)學生自己準備。
(2)指名交流。
四、復習鞏固。
1.師:不同的書有——生接: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所以課文中用一本書有——生接:一本書的性格來概括。(板書:一本書有一本書的性格。)
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的2——9小節,體會藏書、讀書的樂趣。老師讀第二節,女生讀書的性格,男生讀閱讀方法。
2.引讀10、11小節。
師:以書為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書從來不失信,——(生:它們總是耐心地在那里等著我。)
師:書沒有強加于人的脾氣。我可以將書合上,——(生:拒絕與之對話;)師:待我回心轉意之后重新翻到那一頁,——(生:中斷的一切又活躍了起來。)
師:有時某些書從書架上失蹤了,不久又悄然歸來,——(生:如同外出旅行一樣自然。)
師:也有些書一去不返,它們因為年邁而退役了。——(生:它們不僅為后來者騰出了席位,而且,它們不惜按照斤兩變賣了自己,而后傾囊相助。)
師:家有藏書,——(生:不亦樂乎?)
3.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家有藏書,不亦樂乎?
(媒體出示練習)想象說話:
家有藏書,不亦樂乎。。
五、拓展延伸。
1.同學們,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書的陪伴,你最喜歡哪本書呢?
2.(媒體出示作業)
①自主摘錄課文中的四字詞語。
②讓我們仿照課文的介紹方法來為自己喜歡的書做一枚漂亮的“性格書簽”。
板書設計:
29.書的性格
讀神情倨傲的書,先沐浴焚香,通常繞道而過。
讀性格嚴謹的書,要在精力充沛的時候。
讀性情開朗的書,可信手翻閱,也可一邊看電視一邊讀。
一本書有一本書的性格讀趣味橫生的書,增加了我對文學的興趣。
讀默默無聞的新書,讓我念念不忘。
讀神態矜持的書,認真上門求教。
讀神秘莫測的書,讓我充滿期待。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3
教學目標: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讀音、字形,重點理解并積累“慰藉”、“掃蕩”、“神奇”、“真切”等詞語。
2、從“天窗是什么樣的”和“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兩個方面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天窗的神奇以及給孩子帶來的慰藉,通過質疑、解答,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含義。
3、體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培養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根據“說寫雙通道”的練習,開展說話訓練。背誦課文第7節。
4、理解作者對天窗的喜愛之情,感受想象的樂趣。
教學重點:
從“天窗是什么樣的”和“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兩個方面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準備:
老師
課件
學生
1、讀課文,自學下列詞語:“慰藉”、“掃蕩”、“神奇”、“真切”等
2、依據“閱讀新體驗”要求預習課文
3、查找資料:認識作家——茅盾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演示:天窗
(1)啟發學生思考:“天窗”的特別之處
(2)出示:于是鄉下人在屋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齊聲讀
2、在許多年前的中國農村,這樣的窗戶隨處可見。給在那里的活潑好想孩子帶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作家也對它留下深刻印象,寫下了文章《天窗》。板書課題
說明
通過圖片引入加深學生對天窗的感性認識,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題,為感知環節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整體感知,概括課文內容
過渡:天窗為什么要開在屋頂上呢?這樣一扇簡陋的天窗對孩子們意味著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寫下這篇文章呢?
(一)自讀課文思考
天窗是什么樣的?
天窗在什么情況下成了孩子們的慰藉?
1、交流問題一,出示課文1-3節
(1)師引讀:鄉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風大雨,或者北風呼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讀:鄉下人為了采光在屋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板書:一個小方洞
2、交流問題二,學習詞語“慰藉”
出示句子: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1)“藉”的讀音、字形(與“籍”區分),“慰藉”的意思
課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書:慰藉
(2)理解:“這時候”是什么時候?
(3)讀句子
(二)從課文的這兩個方面,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說明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后的一個練習要求,此環節幫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即“天窗的樣子”“天窗是孩子們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時的慰藉”。這樣的指導才有層次,學生的概括才會有條理,使老師的指導體現過程。
三、結合朗讀,學習感受
(一)文中兩次提到“天窗是孩子們惟一的慰藉”,請你默讀第四節,用因為……所以……說說夏天陣雨時,為什么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
1、出示比喻句:“孩子們跟著木板窗的關閉,也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讀一讀
討論:這句話是怎么寫的?寫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寫出了關閉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嚴嚴實實的情景。)
想象一下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沮喪、孤寂、無奈)
朗讀指導,體會當時的情景。
小結:屋子四周嚴嚴實實的,活潑好動的孩子只有通過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
2、學習第五小節
這時,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怎樣的慰藉?(小組合作學習,出示要求)
(1)出示比喻句:透過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
體會“卜落卜落” (聲音輕巧) 閃電“帶子似的、一瞥”(動作快捷、
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點是可愛的,會跳躍,閃電像頑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
指名讀
(2)出示句子:你想象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烈地掃蕩了這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這么十倍百倍。
在孩子們的想象中,這些風雨雷電的威力比他們真實看到的要大十倍百
倍,我們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猛烈的風雨雷電呢?
讓我們來聽聽這些風聲、雨聲和雷聲。出示課件
理解:掃蕩
(3)指導讀第五節(指名讀——師范讀——男女同學對讀)
小結: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極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豐富的想象,從看到下雨想象到風聲、雷電之聲。通過想象忘卻了內心的郁悶與無奈,得到了樂趣,得到安慰。
板書:看到 想象到
(二)而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對于那些被家長逼著上床去休息的孩子們來說,透過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呢?
1、學習第六、七小節
晚上,透過天窗我們總覺得離夜空好近,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會帶給我們什么呢?讓我們讀讀作者當時的感受。
指名讀課文的第六、七節
作者透過天窗,看到的是一顆星,想象到的是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
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無數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條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鶯、貓頭鷹。
學習句中寫作方法——排比、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豐富的,富有變化的,他們將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
縱即逝的黑影組成一體,構成了一個美麗、神奇的夜的世界。讀讀課文,試著把下面這段話說具體。
滿天的繁星就像 ,又像 ,還像 。
奇幻的云彩好似 的山 , 的馬, 的巨人 ,
的 。
齊讀:這該是多么美麗的一幅夜景啊!
引讀,讀出氣勢:偶爾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孩子們就想象到
這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總之——
2、小結:這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從天窗獲得的。孩子們從天窗里得到的安慰,就是想象所帶來的無窮的,也是的樂趣。
3、指導學生背誦第7節
說明
第5、7節的教學設計運用媒體促讀,句式訓練,想象說話等多種手段突破教學難點——體會學習比喻、排比修辭方法的作用,并充分給予學生說的機會,老師以讀代講,學生有感而發,達到訓練的目的。
四、總結升華,引導質疑,認識作者
(一)學習第八節,體會“神奇”
出示句子:啊唷唷!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1、怪不得作者感嘆——指導讀句,注意三個感嘆號!(指名讀,男女生讀)
2、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神奇”體現在哪兒?
板書:神奇
(二)引讀第九節,質疑
1、引讀: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當——感謝的。因為——
2、學生質疑:為什么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實在?(出示最后一句話。)
3、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無奈的時候,什么是你的慰藉?把閱讀和生活結合起來
4、學生自讀第4——7節討論,交流
①出示句子: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②解疑:“有”和“實”是指想象出的事物。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又可以自由聯想,自由組合,所以會更真切、廣闊、復雜、實在。
理解:真切
5.總結:第八節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機會,我們要抓住這些機會,積極動腦,展開想象。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快樂。
(三)認識作家茅盾,出示資料
說明
對第9節的理解,是全文的難點,引導學生質疑反而會使學習水到渠成。在討論釋疑時,學生可以通過對課文的回顧來再次體味作者寫文的真意所在——要學著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美,進而創造美好的生活。在學完課文后,再來介紹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學生對作者的敬仰才會更真切,對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徹。
五、學習方法,布置作業
1、思考: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小結:通過仔細的觀察從聲音、數量、形狀、顏色等多方面展開的合理想象。
2、“說寫雙通道”練習指導。(根據以上“小結”引導思路。)
3、作業:乘汽車或火車時,仔細看看窗外的世界,說說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把它寫具體。
說明
本文的修辭是一大特點,特別是有關想象的描寫。但學生會將多角度的合理想象與胡思亂想混為一談,結尾時有章法的提煉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4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德國風光片
2.“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畫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有許多美的東西。例如我們的祖國,有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錦繡山河;有遠遠流傳的中華文化。當然,還有許多我們還不太了解的外國風光,異域文化。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同作者一道到國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國(板書)
1.播放錄像:德國風光片
2.談談觀后感受。
3.揭題: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有夢幻般的萊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總之,德國是一個極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僅風光無限美好,這個民族還有一道十分奇麗的景色。(板書:奇麗)打開書本,讀一讀,你就明白了。
⑴生自由讀課文。
⑵交流,補充板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再讀課文,感知美麗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完成:
⑴正確讀文,自學生字。
⑵質疑。(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對不理解的內容質疑。)
⑶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請將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檢查自學、匯報交流
1.同桌互讀課文,正音。
2.指名讀。
3.交流閱讀后的感想與收獲,結合理解重點詞語。
重點交流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感受當學生談到”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時,教師可相機展示重點句: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⑴請生個別讀。正音:“脊梁”讀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⑵德國人種花有何特別之處?(從“家家戶戶”一詞可見德國人人愛花;而他們將花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將最美的花給別人看,這種做法實在令人感到驚嘆。)
⑶理解“莞爾一笑”的意思。
(愛花如此真切的德國人卻將最美的鮮花給別人欣賞,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德國人看來是如此的平常。你從文中哪個詞看出來了?──“莞爾一笑”(輕輕一笑)
四、指導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語:讓我們繼續跟隨語言大師季羨林走進異國的風情畫卷,在欣賞他語言藝術的同時去體會做人哲理。
二、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用一個詞概括德國給你的印象?(板書奇麗)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自主閱讀、感悟美麗
自學要求: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邊讀邊批注。
⑵小組交流、欣賞美麗,教師巡視指導。
⑶全班交流、共享美麗,教師相機展示重點句
運用聯系上下文、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
⑷多形式朗讀,品位美麗
自由朗讀、看課件聽配樂范讀、想像讀、匯報讀、背誦。
⑸聯系實際,遷移美麗
a.如果你漫步在這樣的街頭,你有怎樣的感覺?會說什么呢?
b.這份奇麗的美景不僅是花之美,更是種花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這種心境讓人贊嘆!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前后呼應,再感“美麗”
過渡:四五十年后,景還依然,情還依舊嗎?快速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能說明問題的一句話。
⑴出示第四自然段中“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一句。讀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對這句話又有怎樣的理解?“美麗”還包含什么?
⑵季老先生被這個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動了,使得他在文中不由得贊道: “多么奇異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五、總結全文,激發閱讀興趣
⑴朗讀全文,說說讀了文章的感受。
⑵季羨林不愧為一位語言大師,“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多普通又精煉的語言,卻又如此的讓人回味無窮!讓我們都擁有一雙與人玫瑰的手!想繼續深入地了解季老藝術魅力的不妨多去閱讀他的作品。
推薦讀書:《季羨林散文》、《季羨林先生》等。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5
教學要求: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情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與猴子的聯系發展和變化的。
教學難點:
學會分析事物之間的關系。
教學構想:
教學中應抓住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與猴子的聯系發展和變化的這一條線索來理解課文內容。介紹作者引入新課,理清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重點逐段學習。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帶、投影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抓住重點逐段學習。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跳水》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介紹托爾斯泰)
2、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課文。
二、初步理解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認真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的地方,是怎樣引起的,結果怎樣。再根據事情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四段。
2、學生自學,巡視指導。
3、討論交流。
(1)事情發生在什么地方?事情是怎樣引起的?水手逗猴子取樂,有哪幾個原因?兩個:一是完成了任務,心情愉快;二是風平浪靜,水手們沒有什么事情。
(2)猴子怎樣把玩笑開到孩子身上的?(讓學生用簡單的話說說。)
(3)孩子為什么會走到頂端的橫木的?
(4)結果怎樣?
(5)指名感情朗讀課文。
三、抓住重點,深入理解課文。
1、孩子為什么追猴子?(因為猴子戲弄孩子,水手們又笑他,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2、劃出猴子放肆的句子,劃出水手的表現,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3、孩子遇到生命危險,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4、理解“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掉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
5、理解“甲板上的水手都嚇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6、理解“孩子聽到叫聲往下一望,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
7、誰出現了,他是怎樣使孩子轉危為安的?
8、水手們救孩子只用了四十秒鐘,為什么大家覺得四十秒鐘的時間太長了?
四、練習朗讀課文。
五、從課文中,你覺得孩子的得救有幾方面的原因?有什么啟發?
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理清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明白從課文中學到了什么道理,引導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關系。
學習過程:
一、檢查朗讀。
1、同桌互讀互查,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指名朗讀。
二、引導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關系。
1、孩子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是由于哪幾方面的原因?
(1)客觀上:猴子的戲弄,水手們的笑,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2)主觀上:孩子在氣急了的情況下,沒有考慮事情的后果。
2、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幾方面的原因?
(1)是船長果斷逼孩子跳水;
(2)是孩子及時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往下一縱身”跳到了水里;
(3)是水手們在短短的四十秒中里就把孩子救上了甲板。
三、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你想到了什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最深切的體會暢所欲言)
學生可能會想到:
1、遇到危險的情況要像船長那樣冷靜果斷的采取措施。
2、做事要考慮后果,不能意識生氣而不顧危險。
3、開玩笑要注意分寸,等等。
四、寫一寫讀后感
1、說說從本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2、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此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
3、把你所想到的寫下來。
作業設計: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你想到了什么?請寫下來。
2、感情朗讀課文。
